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光之城經典畫面(從文化隱喻人物設定)
2023-07-07 06:16:55 2
美國《暮光之城》系列電影改編於美國作者史蒂芬妮·梅爾的同名小說,該系列的電影有四部曲,分為五部影片,分別是《暮色》《新月》《月食》《破曉 ( 上)》和《破曉(下)》。
《暮光之城》上映後的電影評分並不高,甚至被人稱為最差的電影。然而這部評分不高的電影,播放量和受歡迎程度卻一點不弱。這與電影新穎的題材有著密切的聯繫,它改變以往人們對吸血鬼、狼人的形象,同時滿足少女對美好愛情的渴望。因此獲得多數年輕用戶和吸血鬼文化愛好者的喜愛。
故事講述了人類女孩貝拉和吸血鬼男孩愛德華之間的情感故事,中學生貝拉在福克斯小鎮上結識了吸血鬼愛德華, 雙方陷入了對對方的深深愛戀之中,但是愛德華竟是吸血鬼,他的家人和他都不能改變嗜血的本性,在貝拉不慎割傷胳膊流出鮮血時,愛德華家人的嗜血本性被激發, 為保護貝拉, 愛德華和家人遠離小鎮而展開的一系列故事。
今天我想從《暮光之城》中的文化隱喻、人物設定等角度談談這部電影成功的原因,在文章的結尾和大家一起分析《暮光之城》帶給我們的現實意義。
文化隱喻影片中的角色有吸血鬼、人類、狼人,他們之間的故事吸引了人們對吸血鬼、狼人文化的興趣。同時作者也通過故事的發展隱喻出諸多內涵。例如通過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用吸血鬼、狼人、人類,三者的和平相處隱喻出人類應該同大自然的其他生物和平共處的深刻含義。下面我就從狼人、吸血鬼文化和人與生態環境的和平相處來談。
吸血鬼和狼人是西方神話故事中最神秘的兩個種族,並且都是代表著黑暗、恐怖,二者在西方的文化中存在時間頗久。在現代的許多影視作品,常常將吸血鬼與狼人聯繫起來,將它們作為彼此的宿敵,但和吸血鬼那如深淵一般深不可測的形象不同,狼人的形象往往是殘忍、嗜血的屠夫和忠誠、勇猛的戰士兩者的結合。
吸血鬼,意思是嗜血、吸取血液的怪物的意思,他是西方世界裡著名的魔怪,他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既不是神,也不是魔鬼,更不是人。
在西方有著大量的關於吸血鬼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現在,吸血鬼也用作比喻榨取他人血汗、劫取他人錢財、思想或者其他資源的人。
聖經中曾記載:該隱因殺死了自己的親弟弟而遭到了天譴,他必須以活人鮮血為食,並且世代逃脫不了此詛咒的折磨,西方世界對宗教力量的質疑促使吸血鬼文化產生。
狼人:是西方民間傳說的一種獸人,其形象被廣泛的應用於各種科幻題材之中。狼人極度懼怕「銀」,狼人厭惡任何由銀制的物品,只是皮膚表面的接觸也會讓它們感到疼痛,這可用作分辯它們與普通人的方法。
"即便一個心地純潔的人,一個不忘在夜間祈禱的人,也難免在烏頭草盛開的月圓之夜變身為狼。" 關於狼人的傳說自古以來絡繹不絕。
近半個世紀以來,狼人無疑已經成為西方神秘文化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這種怪物平時從外表上看與常人並無不同,但一到月圓之夜就會變身為狼人,失去理性並變的狂暴。
亞里斯多德在書中描述,希臘有許多男巫,這些巫師能夠將自己的外貌變成狼。在羅馬古籍中,也有許多關於狼人的描述。狼人能夠隨意或身不由己地把自己人的外貌變成狼的外貌。變成狼之後,會產生吃活人或動物生肉的強烈欲望,並且會對著月亮長嚎。
《暮光之城》中的狼人和吸血鬼有著自己身上本性的特點,又兼具了人性的情感。他們在面對情感抉擇和生死戰鬥時,能夠和人類站在一起保護新生命。在面對自己喜愛的人時,他們能夠忍住自己的欲望。
《暮光之城》中狼人、吸血鬼、人類本是不同種族的生物,卻因為種種聯繫而最終跨越種族的鴻溝,為了共同的目的團結在一起。
四部曲的每部結局部分人類與其他種族之間的矛盾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人類貝拉對吸血鬼與狼人從最初的恐懼、排斥變成了他們的同盟者,貝拉最終也變成了曾被她視為異類的吸血鬼。
人類、狼人與吸血鬼家族最終以和諧的方式永世共存於電影的魔幻世界中。《暮光之城》系列電影中運用了大量魔法元素,體現出狼人、吸血鬼家族、人類與吸血鬼世界執法者之間的各種矛盾和欲望。
創作者通過《暮光之城》四部曲的整體結局———人類、吸血鬼家族與狼人最終從對立走向同盟,向觀眾傳遞出一種和諧共存的生態整體主義思想。
作者也是在通過這種故事情節的發展,告訴人們世界並不只有人類,我們能夠和其他種族的生物和平共處,即使他們是代表著黑暗、醜陋的生物也沒有關係。
除了以上的隱喻外,貝拉和愛德華的故事也有著一定的暗示,劇中貝拉和愛德華互相愛慕,他們是情侶。而另一面他們又是叢林法則中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貝拉就像是一隻弱小的羔羊,愛德華則是一個勇敢的大灰狼,狼愛上了自己的食物,並願意為了食物改變自己。
向我們展現了愛情力量的偉大,可以超越種族,超越生物鏈!
人物設定《暮光之城》系列電影大獲成功,不僅和它迎合觀眾對奇幻題材電影的需要有關,也與它在人物性格塑造上的成功有著緊密的關係。《暮光之城》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其鮮明的性格特徵,在故事的情節發展中展現了人性的光輝。這種對人性的深刻認識,對現代社會也有著深刻的意義。
史蒂芬妮·梅爾筆下不一樣的吸血鬼形象提起吸血鬼人們往往會想到邪惡、骯髒、醜陋、噁心,最早存在於西方意識形象中的吸血鬼,通常代表著黑暗和邪惡。它和中國傳統中的殭屍有著相似之處,都是沒有生命的,都是永生不滅的,又都是邪惡和恐懼的存在。
然而史蒂芬妮·梅爾卻一反常態的創造出了截然不同的吸血鬼形象,他們和人類一樣是俊男美女,他們和人類一樣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會生氣、苦惱、高興、痛苦。他們有自己的種族、家庭、朋友、愛人,他們甚至比人類更懂感情,在危險面前能忍受世俗對他們的偏見,艱難的活下去。
故事的情節也沒有像以往的吸血鬼故事一樣充滿恐懼色彩,《暮光之城》中更多的是愛情的故事、現實的故事。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作者也致力於向我們展示一個人與吸血鬼之間的故事,讓我們思考,人和吸血鬼可以相愛嗎?
通過塑造這種別有風味的吸血鬼,也讓我們明白,世界並不是人類的主場,其他生物也有存在的權力。我們應該拋棄對過往一些事物的看法,明白那些外表醜陋的事物也有其美麗的一面。
我想這才是作者史蒂芬妮·梅爾創作這獨特韻味的吸血鬼的含義。
同小說的設定一樣,史蒂芬妮·梅爾的故事中也需要人物、情節等內容。《暮光之城》中的主人公是多方面的人類、狼人、吸血鬼,故事發生的地點是人類生活的場所。
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作者也向我們展開了人類、吸血鬼、狼人在處理問題上的不同態度。
人類作為地球上最聰明的生物,當看到其他異族襲擊時往往會表現出排斥。加上狼人和吸血鬼本就是人類厭惡和恐懼對象,這更加加深了人類對他們的排斥。但故事的情節並沒有如我們認為的一樣去走,人類不僅沒有一直排斥他們,反而還和他們成了朋友和愛人。
這樣的情節設定無疑是獨特的,當人們自己的族人發現其與族外人相戀時,人類該怎樣選擇,也給觀眾留下了很多疑問。
這也是《暮光之城》之所以能夠吸引人們喜歡的原因,這種情節的設定也向我們傳輸了靈魂重要性的論證。雖然吸血鬼和狼人是天生的邪惡者,但有時他們之間的相處更純粹。而人類作為地球主要居民,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卻總相互猜忌。
這樣的情節設定不免讓人思考,靈魂的高貴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貴。
該部分我主要從男女主角的來展開論述。
男主角愛德華是一個吸血鬼,但它卻顛覆了對吸血鬼的認知,無論是內在還是外貌愛德華都是美麗的。
吸血鬼的天性讓愛德華難以抵擋鮮血的誘惑,可當他愛上人類貝拉後,卻抵擋住了貝拉對他的誘惑。即使在貝拉不慎割破胳膊流出鮮血時,他依舊抵擋住了想要吃貝拉的欲望。
當愛德華的家人被貝拉的鮮血吸引來後,他勇敢的帶貝拉離開,令人感動的時,當貝拉被另一種群盯上時,愛德華的家人並沒有傷害貝拉而是保護她。
愛德華能夠因為愛情不傷害貝拉,他的整個家族更能夠因為愛德華而保護貝拉。這是一副多麼感人的畫面,即包含了愛情的可貴也包含了親情的溫暖。他們雖是黑夜裡的吸血鬼,卻有著一個閃耀的美好的心靈。
故事中的貝拉同愛德華一樣也是外表和內在兼美的存在,在愛情裡她深深的愛著愛德華,在親情裡她則將父母放在中心的位置。
她不會因為對愛德華的愛,而失去理性,在生死攸關的時候,愛德華拼盡全力的帶貝拉逃離危險,但貝拉卻執要保護家人,為此不惜用生命去引開追獵者。
在親情裡貝拉是勇敢、無私的,這種情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裡的孝道,即使面臨著生死的威脅,我依舊要保護你,這種精神是值得每一個子女學習的。
在愛情裡貝拉同樣是勇敢的,在得知愛德華吸血鬼的身份後,她依然深深的被愛德華吸引。她愛愛德華不在意他的身份、地位、甚至種族。
這樣的愛情在現實社會中也有著一定的喻味,生活中的人們,在戀愛是看中對方的權利、地位、金錢、財富,因為房子和車子多少情侶分道揚鑣,相比而言貝拉的愛更乾淨,更通透。此外當貝拉和愛德華面臨生死考驗的時候,她寧願犧牲自己也要保全愛德華,這種不求回報,愛到痴迷的愛情,如今還有幾個人能體會呢?
影片的現實意《暮光之城》之所以能夠成為收視率的贏家,取決於她抓住了少男少女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同貝拉一樣,每個女孩都渴望擁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男朋友滿足帥氣、勇敢、超能力、偏愛等等特質。故事中的愛德華正是如此,貝拉是他存活幾千年來,遇見的唯一一個讓他心動的女孩,是他想要逃離又忍不住靠近的女孩,貝拉身上所散發出的香味不斷的吸引著他。
他深深的愛著貝拉,在陽光下他一面告訴貝拉自己的身體很醜陋,一面又冒著危險在陽光下展現自己金光閃閃的軀體。然而《暮光之城》中的愛情終究是幻想的,它高於現實卻不存在於現實,而它存在的意義大概就是滿足少男少女的童話夢想。就像安徒生小說中的王子與公主的故事一樣。
此外劇中三類不同種族的生物,狼人、吸血鬼、人類的相識、相知、相愛,也隱喻出人與生態和平相處的內涵。倘若將這種情感引入現實生活中,則是告誡人類應同大自然中的其他生物和平相處,無論是動物植物、還是整體的生態系統。
同時暗示人類只有摒棄「人類中心論」,戰勝自我欲望,尊重自然界其他物種,承擔起保護生態的責任,才能建立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親密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