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車後避震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8-10 00:46:51
專利名稱:滑板車後避震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滑板車,尤指一種結構簡單,能讓使用者騎乘舒適,且能確保使用安全的滑板車後避震結構。
背景技術:
由於滑板車的輕便體積使其易於攜帶,並讓其成為時下流行的運動休閒代步工具。當滑板車在使用中遇到不平路面時,滑板車的踏板會隨著前、後輪的上、下跳動而造成操控上的不穩定,並能因後輪過度彈跳而讓使用者的腳自踏板上滑落。因此,已有部分滑板車試圖在踏板與後輪之間設置避震裝置,以避免後輪過度彈跳,從而增強滑板車的操控性能,並降低後輪磨損的速度。專利號為01200536.6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具有避震結構的摺疊滑板車,主要是通過滑板車把手架的連接片下端所樞固的避震器一端頭,以及避露器另一端頭樞固於車體的長接片所設置凹形座內,使滑板車車體及把手架間連接有一避震器,使滑板車具有吸震緩衝裝置,在滑行經過各種平坦、凹凸及崎嶇不平地面表演各種高難度的花式動作過程中,對「表演者」的身體形成一種保護作用,防止發生傷害與損傷的安全效果。但這樣的避震結構仍有諸多不足之處,需進一步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然而,一般滑板車避震裝置結構相當複雜,且在行駛於具有較大高、低落差的路面上時,仍會因為彈簧的壓縮行程過長而造成踏板過度彈跳,甚至在下壓踏板時,讓踏板碰觸到地面而造成危險。有鑑於此,為了提供一種有別於習用滑板車後避震結構,改進上述缺點,並達到下列目的,申請人積多年的經驗及不斷的研發改進,遂有本實用新型產生。本實用新型目的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而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的滑板車後避震結構。本實用新型目的在提供一種不但能達到緩衝避震效果,讓使用者騎乘舒適,能降低後輪磨損速度,且能有效確保使用安全的滑板車後避震結構。為達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滑板車後避震結構是供連接於踏板的後端及後輪之間,後避震結構包括支架以及彈性件。其中,支架設於踏板的後端下方,支架向前延伸一個前樞接部,前樞接部樞接於踏板上,支架的左、右二側分別向後延伸一個後定位片,兩個後定位片同軸固定於後輪的左、右二側;而彈性件是定位於踏板的後端及支架之間,供使用者踩踏於踏板上,而後輪接觸地面時,達到緩衝避震的效果。實施時,前樞接部包括分別由支架的左、右二側向前延伸的前樞接片,且兩個前樞接片同軸樞接於踏板的左、右二側。實施時,支架的底端設有一個具通孔的底板,而一個螺杆向上穿過通孔及彈性件,藉用將彈性件定位於踏板的後端及支架之間。實施時,踏板後端的底面設有限位部,供限位彈性件,而彈性件是為彈簧。[0011]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優點: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組裝容易,因此,不但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且具有高度的實用性。2、本實用新型能將彈性件有效限位於踏板下方與支架之間,並讓軸杆於踏板後端下方的缺口內上、下移動,因此,不但能夠有效產生緩衝避震的效果,讓使用者騎乘舒適,並降低後輪磨損的速度,且能避免於路面高低落差過大或踏板下壓力道過大時,造成踏板因過度下降而碰觸到路面,以提升操控的穩定性,確保使用安全。綜上所述,依上文所揭示的內容,本實用新型確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提供一種不但能達到緩衝避震效果,降低後輪磨損的速度,且能增加操控穩定度以確保使用安全的滑板車後避震結構,極具產業上利用價值。為便於對本實用新型能有更深入的了解,茲詳述於後。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滑板車後避震結構較佳實施例連接於踏板後端及後輪之間時的立體外觀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滑板車後避震結構較佳實施例的零部件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滑板車後避震結構較佳實施例的踏板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外觀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滑板車後避震結構較佳實施例的局部剖視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滑板車後避震結構較佳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就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本實用新型滑板車後避震結構是供連接於踏板的後端及後輪之間,後避震結構包括支架以及彈性件。其中,支架向前延伸的前樞接部樞接於踏板上,支架左、右二側分別向後延伸的後定位片同軸固定於後輪的左、右二側;而彈性件定位於踏板的後端及支架之間。如圖1、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滑板車後避震結構I的較佳實施例,後避震結構I包括支架2以及彈性件3。支架2包括平面底板21,平面底板21的板面上設有兩個上下貫穿的通孔22 ;平面底板21的左、右兩側分別向上垂伸一個立板23,左、右兩側立板23的前端分別向前延伸一個樞接片24,兩個樞接片24上分別設有一個樞接孔241,兩個樞接片24合設為一個前樞接部25 ;左、右兩側立板23的後端分別向後延伸一個後定位片26,兩個後定位片26上分別設有一個定位槽261,兩個後定位片26合設為一個後定位部27。彈性件3是為壓縮彈簧,在本實施例中,彈性件3設有兩個。實施時,彈性件3亦能設為一個,且平面底板21的板面上的通孔22亦設為一個。如圖3所示,踏板9後端的底面設有兩個左、右並列的圓形凹槽91,兩個凹槽91內分別設有一個螺孔92,踏板 9後端的底面形成階梯93,位於階梯93的後端設有一個板片94,板片94與階梯93之間形成一個長形槽95,長形槽95與兩個凹槽91合設為一個限位部96。另,踏板9的後端的左、右兩側分別向下延伸一個側板97,所述側板97的底部分別形成一個開口朝下的缺口 98。如圖2、4所示,組裝時,支架2設於踏板9的後端下方,支架2前端的兩個樞接片24以一個樞接杆242同軸樞接於踏板9的左、右二側,支架2後端的兩個後定位片26以一個軸杆262同軸固定於後輪8的左、右二側;兩個彈性件3的頂端分別容置於踏板9後端底面的兩個圓形凹槽91中,並使兩個彈性件3同時位於長形槽95內,而兩個螺杆31分別向上穿過通孔22及彈性件3的後,將彈性件3定位於踏板9的後端及支架2之間,並讓軸杆262容置於踏板9後端下方的缺口 98內。如圖5所示,當使用者踩踏於踏板9上,而後輪8接觸地面時,經由彈性件3的支撐,即能讓使用者騎乘;而在行經凹凸不平的地面時,由於彈性件3的壓縮及回彈,則能讓支架2以樞接杆242為旋轉軸上下擺動,從而使後輪8相對於踏板9上、下移動,以消除震動,並達到緩衝避震的效果。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較佳實施例。應當指出,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能做出若干的變型和改進,也應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滑板車後避震結構,連接於踏板的後端及後輪之間,其特徵在於:所述後避震結構包括:設於踏板後端下方的支架,支架向前延伸一個前樞接部,前樞接部樞接於踏板上,支架的左、右二側分別向後延伸一個後定位片,兩個後定位片同軸固定於後輪的左、右二側;定位於踏板後端及支架之間的彈性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車後避震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前樞接部包括分別由支架的左、右二側向前延伸的樞接片,且兩個樞接片同軸樞接於踏板的左、右二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板車後避震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架的底端設有一個具通孔的底板,而一個螺杆向上穿過通孔及彈性件,用以將彈性件定位於踏板的後端及支架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滑板車後避震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踏板後端的底面設有一個限位部。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滑板車後避震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件為彈簧。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板車後避震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兩個後定位片以一個軸杆同 軸固定於後輪的左、右二側,而踏板的後端下方設有一個缺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滑板車後避震結構,包括支架以及彈性件。其中,支架位於踏板後端下方,支架向前延伸的前樞接部樞接於踏板上,支架左、右二側分別向後延伸的後定位片同軸固定於後輪的左、右二側;而彈性件定位於踏板的後端及支架之間。當使用者踩踏於踏板上,而後輪接觸地面時,經由彈性件的支撐,即能讓使用者騎乘,而在行經凹凸不平的地面時,則能由於彈性件的壓縮及回彈,讓後輪相對於踏板上下移動,達到緩衝避震的效果。
文檔編號B62K3/00GK203111385SQ20132003448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2日
發明者黃文弘 申請人:東莞喬登節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