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約化側向流汙水提升泵房的製作方法
2023-07-30 21:32:56 2
專利名稱:集約化側向流汙水提升泵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城市排水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集約化側向流汙水提升泵房。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日常生活廢水的排放,很多城市的河道被嚴重汙染。這ー現象在全國帶有普遍性。為了防止河道汙染,需收集初期雨水及汙水。由於城市截汙網管收集的汙水面積較廣,離汙水處理廠距離較遠,不可能將管道埋地很深,所以需要設置泵站,提升汙水的高程,尤其是進水汙水廠內需設置汙水提升泵站。隨著汙水處理建設用地向節約化發展,越來越多汙水處理設施需要一體化的結構。汙水泵站是汙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特點是水流連續,水流較小,但變化幅度大,水中汙染物含量多。因此,設計時集水池要有足夠的調蓄容積,並應考慮備用泵,此外設計時儘量減少對環境的汙染,站內要提供較好的管理、檢修條件。因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致力於開發一種集約化用地和施工難度較小的集約化側向流汙水提升泵房。
發明內容
有鑑於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集約化用地和施工難度較小的集約化側向流汙水提升泵房。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集約化側向流汙水提升泵房,包括除汙機、水泵、進水管、出水管和一帯空腔結構的構築物;所述構築物沿水流方向依次設置有進水區、除汙區、提升區和出水區,所述進水區和所述除汙區之間設置有通水孔,所述除汙區和所述提升區之間設置有通水孔;所述進水管從側面貫通連接於所述進水區,所述除汙機設置在所述除汙區內,用於將汙水由所述提升區輸送到所述出水區的所述水泵設置在所述提升區和所述出水區之間,所述出水管貫通連接於所述出水區;所述除汙機包括至少兩個粗格柵除汙機,所述粗格柵除汙機相互平行布置在所述除汙區內。較佳的,所述水泵為至少三個相互平行布置在所述提升區內的汙水泵。較佳的,所述除汙區和所述提升區相鄰的隔牆上還開設有若干配水孔。較佳的,所述通水孔上都設置電動閘門。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改變了傳統格柵與泵房的設置結構,構築一帯空腔結構構築物以實現一體化結構,具有施工難度小的優點,同時達到集約化用地,克服原來的結構土地利用率低的缺點。本發明採用側向進水、格柵與水泵平行布置,及配置配水孔,進ー步保證正常功能的情況下收水和運行管理方便及穩定性;通過電動閘門的設置,更便於設備檢修及日常運
行管理。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ー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發明的目的、特徵和效果。
圖I為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A-A截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中B-B截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附圖I、圖2、圖3所示,本發明的集約化側向流汙水提升泵房一具體實施例,主要包括除汙機8、水泵10、進水管2、出水管11和一帯空腔結構的構築物I。
·
構築物I沿水流方向依次設置有進水區3、除汙區4、提升區5和出水區6,進水區3和除汙區4之間設置有通水孔,除汙區4和提升區5之間設置有通水孔,實現汙水由進水區經過除汙區再流向提升區。進水管2從側面貫通連接於進水區3,使得整體結構更加緊湊。除汙機8設置在除汙區4內,對汙水進行除汙處理。用於將汙水由提升區5輸送到出水區6的水泵10設置在提升區5和出水區6之間,水泵10的入水ロ設置在提升區5底部,出水端設置在出水區6內,出水管11貫通連接於出水區6。為進ー步保證正常功能的情況下收水和運行管理方便及穩定性,本實施例的除汙機8選用兩個粗格柵除汙機相互平行布置在除汙區4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水泵10選用三個相互平行布置在提升區5內的汙水泵;除汙區4和提升區5相鄰的隔牆上還開設有若干配水孔9。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通水孔上都設置電動鑄鐵閘門7。示例性的,本實施例是這樣應用的汙水由設置在構築物側面的進水管導入進水區,再通過通水孔進入除汙區,汙水中的漂浮物等垃圾由除汙機從汙水中分離出來並帶出泵房,然後汙水繼續通過通水孔和配水孔進入提升區,在提升區經由水泵提升抽至出水區,最後由出水管導出泵房。本發明改變了傳統格柵與泵房的設置結構,構築一帯空腔結構構築物以實現一體化結構,具有施工難度小的優點,同時達到集約化用地,克服原來的結構土地利用率低的缺點。本發明採用側向進水、格柵與水泵平行布置,及配置配水孔,進ー步保證正常功能的情況下收水和運行管理方便及穩定性;通過電動閘門的設置,更便於設備檢修及日常運行管理。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發明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集約化側向流汙水提升泵房,其特徵在於包括除汙機、水泵、進水管、出水管和一帶空腔結構的構築物;所述構築物沿水流方向依次設置有進水區、除汙區、提升區和出水區,所述進水區和所述除汙區之間設置有通水孔,所述除汙區和所述提升區之間設置有通水孔;所述進水管從側面貫通連接於所述進水區,所述除汙機設置在所述除汙區內,用於將汙水由所述提升區輸送到所述出水區的所述水泵設置在所述提升區和所述出水區之間,所述出水管貫通連接於所述出水區;所述除汙機包括至少兩個粗格柵除汙機,所述粗格柵除汙機相互平行布置在所述除汙區內。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提升泵房,其特徵在於所述水泵包括至少三個相互平行布置的汙水泵。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提升泵房,其特徵在於所述除汙區和所述提升區相鄰的隔牆上還開設有若干配水孔。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提升泵房,其特徵在於所述通水孔上都設置有電動閘門。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集約化側向流汙水提升泵房,包括除汙機、水泵、進水管、出水管和一帶空腔結構的構築物;所述構築物沿水流方向依次設置有進水區、除汙區、提升區和出水區,所述進水區和所述除汙區之間設置有通水孔,所述除汙區和所述提升區之間設置有通水孔;所述進水管從側面貫通連接於所述進水區,所述除汙機設置在所述除汙區內,用於將汙水由所述提升區輸送到所述出水區的所述水泵設置在所述提升區和所述出水區之間,所述出水管貫通連接於所述出水區。本發明改變了傳統格柵與泵房的設置結構,構築一帶空腔結構構築物以實現一體化結構,具有施工難度小的優點,同時達到集約化用地,克服原來的結構土地利用率低的缺點。
文檔編號E03F5/22GK102787647SQ20121029651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7日
發明者唐群, 張顯忠, 齊芸 申請人: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