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築夢中國》第二集解說詞:中流擊水

2023-08-10 06:08:28

  【解說】在北京中山公園南門不遠處,靜靜佇立著這座保衛和平坊。它的前身叫克林德碑。克林德是德國駐華公使,在八國聯軍侵華時多次屠殺和綁架中國公民,清政府卻要為他的死謝罪道歉,建立牌坊。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興奮的人們推倒克林德碑,把它搬到中央公園,並改名為「公理戰勝碑」。善良的中國人認為,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國際公理一定會還中國人以應有的尊嚴。

  然而,幾個月之後,巴黎和會傳來的消息擊碎了人們的幻想。公理沒有戰勝強權,民族復興的夢想再一次遭受沉重打擊。

  【解說】1919年5月4日的午後,北京天安門前的平靜被打破,成百上千的學生匯聚這裡,高喊著「還我青島」「懲治國賊」的口號。

  原來,被中國人民寄予厚望的巴黎和會,傳來了這樣的消息——不僅中國代表要求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的提案統統被否決,並且英、美、法、日、意五大國商討分贓的結果要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轉交日本,而北洋軍閥政府屈於壓力竟然準備在和約上簽字。

  中國人憤怒了。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前舉行了集會遊行,五四運動爆發。起自北京源於學生的這場運動,迅速蔓延開去,擴展到二十多個省區,一百多個城市。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鬥爭的主力由學生逐漸轉向工人。

  【採訪】郭俊英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館長

  五四運動的性質有了一個很大的變化。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也是從這個角度來講的,就是從領導階級的成分上來講它的一種轉變,跟以前的一種不同。

  【解說】位於北京五四大街的北京大學舊址,如今是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所在地。

  當時,眾多先進知識分子對辛亥革命之後的中國深深失望,他們繼續尋求救國的真理。

  西方的各種政治制度,包括議會制、多黨制也曾在民國初期的十多年裡相繼引進,但這些東西既沒有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的面貌,也沒有阻止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

  此時,在北京大學形成了一個以《新青年》編輯部為核心的新文化陣營,宣傳倡導科學與民主,反對蒙昧與專制。新文化運動高舉科學和民主的旗幟,喚醒了一代青年,在中國社會上掀起了一股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1917年,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勝利,革命先驅李大釗將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學說介紹到中國。馬克思主義闡述的社會理想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引起先進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的強烈共鳴。

  在反覆的比較中,中國的先進分子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採訪】陳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

  從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這兩年多的時間是馬克思主義在知識分子當中傳播速度最快、影響面最廣、對先進知識分子思想觸動最深的一個時期,有了這個思想前提才有可能催生共產黨這個組織。

  【解說】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並日益同工人運動相結合,建立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的任務被提上了日程。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望志路106號,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和來自共產國際、赤色職工國際的代表共十五人參加了大會。會議的最後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這艘畫舫上繼續進行,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和《關於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選舉了黨的領導機構。大會確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奮鬥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這個新生的政黨,將會引領中國未來民族復興的航向。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件。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採訪】曲青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

  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後中國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呢?我想主要有這樣幾點:第一點是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這個領導核心就是中國無產階級及其它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第二點是有了一個科學的指導思想,即馬克思主義。第三點是有了正確的方法,這個方法是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的,就是要採取階級鬥爭和社會革命。

  【解說】從西方搬來的各種各樣的嘗試都失敗之後,中國人民終於得出了自己的結論,那就是按照馬克思列寧指明的方向,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中國共產黨人自覺地承擔起了這個使命,這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人民的選擇。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國罷工達一百八十多次,掀起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在領導工人運動的鬥爭中,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的性質和任務有了更深的認識,要戰勝強大的敵人,必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1924年1月召開的中國國民黨一大,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開始。在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下,以廣州為中心的南方革命力量蓬勃發展。1926年7月9日,在嘹亮的軍歌聲中,十萬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北伐軍一路勢如破竹,殲滅了吳佩孚、孫傳芳部主力,北洋軍閥的統治面臨崩潰。正當大革命風起雲湧之時,同盟者的槍口卻突然調轉了方向。

  【字幕】1927年4月12日

  上海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

  1927年7月15日

  武漢汪精衛發動反革命政變

  【解說】與此同時,北方的奉系軍閥張作霖也命令軍警在北京逮捕大批共產黨員及其他革命者。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從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殺害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達三十一萬人,黨組織遭受嚴重破壞,黨員數量從大革命高潮時期的近六萬人,減少到一萬多人。嚴酷的現實讓年輕的中國共產黨深深地記住了鮮血換來的教訓。

  【解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成為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在南昌起義後舉行的「八七會議」上,共產黨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隨後,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和其它許多地區的起義相繼打響,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鎮壓,中國共產黨人選擇了絕地反擊。

  巍巍井岡山,中國革命的搖籃。毛澤東帶領秋收起義的隊伍,在這裡開創了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土地革命戰爭和根據地建設的過程中,通過艱難探索,逐步地解決了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1928年到1930年,毛澤東撰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一系列論著,論證了中國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規律,毛澤東思想初步形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革命根據地不斷壯大,中國革命呈現星火燎原之勢。

  【採訪】徐焰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少將

  1933年夏季,中國的紅色政權當時有十幾塊大小根據地,總人口將近一千萬,國民黨政權也不可能容忍你根據地發展壯大,一再進行「圍剿」。

  【解說】中央紅軍先後四次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圍剿」。1933年秋,蔣介石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由於王明「左」傾教條主義領導造成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

  【解說】這座叫做《艱苦歲月》的雕塑,因多次被收錄課本而為人們所熟悉。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個作品本是雕塑家潘鶴為紀念解放海南而創作的。可雕塑送到北京,立刻引起彭德懷等幾位元帥的強烈共鳴,大家一致認為,這破衣爛衫的老少紅軍和那似在耳畔的悠揚笛聲,再加上他們嘴角的微笑,恰好是艱苦而又充滿希望的長徵歲月的最好詮釋。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央紅軍開始長徵。接連突破敵軍數道防線,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遵義會議解決了黨內所面臨的最迫切的組織問題和軍事問題,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當時碩果僅存的陝甘革命根據地吳起鎮。次年十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抵達陝甘地區,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長徵的勝利結束,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在我們黨、軍隊和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陝甘革命根據地是長徵的落腳點,也是中國革命的出發點。

  【解說】1931年9月18日,侵華日軍悍然製造「九一八事變」,短短四個月內,整個東北百萬平方公裡的大好河山,淪為日本的佔領地。「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並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在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對我國的侵略,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關頭,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1936年,中國共產黨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對推動國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日本侵略者在中國製造了一系列滅絕人性的慘案,死難人數超過三十萬人的南京大屠殺,對重慶持續五年的轟炸,對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殺光、燒光、搶光,被折磨致死勞工的萬人坑,被凌辱的慰安婦,駭人聽聞的細菌戰、毒氣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鐵證如山,罄竹難書!

  「七七事變」成為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端,由此開闢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鐵骨錚錚、視死如歸,奏響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凱歌。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無論條件多麼艱苦、形勢多麼險惡、戰爭多麼殘酷,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同各愛國黨派團體和廣大人民一起,共同維護團結抗戰大局。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張、堅定意志、模範行動,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引領著奪取戰爭勝利的正確方向,成為奪取戰爭勝利的民族先鋒。

  【解說】延安,抗戰時期全中國最進步的地方。毛澤東主席曾在延安民眾大會的講演中十分自豪地說:「這裡一沒有貪官汙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化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摩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共產黨人能夠在那麼困難的條件下做到「十沒有」,創造了一個風清弊絕的社會奇蹟,延安如何不使人嚮往。

  在陝北的窯洞裡,毛澤東先後撰寫了《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重要著作,系統論述中國共產黨關於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毛澤東思想在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得到系統總結和多方面展開而達到成熟。1942年開始的延安整風運動,在黨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等各方面建設上收到了巨大的成效。

  1945年6月,黨的七大勝利閉幕,毛澤東思想成為黨的一切工作的指針,全黨實現了空前團結和統一。

  【解說】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十四年浴血奮戰,中國人民付出了傷亡三千五百多萬人、直接經濟損失一千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五千多億美元的代價,終於取得了近代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中華民族由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確立了歷史轉折點。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民主,然而,國民黨卻堅持內戰獨裁,妄圖消滅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和解放區政權。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以進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挑起了全國內戰。

  這無疑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國民黨的兵力為四百三十萬,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只有一百二十七萬,國民黨控制著全國幾乎所有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幹線、幾乎全部的現代工業以及全國75%的土地和71%的人口,但是,這場戰爭的最終勝利者卻是中國共產黨。

  勝利的奧秘在哪裡呢?在《復興之路》基本陳列的這個展櫃裡,我們也許可以得到很多啟迪。這根竹竿的主人叫唐和恩,山東萊陽人。1948年淮海戰役打響後,唐和恩帶頭報名參加了支前小車運輸隊。啟程時,他隨身帶上了這根小竹竿,他利用中途休息間隙,把走過的八十八個城鎮鄉村的地名,用小刀密密麻麻地都刻到小竹竿上。

  唐和恩只是為淮海戰役支前的五百多萬民工的一個代表,是「三大戰役」中支前的千千萬萬中國人民的一個代表。自1948年9月開始的遼瀋、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共殲滅或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才能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裡,將紅旗插上了南京「總統府」,推翻了國民黨二十二年的反動統治。

  【解說】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滄桑巨變,換了人間。北京天安門曾在1900年見證了西方列強的野蠻,在1919年見證了中國人民的覺醒,1949年的10月1日它終於見證了一個嶄新的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這天下午三點,中華人民共和國舉行開國大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

  【毛澤東同期聲】

  同胞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解說】新中國的成立,使人民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偉大跨越,實現了中國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空前團結,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邁上了新的徵程。

更多精彩築夢中國觀後感推薦:

1.20xx築夢中國觀後感

2.觀政論片《築夢中國》有感(三篇)

3.築夢中國觀後感1000字

4.紀錄片《築夢中國》觀後感

5.央視播放築夢中國觀後感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