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燒機爐罩溫度壓力自動控制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8-02 07:04:21 3

本實用新型涉及球團焙燒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焙燒機爐罩溫度壓力自動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焙燒機爐罩溫度壓力自動控制系統是整個帶式球團工藝的核心,焙燒機爐罩壓力平衡與否,不僅影響熱煙氣在罩內分布是否均勻、流向是否合理,而且也將影響熱量的有效利用,因此合理控制焙燒機爐罩壓力,使其有一定的負壓,保持各工藝段壓力平衡,是保證通過料層的風量及熱量達到平衡狀態、生產順行的基礎。再者,溫度是整個焙燒系統的重要參數,生球布到焙燒機臺車上,從乾燥開始到冷卻完成的整個熱工過程主要取決於對溫度的控制和風量的調節,各段溫度若控制不合理,將無法建立風平衡與熱平衡,風量也無法正常調節,因此合理控制焙燒機各段溫度是生產正常運行的基本保證。
然而相關技術中的球團工藝爐罩壓力、溫度監測點少,風機多配液力耦合器和調節風門,控制手段落後,調節範圍小,多是開環控制或根據經驗人工調節,沒有做到閉環控制、自動調節,控制效果比較差,生產人員工作量大,同時也存在很大的能源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之一。
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焙燒機爐罩溫度壓力自動控制系統,該系統的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實現溫度、壓力的自動控制,調節效果好,且熱能利用率高,節約能源。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焙燒機爐罩溫度壓力自動控制系統,包括機體,所述機體上設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軌道;爐罩系統,所述爐罩系統設在機體上,所述爐罩系統包括依次間隔開設置的鼓幹段、抽乾段、預熱焙燒段、均熱段、一冷段和二冷段,所述鼓幹段和抽乾段上分別設有鼓幹段爐罩和抽乾段爐罩,所述鼓幹段爐罩上設有多個第一壓力檢測點和多個第一溫度檢測點,所述抽乾段爐罩上設有多個所述第二壓力檢測點;第一聯絡管道,所述第一聯絡管道一端與所述鼓幹段爐罩導通,另一端與所述抽乾段爐罩導通,所述第一聯絡管道上設有第一調節閥;多個風箱,多個所述風箱與所述爐罩系統相對應且相鄰兩個所述風箱之間間隔開;爐罩風機,所述爐罩風機設在機體上;調節風門,所述調節風門設在所述爐罩風機的進風口處;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具有多個控制單元,多個所述控制單元與所述第一壓力檢測點和調節風門相連以構成根據所述第一壓力檢測點的壓力值控制所述爐罩風機的進風量的單迴路PID控制,多個所述控制單元與所述第二壓力檢測點、第一溫度檢測點和第一調節閥相連以構成根據第二壓力檢測點的壓力值和第一溫度檢測點的溫度值的控制所述第一聯絡管道通量的溫度-壓力串級PID控制。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焙燒機爐罩溫度壓力自動控制系統,通過在鼓幹段爐罩上增設第一壓力檢測點和第一溫度檢測點,在抽乾段爐罩上增設第二壓力檢測點,利用控制單元與第一壓力檢測點和調節風門相連,從而實現對鼓幹段的以壓力為對象的單迴路PID控制,利用控制單元與第二壓力檢測點、第一溫度檢測點和第一調節閥相連,從而實現對鼓幹段和抽乾段以溫度為主對象,以壓力為副對象的串級PID控制,進而實現對鼓幹段和抽乾段整體的壓力、溫度的閉環控制和自動調節,增強控制效果、簡化操作、節約能源。該焙燒機的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實現溫度、壓力的自動控制,控制質量好,且熱能利用率高。
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焙燒機爐罩溫度壓力自動控制系統,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徵: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壓力檢測點為兩個,兩個所述第一壓力檢測點分別設在所述鼓幹段爐罩的相對兩側。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二壓力檢測點為兩個,兩個所述第二壓力檢測點分別設在所述抽乾段爐罩的相對兩側,所述第一溫度檢測點為四個,四個所述第一溫度檢測點分別設在所述鼓幹段爐罩的相對兩側,所述控制單元根據所述第二壓力檢測點的壓力值的平均值和所述第一溫度檢測點的溫度值的平均值控制所述第一調節閥調節所述鼓幹段爐罩與所述抽乾段爐罩的通量。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預熱焙燒段包括:預熱焙燒段爐罩,所述預熱焙燒段爐罩上設有多個第二溫度檢測點;多組燃燒器,多組所述燃燒器分別設在在所述預熱焙燒段對應的所述軌道的相對兩側,所述燃燒器具有進氣口;流量調節閥,所述流量調節閥設在所述進氣口處,所述控制單元與所述流量調節閥和第二溫度檢測點相連以構成根據第二溫度檢測點的溫度值控制所述燃燒器的進氣量的單迴路PID控制。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燃燒器為12個,12個所述燃燒器分別布置在所述預熱焙燒段對應的所述軌道的相對兩側,所述第二溫度檢測點為12個,12個所述第二溫度檢測點分別設在所述預熱焙燒段爐罩的相對兩側,多個所述控制單元根據所述第二溫度檢測點的溫度值的平均值控制所述流量調節閥調節所述燃燒器的進氣量。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多個所述第二溫度檢測點對應的多個控制單元的溫度預設值為800℃-1300℃,且沿所述軌道前進方向逐步遞增。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焙燒機爐罩溫度壓力自動控制系統還包括:均熱段爐罩和一冷段爐罩,所述均熱段爐罩上設有多個第三壓力檢測點,所述一冷段爐罩上設有多個第四壓力檢測點;第二聯絡管道,所述第二聯絡管道設在爐罩上方,所述第二聯絡管道上設有多個第五壓力檢測點;冷卻風機,所述冷卻風機的出風口與所述一冷段和所述二冷段對應的風箱分別連通;第一變頻器,所述第一變頻器鄰近冷卻風機設置,所述控制單元與所述第一變頻器和所述第三壓力檢測點、第四壓力檢測點和第五壓力檢測點相連以構成根據所述第三壓力檢測點、第四壓力檢測點和第五壓力檢測點的壓力值的平均值控制所述冷卻風機轉速的單迴路PID控制。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三壓力檢測點為四個,四個所述第三壓力檢測點分別設在所述均熱段爐罩的相對兩側,所述第四壓力檢測點為四個,四個所述第四壓力檢測點分別設在所述一冷段爐罩的相對兩側。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二冷段包括:二冷段爐罩,所述二冷段爐罩上設有多個第六壓力檢測點和多個第三溫度檢測點;鼓幹風機,所述鼓幹風機的進風口與所述二冷段爐罩導通,所述鼓幹風機的出風口與所述鼓幹段對應的風箱導通;第二變頻器,所述第二變頻器與所述鼓幹風機相連且鄰近所述鼓幹風機設置,所述控制單元與所述第二變頻器和第六壓力檢測點相連以構成根據所述第六壓力檢測點的壓力值的平均值控制所述鼓幹風機的轉速的單迴路PID控制;第二調節閥,所述第二調節閥設置在所述冷卻風機的出風口與所述二冷段對應風箱之間,所述控制單元與所述第二調節閥和所述第三溫度檢測點相連以根據第三溫度檢測點溫度值的平均值調節所述二冷段對應的風箱進風量的單迴路PID控制。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六壓力檢測點為兩個,兩個所述第六壓力檢測點分別設在所述二冷段爐罩的相對兩側,所述第三溫度檢測點為兩個,兩個所述第三溫度檢測點分別設在所述二冷段爐罩的相對兩側。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控制器為PLC控制器。
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焙燒機爐罩溫度壓力自動控制系統的鼓幹段和抽乾段的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焙燒機爐罩溫度壓力自動控制系統的預熱焙燒段的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焙燒機爐罩溫度壓力自動控制系統的均熱段、一冷段和二冷段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
10:鼓幹段;
11:第一壓力檢測點;12:鼓幹段爐罩;13:鼓幹段風箱;14:爐罩風機;
15:調節風門;16:靜電除塵器;17:第一溫度檢測點;18:第一壓力顯示控制;
19:第一溫度顯示控制;
20:抽乾段;
21:第二壓力檢測點;22:抽乾段爐罩;23:抽乾段風箱;24:第一聯絡管道;
25:第一調節閥;28:第二壓力顯示控制;
30:預熱焙燒段;
31:第二溫度檢測點;32:燃燒器;321:進氣口;35:流量調節閥;
39:第二溫度顯示控制;
40:均熱段;
41:第三壓力檢測點;42:均熱段爐罩;43:均熱段風箱;
48:第三壓力顯示控制;
50:一冷段;
51:第四壓力檢測點;52:一冷段爐罩;53:一冷段風箱;54:冷卻風機;
55:第一變頻器;
60:二冷段;
61:第六壓力檢測點;62:二冷段爐罩;63:二冷段風箱;64:鼓幹風機;
65:第二變頻器;66:第二調節閥;67:第三溫度檢測點;
68:第六壓力顯示控制;69:第三溫度顯示控制;
70:軌道;
80:第二聯絡管道;81:第五壓力檢測點。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結合附圖1到附圖3具體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焙燒機爐罩溫度壓力自動控制系統(未示出)。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焙燒機爐罩溫度壓力自動控制系統包括機體(未示出)、爐罩系統、第一聯絡管道24、多個風箱、爐罩風機14、調節風門15和控制器(未示出)。
具體而言,機體上設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軌道70,爐罩系統設在機體上,爐罩系統包括依次間隔開設置的鼓幹段10、抽乾段20、預熱焙燒段30、均熱段40、一冷段50和二冷段60,鼓幹段10和抽乾段20上分別設有鼓幹段爐罩12和抽乾段爐罩22,鼓幹段爐罩12上設有多個第一壓力檢測點11和多個第一溫度檢測點17,抽乾段爐罩22上設有多個第二壓力檢測點21,第一聯絡管道24一端與鼓幹段爐罩12導通,另一端與抽乾段爐罩22導通,第一聯絡管道24上設有第一調節閥25,多個風箱與爐罩系統相對應且相鄰兩個風箱之間間隔開。
進一步地,爐罩風機14設在機體上,調節風門15設在爐罩風機14的進風口處,控制器具有多個控制單元(未示出),多個控制單元與第一壓力檢測點11和調節風門15相連以構成根據第一壓力檢測點11的壓力值控制爐罩風機14的進風量的單迴路PID控制,多個控制單元與第二壓力檢測點21、第一溫度檢測點17和第一調節閥25相連以構成根據第二壓力檢測點21的壓力值和第一溫度檢測點17的溫度值的控制第一聯絡管道24通量的溫度-壓力串級PID控制。
換言之,焙燒機爐罩溫度壓力自動控制系統主要由機體、爐罩系統、第一聯絡管道24、多個風箱、爐罩風機14、調節風門15和控制器組成,機體上設有沿水平方向(如圖2中所示左右方向)延伸的軌道70,裝載物料球團的臺車(未示出)沿軌道70水平方向向右運動,經過爐罩系統和風箱之間的工藝區如鼓幹段10、抽乾段20、預熱焙燒段30、均熱段40、一冷段50和二冷段60的工藝區,最後冷卻後的臺車沿軌道70運行到卸料區進行卸料。
其中,爐罩系統主要由鼓幹段10、抽乾段20、預熱焙燒段30、均熱段40、一冷段50和二冷段60組成,鼓幹段10、抽乾段20、預熱焙燒段30、均熱段40、一冷段50和二冷段60沿水平方向(如圖1中所示左右方向)依次間隔設置,風箱包括鼓幹段風箱13、抽乾段風箱23、預熱焙燒段風箱(未示出)、均熱段風箱42、一冷段風箱52和二冷段風箱62沿水平方向依次間隔設置且與爐罩系統相對應,鼓幹段10上設有鼓幹段爐罩12,鼓幹段爐罩12與鼓幹段風箱13相對應且分別設於軌道70的上下兩側,抽乾段20上設有抽乾段爐罩22,抽乾段爐罩22與抽乾段風箱23相對應且分別設於軌道70上下兩側。
爐罩風機14設在機體上,爐罩風機14的進風口通過管路與鼓幹段爐罩12連通,爐罩風機14的進風口處設有調節風門15,調節風門15與控制器的控制單元連接,同時,鼓幹段爐罩12上還設有多個第一壓力檢測點11,第一壓力檢測點11也與控制器的控制單元連接,控制器的控制單元設有壓力設定值,控制單元通過將第一壓力檢測點11檢測到的壓力值與控制單元的壓力設定值作比較,根據比較結果自動調節調節風門15的開度,進而實現對鼓幹段10內壓力的閉環控制(即單迴路PID控制),優選地,在鼓幹段爐罩12和爐罩風機14之間的管路上設有靜電除塵器16,爐罩風機14通過管路與靜電除塵器16的出口端相連,從而利用靜電除塵器16去除氣體中的粉塵,避免對爐罩風機14造成損壞。
同時,鼓幹段爐罩12上還設有第一溫度檢測點17,抽乾段爐罩22設有第二壓力檢測點21,鼓幹段爐罩12和抽乾段爐罩22通過第一聯絡管道24連通,第一聯絡管道24上設有第一調節閥25,第一調節閥25與控制器的其中一個控制單元(即副控制單元)相連,同時,副控制單元與第二壓力檢測點21的相連,控制器的另一個控制單元(即主控制單元)一端與第一溫度檢測點17相連,同時,另一端與副控制單元串聯相連,使得主控制單元的輸出值為副控制單元的設定值。
當第二壓力檢測點21檢測到的壓力值與副控制單元的壓力值設定值不一致,而第一溫度檢測點17檢測到的溫度值與主控制單元的溫度設定值一致時,主控制單元的輸出值不變,副控制單元的設定值不變,副控制單元根據變化了的壓力的檢測值與沒變的設定值之差進行控制,自動調節第一調節閥25的開度,使得第二壓力檢測點21的壓力檢測值向原來的設定值靠近,即利用副控制單元實現壓力的定值控制。
當第一溫度檢測點17檢測到的溫度值與主控制單元的溫度設定值不一致時,主控制單元的輸出值不斷改變副控制單元的設定值,副控制單元根據壓力檢測值與變化了的設定值之差進行控制,自動調節第一調節閥25的開度,使得第一溫度檢測點17檢測到的溫度值向主控制單元的溫度設定值靠近,從而利用主控制單元實現對溫度的定值控制(即細調),利用副控制單元實現對壓力的隨動控制和定值控制(即粗調),構成以鼓幹段10的溫度為主對象,以抽乾段20的壓力為副對象的串級閉環控制(即溫度-壓力串級PID控制),有效地避免單迴路控制系統中的控制不及時,控制偏差大,提高了控制質量。
由此,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焙燒機爐罩溫度壓力自動控制系統,通過在鼓幹段爐罩12上增設第一壓力檢測點11和第一溫度檢測點17,在抽乾段爐罩22上增設第二壓力檢測點21,利用控制單元與第一壓力檢測點11和調節風門15相連,從而實現對鼓幹段10的以壓力為對象的單迴路PID控制,利用控制單元與第二壓力檢測點21、第一溫度檢測點17和第一調節閥25相連,從而實現對鼓幹段10以溫度為主對象,以壓力為副對象的串級PID控制,進而實現對鼓幹段10和抽乾20段整體的壓力、溫度的閉環控制和自動調節,增強控制效果、簡化操作、節約能源。與相關技術中的焙燒機爐罩溫度壓力自動控制系統相比,該焙燒機爐罩溫度壓力自動控制系統的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克服了傳統球團爐罩壓力和溫度控制困難等缺點,可實現溫度、壓力的自動控制,控制質量好,減輕了生產人員的勞動強度,且熱能利用率高。
如圖1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第一壓力檢測點11為兩個,兩個第一壓力檢測點11分別設在鼓幹段爐罩12的相對兩側,從而不僅可以保證壓力檢測數據的準確性,減少偏差,同時,也可以在其中一個壓力檢測點故障時保證鼓幹段10壓力的自動調節功能。
其中,第二壓力檢測點21為兩個,兩個第二壓力檢測點21分別設在抽乾段爐罩22的相對兩側,第一溫度檢測點17為四個,四個第一溫度檢測點17分別設在鼓幹段爐罩12的相對兩側,控制單元根據第二壓力檢測點21的壓力值的平均值和第一溫度檢測點17的溫度值的平均值控制第一調節閥25調節鼓幹段爐罩10與抽乾段爐罩20的通量。
參照圖1,第二壓力檢測點21為兩個,且兩個第二壓力檢測點21相對設置於抽乾段爐罩22的兩側,第一溫度檢測點17為四個,四個第一溫度檢測點17相對設置在鼓幹段爐罩12的兩側,兩個第二壓力檢測點21通過第二壓力顯示控制28間接地與控制器的其中一個控制單元(即副控制單元)相連,四個第一溫度檢測點17通過第一溫度顯示控制19間接地與另一個控制單元(即主控制單元)相連,主控制單元根據第一溫度顯示控制19的溫度檢測值的平均值對第一調節閥25實現細調控制,副控制單元根據第二壓力顯示控制28的壓力檢測值的平均值對第一調節閥25實現粗調控制,從而改變第一聯絡管道24的通量,進而控制鼓幹段10和抽乾段20的溫度和壓力。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預熱焙燒段30包括預熱焙燒段爐罩(未示出)、多組燃燒器32和流量調節閥35,預熱焙燒段爐罩上設有多個第二溫度檢測點31,多組燃燒器32分別設在在預熱燃燒段30對應的軌道70的相對兩側,燃燒器32具有進氣口321,流量調節閥35設在進氣口321處,控制單元與流量調節閥35和第二溫度檢測點31相連以構成根據第二溫度檢測點31的溫度值控制燃燒器32的進氣量的單迴路PID控制。
具體地,如圖2所示,預熱焙燒段30主要由預熱焙燒段爐罩、多組燃燒器32和流量調節閥35組成,多個第二溫度檢測點31設在預熱被燒頂端爐罩上,多個燃燒器32沿軌道70兩側相對設置,燃燒器32上具有進氣口321,進氣口321與天燃氣管道連通,流量調節閥35鄰近進氣口321設置。
控制器的一個控制單元同時與流量調節閥35和第二溫度檢測點31相連,控制單元具有溫度設定值,當第二溫度檢測點31的溫度檢測值與控制單元的溫度設定值不一致時,控制單元根據的溫度的檢測值與設定值之差進行控制,自動調節流量調節閥35的開度,進而改變燃燒器32進氣口321的進氣量,改變燃燒器32的火力大小,使得第二溫度檢測點31的溫度檢測值向控制單元的設定值靠近,即利用控制單元實現溫度的閉環控制(即單迴路PID控制),提高控制質量,節約能源。
其中,燃燒器32為12個,12個燃燒器32分別均勻地布置在預熱焙燒段30對應的軌道70的相對兩側,第二溫度檢測點31為12個,12個第二溫度檢測點31分別設在預熱焙燒段爐罩的相對兩側,多個控制單元根據第二溫度檢測點31的溫度值的平均值控制流量調節閥35調節燃燒器32的進氣量。
參照圖2,燃燒器32為12個且沿水平方向(如圖2所示左右方向)均勻地布置在預熱焙燒段30的軌道70的相對兩側,並且軌道70的兩側的燃燒器32的數量相等,即軌道70的兩側分別設有6個均勻且間隔開布置的燃燒器32,而第二溫度檢測點31的數量與燃燒器32的數量相對應,且每個第二溫度檢測點31分別鄰近對應的燃燒器32相對設置在預熱焙燒段爐罩的兩側,從而便於鄰近燃燒器32處的溫度值,及時作出調整。
進一步地,預熱焙燒段爐罩上相對設置的兩個第二溫度檢測點31通過第二溫度顯示控制39間接地與控制器的一個控制單元相連,同時,控制單元與流量調節閥35相連,控制單元具有溫度設定值,當第二溫度顯示控制39上的兩個相對設置的第二溫度檢測點31的溫度檢測值的平均值與控制單元的溫度設定值不一致時,控制單元根據的溫度的檢測值的平均值與設定值之差進行控制,自動調節流量調節閥35的開度,進而同時改變相對設置在軌道70上的兩燃燒器32的進氣口321的進氣量,改變燃燒器32的火力大小,使得兩相對設置的第二溫度檢測點31的溫度檢測值的平均值向控制單元的設定值靠近,即利用控制單元實現溫度的閉環控制(即單迴路PID控制),提高控制質量,節約能源。
可選地,多個第二溫度檢測點31對應的多個控制單元的溫度設定值為800℃-1300℃,且沿軌道70前進方向逐步遞增。
參照圖2,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溫度檢測點31共12個,且兩個相對設置的第二溫度檢測點31為一組,六組第二溫度檢測點31沿水平方向(如圖2中左右方向)均勻設置在預熱焙燒段爐罩上,對應的控制單元共6個,分別通過第二溫度顯示控制39間接地與每組第二溫度檢測點31相連,6個控制單元的溫度設定值分別為800℃-1300℃,6個控制單元的溫度設定值分別與每組第二溫度檢測點31相對應,且整體呈逐步遞增趨勢。
例如,在本實施例中,與沿水平方向設置的每組第二溫度檢測點31相連的控制單元的溫度設定值分別為800℃、1000℃、1100℃、1200℃、1300℃和1300℃,控制單元的溫度設定值隨對應的每組第二溫度檢測點31的布置方向呈整體遞增趨勢,從而保證在預熱焙燒段30內、對物料球團逐步加熱,減少球團破損率。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焙燒機爐罩溫度壓力自動控制系統還包括均熱段爐罩42、一冷段爐罩52、第二聯絡管道80、冷卻風機54和第一變頻器55,均熱段爐罩42上設有多個第三壓力檢測點41,一冷段爐罩52上設有多個第四壓力檢測點51,第二聯絡管道80設在爐罩上方,從而為預熱焙燒段爐罩、均熱段爐罩42、一冷段爐罩52和二冷段爐罩62提高回熱風,第二聯絡管道80上設有多個第五壓力檢測點81,冷卻風機54的出風口與一冷段50和二冷段60對應的風箱分別連通,第一變頻器55冷卻風機54相連且鄰近冷卻風機54設置,控制單元與第一變頻器55和第三壓力檢測點41、第四壓力檢測點51和第五壓力檢測點81相連以構成根據第三壓力檢測點41、第四壓力檢測點51和第五壓力檢測點81的壓力值的平均值控制冷卻風機54轉速的單迴路PID控制。
具體地,如圖3所示,均熱段40設有均熱段爐罩42,多個第三壓力檢測點41設在均熱段爐罩42上,一冷段50上設有一冷段爐罩52,多個第四壓力檢測點51設在一冷段爐罩52上,一冷段爐罩52通過第二聯絡管道80與預熱焙燒段爐罩和均熱段爐罩42導通,並且第二聯絡管道80上設有多個第五壓力檢測點81,從而不僅可以使得爐罩系統內整體壓力保持平衡,而且可以利用一冷段爐罩52內的高溫氣體對預熱焙燒段30的物料球團進行預熱,有利於提高熱能利用率。
進一步地,冷卻風機54設置在機體上,冷卻風機54的出風口通過管路分別與一冷段風箱53和二冷段風箱63連通,第一變頻器55與冷卻風機54相連且鄰近冷卻風機54設置,控制器的一個控制單元同時與第一變頻器55和第三壓力檢測點41、第四壓力檢測點51、第五壓力檢測點81相連,控制單元具有壓力設定值。
當第三壓力檢測點41、第四壓力檢測點51、第五壓力檢測點81的壓力檢測值的平均值與控制單元的壓力設定值不一致時,控制單元根據的壓力檢測值的平均值與壓力設定值之差進行控制,通過第一變頻器55調節冷卻風機54的轉速,進而改變與一冷段風箱53連通的冷卻風機54出風口的出風量,使得第三壓力檢測點41、第四壓力檢測點51、第五壓力檢測點81的壓力檢測值的平均值向控制單元的設定值靠近,即利用控制單元實現壓力的閉環控制(即單迴路PID控制),提高控制質量,節約能源。
其中,第三壓力檢測點41為四個,四個第三壓力檢測點41分別設在均熱段爐罩42的相對兩側,第四壓力檢測點51為四個,四個第四壓力檢測點51分別設在一冷段爐罩52的相對兩側,第五壓力檢測點81為兩個,兩個第五壓力檢測點81間隔設置在第二聯絡管道80上。
參照圖3,第三壓力檢測點41為四個且四個第三壓力檢測點41相對設置在均熱段爐罩42的兩側,第四壓力檢測點51為四個且四個第四壓力檢測點51相對設置在一冷段爐罩52的兩側,第五壓力檢測點81為兩個,兩個第五壓力檢測點81間隔地設在第二聯絡管道80上,第三壓力檢測點41、第四壓力檢測點51和第五壓力檢測點81與第三壓力顯示控制48相連,並且通過第三壓力顯示控制48間接地與控制器的一個控制單元相連,從而不僅可以保證壓力檢測數據的準確性,減少偏差,同時,也可以在其中一個壓力檢測點出現故障時保證整體的壓力的自動調節功能。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二冷段60包括二冷段爐罩62、鼓幹風機64、第二變頻器65和第二調節閥66,二冷段爐罩62上設有多個第六壓力檢測點61和多個第三溫度檢測點67,鼓幹風機64的進風口與二冷段爐罩62導通,鼓幹風機64的出風口與鼓幹段10對應的風箱導通,第二變頻器65與鼓幹風機64相連且鄰近鼓幹風機64設置,控制單元與第二變頻器65和第六壓力檢測點61相連以構成根據第六壓力檢測點61的壓力值的平均值控制鼓幹風機64的轉速的單迴路PID控制,第二調節閥66設置在冷卻風機54的出風口與二冷段60對應風箱之間,控制單元與第二調節閥66和第三溫度檢測點67相連以根據第三溫度檢測點67溫度值的平均值調節二冷段60對應的風箱進風量的單迴路PID控制。
參照圖3,二冷段60主要由二冷段爐罩62、鼓幹風機64、第二變頻器65和第二調節閥66組成,多個第六壓力檢測點61和多個第三溫度檢測點67分別設在二冷段爐罩62上,鼓幹風機64的進風口通過管路與二冷段爐罩62連通,鼓幹風機64的出風口通過管路與鼓幹段風箱13連通,第二變頻器65與鼓幹風機64相連且鄰近鼓幹風機64設置。
控制器的一個控制單元同時與第二變頻器65和第六壓力檢測點61相連,控制單元具有壓力設定值,當第六壓力檢測點61的壓力檢測值的平均值與控制單元的壓力設定值不一致時,控制單元根據的壓力檢測值的平均值與壓力設定值之差進行控制,通過第二變頻器65調節鼓幹風機64的轉速,進而改變與二冷段爐罩62連通的鼓幹風機64的進風口的進風量,使得第六壓力檢測點61的壓力檢測值的平均值向控制單元的設定值靠近,即利用控制單元實現壓力的閉環控制(即單迴路PID控制),提高控制質量,保證二冷段60、鼓幹段10的整體壓力平衡,同時,利用二冷段60的高溫氣體對鼓幹段10中的物料球團進行預熱,提高熱能利用率,節約能源。
進一步地,二冷段風箱63設在軌道70下側且與二冷段爐罩62相對布置,二冷段風箱63通過管路與冷卻風機54的出風口相連,第二調節閥66鄰近二冷段風箱63設置且位於二冷段風箱63與冷卻風機54的出風口之間的連通管路上,控制器的一個控制單元同時與第二調節閥66和第三溫度檢測點67相連,控制單元具有溫度設定值,當第三溫度檢測點67的溫度檢測值的平均值與控制單元的溫度設定值不一致時,控制單元根據的溫度的檢測值的平均值與設定值之差進行控制,自動調節第二調節閥66的開度,進而改變二冷段風箱63的進風量,使得第三溫度檢測點67的溫度檢測值的平均值向控制單元的設定值靠近,即利用控制單元實現溫度的閉環控制(即單迴路PID控制),從而提高控制質量。
其中,第六壓力檢測點61為兩個,兩個第六壓力檢測點61分別設在二冷段爐罩62的相對兩側,第三溫度檢測點67為兩個,兩個第三溫度檢測點67分別設在二冷段爐罩62的相對兩側。
參照圖3,第六壓力檢測點61為兩個且兩個第六壓力檢測點61相對設置在二冷段爐罩62的兩側,第三溫度檢測點67為兩個且兩個第三溫度檢測點67相對設置在二冷段爐罩62的兩側,兩個第六壓力檢測點61與第六壓力顯示控制68相連,並且通過第六壓力顯示控制68間接地與控制器的一個控制單元相連,兩個第三溫度檢測點67與第三溫度顯示控制69相連,並且通過第三溫度顯示控制69間接地與控制器的另一個控制單元相連,不僅可以保證壓力檢測數據和溫度檢測數據的準確性,減少檢測偏差,同時,也可以在其中一個壓力檢測點或溫度檢測點出現故障時保證整體的壓力和壓力的自動調節功能。
可選地,控制器為PLC控制器。由此,不僅可以簡化控制器結構,而且也可以進一步提高控制器的控制質量,增強自動控制效果。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焙燒機爐罩溫度壓力自動控制系統的其他構成以及操作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都是已知的,這裡不再詳細描述。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徵。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儘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在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