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下雪不(武漢下雪了市民)
2023-07-13 06:34:32
1月14日晚8時,來自廣東的餘先生第一時間拍下武漢下雪的視頻,十分興奮:「武漢下雪了!我從早上就一直期盼到現在,非常高興、榮幸。」微信朋友圈內,不少武漢人紛紛曬出2023年新年第一場雪的視頻,對著雪花許下新年心願。
1月14日晚,武漢迎來新年的第一場雪,市民都迎著紛飛的雪花前行。長江日報記者 胡冬冬 攝
晚上10時雪勢漸大,長江日報記者駕車經過月湖橋時,滿天雪花飛舞,但路面未見積雪,交通順暢。走到月湖橋下,一輛工程車正在預撒融雪劑,防止道路結冰。截至23時,我市累計降雪量0.9~2.1mm,積雪深度0~1cm。當晚,城市已變得銀光耀眼。
「以雪為令」早已成為武漢城市運行保障常態,城市各方提前應對、即時響應,全市運轉如常、井然有序。
【地鐵橋梁】
數千技術員為地鐵道岔保養
5號線中醫藥大學站信號工班成員冒雨檢修道岔。通訊員王宏能 攝
「中醫藥大學站3號道岔融雪裝置安裝穩固、加熱正常!」1月14日凌晨3時30分,在武漢地鐵5號線終點站中醫藥大學站,信號技術人員佔吉繁確認道岔融雪裝置升溫正常,來回操作扳動道岔確認狀態良好後,進行下一步工器具清理、收回接地線、請求「銷點」。
為應對新年首個寒潮雨雪,14日凌晨,5號線中醫藥大學站信號工班全員出動,重點維護高架區間設備。
「中醫藥大學站行車區間內的道岔共有12組,數量為全線網所有線路車站之首。」中醫藥大學站信號工班董駿介紹,這12組道岔及其他信號設備日常維護為6到8人,為應對嚴寒天氣當日增至10人,對所有道岔全方位檢修保養。
董駿一行當日的任務是對道岔的方正、壓力、密貼、開口等檢查調試,對30餘個關鍵部位塗油;在對滑床板塗油之前,他們先用鐵鏟將積水清除乾淨,再塗上一層專用防凍油。
凌晨,武漢地鐵出動數千名專業技術人員,對露天區間重點行車設備全面維護保養,確保雨雪天氣設備運行正常,應急隊伍24小時待命。
14日晚7時30分,武漢城運集團漢江橋梁運營維護二所所長馬躍明匆匆趕往月湖橋下。「公司融雪防凍專班下午4時發布三級應急響應,要求各個運維所的專班成員晚8時全部集結,我們這一組8個人都來了。」
此時漢陽天空已飄起微小雪花,「現在還好,這是俗稱的『頭皮雪』」。馬躍明說,小分隊集結後,第一件事是將融雪劑等融雪防凍物資裝車,之後每小時在月湖橋橋面人工巡查一次;月湖橋裝了感應器,橋上的溫度、風速都有實時顯示及預警;此外,視頻監控中心24小時監控橋面結冰積雪和拉索等高空設施的情況,一旦出現結冰,小分隊及時上橋處理,保障市民出行安全通暢。
與此同時,城運集團融雪防凍指揮中心燈火通明,各橋梁監控顯示屏上通過智能感知系統不斷閃爍著橋面實時溫度等數據,二七長江大橋除冰凌系統準備就緒,各橋梁運維所的融雪物資、融防設備、應急小分隊都集結完畢,整裝待發。
【交通窗口】
有經驗公交司機「打頭陣」
工作人員對車輛機件進行安全檢查。
隨著農曆小年的來臨,返程旅客逐漸增加,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公司各站即將迎來節前返程高峰。
在武漢站,100餘名「頭雁」突擊隊、青年志願者在進出站口、售票窗口、安檢口、檢票口、電梯口、通道口等關鍵場所做好旅客引導,有序組織旅客乘降、換乘。各客運站做到茶水爐24小時熱水供應,保證旅客及時飲用熱水。
各站提前檢測候車室空調,增大候車室暖風送風量,保證候車室溫度舒適,適時在候車廳、檢票口等處加裝防風門帘,防止暖氣外洩;在樓梯、天橋、坡道等處設置防滑標識,在進站口、出站口等地鋪設防滑毯,車站廣播循環播報溫馨提示、天氣信息和安全提示,確保旅客出行安全、舒適。
「雨雪天氣行車,要多觀察路況,提前預判,保持一定安全距離。」14日17時30分,經開區觀湖路公交場站內,調度員張瓊從走出調度室,向即將發車的267路駕駛員李師傅叮囑道。
當日凌晨,武漢公交各場站管理人員提前到崗,對駕駛員「一對一」打好安全招呼。安全員提前對所轄線路途經道路進行全面摸排,重點關注遠城區公交需要行駛通過的橋面等溼滑、易結冰路段,要求駕駛員嚴格執行分段限速要求,確保行車安全。各線路頭三班「定人」「定車」,安排有三年以上駕齡的駕駛員打頭陣。駕駛員們提前開啟空調暖風,為乘客營造舒適乘車環境。
【城市管理】
撒融雪劑鋪防滑草墊啟動應急預案
警車前後「護航」灑鹽車在武漢長江二橋上作業。 長江日報記者 史偉 攝
城市管理者「以雪為令」,第一時間護佑市民出行安全。
1月14日下午4時30分,武漢站東廣場上,洪山區環衛工人正在給容易打滑的點位鋪上麻袋。「天氣預報說今晚會有雪,這個路面有部分地方是玻璃材質,所以我們提前鋪上麻袋,防止來往旅客滑倒。」
晚8時許,位於漢陽區的四新北路高架上,寒風凜冽,室外氣溫降至零下,兩名環衛工人頭戴絨帽和手套,坐在一輛安裝了融雪撒布機的車上,對高架匝道等易結冰的重點路段拋撒融雪劑,防止道路結冰。
為全力應對此輪低溫雨雪天氣,漢陽區城管執法局迅速啟動融雪防凍應急預案,環衛集團各公司細化應急預案,24小時值守巡查,應急分隊備勤,確保城市道路暢通,市民生活秩序正常。
武昌區城管執法局則成立由執法、園林、市政組成的30人臨時應急突擊小組,隨時做好突發及人行天橋、行道樹等重點部位的緊急處置。
14日,暫停帶水作業,環衛工人在部分人行天橋處鋪設防滑草墊、撒融雪劑,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對主次幹道道路、人行地下通道、人行天橋以及懸掛的燈籠、廣告招牌、亮化設施等進行巡查,及時發現並排除隱患。
晚9時許,江漢城管在機場二通道、常青高架、城市主幹道等重點路段,開始撒融雪劑,防止道路結冰。
截至目前,全市共儲備融雪劑10900餘噸,草墊麻袋45.8萬條,各類機械設備1100餘臺。
【城市保供】
天然氣巡線員寒風中巡查8小時
武漢市天然氣公司巡線員檢查調壓設備。
低溫寒潮,居民用氣、用水、用電,關乎最切身利益需求。城市保供人此時一刻不停。
14日下午1時,武漢市天然氣公司四新管理站巡線員餘雄冒著寒風出門了,遇到這種低溫天氣,他要一直忙到晚上9時才能下班。
第一站,他騎著電動車來到新力琥珀園、招商沁園等小區,輕車熟路地找到位於管道末端的樓棟,打開調壓箱,查看裡邊是否有水堵現象。「這幾個小區原來發生過類似情況,這幾天預報低溫雨雪天氣,所以我要提前來巡查,做好應對。」
檢查完畢,未見明顯「水堵」。餘雄放下心,又趕緊去附近幾處正在施工的12號線地鐵站工地,查看施工進展,避免施工影響管道運行。「低溫天氣用戶用氣量大,此時如果管道有問題,會造成嚴重影響,我們會再三與施工單位巡查核實。」
一邊巡查施工站點,一邊查看沿線小區管線,下午3時左右,餘雄又到這些小區檢查一遍,發現調壓箱過濾器內有少量水,趕緊排空,避免影響晚高峰用氣。
臨近下午5時,餘雄趕回站裡匆匆吃了晚飯。「晚飯的點,反而是我們最忙的時候。」餘雄邊說邊騎著電動車又出門了。
【社區】
獨居老人收到社區送上門的熱湯和愛心菜
網格員吳思穎和志願者上門慰問獨居老人。
「變天了,您注意防寒保暖,儘量不出門,電器用完記得拔掉插頭。」14日中午,寒風凜冽,礄口區古田街道古二社區的幸福食堂照常開火,25歲的網格員吳思穎拎著熱氣騰騰的菌菇湯,省柴宿舍小區黨支部書記傅桂芳和居民志願者李永林提著幾袋子番茄、菠菜和大白菜,上門看望杜時珍、邱玉枝、趙清明三位高齡獨居老人。
當天,輪到吳思穎值班,她考慮到老人外出買菜不易,就到省柴宿舍附近的小菜場買菜,恰好碰到77歲的傅桂芳和74歲的李永林。「走,我們一起去。」兩位熱心居民主動陪著吳思穎上門看望老街坊,還提醒她買些易存放、好消化的青菜。
江漢區漢興街道江漢裡社區則開展「敲門行動」,社區工作人員、物業人員與志願者拎著大包小包,上門看望轄區獨居老人。
「柳奶奶開下門,我們一起來看您啦。」「謝謝你們關心啊,我蠻好的。」看著前來看望自己的大傢伙,年過八旬的柳銀香驚喜又高興,笑得合不攏嘴,「每年都有你們的陪伴,我一個人在家也不會感覺寂寞。」
聽說柳銀香還沒有買好春聯,志願者連忙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手寫對聯,現場幫老人貼在大門口。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小單元,對於弱勢群體的關愛則讓寒潮中的居民倍感暖意。
【交通提醒】
部分橋梁道路臨時封閉
民警在楊泗港快速通道上引導車輛。 長江日報記者 史偉 攝
14日凌晨武漢交警發布出行提示,因積雪結冰,白沙洲長江大橋雙向、天興洲長江大橋雙向、楊泗港大橋雙向進行臨時封閉。請廣大駕駛員合理規劃路線,可選擇長江大橋、長江二橋等過江通道,同時,長江隧道延長通行時間。
14日23時53分,因結冰,四環線北湖收費站、武湖收費站、橫店收費站、長青收費站、墨家湖收費站、中法城收費站、沌口收費站、徐家堡收費站、龔家鋪收費站及梁子湖收費站封閉。請務必小心謹慎駕駛,注意出行安全。
(長江日報記者 王慧純 陶常寧 龔萍 徐丹 雷衎 喬馳 萬凌)
【編輯:王戎飛】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