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電影主旋律(拼盤電影吳京主旋律)
2023-08-10 13:39:03 4
導讀:行業對市場的考量和斟酌壓縮了觀眾的選擇度。暑期檔和中秋檔的冷寂之後,國慶檔被觀眾寄予厚望,但觀眾等來的,並不是一個供應充分的電影市場。
觀察者網訊(文/胡毓靖 編輯/莊怡)今年國慶檔,是「史上最強」和「史上最無聊」的矛盾結合體。
前者基於票房表現而言。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2021年國慶檔以43.85億元票房收官,其中《長津湖》「一騎絕塵」收穫32億票房,佔去大盤73%,打破多項票房紀錄。「國慶三部曲」最後一部《我和我的父輩》收穫了9.65億票房,與《長津湖》形成「一超一強」格局。
數據來源:燈塔研究院《2021年國慶檔中國電影市場洞察》
後者的「史上最無聊」則可從影片選擇度和可預測性來解讀。「一超一強」之外,僅有一部青春片和5部受眾題材雷同的動畫片,早在開畫之前,影片的票房走勢的「劇本」早已寫好,遵循票房密碼的題材、演員和模式,沒有黑馬,沒有類型片,沒有驚喜和意外。
這種「無聊」背後,是影視行業的抱團取暖,抵禦風險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降低。一部《長津湖》,背後是25家影視公司,一部《我和我的父輩》,背後有46家影視行業上下遊公司。類型片少有人拍,頭部影片大製作投入10多億,觀眾恐陷入無片可看——看大片——無片可看的循環。
接下來一個月內,兩部引進大片《沙丘》和《007:無暇赴死》有望再造爆款,積壓已久未上映的《蘭心大劇院》和《第一爐香》也將填補類型片的空白。國慶檔的觀影熱情,仍有望得到延續。
國慶檔的三大票房密碼
國慶檔的勝利,仰仗的是三個已被多次驗證的票房密碼:多導演拼盤電影 吳京 主旋律題材。
國慶檔最大贏家《長津湖》劇情被收攏在韓戰的主旨下,但陳凱歌、徐克和林超賢三個導演仍留下了各自的風格烙印。《我和我的父輩》延續了「國慶三部曲」系列的拼盤模式,四個篇章由四個導演執導,這兩部電影豪取國慶檔票房的95%。
多導演模式和拼盤式電影是被票房證明過的「成功範本」。「國慶三部曲」前兩部《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均是懷舊題材的集體創作,影片內容擷取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祖國、家鄉發展的重大節點,戲劇性和可看度被題材的特殊性迅速拉升。
反映到票房上,《我和我的祖國》和《我和我的家鄉》在過去兩年的國慶檔均取得了30億上下的成績,分別位列國內影片票房總榜的第11和13位。
「含京量」的多少是另一個被驗證過的票房密碼。身為《長津湖》的主演和《我和我的父輩》中的導演和主演,42億的票房都與吳京直接有關,結合43.85億的總票房成績,今年國慶檔的「含京量」高達95%。
吳京同時是《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主演
「含京量」一詞帶有對愛國主義情懷電影的調侃,但吳京出演對電影票房的影響力不可小覷。2017年上映的《戰狼2》56.95億的票房仍然高懸於國內票房總榜的最高位,《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國》《金剛川》《攀登者》四部影片將近100億票房收歸名下,而算上《長津湖》目前的票房,吳京主演電影的總票房已經突破225億。
電影市場也充分看好吳京的票房號召力。觀察者網注意到,在《戰狼2》上映前,吳京每年的電影產出量是2-3部,而《戰狼2》創造了票房神話後,吳京近三年主演的影片分別共20部,平均一年的作品數約7部,數量明顯增長。
除吳京外,第三個隱性的票房密碼是主旋律題材電影。其中主要原因在於主旋律電影適合國慶佳節的合家歡氛圍,在此之前,《戰狼2》《紅海行動》《八佰》等主旋律題材已經用破30億的票房成績證明題材和影片質量雙重保障下的「票房試金石」效應。
武漢市東西湖區金銀潭一家影城的工作人員張競向觀察者網表示,他工作的影城在大學附近,由於目前武漢高校仍然採取封閉管理,國慶期間學生並不是主力群體,以家庭為單位觀影是多數。
在他看來,年輕觀影群體的普遍缺失導致類型片對國慶檔「望而卻步」,沒有其他影片的分流,《長津湖》又適合闔家觀影,一家獨大的局面更顯穩固。「不過《長津湖》對於影院來說也確實是久旱逢甘霖,這幾天《長津湖》好一點的場次基本都是滿座」。
三重票房密碼的保障下,《長津湖》以統御之力席捲國慶檔,《我和我的父輩》也表現尚可,但其餘影片票房無一破億,並沒有在主旋律影片中擠出一個身位。
黯然撤檔的華誼和光線
在契合票房密碼的《長津湖》對面,是羸弱的類型片和「遇強則退」的主旋律電影。
今年國慶檔,除了一部青春校園題材的《五個撲水的少年》和五部題材內容趨同的動畫電影,類型片短缺,非主旋律的其他五部電影也幾乎隱形,不僅在票房上表現慘澹,在社交媒體也沒有撲起多少水花。
影視行業內部的共識是,今年國慶檔票房只有頭部和尾部影片,沒有腰部影片,這也讓今年的國慶檔的票房冠軍沒有意外,也缺乏選擇與驚喜。
在7部影片悉數定檔後,各渠道平臺給出相近的票房預測數據。《長津湖》的成績會在40億上下,《父輩》會分到15-20億的票房,除了對《五個撲水的少年》預期稍高外,截止發稿的數據幾乎與預測數據別無二致。
一位安徽合肥的觀眾國慶期間攜父母同看了《長津湖》,她向觀察者網表示,國慶檔的選擇並不多,青春片和動畫片顯然不適合,兩部主旋律電影題材合適,但時長均超過兩個半小時,觀影前她的父母擔心影片太長坐太久腰會難受,但父母考慮到女兒大半年才回家一次,仍欣然觀影。
觀眾選擇空間被大幅壓縮,片方對檔期的主動放棄也是原因之一。國慶檔來臨前,光線影業出品的IP改編愛情片《十年一品溫如言》和華誼兄弟出品的抗戰劇情片《鐵道英雄》選擇了悄然撤檔。
這種選擇並不難以理解。就《十年一品溫如言》而言,年輕的主演面孔還未建立辨識度,在年輕觀眾困於校園的情況下,相比國慶節,情人節等檔期都是更好的選擇。而就《鐵道英雄》而言,與同為主旋律的《長津湖》的「競爭」是不必要且勝算不大的。
《長津湖》的票房統御力是高度可預見的。它是中國影史迄今最貴電影,製作成本約13億元,集結了陳凱歌、徐克和林超賢三位大導演,抗美援朝題材在國慶假期具備一定優勢,映前宣發聲勢浩大。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長津湖》上映前後,相關詞條56次登陸微博熱搜,上映前共進行了14波宣傳造勢,9月29日映前的反映全網用戶關注熱度的「爆米花指數」達到91.73,而同期上映的《五個撲水的少年》則宣發顯得較為弱勢,「爆米花指數」僅為66.32,映前幾乎沒有話題登上熱搜。
數據來源:燈塔專業版
張競告訴觀察者網,《鐵道英雄》尚未撤檔時,影院預期它將會成為國慶票房的第二梯隊,抗戰題材加上張涵予的號召力,破5億並不是難事。
不過,《鐵道英雄》並不是以第二梯隊為目標,他們的目標是檔期頭部。拓普數據創始人程飛向娛樂硬糖表示,《鐵道英雄》的片方華誼兄弟對影片的預期是頭部影片,期待的是10億 的票房,他們的打算是撤下去等一個更合適的冷檔期,再博一博。
而從觀眾層面來看,行業對市場的考量和斟酌壓縮了觀眾的選擇度。暑期檔和中秋檔的冷寂之後,國慶檔被觀眾寄予厚望,但觀眾等來的,並不是一個供應充分的電影市場。
資方抱團取暖,觀眾恐無片可看
回溯至電影行業,不論是片方還是院線,仍處於疫情後的回暖階段中,還未重塑起應對變數與風險的機制。
觀察者網此前報導,疫情席捲下,2020年影視傳媒公司普遍虧損。其中華誼兄弟儘管有《八佰》這樣叫好叫座的影片產出,仍然連虧三年急需脫困,前不久更將5年前19億收購的英雄互娛以8.7億的價格打折拋售。
同樣選擇撤檔另擇檔期的光線影業則仍在苦等下一個爆款。今年上半年光線上映了《人潮洶湧》《明天會好的》《你的婚禮》等多部影片,但並未能等到像《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樣狂攬50億票房的爆款,成績最好的《你的婚禮》票房也不及8億。
虧損陰雲和疫情反覆下,片方對於行業的風險承受能力已經顯著降低,資方抱團取暖成為行業慣例。觀察者網注意到,《長津湖》和《父輩》兩家票房成功的影片背後,是數十家影視公司的勉勵支持。
《長津湖》的主要出品方為博納影業和八一電影製片廠,但除此之外,還涉及華夏電影、中國電影、阿里影業等出品方,以及華文映像、英皇影業、合歡影業等聯合出品方,這部國內影史投資最大的電影集結了25家影視公司。
而《父輩》背後的出品方則更為龐大。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中國電影、上海三次元影業等七家公司為這部電影的出品方,聯合出品方則多達27家,另分別有3家和2家發行及聯合發行方,共涉及46家影視上下遊公司。
數據來源:燈塔專業版
在影院側,排片率向頭部影片的傾斜也在所難免。張競所在的影城,《長津湖》國慶期間的排片率超50%,《父輩》在30%上下,其餘影片共享不到20%的排片。
他向觀察者網表示,目前影院工作人員較疫情前基本減半,觀眾也肉眼可見地變少,影院就等一波票房回血。「上次這麼多人來看電影還是春節,下次誰知道是什麼時候呢?旺季就這麼幾天,不排《長津湖》排動畫片你來看不?」張競反問到。
影視公司和院線抱團頭部大製作影片取暖是不得已之舉,但由此造成的行業供給結構畸形也值得警惕。有業內人士向觀察者網表示,如果風險情緒得不到緩解,影視行業上遊由於缺錢,會把有限的資金抱團投入能帶來高票房回報的大項目中,而常見於中等體量投資的類型片會越來越少,從而致使市場選擇度越來越低,在國產電影市場,觀眾陷入無片可看——看大片——無片可看的循環中。
好在接下來一個月內,兩部引進大片《沙丘》和《007:無暇赴死》即將上映,《蘭心大劇院》《第一爐香》兩部文藝片也將填補類型片的空位,帶來更多影片選擇。《長津湖》帶來的這一波觀影熱情,應該不會太快消散。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