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7-31 11:22:31
專利名稱: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高空娛樂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
背景技術:
在國內外通常利用充有氣體的氣球攜帶人們進行升空娛樂。這種氣球下面通常通 過懸吊拉繩吊接一承載遊客的吊籃,懸吊拉繩直接從吊籃的中間穿過,通過地面的拉繩控 制該單體氣囊升空或降落,從而控制吊籃的升降。實用新型人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發現,原有懸吊拉繩從吊籃中間穿過的方 式導致風力較大導致氣囊發生飄逸時,致使吊籃無法平穩準確地落回原地點。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以克服現 有技術中的氣囊的飄逸帶動吊籃也發生飄逸導致的停泊難度大的缺陷。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該升空 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包括若干個機架;用於初次定位與所述升空娛樂裝置的浮力單元相連的第一懸吊拉繩組的升降方 向的第一定向單元,設置在每個所述機架的頂端,所述浮力單元的下方吊設有所述升空娛 樂裝置中承載遊客的懸廳,第一懸吊拉繩組罩設在所述懸廳的外圍且與所述懸廳的第二懸 吊拉繩組在所述懸廳的下方匯成一主拉繩;用於再次定位並檢測與所述升空娛樂裝置的浮力單元相連的第一懸吊拉繩組是 否同時升降的第二定向單元,設置在每個所述機架上且位於每個所述機架的所述第一定向 單元下方;用於扣鎖第一懸吊拉繩組的拔卡單元,設置在每個所述機架上且位於每個所述機 架的所述第二定向單元下方;用於驅動每個所述機架上的所述拔卡單元在鎖扣住第一懸吊拉繩組後帶動所述 浮力單元升降以帶動所述懸廳升降的驅動單元。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優選技術方案中,所述機架的個數為6個,按照呈環形的方向 均勻設置。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優選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定向單元為一 V型對輥。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優選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二定向單元包括開設有凹槽滑軌的定 滑輪,所述定滑輪以受力上下活動或水平移動的方式固定在定滑輪軸承座,所述定滑輪軸 承座固定在所述機架的頂端,所述定滑輪固定在所述V型對輥的下端,凹槽滑軌用於容置 吊設浮力單元的第一懸吊拉繩組的拉繩。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優選技術方案中,所述凹槽滑軌的寬度不大於所述V型對輥下 端的兩個輥管之間的間隙。[0015]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優選技術方案中,所述V型輥的輥管為沿各自軸向旋轉的輥管。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優選技術方案中,所述撥卡單元為機械臂V型爪。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優選技術方案中,所述撥卡單元為氣動抱合卡,所述氣動抱合 卡包括當檢測到與浮力單元相連的第一懸吊拉繩組同時升降時驅動所述氣動抱合卡的卡 頭鎖扣住第一懸吊拉繩的氣缸。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優選技術方案中,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還包括用於檢測 所述第一懸吊拉繩組的各拉繩是否都已同步落入到對應的凹槽滑軌中的同步歸攏單元。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優選技術方案中,所述同步歸攏單元包括平衡支架,平衡支架的一端支撐所述定滑輪的軸,另外一端固定在支點支架上,所 述支點支架固定在所述機架的頂端;彈簧,所述彈簧頂設在所述平衡支架和所述機架的頂端之間,所述彈簧穿設有彈 性電源接頭;用於當所述第一懸吊拉繩組的各拉繩同時落入到對應的凹槽滑軌中時所述彈性 電源接頭連通以產生電信號的行程開關。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優選技術方案中,定滑輪軸承座按照上下對稱的方式設置有滑 動孔和固定孔,在所述定滑輪上設有能在所述滑動孔中滑動的第一固定軸,以及能在所述 固定孔中旋轉的第二固定軸,定滑輪軸承座上設置有用於所述第一懸吊拉繩組的各拉繩同 時落入到對應的凹槽滑軌中時產生電信號的第一接觸開關。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優選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懸吊拉繩組各拉繩上均設置檢測卡 頭是否同時被撥卡單元鎖扣的第二接觸開關。本實用新型中,當懸廳與浮力單元在主拉繩的作用下,降到一定高度時,可以通過 卡頭將第一懸吊拉繩鎖扣在拔卡單元上。之後,如果需要將懸廳下落到遊客可以著落的位 置,可以在驅動單元的驅動下驅動拔卡單元下落。拔卡單元下落隨之帶動第一懸吊拉繩被 下拉,同時由地面上的升降驅動單元縮短主拉繩的長度,,浮力單元和懸廳同時承受下拉 力。由於拔卡單元在下拉第一懸吊拉繩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第一懸吊拉繩罩設在懸廳的 外圍,確保了第一懸吊拉繩不妨礙懸廳能近距離沿機架內壁平穩下落,同時確保懸廳與機 架之間有較短的距離,方便遊客從懸廳進出登陸。
圖1為本實用新型升空娛樂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實施例的側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機架的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4為第二定向單元和同步歸攏單元組合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機架的另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機架的頂端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圖1為本實用新型升空娛樂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升空娛樂裝置 包括浮力單元101、懸廳102和升降驅動單元103。其中,浮力單元101通過若干個第一懸 吊拉繩111懸吊在空中,該浮力單元101可以但不局限於為充有稀有氣體的氣囊,通過該浮 力單元101可以將承載遊客的懸廳102懸吊在空中且位於其下方。這些第一懸吊拉繩111 罩設在懸廳102的外圍,而不是直接從懸廳102的中間穿過。與此同時,為了控制懸廳102 降落到地面,懸廳102上設置有若干個第二懸吊拉繩112,這些第二懸吊拉繩112和前述的 若干個第一懸吊拉繩111在懸廳102的下方匯成一主拉繩104。升降驅動單元103通過收 放主拉繩104,從而控制浮力單元101和懸廳102同時升降。本實施例中,升降驅動單元103 可以但不局限於為一電機,只要可以收放主拉繩104控制浮力單元101和懸廳102同時升 降即可。本實施例中,通過將第一懸吊拉繩罩設在懸廳外圍,同時第二懸吊拉繩和第一懸 吊拉繩在懸廳的下方匯成一主拉繩,再通過升降驅動單元收放主拉繩,從而控制浮力單元 和懸廳同時升降,避免了現有技術中懸吊懸廳的懸吊拉繩直接從懸廳的中間穿過。圖2為本實用新型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實施例的側視圖。如圖2所示,本實 施例提供了針對圖1所示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即如何控制圖1所示的升空娛樂裝置 升降,保證遊客安全地回到地面。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升空娛樂裝置包括浮力單元 101、懸廳102、升降驅動單元103、第一懸吊拉繩111、第二懸吊拉繩112和主拉繩104等。 本實施例中的升降驅動單元103可以為對主拉繩104進行收放控制的卷揚機。本實施例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包括若干個機架201、第一定向單元(圖2中 未示出)、第二定向單元(圖2中未示出)、拔卡單元(圖2中未示出)和驅動單元(圖2 中未示出)。浮力單元101和懸廳102在升降驅動單元103對主拉繩104的收放控制下升 降,如圖2所述,由於在周圍設置有若干個機架201,這樣,這些機架201就形成了一個可供 懸廳102下落的桶形空間,直至下落到遊客可以安全著陸的位置。本實施例中,可以在地面 上設置6個機架201,這6個機架201具體按照可以圍成一桶形空間的方式固定在地面上, 比如按照相互夾角為60度的方向均勻的設置在一圓周上,與此對應每個機架201對應一根 第一懸吊拉繩111。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機架的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第一定向單元、第二定向單元、 拔卡單元和驅動單元在機架上的位置關係如圖3所示。每一個機架201的頂端都設有第一 定向單元211,與此同時,在機架201上位於該第一定向單元211下方的位置上設置第二定 向單元221,在機架201上位於第二定向單元221的下方設置拔卡單元231,在機架221的 框架內設置驅動單元對1,該驅動單元241可以類似於電梯中帶動電梯升降驅動原理,即在 機架221的框架上設置有導軌251,驅動單元241在電機的帶動下沿著該導軌251上升或下 落,由於拔卡單元231直接固定在該驅動單元241上,所以在驅動單元Ml的帶動下,拔卡 單元231鎖扣住第一懸吊拉繩111並帶動第一懸吊拉繩111下落或上升。其中,第一定向單元211用於對第一懸吊拉繩111的升降方向進行初次定位,在主 拉繩104的上拉或下拉力下,第一懸吊拉繩111也隨之上拉或下拉,確保第一懸吊拉繩111 能完全被拔卡單元231牢牢鎖扣住。本實施例中,第一定向單元211優選一 V型對輥,這樣, 在第一懸吊拉繩111也隨之上拉或下拉,形成一個倒三角狀的空間通道,第一懸吊拉繩111 在被下拉的過程中,由於倒三角狀的空間通道逐漸變窄,可以很好的將第一懸吊拉繩111定位到V型對輥中底部;在第一懸吊拉繩111在被上拉的過程中,V型輥的輥管優選為沿各 自軸向旋轉的輥管。第二定向單元221用於對第一懸吊拉繩111的升降方向進行再次定位並檢測與浮 力單元相連的第一懸吊拉繩組是否同時升降,以確保第一懸吊拉繩111能完全被拔卡單元 231牢牢鎖扣住。本實施例中,圖4為第二定向單元和同步歸攏單元組合示意圖。如圖4 所示,第二定向單元包括開設有凹槽滑軌(圖4中未示出)的定滑輪401,定滑輪401以受 力上下活動的方式固定在定滑輪軸承座402,定滑輪軸承座402固定在機架的頂端,定滑輪 401固定在V型對輥的下端,凹槽滑軌用於容置第一懸吊拉繩111。為了確保第一懸吊拉繩 111在被下拉或上拉的過程中能夠準確的定位到定滑輪401的凹槽滑軌中,定滑輪401的凹 槽滑軌的寬度優選為不大於V型對輥下端的兩個輥管之間的間隙。本實施例中,為了檢測六個機架各自對應的第一懸吊拉繩111是否都已同步的落 入到定滑輪401的凹槽滑軌中,本實施例中的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還可以包括同步歸 攏單元,如圖4所示,該同步歸攏單元包括平衡支架403、彈簧404和行程開關405,平衡支 架403的一端以與定滑輪401同軸的方式固定在定滑輪軸承座402上,即與定滑輪401的 軸承411同軸設置,另外一端固定在支點支架406上,支點支架406固定在機架的頂端。彈 簧404頂設在平衡支架403和機架的頂端之間,彈簧404中孔中由上到下穿設有兩個彈性 電源接頭407。行程開關405用於當第一懸吊拉繩111落入到定滑輪401凹槽滑軌中時產 生歸攏確認電信號。本實施例中,接觸開關405可以為一指示燈,當兩個彈性電源接頭407 構成連通電路以點亮指示燈,其中一個彈性電源接頭407連接有電源線408。如圖3所示,拔卡單元231用來鎖扣第一懸吊拉繩111,比如在懸廳下落的一定高 度時,通過卡住第一懸吊拉繩111,同時在主拉繩的下拉作用下,在機架形成的桶形空間中 安全下落。具體地,本實施例中,該拔卡單元231為氣動抱合卡,當六個機架201各自對應 的第一懸吊拉繩111都落入到對應的凹槽滑軌中,行程開關405輸出的確認電信號發並送 給氣動抱合卡的氣缸261,氣缸驅動氣動抱合卡的卡頭鎖扣住第一懸吊拉繩111。本實施例 中,為了實現拔卡單元231對第一懸吊拉繩111的鎖扣,可以在第一懸吊拉繩111設置卡頭 113。氣動抱合卡上設置有與卡頭113外形相同的凹槽,如圖2所示,如果卡頭113為圓錐 狀,則凹槽也為圓錐狀。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機架的另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機架的 頂端放大示意圖。如圖5和6所示,與圖3所示的結構不同之處在於,拔卡單元231採用了 機械臂V型爪,卡頭113通過該機械臂V型爪進行鎖扣。當拔卡單元231採用機械臂V型爪 時,定滑輪軸承座402按照上下對稱的方式設置有滑動孔412和固定孔422,在定滑輪401 上設有能在滑動孔412中滑動的第一固定軸(圖中未示出),以及能在固定孔422中旋轉的 第二固定軸(圖中未示出),定滑輪軸承座402上設置有用於第一懸吊拉繩組的各第一懸吊 拉繩111同時落入到對應的凹槽滑軌中時產生電信號的第一接觸開關431。上述實施例中的若干個第一懸吊拉繩111構成第一懸吊拉繩組,若干個第二懸吊 拉繩112構成第二懸吊拉繩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工作過程如下當懸廳在浮力單元的帶動上升到一定高度後,可以通過卡頭將第一懸吊拉繩鎖扣 在拔卡單元上。之後,如果需要將懸廳下落到遊客可以著落的位置,可以在驅動單元的驅動下驅動拔卡單元下落。拔卡單元下落隨之帶動第一懸吊拉繩被下拉,由地面上用於升降的 驅動單元縮短主拉繩的長度,從而同時縮短了第一懸吊拉繩和第二懸吊拉繩的長度,浮力 單元和懸廳同時承受下拉力。由於拔卡單元在下拉第一懸吊拉繩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第 一懸吊拉繩罩設在懸廳的外圍,確保了第一懸吊拉繩不妨礙懸廳的平穩下落,同時確保懸 廳與機架的有效距離,方便遊客登陸。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進行限 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 解其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 換亦不能使修改後的技術方案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若干個機架;用於初次定位與所述升空娛樂裝置的浮力單元相連的第一懸吊拉繩組的升降方向的 第一定向單元,設置在每個所述機架的頂端,所述浮力單元的下方吊設有所述升空娛樂裝 置中承載遊客的懸廳,第一懸吊拉繩組罩設在所述懸廳的外圍且與所述懸廳的第二懸吊拉 繩組在所述懸廳的下方匯成一主拉繩;用於再次定位並檢測與所述升空娛樂裝置的浮力單元相連的第一懸吊拉繩組是否同 時升降的第二定向單元,沒置在每個所述機架上且位於每個所述機架的所述第一定向單元 下方;用於扣鎖第一懸吊拉繩組的拔卡單元,設置在每個所述機架上且位於每個所述機架的 所述第二定向單元下方;用於驅動每個所述機架上的所述拔卡單元在鎖扣住第一懸吊拉繩組後帶動所述浮力 單元升降以帶動所述懸廳升降的驅動單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機架的個數為6 個,按照呈環形的方向均勻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定向單 元為一 V型對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定向單元 包括開設有凹槽滑軌的定滑輪,所述定滑輪以受力上下活動或水平移動的方式固定在定滑 輪軸承座,所述定滑輪軸承座固定在所述機架的頂端,所述定滑輪固定在所述V型對輥的 下端,凹槽滑軌用於容置吊設浮力單元的第一懸吊拉繩組的拉繩。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凹槽滑軌的寬 度不大於所述V型對輥下端的兩個輥管之間的間隙。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V型輥的輥管為 沿各自軸向旋轉的輥管。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撥卡單元為機 械臂V型爪。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撥卡單元為氣 動抱合卡,所述氣動抱合卡包括當檢測到與浮力單元相連的第一懸吊拉繩組同時升降時驅 動所述氣動抱合卡的卡頭鎖扣住第一懸吊拉繩的氣缸。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用於檢測所 述第一懸吊拉繩組的各拉繩是否都已同步落入到對應的凹槽滑軌中的同步歸攏單元。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同步歸攏單元 包括平衡支架,平衡支架的一端支撐所述定滑輪的軸,另外一端固定在支點支架上,所述支 點支架固定在所述機架的頂端;彈簧,所述彈簧設在所述平衡支架和所述機架的頂端之間,所述彈簧穿設有彈性電源 接頭;用於當所述第一懸吊拉繩組的各拉繩同時落入到對應的凹槽滑軌中時所述彈性電源接頭連通以產生電信號的行程開關。
11.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其特徵在於,定滑輪軸承座按照 上下對稱的方式設置有滑動孔和固定孔,在所述定滑輪上設有能在所述滑動孔中滑動的第 一固定軸,以及能在所述固定孔中旋轉的第二固定軸,定滑輪軸承座上設置有用於所述第 一懸吊拉繩組的各拉繩同時落入到對應的凹槽滑軌中時產生電信號的第一接觸開關。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懸吊拉繩 組各拉繩上均設置檢測卡頭是否同時被撥卡單元鎖扣的第二接觸開關。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屬於高空娛樂領域。該升空娛樂裝置的停泊系統包括若干個機架、第一定向單元、第二定向單元、拔卡單元和驅動單元。本實用新型中,如果需要將懸廳下落到遊客可以著落的位置,可以在驅動單元的驅動下驅動拔卡單元下落。拔卡單元下落隨之帶動第一懸吊拉繩被下拉,同時由地面上的升降驅動單元縮短主拉繩的長度,浮力單元和懸廳同時承受下拉力。由於拔卡單元在下拉第一懸吊拉繩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第一懸吊拉繩罩設在懸廳的外圍,確保了第一懸吊拉繩不妨礙懸廳能近距離沿機架內壁平穩下落,同時確保懸廳與機架之間有較短的距離,方便遊客從懸廳進出登陸。
文檔編號B64B1/66GK201882247SQ20102062143
公開日2011年6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24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24日
發明者渠仁書 申請人:渠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