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護儀的裝配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12 20:28:21 2
監護儀的裝配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監護儀的裝配結構,其包括前蓋、後蓋、主板、參數板、和承載板;所述前蓋上設置顯示屏,顯示屏連接所述主板,主板連接所述參數板;所述前蓋和後蓋適配蓋合形成容納空間,容納所述主板、參數板和承載板;所述後蓋的底部內側設置有多個突起的固定柱,固定柱的自由端的端部設置螺絲孔,所述承載板上對應所述螺絲孔設置有通孔,螺釘穿過通孔和螺絲孔將承載板固定在固定柱上;所述承載板朝向顯示屏的一面為正面,設置所述主板;承載板朝向後蓋底部的一面為背面,設置所述參數板。本實用新型安裝結構簡單,而且安裝快速;可以減小監護儀的體積。
【專利說明】監護儀的裝配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監護儀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監護儀的裝配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監護儀是一種以測量和控制病人生理參數,並可與已知設定值進行比較,如果出現超標可發出警報的裝置或系統。監護儀的標準六參數為心電、呼吸、無創血壓、血氧飽和度、脈搏、體溫。此外可選的參數包含:有創血壓、呼吸末二氧化碳、呼吸力學、麻醉氣體、心輸出量(有創和無創)、腦電雙頻指數等等。
[0003]現有的監護儀的殼體內設置主板、參數板和傳感器插頭等,主板和參數板通過固定柱等結構固定在殼體的後蓋上,主板和參數板必須橫向分開設置,否者不方便設置和安裝,導致監護儀的體積大,固定結構複雜。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主板和參數板固定結構簡單,且節省體積的監護儀的裝配結構。
[0005]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出一種監護儀的裝配結構,包括前蓋、後蓋、主板、參數板、和承載板;
[0006]所述前蓋上設置顯示屏,顯示屏連接所述主板,主板連接所述參數板;所述前蓋和後蓋適配蓋合形成容納空間,容納所述主板、參數板和承載板;
[0007]所述後蓋的底部內側設置有多個突起的固定柱,固定柱的自由端的端部設置螺絲孔,所述承載板上對應所述螺絲孔設置有通孔,螺釘穿過通孔和螺絲孔將承載板固定在固定柱上;所述承載板朝向顯示屏的一面為正面,設置所述主板;承載板朝向後蓋底部的一面為背面,設置所述參數板。
[0008]進一步地,所述後蓋的底部內側還設置有電池槽,充電電池設置於電池槽中並與所述主板連接;
[0009]所述電池槽為塗抹有絕緣層的金屬槽,金屬槽的開口端設置塗抹絕緣層的金屬端至JHL ο
[0010]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柱的自由端為第一圓形梯臺,所述通孔適配套接於所述第一圓形梯臺,所述第一圓形梯臺的高度與承載板的厚度相同。
[0011]進一步地,所述承載板的正面和背面上分別設置多個支柱,支柱的自由端的端部設置螺孔,所述主板和參數板上分別設置對應的螺釘孔,螺釘通過螺釘孔和螺孔將主板和參數板固定在所述支柱上。
[0012]進一步地,所述支柱的自由端為第二圓形梯臺,所述螺釘孔適配套接於所述第二圓形梯臺,所述第二圓形梯臺的高度分別與對應的所述主板和參數板的厚度相同。
[0013]本實用新型的監護儀的裝配結構,通過設置一塊承載板,並且將主板和參數板分別設置於承載板的正面和背面,然後將承載板固定在後蓋的底部內側,安裝結構簡單,而且安裝快速;又由於主板、參數板和承載板三者層疊設置,所以可以減小主板和參數板佔用的橫向空間,減小監護儀的體積。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監護儀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固定柱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固定柱的結構另一示意圖。
[0017]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18]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9]參照圖1至圖3,提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一種監護儀的裝配結構,包括前蓋100、後蓋200、主板202、參數板203和承載板204 ;所述前蓋100上設置顯示屏101,顯示屏101連接所述主板202,主板202連接所述參數板203 ;所述前蓋100和後蓋200適配蓋合形成容納空間,容納所述主板202、參數板203和承載板204 ;所述後蓋200的底部內側201設置有多個突起的固定柱205,固定柱205的自由端的端部設置螺絲孔2052,所述承載板204上對應所述螺絲孔2052設置有通孔,螺釘穿過通孔和螺絲孔2052將承載板204固定在固定柱205上;所述承載板204朝向顯示屏101的一面為正面,正面上設置所述主板202 ;承載板204朝向後蓋200底部的一面為背面,背面上設置所述參數板203。本實施例中,承載板204的整體面積分別大於主板202和參數板203的面積,或者,承載板204設置於突出於主板202和參數板203的部分,所述的固定柱205對應承載板204突出於主板202和參數板203的部分設置,方便承載板204與固定柱205的連接。
[0020]本實施例的監護儀的裝配結構,通過設置一塊承載板204,並且將主板202和參數板203分別設置於承載板204的正面和背面,然後將承載板204固定在後蓋200的底部內側201,安裝結構簡單,在生產監護儀時,可以先將主板202和參數板203固定在承載板204上,然後再整體的安裝在後蓋200的底部內側201上的固定柱205上,安裝快速快,提高生產效率;由於主板202、參數板203和承載板204三者層疊設置,所以可以減小主板202和參數板203佔用的橫向空間,減小監護儀的體積。
[0021]本實施例中,上述後蓋200的底部內側201還設置有電池槽301,充電電池300設置於電池槽301中並與所述主板202連接;該電池槽301為塗抹有絕緣層的金屬槽,金屬槽的開口端設置塗抹絕緣層的金屬端蓋302,因為監護儀時間檢測人體生理信號的設備,不允許有任何的錯誤,而電信號或磁場信號是影響監護儀準確的主要原因,將充電電池300設置於一個由金屬設置的封閉槽中,可以有效的將充電電池300產生的電場屏蔽,減少對監護儀測量數據的影響。在電池槽301和金屬端蓋302上塗抹絕緣成,防止充電電池300漏電而影響監護儀的正常使用。
[0022]本實施例中,上述固定柱205的自由端為第一圓形梯臺2051,上述通孔適配套接於所述第一圓形梯臺2051,該第一圓形梯臺2051的高度與承載板204的厚度相同。承載板204上的通孔適配套接於第一圓形梯臺2051,方便承載板204與固定柱205安裝時的對位。第一圓形梯臺2051的高度與承載板204的厚度相同,螺釘旋擰過程中,螺釘帽不會對承載板204產生過大的壓力而損壞承載板204。
[0023]本實施例中,上述承載板204的正面和背面上分別設置多個支柱206,支柱206的自由端的端部設置螺孔,上述主板202和參數板203上分別設置對應的螺釘孔,螺釘通過螺釘孔和螺孔將主板202和參數板203固定在所述支柱206上。可以將主板202和參數板203與承載板204懸空設置,主板202和參數板203分開距離大,減少相互影響機率,而且全部與空氣接觸,提高散熱面積,從而提高散熱效率。
[0024]本實施例中,上述支柱206的自由端為第二圓形梯臺,上述螺釘孔適配套接於所述第二圓形梯臺,所述第二圓形梯臺的高度分別與對應的上述主板202和參數板203的厚度相同,其原理和功能與固定柱205上安裝承載板204相同。螺釘孔適配套接於該第二圓形梯臺,方便主板202和參數板203在安裝時的對位。第二圓形梯臺的高度與主板202和參數板203的厚度相同,螺釘旋擰過程中,螺釘帽不會對主板202和參數板203產生過大的壓力而損壞主板202和參數板203,提高安裝良率。
[0025]本實施例中,還包括監護儀常用的配置,如傳感器口 500,喇叭安裝槽400、數據更新接口 600等。
[002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監護儀的裝配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前蓋、後蓋、主板、參數板和承載板; 所述前蓋上設置顯示屏,顯示屏連接所述主板,主板連接所述參數板;所述前蓋和後蓋適配蓋合形成容納空間,容納所述主板、參數板和承載板; 所述後蓋的底部內側設置有多個突起的固定柱,固定柱的自由端的端部設置螺絲孔,所述承載板上對應所述螺絲孔設置有通孔,螺釘穿過通孔和螺絲孔將承載板固定在固定柱上;所述承載板朝向顯示屏的一面為正面,設置所述主板;承載板朝向後蓋底部的一面為背面,設置所述參數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監護儀的裝配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後蓋的底部內側還設置有電池槽,充電電池設置於電池槽中並與所述主板連接; 所述電池槽為塗抹有絕緣層的金屬槽,金屬槽的開口端設置塗抹絕緣層的金屬端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監護儀的裝配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柱的自由端為第一圓形梯臺,所述通孔適配套接於所述第一圓形梯臺,所述第一圓形梯臺的高度與承載板的厚度相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監護儀的裝配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承載板的正面和背面上分別設置多個支柱,支柱的自由端的端部設置螺孔,所述主板和參數板上分別設置對應的螺釘孔,螺釘通過螺釘孔和螺孔將主板和參數板固定在所述支柱上。
5.根據權利要去4所述的監護儀的裝配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柱的自由端為第二圓形梯臺,所述螺釘孔適配套接於所述第二圓形梯臺,所述第二圓形梯臺的高度分別與對應的所述主板和參數板的厚度相同。
【文檔編號】A61B5/0205GK204181599SQ201420535079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7日
【發明者】盧燕勇 申請人:深圳多特醫療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