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一種馬尾藻增殖與移植方法

2023-07-31 16:10:36 1

專利名稱:一種馬尾藻增殖與移植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藻的增殖與移植方法,具體涉及一種硇洲馬尾藻增殖與移植方法,屬於水產養殖、生態修復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由於全球變暖,水溫升高,富營養化加劇,海區汙染嚴重,透明度降低,沿岸商業和工業等用地填海開墾,航道開挖,人類的過度採集和食藻動物的高強度啃食,蝦池廢水廢液排汙和沿海工程等影響,使得海藻原生態環境發生改變,大量自然藻場退化、枯竭,海藻場面積縮小,乃至成片消失。針對我國自然藻場退化的現狀,為了保護海洋環境和管理好海岸帶,修復、重建和營造大型海藻場受到各方面重視與關注。馬尾藻是一種大型經濟褐藻,有些種類藻體最大長度可達7 m以上,其開發利用前景非常廣闊。馬尾藻自然藻場中棲息生活著多種海洋生物,也是幼魚、小型魚類避敵、索餌、·產卵的處所。馬尾藻是一種多年生海藻,由於生長速度快、生物量大,以及在淺海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作用,可作為藻床重建、海洋生態生物修復的物種之一。為保護野生馬尾藻資源,延緩近海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並為馬尾藻產品的加工利用提供原材料,本發明專利進行了馬尾藻的增殖與移殖,對影響增殖和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潮位、潮汐性質、光照強度、沉積物、敵害生物、增移殖時間、藻體大小、增移殖方法、附著基的形狀等進行了探討分析。形成了一套完整、可行的馬尾藻增殖與移殖的技術方法,可為馬尾藻藻場的人工修復和重建提供技術支撐,最終為近岸海洋生態環境恢復和保護提供有效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針對目前大型野生馬尾藻退化嚴重的現狀,對馬尾藻進行增殖和移殖的方法技術,對不同附著基進行篩選,最後確定附著基的材料、形狀和增移殖的時間等,能夠人工修復自然海區退化的馬尾藻藻場或人工重建新的馬尾藻藻場。I.為實現上述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採取的馬尾藻增殖與移殖技術方法如下 一種馬尾藻增殖與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附著基形狀的選擇
圓臺形或梯形立方體附著基均適宜於馬尾藻增移殖過程中幼孢子體或幼苗的附著成活;圓臺形水凝土上圓直徑20 cm,下圓直徑40 cm,高40 cm,重60 75 Kg,在圓臺中間直徑為24 cm、30 cm和36 cm處的側面各刻一個深度適宜的凹槽,適宜於直徑0. 4 0. 8 cm苗繩捆綁;梯形立方體混凝土塊上寬15X15 cm,下寬20X20 cm,高15 cm ;
(2)附著基材料的選擇
混凝土材料易於造形,價格便宜,浸泡處理後附苗效果好,經久耐用,環保且易於推廣,故選擇作為馬尾藻增移殖的人工附著基;
(3)固著方式的選擇方法一用刻有凹槽的圓臺形混凝土作為人工藻礁構建的附著基,投放適宜於馬尾藻生長的潮間帶;利用人工有性繁殖培育的馬尾藻幼孢子體作為苗源,以直徑6 8 mm尼龍繩每隔10 cm夾苗捆綁於圓臺形混凝土附著基凹槽中,並使假根儘量位於圓臺的凹槽中,假根在生長過程中逐漸牢固附於圓臺上;
方法二 大小適宜的梯形立方體混凝土塊,在室內經過浸泡處理,使鹼性物質或有毒物質溢出,室內育苗車間中採用靜水採附馬尾藻幼孢子體,室內半流水培育I 2個月後,當幼孢子體平均體長2 mm時,用速凝水泥在低潮時固定於馬尾藻原生態巖石上;
(4)藻體的大小
方法一夾苗繩捆綁於圓臺形混凝土附著基凹槽中的人工苗或自然苗以5 10 cm大小為宜,既便於夾苗操作,又利於投放海區後不被浮泥覆蓋,苗太大,不利於假根生長固著於人工附著基;
方法二 附於人工附著基上的幼孢子體室內培育至體長2 _左右時就固定海區巖石·上,苗越大,成活率越高,但室內培育成本相應增加;
(5)增殖與移殖的時間
方法一圓臺形混凝土投放海區的適宜時間是人工培育的馬尾藻苗長5 10 cm時,一般為11月份開始,投放時間太晚,不利於藻體生長過程中假根牢固固定於人工附著基上,致使藻體在夏季高溫期腐爛後,假根易脫落,不利於靠假根營養繁殖來維持種群的馬尾藻藻場人工修復或重建;
方法二 附有人工苗的附著基用速凝水泥固定於海區的時間可在7月份開始,通常人工苗越大,增移殖時間越晚,成活率越高;
(6)地點的選擇
一般選擇水深不超過6 m、透明度較大、營養鹽豐富、淤泥沉積物和藻食動物少等的海區;方法一選擇交通運輸便利,藤壺、海鞘等汙損生物少,地勢平坦,面積開闊的內灣,離岸較近,底質為沙質或沙碌質,常年退潮後最低水位在30 100 cm無乾涸的積水地帶較為理想;方法二選擇在底質平坦有大量巖石的原生態環境,潮汐性質為全日潮的海區較半日潮海區好,這樣在低潮時對人工附著基的固著施工和凝固就有更長的時間;
(7)管理維護
將人工附著基投放或固定在指定海區後,應該定期進行觀察,夾苗繩捆綁鬆動的應加固,脫苗嚴重的苗繩應該及時補苗;附著基倒臥的應扶正,儘可能清除附著生物和藻食動物,因馬尾藻是多年性海藻,當增殖或移殖的馬尾藻假根牢固生長於人工附著基上後,就能自然世代繁衍,人工藻場只需粗放管理就可。所述的速凝水泥為矽酸鈉溶液42. 5級普通矽酸鹽水泥沙和水的體積比=0. 6 I 2 :0. 3o方法一所述的馬尾藻種類更適合於假根反覆二叉分支的半葉馬尾藻和羊棲菜。所述馬尾藻增殖與移殖方法,採用圓臺形或梯形立方體附著基是因為其側面有一個坡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海區泥沙沉積於馬尾藻幼苗上,使幼苗不被浮泥掩埋而死亡,如自然礁石上馬尾藻分布一樣,附著基的側面有利於馬尾藻成活。選擇用有性繁殖人工培育的馬尾藻苗源,不會對自然馬尾藻資源造成人為破壞,馬尾藻有性繁殖力強,可以滿足大規模增移殖對馬尾藻苗種的需求。
本發明的馬尾藻增殖與移殖方法,是根據馬尾藻的生活習性,通過探索自然環境下生長的環境因子,採用人工苗源和人工附著基,人為的將藻體增殖或移殖在自然海區,使其能夠永久存活,並最終形成一定規模的人工藻場,起到恢復馬尾藻資源,保障馬尾藻資源開發利用的原料供應,並改善海區生態環境,增加漁業資源的作用。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硇洲馬尾藻增殖與移植方法是根據硇洲馬尾藻的生活習性,通過探索自然環境下生長的環境因子,人為的將藻體移植在沒有該藻的自然海區,使其能夠永久存活,並最終形成一定規模的人工藻場,起到改善該海區的生態環境,豐富漁業資源。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實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這些實例僅用來說明本發明,並不限制本發明的範圍。I.調查了解投放海區海藻分布狀況,潮汐性質,汙損和敵害生物情況,一般選擇水·深不超過6 m、透明度較大、營養鹽豐富、淤泥沉積物和藻食動物少等的海區。具體實施地點還應考慮潮位、幹露時間、光照強度、降雨、混濁度、波浪和基部含沙量等影響。2.選擇在投放的海區附近就地製作附著基,用鐵皮製作混凝土附著基模具,成形的圓臺形附著基上圓直徑20 cm,下圓直徑40 cm,高40 cm,重60 75 Kg,在圓臺中間直徑為24 cm、30 cm和36 cm處的側面各有一個深度適宜的凹槽。成形的梯形立方體混凝土塊上寬 15X15 cm,下寬 20X20 cm,高 15 cm。3.利用馬尾藻的有性繁殖進行人工育苗,具體是以尼龍布苗簾或混凝土作為附著基人工採附苗,室內與海區相結合培育幼孢子體苗。4.將人工苗簾上培育的長5 10 cm的馬尾藻苗種連根採集下來,每隔10 cm夾苗2 3棵於直徑0. 4 0. 8 cm的聚乙烯苗繩上,每根苗繩長I. 5 cm,夾好苗的苗繩每10根一捆先放於有海水的水泥池中暫養,若夾苗時間較長需在池中按I個/10 m2安放氣石充
氣培養。5.選擇交通運輸便利,藤壺、海鞘等汙損生物少,地勢平坦,面積開闊的內灣,離岸較近,底質為沙質或沙礫質,常年退潮後最低水位在30 100 cm無乾涸的積水地帶事先投放好圓臺形附著基,在大潮的低低潮時把夾苗繩捆綁於附著基凹槽中,並使假根儘量緊貼圓臺的凹槽中,假根在生長過程中逐漸牢固附於圓臺上。如果選擇的投放地點在低低潮時水較深不便捆綁操作,也可先綁苗後投放,但要注意搬運過程中不要在太陽下暴曬時間過長。6.大小適宜的梯形立方體混凝土塊,在室內經過浸泡處理,使鹼性物質或有毒物質溢出,室內育苗車間中採用靜水採附馬尾藻幼孢子體,室內半流水培育I 2個月後,當幼孢子體平均體長2 mm時,用速凝水泥(矽酸鈉溶液、42. 5級普通矽酸鹽水泥、沙和水的體積比為0. 6 1 2 :0. 3)在低低潮時固定於馬尾藻原生態巖石上。7.對於投放時間的確定,圓臺形混凝土投放海區的適宜時間是人工培育的馬尾藻苗長5 10 cm時,一般為11月份開始,投放時間太晚,不利於藻體生長過程中假根牢固固定於人工附著基上,致使藻體在夏季高溫期腐爛後,假根易脫落,這樣影響靠假根營養繁殖來維持種群的馬尾藻藻場人工修復或重建的效果。附有人工苗的梯形立方體附著基用速凝水泥固定於海區的時間可在7月份開始,通常人工苗越大,增移殖時間越晚,成活率越聞。8.將人工附著基投放或固定在指定海區後,應該定期進行觀察,夾苗繩捆綁鬆動的應加固,脫苗嚴重的苗繩應該及時補苗。附著基倒臥的應扶正,儘可能清除附著生物和藻食動物,如網紋藤壺、海鞘、蠑螺等。因馬尾藻是多年性海藻,當增殖或移殖的馬尾藻假根牢固生長於人工附著基上後,就能自然世代繁衍,人工藻場只需粗放管理就可。實施例I
2010年I月到2011年12月,利用本方法進行馬尾藻育苗供應苗種,在茂名竹洲島和湛江硇洲島分別建成了馬尾藻人工海洋牧場21畝和20畝。實施例2·
2010年I月至2011年12月篩選出假根發達的半葉馬尾藻作為藻場構建的海藻種類,確定刻有凹槽的圓臺形混凝土作為人工藻礁構建的附著基,用人工有性繁殖培育的半葉馬尾藻幼孢子苗作為藻場構建的苗源,以尼龍繩夾苗捆綁於圓臺形混凝土附著基凹槽中後,投放在硇洲島有半葉馬尾藻生長的原生態環境中。結果表明半葉馬尾藻苗成活率為67. 2%,每個苗源假根在生長過程中再生幼孢子苗平均為6. 5株,苗源5月上旬生殖託成熟時藻體長平均為I. 74 m,假根生長平均長度可達3. 8 cm,人工構建的馬尾藻場可世代繁衍種群,馬尾藻構建方法可行,為構建大型海藻場和海洋生態修復提供了技術支撐。實施例3
基於對影響硇洲馬尾藻原生態海藻場分布的限制因子診斷的基礎上,2009年5月至2011年2月,用混凝土作附著基人工採孢子後以速凝水泥分別固定於湛江徐聞南山所選定潮位的增殖巖石上,原生態增殖成活率達29. 2%,周年觀察比較人工增殖苗和自然生態苗的生長和繁殖,結果表明自然苗生長快於當年人工增殖苗,但兩者的生長沒有顯著性差異(P > 0. 05),繁殖期也同步。通過永久性固化膠和加矽土磚膠移栽野生苗,2個月後移殖成活率為11. 8%,成活的移栽苗當年的生長慢於原生態自然苗,但兩者不存在顯著差異(P>0. 05)。成活的增殖苗第二年開始生長速度與原生態自然苗相同。
權利要求
1.一種馬尾藻增殖與移殖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O附著基形狀的選擇 圓臺形或梯形立方體附著基均適宜於馬尾藻增移殖過程中幼孢子體或幼苗的附著成活;圓臺形混凝土附著基上圓直徑20 cm,下圓直徑40 cm,高40 cm,重60 75 Kg,在圓臺中間直徑為24 cm、30 cm和36 cm處的側面各刻一個深度適宜的凹槽,適宜於直徑O. 4 O.8 cm苗繩捆綁;梯形立方體混凝土塊上寬15X15 cm,下寬20X20 cm,高15 cm; (2)附著基材料的選擇 混凝土材料易於造形,價格便宜,浸泡處理後附苗效果好,經久耐用,環保且易於推廣,故選擇作為馬尾藻增移殖的人工附著基; (3)固著方式的選擇 方法一用刻有凹槽的圓臺形混凝土作為人工藻礁構建的附著基,投放適宜於馬尾藻生長的潮間帶;利用人工有性繁殖培育的馬尾藻幼孢子體作為苗源,以直徑6 8 mm尼龍繩每隔10 cm夾苗捆綁於圓臺形混凝土附著基凹槽中,並使假根儘量緊貼於圓臺的凹槽中,假根在生長過程中逐漸牢固附於圓臺上; 方法二 大小適宜的梯形立方體混凝土塊,在室內經過浸泡處理,使鹼性物質或有毒物質溢出,室內育苗車間中採用靜水採附馬尾藻幼孢子體,室內半流水培育I 2個月後,當幼孢子體平均體長2 mm時,用速凝水泥在低潮時固定於馬尾藻原生態巖石上; (4)藻體的大小 方法一夾苗繩捆綁於圓臺形混凝土附著基凹槽中的人工苗或自然苗以5 10 cm大小為宜,既便於夾苗操作,又利於投放海區後不被浮泥覆蓋,苗太大,不利於假根生長過程中固著於人工附著基; 方法二 附於人工附著基上的幼孢子體室內培育至體長2 _左右時就固定海區巖石上,苗越大,成活率越高,但室內培育成本相應增加; (5)增殖與移殖的時間 方法一圓臺形混凝土投放海區的適宜時間是人工培育的馬尾藻苗長5 10 cm時,一般為11月份開始,投放時間太晚,不利於藻體生長過程中假根牢固固定於人工附著基上,致使藻體在夏季高溫期腐爛後,假根易脫落,不利於靠假根營養繁殖來維持種群的馬尾藻藻場人工修復或重建; 方法二 附有人工苗的附著基用速凝水泥固定於海區的時間可在7月份開始,通常人工苗越大,增移殖時間越晚,成活率越高; (6)地點的選擇 一般選擇水深不超過6 m、透明度較大、營養鹽豐富、淤泥沉積物和藻食動物少等的海區;方法一選擇交通運輸便利,藤壺、海鞘等汙損生物少,地勢平坦,面積開闊的內灣,離岸較近,底質為沙質或沙碌質,常年退潮後最低水位在30 100 cm無乾涸的積水地帶較為理想;方法二選擇在底質平坦有大量巖石的原生態環境,潮汐性質為全日潮的海區較半日潮海區好,這樣在低潮時對人工附著基的固著施工和凝固就有更長的時間; (7)管理維護 將人工附著基投放或固定在指定海區後,應該定期進行觀察,夾苗繩捆綁鬆動的應加固,脫苗嚴重的苗繩應該及時補苗;附著基倒臥的應扶正,儘可能清除附著生物和藻食動物,因馬尾藻是多年性海藻,當增殖或移殖的馬尾藻假根牢固生長於人工附著基上後,就能自然世代繁衍,人工藻場只需粗放管理就可。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馬尾藻增殖與移殖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速凝水泥為矽酸鈉溶液42. 5級普通矽酸鹽水泥沙和水的體積比=0. 6 1 2 :0. 3。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馬尾藻增殖與移殖方法其特徵在於方法一所述的馬尾藻種類更適合於假根反覆二叉分支的半葉馬尾藻和羊棲菜。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馬尾藻增殖與移殖方法,該方法針對目前馬尾藻資源嚴重衰退和海洋生態遭到破壞的現狀,篩選適宜的馬尾藻種類、適宜於馬尾藻成活生長的海區和潮間帶,利用圓臺形或梯形立方體人工混泥土附著基,以有性繁殖的馬尾藻幼孢子體為苗源,採用夾苗繩捆綁於附著基凹槽投放海區或用速凝水泥固定附苗後的附著基於原生態自然礁石上,進行馬尾藻的增殖與移殖,以期恢復天然馬尾藻資源,保護沿海生態環境,為海洋生態修復提供基礎資料;本方法構建的人工馬尾藻場可世代繁衍種群,可為構建大型海藻場和海洋生態修復提供技術支撐。
文檔編號A01G33/00GK102783404SQ201210290790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6日
發明者盧仕嚴, 孫省利, 張才學, 謝恩義, 陳春亮 申請人:廣東海洋大學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