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帽拔除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8-10 06:32:01 1
專利名稱:試管帽拔除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試管帽拔除裝置。
背景技術:
在醫學臨床檢驗中,用真空試管採集血液作為化驗樣品,是最常見的方式。在用真空試管採集血液後,真空試管內還存在一定的負壓,並且試管帽與試管壁的緊密配合,使得其試管帽依然很牢固地固定在試管上,需要用較大力氣才能使試管帽拔落。在真空試管大量應用的場合,這種開啟試管帽的工作就成為了較為繁重的體力勞動。而且大力開啟試管帽的過程中還會產生試管內部振蕩,可能會將已經離心完畢的樣本混散,從而影響某些檢驗結果,因此開啟試管帽對操作者有較高的技術要求。此外,大力開啟試管帽也可能會導致試管破碎,傷及操作者手指。同時,在開蓋的過程中還會有一定的病人血液的氣溶汙染,危及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雖然現在已經出現了一些用於開啟真空試管帽的機器,但是這些機器的往往都是體積龐大、結構複雜、造價昂貴並且效率不高,所以並沒有被廣泛的推廣和使用,目前多大數的醫院都還在使用人工拔除的方法。例如專利號為200410057999. χ的試管帽去除設備, 其結構非常複雜,而且一套夾緊裝置在同一時間只能對一個試管的試管帽進行移除。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試管帽拔除裝置,這種試管帽拔除裝置結構簡單、工作效率高。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試管帽拔除裝置,包括機架、試管固定機構、試管帽拔除機構和升降機構,所述試管固定機構和升降機構固定在機架上,試管帽拔除機構固定在升降機構上,並且試管帽拔除機構位於試管固定機構上方,其特徵在於所述試管固定機構包括試管架和蓋板,蓋板安裝在試管架上端開口處,蓋板上開有至少兩個試管定位孔;所述試管帽拔除機構包括支撐座、至少兩組左拔帽單元和右拔帽單元,所述支撐座固定在升降機構上,左拔帽單元和右拔帽單元的組數與試管定位孔的數目相同,並且各組左拔帽單元和右拔帽單元與各試管定位孔一一對應,同一組的左拔帽單元和右拔帽單元分別位於對應的試管定位孔的左右兩側;所述左拔帽單元包括左連杆、左限位片、左撥片,所述左連杆頂端固定在支撐座上,左限位片的左端固定在左連杆底端,左撥片的左端鉸接左限位片的上表面;所述右拔帽單元包括右連杆、右限位片、右撥片,所述右連杆頂端固定在支撐座上,右限位片的右端固定在右連杆底端,右撥片的右端鉸接右限位片的上表面。—種簡單的方案,所述左撥片和右撥片均為長方體。為了便於拔除試管帽,所述左撥片的右端開有呈半圓形的左夾持槽,右撥片的左端開有呈半圓形的右夾持槽,左夾持槽與右夾持槽形成一個圓形的夾持槽。所述夾持槽的直徑等於試管的直徑,這樣,左撥片與右撥片就能夠與試管帽的邊緣更好的接觸,便於將試管帽從試管上拔除。[0009]較佳的方案,所述左限位片與右限位片在一個水平面上。[0010]較優的方案,所述升降機構為氣缸,所述支撐座固定在氣缸的活塞軸末端。[0011]為了避免試管在拔除試管帽的過程中在試管定位孔內滑動,所述各試管定位孔內均設有橡膠圈。試管與橡膠圈之間的摩擦力較大,使得試管不容易相對橡膠圈滑動。[0012]本實用新型對照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易於製造、製造成本低,能夠快速將試管帽從試管上拔除,工作效率高,試管帽受力均勻,不會導致試管局部過度受力而破碎,並且拔除試管帽的過程試管的振動小。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0014]圖2是圖1所示實施例1的使用狀態參考圖;[0015]圖3是圖1所示實施例1左撥片的俯視圖;[0016]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左撥片的俯視圖;[0017]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右撥片的俯視圖;[0018]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左撥片與右撥片的使用狀態參考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實施例1[0020]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試管帽拔除裝置,包括機架7、試管固定機構1、試管帽拔除機構和升降機構,所述試管固定機構1和升降機構固定在機架7上,試管帽拔除機構固定在升降機構上,並且試管帽拔除機構位於試管固定機構1上方。[0021]所述試管固定機構1包括試管架101和蓋板102,蓋板102安裝在試管架101上端開口處,蓋板102上開有7個試管定位孔103。為了避免試管5在拔除試管帽3的過程中在試管定位孔103內滑動,所述試管定位孔103內還設有橡膠圈104。試管5與橡膠圈104 之間的摩擦力較大,使得試管5不容易相對橡膠圈104滑動。[0022]所述試管帽拔除機構包括支撐座43、7組左拔帽單元41和右拔帽單元42,所述支撐座43固定在升降機構上,各組左拔帽單元41和右拔帽單元42與各試管定位孔103 —一對應,同一組的左拔帽單元41和右拔帽單元42分別位於對應的試管定位孔103的左右兩側;所述左拔帽單元41包括左連杆411、左限位片412、左撥片413,所述左連杆411頂端固定在支撐座43上,左限位片412的左端固定在左連杆411底端,左撥片413的左端鉸接左限位片412的上表面;所述右拔帽單元42包括右連杆421、右限位片422、右撥片423,所述右連杆421頂端固定在支撐座43上,右限位片422的右端固定在右連杆421底端,右撥片 423的右端鉸接右限位片422的上表面。[0023]所述左限位片412與右限位片422在一個水平面上。[0024]所述升降機構為氣缸,所述支撐座43固定在氣缸的活塞軸末端。[0025]如圖1、3所示,所述左撥片413和右撥片423均為長方體。[0026]實施例2[0027]如圖4-6所示,本實施例中的試管帽拔除裝置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於[0028]為了便於拔除試管帽3,所述左撥片413的右端開有呈半圓形的左夾持槽441,右4撥片423的左端開有呈半圓形的右夾持槽442,左夾持槽441與右夾持槽442形成一個圓形
的夾持槽44。所述夾持槽44的直徑等於試管5的直徑,這樣,左撥片413與右撥片423就
能夠與試管帽3的邊緣更好的接觸,便於將試管帽3從試管5上拔除。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兩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範
圍;即凡依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所做的等同變換,均為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範圍所覆蓋。
權利要求1.一種試管帽拔除裝置,包括機架、試管固定機構、試管帽拔除機構和升降機構,所述試管固定機構和升降機構固定在機架上,試管帽拔除機構固定在升降機構上,並且試管帽拔除機構位於試管固定機構上方,其特徵在於所述試管固定機構包括試管架和蓋板,蓋板安裝在試管架上端開口處,蓋板上開有至少兩個試管定位孔;所述試管帽拔除機構包括支撐座、至少兩組左拔帽單元和右拔帽單元,所述支撐座固定在升降機構上,左拔帽單元和右拔帽單元的組數與試管定位孔的數目相同,並且各組左拔帽單元和右拔帽單元與各試管定位孔一一對應,同一組的左拔帽單元和右拔帽單元分別位於對應的試管定位孔的左右兩側;所述左拔帽單元包括左連杆、左限位片、左撥片,所述左連杆頂端固定在支撐座上,左限位片的左端固定在左連杆底端,左撥片的左端鉸接左限位片的上表面;所述右拔帽單元包括右連杆、右限位片、右撥片,所述右連杆頂端固定在支撐座上,右限位片的右端固定在右連杆底端,右撥片的右端鉸接右限位片的上表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管帽拔除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左撥片和右撥片均為長方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管帽拔除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左撥片的右端開有呈半圓形的左夾持槽,右撥片的左端開有呈半圓形的右夾持槽,左夾持槽與右夾持槽形成一個圓形的夾持槽。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試管帽拔除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左限位片與右限位片在一個水平面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試管帽拔除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升降機構為氣缸,所述支撐座固定在氣缸的活塞軸末端。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試管帽拔除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各試管定位孔內均設有橡膠圈。
專利摘要一種試管帽拔除裝置,屬於醫學臨床檢驗技術,主要解決現有試管帽拔除裝置結構複雜、工作效率低的問題。它包括機架、試管固定機構、試管帽拔除機構和升降機構,所述試管固定機構和升降機構固定在機架上,試管帽拔除機構固定在升降機構上,並且試管帽拔除機構位於試管固定機構上方。所述試管固定機構包括試管架和蓋板,蓋板安裝在試管架上端開口處,蓋板上開有至少兩個試管定位孔。所述試管帽拔除機構包括支撐座、至少兩組左拔帽單元和右拔帽單元。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易於製造、製造成本低,能夠快速將試管帽從試管上拔除,工作效率高,試管帽受力均勻,不會導致試管局部過度受力而破碎,並且拔除試管帽的過程試管的振動小。
文檔編號B67B7/00GK202245978SQ201120358058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2日
發明者張冬清, 曾奕芝, 林靜華 申請人: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