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ZigBee物聯網電動聯控車位地鎖的製作方法
2023-07-31 18:50:4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位鎖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ZigBee物聯網電動聯控車位地鎖。
背景技術:
現有車位鎖主要分為兩種:手動車位鎖和遙控車位鎖。
手動車位鎖分為O型、K型、T型、A型,當車輛將要到達車位時,由車主使用鑰匙打開車位鎖,使車位鎖下降到最低位,車輛便可駛入。當車輛駛出車位時,由車主使用鑰匙關閉車位鎖,讓車位鎖上升到最高位,防止其它車輛佔用車位。手動車位鎖在開鎖、關鎖時都需車主下車,極為麻煩。
遙控車位鎖在手動車位鎖的基礎上有所改良,主要分為O型、X型、U型三種,車主使用遙控器對車位鎖進行控制,使其自動升降,實現車主不下車泊車,為車主提供方便。遙控車位鎖雖然不需要車主上下車,但需要對蓄電池及時充電,否則車位鎖將不能正常工作。而且一旦車主忘記攜帶遙控器將不能開啟或關閉車位鎖。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ZigBee物聯網電動聯控車位地鎖。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ZigBee物聯網電動聯控車位地鎖,所述車位地鎖包括底殼和環形車擋鎖,所述底殼上安裝有驅動電機,驅動電機通過傳動杆與扭矩彈簧連接,驅動電機還連接有充電電池,所述扭矩彈簧的兩端與環形車擋鎖的一邊連接,所述底殼裡還安裝有IP67護盒,IP67護盒內連接有ZigBee模塊、藍牙模塊及GPS模塊,IP67護盒外部有超聲波傳感器及蜂鳴器,環形車擋鎖頂端內置提示燈;
所述地鎖還通過4G AP網關分別與集控管理後臺、交互式雲後臺伺服器系統和遠程移動管理手持終端連接,所述4G AP網關內含ZigBee模塊併集成4G通訊模塊及無線AP模組。
優選的,所述驅動電機為微功耗電機。
優選的,所述扭矩彈簧與環形車擋鎖之間通過連接杆連接,所述扭矩彈簧與連接杆之間通過螺栓連接。
優選的,所述傳動杆與扭矩彈簧之間通過夾套連接。
優選的,所述充電電池還連接有電量檢測電路。
採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以電動地鎖為基礎硬體,結合物聯網ZigBee藍牙及GPS模塊運用手機APP與遠程控管系統以雲聯網控制的方式實現網絡預定車位、找車位、網上車位租賃、控制電動地鎖開啟關閉及停車費雲支付等功能,解決了公共車位資源緊缺、擁堵地段車位少停車難的供需矛盾;以網際網路技術結合物聯網技術由地鎖內的多個功能晶片及結合手機、APP、智能網關、中繼設備、通過網際網路與雲端後臺系統聯控調度,可實現即達目的地附近的車庫調選,車位在線預定、尋找、到達目的附近後可由GPS定位地面已預定車位;待再次提車開出車位前,通過手機APP在線完成車費支付,電動地鎖在完成支付後開鎖、車駛出。整個過程可完全自助操作,無需人工幹預,方便高效,節約省成本。通過網際網路及物聯網技術打造的車位雲服系統,可將區域內所有公共車位資源上網,以手機預定影院座位的模式將每個車位標註生成唯一地址碼,使用手機APP可在區域內尋找車庫,挑選及預定車位,使公共資源最大化利用,從而緩解繁華地段一位難求的困局;部分商住兩用樓宇內車位被個人購買,使用安裝雲智能電動地鎖後可在業主車輛駛出空閒時段內將車位短租,可解決樓宇地庫車位緊張但有位不能停的難題,將空閒車位資源充分挖掘,既解決了供需矛盾,又為業主提供了額外收入,輕了物業管理的負擔,同時催生了一個新業態,可謂一舉多得的好方法。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指示燈,2-超聲波傳感器,3-微功耗電機,4-GPS模塊,5-ZigBee模塊,6-藍牙模塊,7-底殼,8-蜂鳴器,9-傳動杆,10-電量檢測電路,11-充電電池,12-扭矩彈簧,13-環形車擋鎖。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如圖1所示,一種ZigBee物聯網電動聯控車位地鎖,車位地鎖包括底殼7和環形車擋鎖13,底殼上7安裝有驅動電機,驅動電機通過傳動杆9與扭矩彈簧12連接,驅動電機還連接有充電電池11,扭矩彈簧12的兩端與環形車擋鎖13的一邊連接,底殼7裡還安裝有IP67護盒,IP67護盒內連接有ZigBee模塊5、藍牙模塊6及GPS模塊4,IP67護盒外部有超聲波傳感器2及蜂鳴器8,環形車擋鎖13頂端內置提示燈;
地鎖還通過4G AP網關分別與集控管理後臺、交互式雲後臺伺服器系統和遠程移動管理手持終端連接,所述4G AP網關內含ZigBee模塊5併集成4G通訊模塊及無線AP模組。4G AP網關:內含ZigBee模塊5併集成4G通訊模塊及無線AP模組的遠程網絡管控集成設備,因整合內建無線AP模組,可極大減少如路由器等附加設備的投入,更少的設備連接可提供更低的成本與更高的兼容可靠性,內置4G模塊在不能接駁有線網絡的場所提供更便捷的聯網方式。
工作原理:
本實用新型是一款可聯網智能電動地鎖,該地鎖為電機控制,內含電池(可充電或更換)由電機驅動配合一套機械傳動結構做開啟(豎起)關閉(躺下)動作,從而實現對車位的智能管控;電路部分主要有驅動電路、及聯網控制電路組成,驅動電路主要作用為控制電機及機械結構開啟關閉之作用,其主要聯控的有:微功耗電機3,傳動杆9,傳動杆9使用其槓桿原理在電機輸出較小扭矩下可配合傳動杆尾部連接的扭矩簧12提供的物理反作用力將環形車擋鎖13升起/降下,大容量鋰電池可支持電動地鎖1年的工作時長,電路內功耗檢測晶片可遠程感知設備電量,電量不足或部件損壞時可及時發現維護並排除故障。
聯網電路為此實用新型核心部分,其內部主要由ZigBee模塊5、藍牙模塊6及GPS模塊4組成,外部則有超聲波傳感器2及聲光部件等;ZigBee模塊5是整個智能地鎖裝置聯網的核心部件,ZigBee物聯網電動聯控車位地鎖(終端執行設備)負責對車輛的停泊開啟收費的管控;ZigBee模塊5的特性有:功耗低,信號強,易傳輸(室內50M 空曠400M)抗幹擾,自組網,基數大,斷網自恢復,局部精確定位等功能,運用上述優點結合藍牙模塊6及GPS模塊4可實現對電動地鎖的智能控制,採用雲後臺系統,使用網際網路通過中繼設備、4G AP網關對終端雲智能電動地鎖進行聯控,網關範圍內所有ZigBee電動地鎖通過上述網絡設備與雲伺服器連接並顯示實時狀態:車位是否有車、車位查找、停車時長、停車位置、費用結算,並可實現:網絡找位、在線預定、車位租賃、車費支付、物業管理、公共運輸智能管理等。ZigBee作為通訊模塊起到了橋梁的作用,把需求通過網際網路與物聯網的連接轉化為網上資源使需求更好的被發現及利用;當在手機APP上搜尋到車庫及停車位後可通過智能地鎖內置GPS模塊4在地圖上定位,當車輛到達地鎖附近,通過身份驗證後,開啟手機內置藍牙,遙控電動地鎖自動開啟,停車後超聲波模塊自動檢測車位狀態,確認後地鎖彈起,自動計時,地鎖內超聲波傳感器2在設定時段內自動檢索車位車輛狀態,確認車位真實情況以避免誤動作;當車主回到車旁準備離開時,可使用手機APP查看停車時長車費金額並通過手機APP完成支付,支付後智能地鎖自動打開車輛駛離,整個過程完全自主,無需幹預。
集控管理後臺:在局部範圍如(單獨樓宇或整個小區)提供一個區域設備管控後臺系統,負責對區域內的聯網設備進行系統管理或單獨管控,甚至可脫(外網)網使用,在內網對設備進行調控調度。
交互式雲後臺伺服器系統:整套系統的核心與大腦,負責對整個接入系統設備的數量、狀態、客戶需求、訂單處理、計費、結算、維護、及緊急狀態的處置作出及時有效的應對與反饋,負責接駁並處理所有設備與客戶需求的交互中心。
遠程移動管理手持終端:此設備是現場管理人員的手持式設備,應對如設備故障、網絡不通、駕車人無法使用手機操作等狀態下,現場人員機動處置的一種手持式設備,具有無線開鎖、上鎖、在線結算、報修、及求救等功能,是局部區域內應急解困的一套預備方案。
本實用新型中的驅動電機為微功耗電機3,微功耗電機3能耗極低,電池供電時間長,無需頻繁更換電池,在電量不足時通過電路內建校驗晶片將電量實時狀態通過ZigBee及網關與中繼設備上傳至網際網路連接後臺系統,提示設備狀態訊息 。
本實用新型中的扭矩彈簧12與環形車擋鎖13之間通過連接杆連接,扭矩彈簧12與連接杆之間通過螺栓連接;採用此結構,傳動杆9與扭矩彈簧12之間的連接更穩定,傳動杆9使用其槓桿原理在電機輸出較小扭矩下可配合傳動杆尾部連接的扭矩簧12提供的物理反作用力將環形車擋鎖13升起/降下,操作更方便。
本實用新型中的傳動杆9與扭矩彈簧12之間通過夾套連接,採用此結構,傳動杆9與扭矩彈簧12之間的連接更穩定,傳動杆9使用其槓桿原理在電機輸出較小扭矩下可配合傳動杆尾部連接的扭矩彈簧12提供的物理反作用力將環形車擋鎖12升起/降下,操作更方便。
本實用新型中的充電電池11還連接有電路檢測電路10;電路內部檢測電路10可遠程檢測設備電量,電力不足或部件損壞時可及時發現維護並排除故障。
ZigBee物聯網電動聯控車位地鎖在傳統地鎖的硬體技術上進行了大幅度的技術升級與優化,在完善原機理結構基礎上做了一些改進創新,超低功耗電機結合機械式扭矩簧及傳動杆並配合大容量鋰電池,提供可靠持久的工作狀態和超長運行時間,通過ZigBee技術,將停車資源通過網際網路與後臺系統進行實時聯動,通過雲計算及技術,實現終端用戶對停車資源的互通訊息的互換從而最大化利用公共資源,而實現這一切的根本是電動地鎖終端設備之外的系統設備與軟體。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範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範圍並不局限於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範圍來確定其技術性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