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十首詩(李商隱的詩歌可媲美王家衛的電影)
2023-07-06 19:36:27
李商隱(圖片來源:無版權網站)
如果要評選富有東方意蘊的文學作品,我會首推李商隱的詩。
他的詩不像李白、杜甫的傳世名作,有著極強的敘事性;也不似蘇軾、李清照的妙筆生花,顯得格外新穎別致。
很多人覺得李商隱的詩晦澀難懂,以至於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以上的詩句出自詩人、文學家元好問之口,他想表達的意思是:「我們都知道李商隱的詩寫得好,奈何就是沒有人能對他的詩做出充分的解釋,因為他的詩太難理解了。」
若非要打個比喻,也可以將李商隱的詩看作是咿咿呀呀的音樂,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而在我看來,李商隱的詩更像電影,與王家衛的文藝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二人的作品有著相同的精神內核,不管從內容上還是氣質上都極具東方美感,同時他們都十分擅長營造意境與氛圍,讓觀眾代入感很強。
01穿越時空的思念縱觀《李義山詩集》,會發現李商隱的詩中充滿了很多意象,比如初看他的《錦瑟》,不少人都會很迷茫。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梁啓超說這首詩極美,但是讀不懂,因為所有詩句看起來是無關聯的。前一句詩人還在彈撥樂器、感嘆歲月如歌,後兩句一下子就跳躍到「莊周夢蝶」、「杜鵑啼血」、「鮫人落淚」、「藍田日暖」的瑰麗想像之中。
詩人的思維仿佛一條時光隧道,穿梭任意時空去追憶似水年華,這樣奇妙的想法有人將它拍成了電影,那就是王家衛的《2046》。
圖片來源:電影《2046》的劇照
很多人期待《2046》是《花樣年華》的續集,希望能繼續講述周幕雲與蘇麗珍的故事。但實際上,《2046》的敘事風格很是複雜。
簡單地來看,我們可以將劇情看作是男主周幕雲的內心活動,一個個片段式的畫面都是他的情緒的外在體現。
在整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知道周幕雲創作了叫《2046》的科幻小說,虛構了一群痴男怨女去往2046找回真愛的故事,而「2046」也是周幕雲與蘇麗珍一起創作武俠小說的房間。
周幕雲將自己的回憶融入小說當中,就像李商隱聯想到「莊周夢蝶」,他們同樣分不清楚自己是存在於現實還是想像。
莊周夢蝶,不知是莊周夢到了蝴蝶,還是蝴蝶夢到了莊周
李商隱在時光隧道中先是見到傳說中周朝末年的君主,亡國身死後變成杜鵑鳥,一聲聲悽楚的啼叫來宣洩自己的不甘與無奈(「杜鵑啼血」的典故);
之後聽到海邊美麗的鮫人歌聲婉轉纏綿,皎潔月光下,如玉臉龐邊落下點點珍珠,她是否在追憶遠去的愛人(「鮫人落淚成珠」的典故);
終於來到藍田山上,發現玉石化作青煙,領悟了原來再美好的事物或情感也會消散(「藍田日暖」的典故)。
李商隱是借典故傳說來表達自己的心境,同樣,周幕雲也是借「2046」來紀念與蘇麗珍的愛情。
世事難以預料,逝去的情意縱使有再多遺憾也無法挽回,最後不得不感慨一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如果當初能不錯過就好了,只可惜,沒有如果。
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圖片來源:電影《花樣年華》)
02欲說還休的纏綿悱惻當讀到李商隱的《登樂遊原》,你想到了什麼?我想到的是王家衛的《東邪西毒》。
在《東邪西毒》這部電影中,貫穿劇情始終的角色——歐陽鋒因為不敢敞開心扉,拒絕了與所愛之人長相廝守,當想挽回時卻遭到愛人用同樣的方式拒絕。
愛情就像一場賭博,雙方都害怕自己主動就輸了,最後卻都輸給了時間。
夕陽就在那,永遠不會變,只不過一直等待的人終將不會出現。
每一個為情所困的人面對這殘陽似血,大概也只能像李商隱般說不出別的話來,只能無奈嗟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圖片來源:電影《東邪西毒》
而將這欲說還休的情意綿綿體現得更為出彩的是《花樣年華》中的旗袍。
電影中有一段經典的鏡頭運用,那就是蘇麗珍下樓買面的劇情,她身著暗色樸素的旗袍,經過擁擠逼仄的樓梯與街道,這體現了蘇麗珍在丈夫出門後孤單壓抑的生活狀態。
圖片來源:電影《花樣年華》
而當蘇麗珍與周幕雲相約在2046房間一起創作武俠小說時,她換上一件紅色的披肩,伴隨著較為跳躍的腳步,紅色衣袂蹁躚起舞,也許她的心裡也正盛開著一團團熱烈的小火苗,衣服的紅色其實象徵了蘇麗珍此時內心的澎湃情感。
圖片來源:電影《花樣年華》
之後與周幕雲兩人在2046房間相處時,蘇麗珍穿著一身綠色的旗袍,顯得清新怡人,這暗示著她在情感上獲得新生。
圖片來源:電影《花樣年華》
蘇麗珍未曾對周幕雲明確表示過她的感情,但她的旗袍已經暗戳戳地出賣了主人的內心,這不正暗含了李商隱一詩中所嚮往的「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愛在心中口難開,因此李商隱在「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句詩中含蓄表達了相思成災;還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詩中隱晦透露了撕心裂肺;更在「直道相思了無意,未妨惆悵是清狂」這句詩中間接抒發了身不由己。
關於東方感情的含蓄美,李商隱的詩句與王家衛的電影,無不將此體現得淋漓極致。
03刻骨銘心的「愁」讀李商隱的詩是需要有一定閱歷的,在《紅樓夢》中黛玉曾發表見解:我最不喜歡李義山(李商隱)的詩,只喜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
黛玉或許覺得李商隱的詩充滿著濃得化不開的愁緒,但我們都知道黛玉其實也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女文青,還曾寫過傷春悲秋的《葬花吟》,她不是真的不喜歡李商隱,她是真的讀懂了李商隱。
林黛玉在《葬花吟》中抒發愁緒: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李商隱詩中所體現的「愁」並不流於表面,而是深入骨髓。
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中有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的劇情:宮二知道自己時日無多,鼓足勇氣告白,估計這些話在她心裡反覆思索了很久,明知道不會有好結局,她只能壓抑住自己,儘量淡淡地說出一句「我心裡有過你。」
之後垂下眼眸、眼神黯然,似乎包含著千種委屈與萬般無奈,卻只能吐出「喜歡人不犯法,可我也只能到喜歡為止了」這樣的句子。
直到對方回答說類似放下執念這樣無關痛癢的話,一行細細的淚控制不住地順著清冷的面頰流下來,宮二不是脆弱的女子,但這一刻,她的悲傷無法掩蓋。
圖片來源:電影《一代宗師》
「愁」是不需要有過多情緒表現的,李商隱在一首悼亡詩中如此寫道:「更無人處簾垂地,欲拂塵時簟竟床。」
這句詩想要表達的是:傷心到極致的人是會精神恍惚的,環顧四周看見簾幕垂垂、無人收拾,想伸手拂掉床上落下的灰塵,才猛然驚覺枕邊人早已不在。
夜晚聽到窗外秋雨的寒冷悽清更加輾轉難眠,從此只有蕭瑟的西風能陪伴孤單的人度過這漫漫長夜,此時方能體會李商隱的「秋霖腹疾俱難遣,萬裡西風夜正長」這句詩裡飽含的寂寥之意。
李商隱的詩從不點明寫「愁」,只通過簡單幾筆描繪,富餘大量留白給人們去想像,正如王家衛的電影,沒有確切的答案,只有氤氳的情感氛圍。
圖片來源:電影《花樣年華》
另外,李商隱的「愁」不僅是兒女情長,也是時代之殤。
他身處晚唐這樣遭逢巨變的時刻,比盛唐時期的詩人更多了一分世事無常的敏感,誰能想到曾經燦爛輝煌的大唐,無數人感嘆「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的盛景,竟然也會氣數將近?
而王家衛的電影中所展現的時代大部分都是千禧年,這個年代的男男女女對走入新世紀感到期待又不安,在這兩種矛盾情緒交織中反覆徘徊。
圖片來源:電影《阿飛正傳》
曹雪芹的《紅樓夢》之所以借黛玉之口提到李商隱,或許也預示著大觀園將從繁華走向衰落。
由此看來,李商隱既像王家衛也像曹雪芹,更像時代裹挾前進的所有人。
看到這裡,也許還有人對李商隱有著「無病呻吟」的印象,認為他詩歌裡的格局不夠大氣,對此李商隱有雲「世界微塵裡,吾寧愛與憎。」
情與愛其實是世人永恆的課題,藝術作品所傳達的思想也不存在高低之分。
況且以李商隱的聰慧,他若想參透「眾生皆苦」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只是他依然選擇「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李商隱與王家衛一樣是個「入世」之人,他們放棄高高在上,著眼於普世的情感,對意境與氛圍的把握極具東方美感,所以他們的創作深入人心。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圖片來源:電影《花樣年華》
餛飩異聞錄,專注世界奇聞異事,喜歡記得關注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