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國家可以販毒(可以販毒可以玩槍)
2023-07-07 07:14:28 1
今天是國際禁毒日,咱們就來聊一聊和毒品有關的事兒。
提到毒品,大家不約而同的都會想到一個地方——金三角。
金三角位於緬甸、泰國、寮國三國交界處,是世界毒品的主要產地,這其中最主要的毒品生產基地就位於緬甸境內。
緬甸今天各地割據武裝以軍販毒,以毒養軍的行為模式,開創於國民黨之手。北洋政府和民國政府繼承了滿清以來的傳統,財政上對於煙土(鴉片)稅的依賴極重;政策上雖然號稱「寓禁於徵」,實際上卻只徵不禁,煙土在全國範圍內成為和銀元一樣紮實的硬通貨。最終的結果導致煙土成為各地軍閥和政府的最主要來源,政府稅煙為財,軍閥販煙作餉。
而與緬甸毗鄰的雲南,正是中國最有名的煙土產區之一。雲土素以高品質著稱,而少數民族地區出產的夷方土更是可以和印度頂級鴉片媲美。依靠煙土經濟的優勢,雲南在軍閥混戰時期就獲得了非常出眾的軍事實力;實際上蔡鍔發動的護國戰爭中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為了打通雲土銷往四川、廣西的貿易壁壘。
雲南的鴉片史,尤其是當地很多少數民族的鴉片史,不僅為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後毒品從雲南向我國內地擴散埋下了極為濃重的伏筆,實際上也是緬甸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毒品生產國的前奏。
在新中國建國以後,國民黨雲南籍將領李彌手下的殘部(第26軍93師278團、第8軍237師709團)從雲南撤入緬甸,並不斷試圖伺機反攻。由於臺灣實際上已打算拋棄他們(要求其自尋出路,截止1950年3月底只匯了5萬泰銖作為軍餉),為了維持自身存在,李彌所部在緬甸開始變本加厲的強制推行煙土經濟,以製毒、販毒維持給養和軍餉。及至後來撤軍返回臺灣,國民黨殘部仍然有一部分留在了緬甸境內,繼續從事毒品活動。
國民黨殘軍創造金三角黃金時代
金三角地區最早的鴉片生產,也是由英法殖民者在十九世紀中期扶持起來的;但其經濟模式以殖民者派遣技術人員指導生產、設置收購站收購為主,類似於中國菸草生產。李彌殘部在佔據撣邦以後,開始動用武力壟斷鴉片的種植、加工、販運,使緬甸的鴉片產量從1948年以前的年產30噸僅僅10年間就暴漲到600噸;締造了金三角地區的黃金時代——金三角真正世界聞名就是從此時開始的。
事實上中緬邊境的「金三角」地帶,其具體的地理涵義和實際控制者一直都在變化;李彌殘部到70年代末期被泰國收容後,已經停止了大規模製販毒品活動。但此時他們以軍販毒,以毒養軍的行為模式早已被被緬甸大大小小的地方割據武裝所推崇效仿,形成了緬甸今日仍無法遏制毒品產業發展的局面。
80年代緬共分裂也開始製販毒品
新一代金三角地區面積要大得多,重心完全沿中國邊境展開;實際上它早已不是接近正三角的形狀,而且也不止涉及緬甸、泰國、寮國三國。嚴格的說,今天的金三角地區還包括了越南的萊州省和中國雲南省怒江以西的部分地區。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緬甸共產黨由於內部尖銳的民族矛盾解體,並分離出了以建立獨立民族國家為目標的佤邦聯合軍(佤族)、果敢同盟軍(果敢族)等民族性地方武裝。由於意識形態上的蛻變和抵抗緬甸政府軍的軍事經濟需求,這些新生武裝力量也開始大量製毒販毒,走上了李彌殘部的舊路。
緬甸毒品80%流入中國 需要中國幫手
隨著東南亞其它國家和地區反毒的力度越來越大,比如進入80年代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傳統毒品中轉地國家規定販運海洛因15克以上一律判處死刑(中國是50克以上可判處死刑);美國不斷逼迫泰國加強反毒,開展大規模掃毒行動等;緬甸毒品外流渠道中南下的難度越來越大,北上入境中國的比重卻越來越高。
到今天為止,緬北超過80%的毒品都通過雲南流入了中國。這種規模極其巨大的非法交易,需要大量人員,尤其是熟知國內社會情況的人員才能完成。事實上緬甸有相當多的毒販都是來自於國內,手下指揮了不少僱傭兵的不在少數,相當一部分毒販自己就曾經有過當僱傭兵進行武裝押送或者販賣毒品的經歷。
緬北武裝擴充軍力 需要大量人力
近年以來隨著政治局勢的變化,緬甸政府一改地方不鬧獨立就對毒品問題睜一眼閉一眼的姑息政策,態度開始變得強硬起來,例如2009年緬甸政府軍進攻、佔據果敢。在極其緊張的國內情勢下,其它的緬甸地方民族武裝例如佤邦都開始高度戒備,對於毒品經濟的依賴更是有增無減。
在這種情況下,緬甸各地民族武裝一方面既要把更多的毒品賣給國內,一方面又要儘可能加強自身的軍事實力以應對未來的內戰衝突,這都形成了巨大的人力缺口。可以想見,緬甸國內對於僱傭兵的需求只會進一步增加。而熟知國內情況、在國內存在各種社會聯繫的中國籍僱傭兵,也必然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