鄭州開封遊玩攻略(河南商都旅遊攻略)
2023-07-12 22:47:10 3
商丘的下一站商都,本該是鄭州。不過開封就在這條連霍高速上,作為一個八朝古都,對一個沒來過的外地人來說,哪怕就是為了美食,也必須下高速來小住幾日,況且開封歷史上也做過二十多年的商都,列進這個攻略裡,要說也是名正言順。
老實說寫開封的美食對我來說並不難,隨大溜寫寫開封的旅遊資源,也不難,但要是寫開封歷史層面的旅遊,還是有點難度。因為太熟了,對我而言反而沒什麼可寫的。
雖是古都,但開封的歷史都深埋於地下。現在耳熟能詳的聞名於外的各種A級旅遊景點,有一大半的歷史都還沒我年齡的一半大。也就是說,在我學生時代,這些地方都還是各種的低矮民居,水坑,荒地什麼的,然後在短短幾年,隨著開封大力發展旅遊資源,好像突然之間就冒出來了,然後因著開封古城的名氣,就變成了人氣景點。
對老開封人來說,這些景點就跟老城人不去鼓樓夜市與第一樓是一樣的道理------不是那個味。所以除了孩子小時候帶著進去轉過之外,這些後來的仿古景點,我去的屈指可數。
言歸正傳吧。旅遊觀光這塊兒,我盡力吧,但願朋友們看了,至少知道來開封吃什麼,怎麼吃。
開封人文地圖
開封,簡稱「汴」,古稱老丘、大梁、啟封、陳留、浚儀、汴州、東京、汴京、汴梁等,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稱,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啟明清的「宋文化」。
因為黃河的決堤泛濫,幾千年來這個古城一次次的被黃沙淤泥吞沒,以至從地表向下數米深,一代代的城市形成了現在的城摞城,這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都少有。
再加從戰國開始到解放前,每次朝代更迭,開封都要經過數次戰火摧殘,所以開封目前所能看到的古建築,往前能推的,最多也就是明清時期的了,更有絕大部分,都是解放後在遺址上重修重建的。
開封的先民活動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開封市祥符區萬隆崗遺址和尉氏縣洧川鎮斷頭崗遺址,發現了數處新石器早期裴李崗文化遺址。
五帝之一的顓頊早年因輔佐少昊有功,被封於高陽(今河南省開封市杞縣高陽鎮),故又號稱「高陽氏」。夏朝,自帝杼至帝廑在開封一帶建都217年,史稱老丘(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北國都裡村),這是開封有明確歷史記載的第一次建都。
商朝,在開封一帶建都27年,史稱囂。
春秋早期,鄭莊公在今開封城南朱仙鎮附近修築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
戰國魏惠王遷都於大梁(今開封市鼓樓區),使之成為當時繁華的名都大邑之一。公元前225年,秦國戰將王賁堵截黃河大堤,引黃河水入鴻溝,淹沒大梁城。
西漢初,因避漢景帝劉啟之名諱,將啟封改名為開封,這便是「開封」這一名稱的最早由來。北周武帝改梁州為汴州,這是開封稱「汴」之始。
隋煬帝時期開鑿的大運河中段是聯通黃河與淮河、貫穿汴州的汴河,又稱通濟渠。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先後定都於開封,稱為「東都」或「東京」,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960年,趙匡胤以「宋」為國號,建立宋朝,建都東京開封府,歷經9帝、168年。開封城內人口達一百五十萬,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可謂「八荒爭湊,萬國鹹通」,汴河兩岸繁華景象和優美風光,可以從《清明上河圖》中得以展現。
清明上河圖
1127年,金國滅北宋後,改東京稱為「汴京」,後改汴京為「南京開封府」,成為金陪都。
元朝1358年,紅巾軍佔領汴梁,從亳州遷都於此。崇禎十五年,李自成圍攻開封府,決黃河水灌開封城,城中建築大部分被毀壞、淤沒,人口大量溺亡。
康熙元年(1662年),重建開封府城。
不知道中國還有什麼城市像開封一樣,一次次被摧毀,又一次次在廢墟上重建,把累累傷痕深藏於地下。
頭戴歷史文化名城的稱號,開封的旅遊資源還是挺可觀的。擁有國家5A、4A級旅遊景區8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處,另外古老的地方劇種豫劇也是發源於此。
一,老傳統,還是先介紹一下開封市博物館吧。開封博物館最早聞名全國,不是因為它的藏品,而是源於1992年的一場盜竊案,不過,我們不說它,我們只說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它有什麼值得去的地方。
開封博物館
開封市博物館位於鄭開大道第六大街,設有館藏精品石刻展、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展、開封古代文明陳列、北宋東京城歷史文化陳列四大展廳,館藏文物80000件,包含玉器、書畫、青銅、陶瓷等。
珍品有商銅斝,明宣德青花瓷盤,北宋白釉珍珠地娃娃臥蓮瓷枕,清乾隆官窯霽紅瓷瓶,明青玉荷葉洗等。上個月去的時候,一位六七十歲的志願者大媽,給遊客講開封這百年來的歷史變遷和風土人情,包括開封的9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介紹和展示,內容豐富,感覺非常的親切。大家去的時候,一定不要錯過。
二,下面是開封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一部分是給歷史愛好者準備的。
開封作為河南三大石刻集中地之一,境內的鐵塔、相國寺、包公祠、延慶觀、禹王臺、繁塔等文物古蹟中保存以及館藏有上自漢代、下至民國的各類石刻珍品1000餘件,是研究歷史和書法的寶貴古蹟。
1、祐國寺塔(鐵塔):位於開封市區老城,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大型琉璃建築,建於北宋1049年。塔身用褐色琉璃磚砌成,遠望似鐵鑄,俗稱鐵塔。八角十三層,塔內可攀登。塔身琉璃磚雕飛天、降龍、麒麟、菩薩、力士、獅子、寶相花等圖紋裝飾達五十餘種,雕工精細,形象生動。建成九百多年來, 歷經戰火、水患、地震等災害,仍巍然屹立。
開封鐵塔
2、開封城牆:全長14.4公裡,是中國現存的僅次於南京城牆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築。歷經戰亂和黃河泛濫,如今的城牆之下疊壓著5層古城牆,雖歷經多個朝代修復,其規模、格局乃至重要坐標都未改變。
開封古城多次被淹沒,明1368年改土城為磚城。清1662年,在明代開封城牆的基礎上重修城牆,1842年再一次重新修建,現存的古城牆為明清遺蹟。大梁門1998年重建,城門北側現已探明多層古城馬道,現已被闢為古城牆博物館。
3、山陝甘會館:位於開封市龍亭區徐府街北側,建於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居住在開封的山陝甘三省的富商在明代中山王徐達的府址上聚資修建而成。會館為四合院式布局,整個會館結構嚴謹,磚木雕刻精美綺麗。
4、尉氏興國寺塔:位於尉氏縣城關鎮,宋明時期建築,六角八層樓閣式塔,呈六稜錐狀,內外壁嵌磚雕佛像約250餘尊,外形酷似開封鐵塔。
5、朱仙鎮清真寺:位於開封朱仙鎮老虎洞街。開封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於明代,整體建築為典型的清代伊斯蘭教清真寺建築風格。
6、開封東大寺:位於開封市清平南北街7號,又稱東清真寺,為河南省規模最大的清真寺。順便說一句,開封不但有一隻繁衍了千年的猶太人後裔,還有一個回族行政區------順河區。回民和漢民的共同生活,滋養了開封獨特的美食文化。東大寺門有一條回民美食街,在開封很有名氣,四味菜,羊肉蒸餃,羊肉湯館都做得非常地道。
7、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舊址:位於開封市內前營門街。創建於1912年,是在清雍正年間建的河南貢院的舊址上創辦的,是清末廢除科舉後開封第一所官辦大學堂,當時是國家派遣留學生、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1984年恢復為河南大學至今。
8、朱仙鎮嶽飛廟(含關帝廟):在開封市西南二十二公裡朱仙鎮上,始建於明成化十六年(1470年)。與湯陰、武昌和杭州嶽飛廟統一稱為全國四大嶽飛廟。
9、相國寺:原名建國寺,位於開封市自由路西段,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年),712年唐睿宗因紀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現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千手千眼佛等在清朝重建重修的殿宇古蹟。
大相國寺
10、天主教河南總修院舊址:位於開封東郊的羊尾鋪村東,是一所專門培養天主教中國神職人員的特殊高級學校,創建於1930年,在我國天主教教內頗具影響。
11、國共黃河歸故談判舊址:國共兩黨黃河歸故談判,是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舉行的關於黃河回歸故道的談判。談判開始於1946年6月,歷時一年餘最終達成了《上海協議》。
12、劉青霞故居:是為了紀念近代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辛亥革命志士劉青霞而在開封劉家胡同大院的基礎上建立的紀念館。劉青霞故居(含尉氏劉家大院、尉氏師古堂)一 處三項,為清末民初建築群。
13、焦裕祿烈士墓:位於蘭考縣城北,焦裕祿1962年調任蘭考縣委書記,帶領群眾治理沙荒窪鹼地,改變了蘭考面貌,不幸病故,安葬於黃河故堤之上。
14、啟封故城:位於開封縣祥符區朱仙鎮古城村,是春秋時期的古城,初名啟封,後更名開封。如今只有西牆一段殘垣,城牆下的夯層、夯窩和柱洞依舊清晰可見。幾次水患被淹,使故城在地表上蕩然無存。文物工作者發現一方北魏墓磚,確定了啟封故城的位置,還確定了古墓區是滎陽鄭氏家族的墳塋。目前在啟封故城附近新建了一座啟封故園,有湖水有假山,有小橋有涼亭,拍照拍視頻都不錯,對於千裡迢迢來到開封的朋友,這個新人工景區和在開封轉清明上河園以及它周邊的御河水系差不多,就不必再多花時間了。
啟封故裡
15、北宋東京城遺址:位於開封市區,始建於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北宋定都於此後多次修築,曾多次遭受戰亂破壞。1981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開封市博物館聯合組成開封宋城考古隊,經多年調查、鑽探和發掘,初步揭示出東京城遺址的面貌。
明1642年,李自成利用泛濫的洪水,攻陷開封。自此故城大部被泥沙深埋地下,僅餘外城殘基址,清1841年黃河決口,外城殘基復被淤沒。
現挖掘考古已知,北宋皇宮遺址位於龍亭下面,與內城朱雀門、外城南薰門呈一南北直線,即當時的御街,同今縱貫開封市區的中軸線——中山路基本相對應。值得一提的是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皇城呈長方形,共闢有六門,其中宣德門是皇宮正門。80年代中期,在今開封新街口附近探出了一處早期門址,經年代勘探驗證,該門址就是宣德門遺址。
當時時京畿一帶水網縱橫,舟楫雲集,穿過東京城的河流有蔡河、汴河、五丈河、金水河五條河,架在這些河道上的橋梁即有32座。已經考古調查能界定出位置的,大致有州橋、龍津橋、相國寺橋、金明池中的仙橋等,而經過正式考古發掘的目前則僅有州橋。開封市博物館能看到宋城沙盤。
宋城沙盤
16、鹿臺崗遺址:位於杞縣裴村店鄉鹿臺崗村,出土器物有陶器、骨器、石器、蚌器、牙角器、銅器等,存在著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嶽石文化、商文化以及春秋時期的文化遺存。
17、段崗遺址:在杞縣縣城西南6公裡段崗村北、黃崗溝南岸沙丘上,出土古斧、石鑿、骨匕首。是新石器時代至春秋時期的古遺址。
18、 繁(pó)塔:位於開封古城東南,建於北宋開寶七年,是開封現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築。原名興慈塔。繁塔內外近7000塊、108種形象造型的佛磚布滿塔身,其中僅有一種不是坐姿,它就是行走中的玄奘法師像。塔內鑲嵌有各種碑刻200餘方,碑刻以宋代為主。其中以宋代書法家洛陽人趙仁安所寫的「三經」最為著名,「三經」刻石四周均飾有蓮瓣開花圖案。
繁塔宋代曾是一座80餘米高的巨型佛塔,元代由於雷擊毀去兩層,明初「鏟王氣」事件的影響波及繁塔,「塔七級去其四,止遺三級」,清初在殘塔上築六級小塔,封住塔頂,便形成了現在通高36.68米狀似編鐘的獨特面貌。
繁塔
19、 延慶觀:開封市原名重陽觀, 鼓樓區觀前街53號。為紀念全真教創始人王喆(王重陽)而興建的,金末已毀。元代受丘處機遺命重修,元末毀於兵火,僅存齋堂一座。現已併入北宋東京城遺址。
20. 杞縣大雲寺塔:在杞縣城南25公裡瓦崗村東北隅,始建於唐代,明1596年依宋初原塔舊跡補建而成。塔高21米,青磚迭砌,仿木結構,內外壁共存佛像磚51塊,含塔心6尊。塔下部三層內部有塔心室,以上為實心。塔身內外壁鑲嵌小佛像400餘尊。
21. 龍亭大殿:開封市新街口北龍亭公園內。現在看到的是解放後在清代重建的基礎上又重修的。這是民國初的照片。解放後於1953年更名為龍亭公園,修繕成當今的樣貌。
民國初年開封龍亭
22. 興隆莊火車站站舍舊址:位於開封縣興隆鄉北部隴海鐵路北5米處,是目前隴海鐵路線上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火車站。由火車站站舍、站長住所、防空洞三部分組成,站舍始建於1913年,由比利時人所建,為比利時風格的宮殿廟宇式建築。站長住所始建於上世紀30年代中期,是日本侵華時建造的,為日式風格。開封博物館百年風情館可以看到它的一個專題。
23. 河南省博物館舊址: 位於開封市龍亭區三勝街31號,是河南博物館(現河南博物院)創建及在開封發展的所在。原為河南法政學堂和河道總督衙門舊址。現存的前院過廳、後院展廳、辦公用房等建築。
24. 開封傘塔:位於市南郊鄉幹河沿村南,是國內建築最早、最高的跳傘塔。曾一度成為開封的象徵,是人們登高遠眺的坐標之—。
三,下面介紹一下開封的著名景區,提前說明,其中大部分都是解放後在遺址上重建的,尤其上個世紀末到一直到今天,觀光景點在不停地增加著。
1、龍亭公園
國家4A級,來開封必去的景點,開封的標誌。整個景區建在宋、金皇宮和明代周王府遺址上。包括午門、玉帶橋、朝門、照壁、朝房、龍亭、北宋皇宮宸拱門遺址、碑亭、北門及東門等清朝建築群體,還有潘楊二湖、春園、盆景園、被譽為中原一絕的植物造型園及長廊水榭等園林景觀。內有中國首座大型宋代蠟像館,御道兩側為楊家湖和潘家湖。
龍亭公園每天有《九帝迎賓》、《杯酒釋兵權》、《楊八姐遊春》、《李師師勸君》等宋代宮廷文化特色的節目,所以初來開封,這裡還是值得一遊的。
2、清明上河園
國家5A級,以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再現原圖風物景觀,是大型的宋代民俗風情遊樂園,展現宋代酒樓、茶肆、當鋪、汴繡、官瓷、年畫等現場製作;薈集民間遊藝、雜耍、盤鼓表演;神課算命、博彩、鬥雞、鬥狗等京都風情,還有「文包武楊」及宋代婚禮習俗等節目。
1998年10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想看老建築的肯定很失望,不過了解一下大宋時的風土人情也還是不錯的選擇,況且也算風光秀麗,尤其是晚上的東京夢華演出,是喜歡大型實景演出的遊客來開封不能錯過的。
清明上河園
3、禹王颱風景區
坐落於開封城牆外東南部,相傳春秋時期,晉國師曠常在此吹奏古樂,故名「吹臺」。明嘉靖二年,為追念大禹治水功德,在吹臺上建禹王廟一座。唐天寶三年,李白、杜甫、高適曾在此聚會,飲酒賦詩。保存著上自漢代、下止民國的各類石刻珍品,是研究歷史、科學技術和書法藝術的寶貴資料。
4、宋都御街
位於開封古城內中山路北段,是宋代都城汴梁城的御街風貌,於1988年建成的一條仿宋商業街。
5、大宋武俠城
萬歲山大宋武俠城地處開封古城內西北部,是一座以宋文化、城牆文化和七朝文化為核心、以武俠文化為旅遊特色的大型遊覽區。原來是一片荒地,建了20來年了,兒子小時候每天都帶他去玩野外拓展,現在聽說成了景區了。
6、天波楊府
是北宋抗遼民族英雄楊業的府邸,位於宋天波門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楊府」。也是一座仿古建築,如果來開封正好在菊花花會期間,可以進去參觀一下,是菊花花會的主會場之一,有通票的話從裡面可以直接進入到龍亭主會場。
7、開封府
位於包公湖岸,國家4A級景區。也是一處仿宋建築,算是一處宋朝府尹辦公主題公園吧。與1984年重建的包公祠遙相呼應,形成了「東府西祠」的景觀。許多歷史名人如寇準、範仲淹、包拯、歐陽修等都曾任「開封府」尹。 能看到大批珍貴史料、軼事和陳展,還有《開衙迎賓》、《包公怒斬陳世美》、《太極功夫》、《榜前捉婿》、《演武場迎賓》等表演。
8、中國翰園碑林
位於開封龍亭湖西畔,是開封市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理事李公濤自籌資金,於1985年始行創建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民辦碑林,分為山水風景區和碑廊布展區兩大部分,豎碑3800塊。分設十大碑廊區。
接下來才是開封的重頭戲,就是美食。我從來沒有遇到過比開封還愛吃,會吃的地方。
開封的特色名菜有:鯉魚焙面、套四寶、清湯東坡肉、白扒豆腐、滷煮黃香管、炸八塊、一鴨三吃、蒸羊等。到了開封,找一家豫菜老店,這些豫菜基本都能吃上。比如又一新,第一樓,中興樓,黃記老店,邢家鍋貼,全美老店,稻香居等等,這些店裡的豫菜都做得頂呱呱。
開封的特色小吃:灌湯包子、逍遙鎮胡辣湯、桶子雞、龐記桶子雞、沙家牛肉、開封套四寶、三鮮蓮花酥、五香兔肉、風乾兔肉、五香羊蹄、醬瓜雞丁、菊花火鍋、大京棗、燴麵、雙麻火燒、芝麻翅中翅、炒紅薯泥、花生糕、黃燜魚、鍋貼、羊肉炕饃、炒涼粉、冰糖熟梨、杏仁茶、江米切糕……有點太多了是吧,不過你可以選擇去夜市,上面的大部份都可以吃到。
下面就是夜市了。開封的夜市因它的煙火氣息和品種多,味道好,聞名全國。說幾個有名的夜市吧,可以挨個去看看。到夜市記住一點,如果人不算太多,你選中一家踏踏實實坐下就行,隨意點幾樣他家有的,然後喜歡什麼告訴攤主,他們會儘量替你跑腿端到桌上的。
開封鼓樓夜市
鼓樓夜市,在鼓樓廣場,不必多說,全國人民都知道。不過開封人去的不多。
西司夜市,包公祠附近的丁角街。黃燜魚、杏仁茶、麻辣羊蹄、炒涼粉加燒餅、紅薯泥極具特色。
學院門夜市,解放大道與鼓樓街交叉口,離東大寺較近,所以回民攤位要多一些。這裡的羊肉炕饃、羊肉串等比較有特色。好吃,味正,很受歡迎。
老河大西門夜市,老河大西門,早、中、晚都有不少人來吃東西,但每到傍晚,這裡就更加熱鬧,網紅的燒餅加雞腿就在這裡。相對來說這裡東西比較實惠。
東司門夜市,東大街和解放大道交叉口,四味菜羊湯極負盛名,多為清真店鋪。
宋門外夜市,宋門外大街,也叫東苑夜市,規模不太大,價格比別的地方便宜。
北道門夜市,北道門西街附近,小吃以燒雞和牛羊肉為主。
蘋果園夜市,近東京大市場。
小宋城美食廣場:在大梁路,不限於夜市,想吃開封小吃,可以隨時去。品種挺多的,就是沒有了那種夜市的煙火氣。
補充一點,開封的夜景很美,尤其以御河水係為最。所以逛完夜市,可以去水系坐坐船,走走路。燈光下的開封,美輪美奐。
之前專門寫過一個吃在開封的文章,裡面有不少圖片和推薦,為了大家的看起來更方便,我就再發一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