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春玉米寬覆膜高密度栽培方法
2023-07-30 20:29:31
專利名稱:一種春玉米寬覆膜高密度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春玉米寬覆膜高密度栽培技術,屬於農業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玉米主產區之一,玉米常年播種面積在3500萬畝以上,總產在140億公斤以上,均居全國第6位,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中佔重要地位。傳統的地膜覆蓋技術是乾旱半乾旱區和積溫不足的冷涼地區玉米生產中廣泛應用的保墒增溫增產技術。如圖9所示,傳統的地膜覆蓋方式多為IOOcm寬帶型,寬窄行種植,寬行70cm,窄行30cm,使用的地膜多為寬度70cm,厚度0. 008毫米的可控性降解地膜,在窄行覆蓋,即一膜種植兩行,覆蓋面積約40 %,露地面積約60 %。與玉米寬覆膜高密度栽培技術相比較,傳統的地膜覆蓋方式土地保溫能力差,不能最大限度利用水資源。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玉米寬覆膜高密度栽培方法。玉米寬覆膜高密度栽培方法其特徵在於玉米種植帶型寬度為185-190cm,帶型內採用寬窄行種植,每膜種植4行,每一個帶型內為兩行寬行中間間隔一行窄行,寬行 45-55cm,窄行35-45cm,地膜覆在兩行寬行及中間的一行窄行上,地膜邊緣距離寬行中的最外一行玉米5-7cm,相鄰帶型之間相距30-40cm。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覆膜時地膜溝開溝鏟開溝深度12-17cm左右。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採用玉米寬膜點播機,平地、施肥、開溝、覆膜、 播種、覆土一次完成。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本發明的方法最適合的栽培地區為內蒙古河套平原灌區、土默川平原灌區、西遼河流域或生態條件相近區域。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矮稈中小穗型品種每畝株數5000-6000株;高稈大穗型品種每畝株數4500-5500株。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採用190cm帶型(帶型即為每一膜所需的幅度),每一帶型內膜面152cm,露地38cm,每膜種植4行,帶型內採用寬窄行種植,寬行50cm, 窄行40cm。每一個帶型為兩行寬行中間間隔一行窄行(見圖10)。視具體栽培品種的適宜密度確定株距,矮稈中小穗型品種每畝理論株數5000-6000株;高稈大穗型品種每畝理論株數4500-5500株。生產上常見株距為以下三種株距為23. 33cm,畝留苗6017株;株距 26. 67cm,畝留苗5262株;株距為30cm,畝留苗4677株。玉米寬覆膜高密度栽培技術正是針對傳統覆膜方式的上述不足而提出的,其核心技術首先是改常規使用的70cm地膜為170cm寬膜覆蓋,覆蓋面積由常規的40%增加到 80%,使露地面積由常規的60%降低為20% ;改常規的一膜種植兩行為一膜種植四行。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土壤水分的無效蒸發,使地下水集中到玉米根層,滿足玉米生長需水;另一方面可提高地溫、增加保溫性能,使有效積溫增加,使玉米提早成熟,減輕早霜的危害,同時有利中晚熟品種發揮增產潛力。其次,玉米寬覆膜高密度栽培技術有效解決了以往種植模式中密度上不去的問題,改常規的一膜種植兩行為一膜四行,品種由原來的低密度品種改為適宜密植的品種,玉米的種植密度由每畝3300-4000株提高到4500-6000株。通過中後期合理的水肥管理,實現了依靠群體優勢奪高產的目標。第三,玉米寬覆膜高密度栽培技術中,地膜覆蓋面積由原來的40%左右提高到 80%,提高了殺滅雜草的作用,免去中耕除草作業,降低了勞動強度。
圖1不同覆膜方式土壤溫度比較(6 00);
圖2不同覆膜方式土壤溫度比較(8 00);
圖3不同覆膜方式土壤溫度比較(1000)
圖4不同覆膜方式土壤溫度比較(1230)
圖5不同覆膜方式土壤溫度比較(1400)
圖6不同覆膜方式土壤溫度比較(1600)
圖7不同覆膜方式土壤溫度比較(1800)
圖8不同覆膜方式土壤溫度比較OO00)
圖9傳統行上覆膜栽培技術;
圖10本發明寬覆膜高密度栽培技術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1春玉米寬覆膜高密度栽培技術1、精細整地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的土地,秋深松耕20 30cm,結合秋深松耕,每畝施優質有機肥3000kg,深翻後及時耙耱(耮),平整土地,清除雜草根茬,修成畦田。11月下旬,土壤封凍前,進行冬灌,畝灌水量80-100m3。翌年三月上中旬,土壤晝化夜凍的頂凌期,對冬灌地要即時耙、耱(耮)地保墒,使耕層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70%以上。並達到埂直、地平、茬淨,耕層上虛下實,為適期早播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2、選用良種選用株型緊湊適宜密植、抗病抗倒,增產潛力大,比當地露地栽培品種的生育期長 8-15天,或積溫多200-300°C,葉片數多1-2片的品種。且後發性強,不早衰。如內單314、 鄭單958、先玉335、金山27等均可。購買種子注意種子質量,要求種子純度97%以上,淨度 98%以上,發芽率95%以上,且經過種衣劑包衣處理。3、深施底肥結合秋耕或春整地,將磷酸二銨每畝20 30kg,尿素5 10kg,硫酸鉀20 2^g, 硫酸鋅0. 5 Ikg臨時充分混合後,深施在土壤深層或玉米帶上。
4、適期早播地膜覆蓋可提高地溫,一般可比當地露地玉米提早7-10d播種,內蒙古平原灌區適宜播種期4月15-20目為宜。5、化學除草為減少雜草對地膜的傷害和與作物爭水爭肥,覆膜前必須進行化學除草。目前生產上常用的藥劑和方法是用75g阿特拉津和75g拉索混合後兌水50kg,均勻撒,切忌漏噴和重噴。也可用玉米專用除草劑,但須參照說明嚴格控制用量。6、械覆覆膜播種採用玉米寬膜點播機,平地、開溝、施肥、覆膜、播種、覆土一次完成,190cm帶型,帶型內採用寬窄行種植,每一個帶型內為兩行寬行中間間隔一行窄行,寬行50cm,窄行40cm, 地膜覆在兩行寬行及中間的一行窄行上,即每膜種植4行,地膜邊緣距離寬行中的最外一行玉米6cm,相鄰帶型之間相距38cm。每穴2 3粒,播深4 5cm,保證苗全、苗勻。覆膜時地膜溝開溝鏟開溝深度15cm左右,使開溝土壤向地膜外翻,這樣覆膜後膜面呈拱形,利於集雨保墒。若無玉米寬膜點播機一次作業,可採用先覆膜後播種的程序實施人工作業。先進行機械或人工覆膜,膜面寬152cm,膜間距38cm,為防春天大風揭膜,每隔2 : 加一壓土帶。覆膜完畢後,用手持式鴨嘴點播器人工點播,每膜4行,兩行寬行中間間隔一行窄行,每穴2 3粒,播深4 5cm,保證苗全、苗勻。7、合理密植視具體栽培品種的適宜密度確定株距,矮稈中小穗型品種每畝理論株數5000 6000株;高稈大穗型品種每畝理論株數4500 5500株。生產上常見株距為以下三種株距為23. 33cm,畝留苗6017株;株距26. 67cm,畝留苗5262 ;株距為30cm,畝留苗4677株。8、田間管理(1)苗期管理玉米出苗後要及時查苗、補苗。催芽補種或移苗補栽,或定苗時鄰穴留雙株。出苗2-3片葉展開時間苗,去掉弱苗、自交苗。幼苗達3-4片展開葉時,即可定苗,留勻苗、壯苗。結合間定苗淺中耕,促進根系發育。(2)穗期管理覆膜玉米生長旺盛,常發生分孽,消耗養分,要及時去除。玉米展開 8 10片葉的小喇叭口期,在玉米行間開溝追施尿素10 Mkg,施肥後澆攻稈水。當玉米展開12 13片葉的大喇叭口期,可採用機械或人工揭去地膜,以蓄納雨水;為爭取穗大粒多,此期可重施穗肥,每畝追施尿素15 20kg,施後澆孕穗水。7月上中旬玉米螟發生危害,用30%的殺螟靈顆粒劑,每株投藥0. 2g防治。或用高壓汞燈、赤眼峰防治,由植保部門統一組織,分戶實施。(3)花粒期管理玉米抽絲後,為防止覆膜玉米後期葉片脫肥早衰,每畝用Ikg尿素和0. 15kg磷酸二氫鉀,兌水30-40kg,晴天午後葉面噴灑,防葉早衰,提高粒重。9、收穫當玉米籽粒乳線消失,苞葉變黃,子粒黑層出現後,已達到生理成熟,可適時收穫。實施例2按照實施例1的春玉米寬覆膜高密度栽培技術,2011年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的不同鄉鎮進行了生長指標的測定及產量測定。
(一)產量測產結果最低產量為860公斤/畝,比當地傳統覆膜方式增產172公斤,增產率 25%,最高產為1250. 3公斤/畝。表1不同覆膜處理玉米產量指標比較
權利要求
1.一種春玉米寬覆膜高密度栽培方法,其特徵在於玉米種植帶型寬度為185-190cm, 帶型內採用寬窄行種植,每膜種植4行,每一個帶型內為兩行寬行中間間隔一行窄行,寬行 45-55cm,窄行35-45cm,地膜覆在兩行寬行及中間的一行窄行上,地膜邊緣距離寬行中的最外一行玉米5-7cm,相鄰帶型之間相距30-40cm,4行株距單獨可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春玉米寬覆膜高密度栽培方法,其特徵在於覆膜時的開溝深度12-17cm左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春玉米寬覆膜高密度栽培方法,其特徵在於採用玉米寬膜點播機,平地、施肥、覆膜、播種和覆土一次完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春玉米寬覆膜高密度栽培方法,其特徵在於栽培地區為內蒙古河套平原灌區、土默川平原灌區、兩遼河流域或生態條件相近區域。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意一項所述的春玉米寬覆膜高密度栽培方法,其特徵在於矮稈中小穗型品種每畝株數5000-6000株;高稈大穗型品種每畝株數4500-5500株。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春玉米寬覆膜高密度栽培方法,其特徵在於玉米種植帶型寬度為185-190cm,帶型內採用寬窄行種植,每膜種植4行,每一個帶型內為兩行寬行中間間隔一行窄行,寬行45-55cm,窄行35-45cm,地膜覆在兩行寬行及中間的一行窄行上,地膜邊緣距離寬行中的最外一行玉米5-7cm,相鄰帶型之間相距30-40cm。與常規覆膜方式相比,本發明的方法能夠減少土壤水分的無效蒸發,提高保水效果,提高土壤增溫保溫效果,提高殺滅雜草的作用,免除中耕除草作業,降低勞動強度,加速玉米生長,提高生長量積累速度,並能提高產量,對保障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檔編號A01G13/02GK102523885SQ20121002478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6日
發明者於曉芳, 侯玉明, 劉惠忠, 劉斌, 劉昌禮, 劉林, 劉豔, 姜玉平, 孫繼穎, 宿志安, 張文平, 張曉虹, 張永清, 張順, 李新茹, 楊國華, 王同亮, 王志剛, 王春梅, 王智功, 胡樹平, 蘇志軍, 邊學亮, 鄧濤, 陳麗, 靳春旺, 韓成, 韓海軍, 馬軍成, 高聚林, 魯瑞英 申請人:內蒙古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