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轉運胸、腰段脊柱損傷病人的固定保護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8-09 23:15:16

本實用新型屬於醫療輔助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於轉運胸、腰段脊柱損傷病人的固定保護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120院前急救過程中,胸、腰段脊柱損傷、骨折病員現場處置、搬動、轉送環節存在著以下缺陷:1、在120院前急救實際工作中,針對胸、腰段脊柱損傷、骨折病員,由於專業固定技術要求的特殊性---不能站立位和不能發生脊柱扭轉,能真正實施有效的專業固定裝置極少或沒有,已經影響到這類骨折病員的轉運質量,勢必造成繼發的二次損傷;2、從專業角度來說,目前除了第一步保護措施-鏟式擔架的使用外,後續的保護措施極少,可以說是空白,急需要進行梳理、明確轉運質量短板問題所在,應該儘早的合理配置專業實效的急救專用固定保護搬動轉運裝置;3、現有的脊柱損傷、骨折固定的裝置貧乏,儘管在120救護車上有鋼板式胸、腰帶的配置應用,但均不能達到胸、腰段脊柱損傷、骨折固定轉運的專業要求,不能發揮精準的實效保護作用;4、因為沒有合理配置專業實效的急救專用固定保護轉運裝置,所以保護脊柱損傷後避免二次損傷的相關急救意識、急救技能也難以提升、完善和得到普及,儘早的合理配置專業實效的急救專用固定保護搬動轉運裝置意義重大。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於轉運胸、腰段脊柱損傷病人的固定保護裝置,該裝置同時適用於胸、腰段脊柱損傷、骨折,結構可調整伸縮,適用人群廣泛,應急性強,且操作簡捷、高效,安全可靠,便於廣泛推廣使用。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於轉運胸、腰段脊柱損傷病人的固定保護裝置,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腰部固定件、側部固定件和腹部固定件,所述腰部固定件由兩個平行設置在人體背部下方的腰部件組成,腰部件的兩端均設有側孔,側孔內穿設有固定帶,且腰部件兩端靠近固定帶連接處的位置均開設有釘孔,所述側部固定件包括分別貼設在人體胸、腰段兩側的兩個側部鎖件,側部鎖件的兩端均設有釘槽,當腰部件在兩端固定帶的提拉下彎成弧形時,釘槽與釘孔之間通過螺釘連接;所述腹部固定件設置在人體腹部上方,腹部固定件的兩端均設有與腰部固定件上的固定帶對應的通孔。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於轉運胸、腰段脊柱損傷病人的固定保護裝置的進一步優化,所述腰部固定件、側部固定件和腹部固定件均由高分子材料製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於轉運胸、腰段脊柱損傷病人的固定保護裝置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側部鎖件上沿長度方向卡設有傳遞拉鉤。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於轉運胸、腰段脊柱損傷病人的固定保護裝置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側部鎖件上通過設置卡槽卡設傳遞拉鉤。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於轉運胸、腰段脊柱損傷病人的固定保護裝置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卡槽設置在側部鎖件沿厚度方向的側面上,或者設置在側部鎖件沿寬度方向的側面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於轉運胸、腰段脊柱損傷病人的固定保護裝置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傳遞拉鉤包括傳遞導杆和彎鉤。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於轉運胸、腰段脊柱損傷病人的固定保護裝置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傳遞導杆為伸縮結構,傳遞導杆包含至少兩節套設在一起的分節杆,相鄰的兩個分節杆上分別設有相匹配的凸起彈珠和卡扣,以使相鄰的兩個分節杆拉伸後固定。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於轉運胸、腰段脊柱損傷病人的固定保護裝置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側部鎖件上設有刻度線。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於轉運胸、腰段脊柱損傷病人的固定保護裝置的進一步優化,所述釘槽由多個螺孔構成,且相鄰的兩個螺孔部分重疊相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下述優點及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於轉運胸、腰段脊柱損傷病人的固定保護裝置,依據脊柱(胸、腰段)損傷、骨折固定的特點和人體脊柱棘突平均3-5個椎體的間距,將側部固定件設計為可調整伸縮型,適用人群廣泛,為應對脊柱(胸、腰段)損傷、骨折病員的搬動轉送做好準備,應急性強,且操作簡捷、高效,安全可靠,便於廣泛推廣使用。
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於轉運胸、腰段脊柱損傷病人的固定保護裝置,有效解決了120院前急救脊柱(胸、腰段)損傷、骨折病員因欠缺合理配置的專業實效的急救專用固定保護轉運裝置而不能及時有效處置和救治的問題,填補了此類專業專用固定保護轉運裝置的「空白」,加強了脊柱(胸、腰段)損傷、骨折病員的規範救治,避免二次損傷,同時該裝置操作快捷、精準高效、安全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腰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側部鎖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腹部固定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傳遞拉鉤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腰部件,2、側孔,3、固定帶,4、釘孔,5、側部鎖件,6、釘槽,7、腹部固定件,8、通孔,9、傳遞拉鉤,10、刻度線,11、卡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明顯易懂,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所示,一種用於轉運胸、腰段脊柱損傷病人的固定保護裝置,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腰部固定件、側部固定件和腹部固定件7,所述腰部固定件由兩個平行設置在人體背部下方的腰部件1組成,腰部件1的兩端均設有側孔2,側孔2內穿設有固定帶3,且腰部件1兩端靠近固定帶3連接處的位置均開設有釘孔4,每端的釘孔4沿腰部件1長度方向設置為三個,所述側部固定件包括分別貼設在人體胸、腰段兩側的兩個側部鎖件5,側部鎖件5的兩端均設有釘槽6,當腰部件1在兩端固定帶3的提拉下彎成弧形時,釘槽6與釘孔4之間通過螺釘連接;所述釘槽6由多個螺孔構成,且相鄰的兩個螺孔部分重疊相連。所述腹部固定件7設置在人體腹部上方,腹部固定件7的兩端均設有與腰部固定件上的固定帶3對應的通孔8。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具有更好的實施效果,所述腰部固定件、側部固定件和腹部固定件7均由高分子材料製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側部鎖件5上沿長度方向卡設有傳遞拉鉤9,側部鎖件5上通過設置卡槽11卡設傳遞拉鉤9。所述卡槽11設置在側部鎖件5沿厚度方向的側面上,或者設置在側部鎖件5沿寬度方向的側面上;所述傳遞拉鉤9包括傳遞導杆和彎鉤,傳遞導杆為伸縮結構,傳遞導杆包含至少兩節套設在一起的分節杆,相鄰的兩個分節杆上分別設有相匹配的凸起彈珠和卡扣,以使相鄰的兩個分節杆拉伸後固定。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側部鎖件5上設有刻度線10,刻度線的最佳位置為腋後線處45度角。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在急救過程中,如果遇到了胸、腰段脊柱損傷病人,取出本裝置,先採用傳遞拉鉤9將腰部件1從人體背部下方穿過,採用相同方法平行設置兩個腰部件1,然後將側部鎖件5分別置於病人胸、腰段兩側,拉起腰部件1兩端的固定帶3,分別穿過腹部固定件7上的通孔,並將兩固定帶3的末端進行連接固定。在提拉固定帶3時,腰部件1彎成弧形,然後通過螺釘將釘槽6與釘孔4連接,根據病人體型和損傷部位,調節兩個腰部件1之間的距離以及腰部件1與側部鎖件5連接處螺釘的位置,使其更加完全貼合患者,達到最好的固定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