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一種用於防治奶牛乳房炎及癰腫的藥物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與流程

2023-08-01 18:52:01 2

本發明屬於獸用外用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於防治奶牛乳房炎及癰腫的藥物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腺受到物理、化學、微生物的刺激所產生的一種炎症反應,是危害奶牛養殖業的常見多發病。最主要的發病誘因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這些病原菌通常存在於奶牛體表和環境中,並通過擠奶機、擠奶員的手及擦洗乳房的毛巾等傳播感染而引起乳房炎。由於奶牛在擠奶後,乳頭括約肌暫時處於鬆弛狀態,乳頭管開放15分鐘左右,此時,病原微生物很容易侵入乳頭導管而發生乳房炎。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措施以抗菌消炎、改善環境、增強動物機體的抵抗力為主,長期使用抗生素和各種化學試劑通過乳房局部和全身給藥進行防治,無法徹底根治奶牛乳房炎。因此,選擇對病原微生物敏感、特異性高、抑菌效果強、穩定性好的新型藥物顯得尤為重要,是今後奶牛業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研發方向。

靶向給藥系統能使藥物濃集定位於病變組織、器官、細胞或細胞內結構,由此進行的靶向治療可使治療部位的藥物濃度明顯提高,從而減少用藥量,減少藥物對全身的毒副作用,並使治療費用降低。

以往較常採用口服製劑如灌服湯劑或拌料散劑,在用藥過程中存在對奶牛具有較大刺激性的缺點,且拌料餵食還會因藥物氣味的影響,降低奶牛的採食量,影響治療效果。其次,口服給藥常因肝臟首過效應和胃腸道的代謝,降低了藥物的有效成分,因此用藥劑量大,治療成本高。

乳房局部用藥可使藥物直接作用於患處,從臨床實際需求出發,透皮膏劑較之乳房灌注方法,具有使用方便、便於操作、順應性強的優勢,且藥物可通過體循環到達靶位,在乳腺內達到較高藥物濃度而起作用,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良好劑型。加之膏劑中油相和水相基質中往往含有滋潤保溼作用的輔料,可以防止奶牛乳頭乾裂,並在乳頭形成一層油膜,阻隔乳頭與外界的接觸,保護乳頭不被汙水沾染,冬季還可滋潤保溼、防皴裂和凍傷,因此,更易於臨床推廣應用。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於防治奶牛乳房炎及癰腫的藥物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防治奶牛乳房炎及癰腫的藥物組合物,所述藥物組合物包括特異性抗DP-BM-IgY卵黃抗體、中藥組合物和輔料基質;

其中,所述中藥組合物由以下組分組成:苦參20-40重量份、地丁草20-40重量份、地錦草5-15重量份、蓍草5-15重量份、當歸5-20重量份、甘草5-15重量份,蓖麻仁2-10重量份、冰片1-10重量份、硼砂1-10重量份;以除蓖麻仁、冰片和硼砂之外的各組分為原料,製備得到中藥複方提取液;

所述輔料基質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各組分組成:硬脂酸5-20 份、單硬脂酸甘油酯2-5 份、羊毛脂5-20 份、白凡士林5-20 份、液體石蠟5-10 份、三乙醇胺1-5 份、甘油5-15 份和/或透皮促滲劑2-10 份;

在藥物組合物中,各組分的體積百分含量為:特異性抗DP-BM-IgY卵黃抗體5 %-15 %、中藥複方提取液10 %-40 %及輔料基質50 %-80 %;三者體積之和為100 %;作為優選,各組分的體積百分含量為:特異性抗DP-BM-IgY卵黃抗體10 %、中藥複方提取液20 %及輔料基質70 %。

作為優選,所述特異性抗DP-BM-IgY卵黃抗體的製備方法為:

(1)選取製備多價菌體蛋白抗原的主要致病菌:無乳鏈球菌、停乳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鑑定得到純種,分別在營養肉湯培養物中進行體外擴大培養,營養肉湯培養物為加有體積百分比5-10 %犢牛血清、質量體積百分比1-2 %葡萄糖的LB 營養肉湯;將培養好的菌液離心濃縮,採用細胞裂解液結合超聲細胞破碎方法,分別製備單一抗原,將四種單一抗原進行等濃度組合即得所需的複合抗原;將製備的複合菌體蛋白抗原與等量的弗氏完全佐劑或弗氏不完全佐劑混合,充分乳化製得抗原免疫物;採用多次交替的免疫程序,通過肌肉、皮下多點注射式途徑,免疫接種具有高免應答能力的180 日齡健康產蛋雞,首免後,每天收集免疫雞產下的蛋為樣品,即高免雞蛋,備用;

(2)對高免雞蛋無膜蛋黃液採用水稀釋法--冷凍法--聚乙二醇沉澱法分離提純抗DP-BM-IgY:將高免雞蛋無膜蛋黃液與去離子水以體積比為1:7-9的比例混合, pH 值調至5.0-6.0,冷凍,解凍,離心去除脂肪沉澱後,收集的上清液經4 %、12 %的PEG-6000分別去除卵黃磷脂及沉澱蛋白抗體,將沉澱高速冷凍離心,獲得的抗DP-BM-IgY卵黃抗體沉澱,用少量0.1M PBS 溶液溶解沉澱,用改良Bradford法測定其中抗DP-BM-IgY卵黃抗體的蛋白濃度,並將其濃度調節到50 mg/mL,-20℃保存,備用。

作為優選,所述中藥複方提取液的製備方法為:

(1)稱取苦參20-40重量份、地丁草20-40重量份、地錦草5-15重量份、蓍草5-15重量份、當歸5-20重量份、甘草5-15重量份,將各單味中藥超微粉碎,過300目;

(2)將各組分混合後先水提,濾過濃縮得濃縮濾液,再醇沉,濾過得濾過液,去乙醇,得到中藥複方提取液;

作為更優選,所述水提是將各組分混合後,加1-10倍質量的去離子水,浸泡30-60 min,煎煮1-4h,煎煮3次;

最優選地,所述水提是將各組分混合後,加入9.5倍質量的去離子水,浸泡45 min,煎煮2小時,煎煮液過濾,濾渣再次加入3.3倍質量的去離子水,煎煮1小時,煎煮液過濾,濾渣再次加入3.3倍質量的去離子水,煎煮1小時,煎煮液過濾,合併藥液;

作為更優選,所述醇沉是在濃縮濾液中加入濃度為80%乙醇,使乙醇濃度達到60 %,靜置進行醇沉,將醇沉液離心,去上清液,70℃水浴揮發去乙醇;再加入濃度95 %乙醇,靜置進行醇沉。

在上述各優選條件時,獲得的有效成分逐步增多,抑菌效果逐步提高。

作為優選,所述中藥組合物由以下組分組成:苦參30重量份、地丁草30重量份、地錦草10重量份、蓍草10重量份、當歸15重量份、甘草10重量份,蓖麻仁5重量份、冰片3重量份、硼砂2重量份。

作為優選,所述輔料基質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各組分組成:硬脂酸12 份、單硬脂酸甘油酯3 份、羊毛脂10 份、白凡士林15 份、液體石蠟8 份、三乙醇胺1 份、甘油8 份和/或氮酮2份。

在上述各優選條件時,獲得的藥物組合物抑菌效果最佳。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上述藥物組合物的製備方法,步驟如下:

(1)按照配方量稱取各單味中藥,將除冰片、硼砂的各單味中藥經超微粉碎,過300目,冰片、硼砂研磨至細粉,過100-120目,並製備中藥複方提取液:將配方量的苦參、地丁草、地錦草、蓍草、當歸、甘草各組分混合後,進行水提,濾過濃縮得濃縮濾液,再醇沉,濾過得濾過液,去乙醇,得到中藥複方提取液;

(2)將配方量的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酯、羊毛脂、白凡士林、液體石蠟置水浴上加熱熔化,待溫度下降,60-70 ℃水浴保溫;

(3)另取配方量的甘油和三乙醇胺,水浴加熱、溶解,加入配方量的中藥複方提取液和配方量的蓖麻仁超微粉,混溶,70-80 ℃水浴保溫;

(4)將步驟(3)獲得的混合液緩慢加入到步驟(2)的油相物質中,邊添加邊沿同一方向攪拌,待溫度下降到30-40℃,在攪拌狀態下加入配方量的抗DP-BM-IgY卵黃抗體、配方量的冰片粉及硼砂粉,混勻,冷凝,得到藥物組合物膏劑;

或將步驟(3)獲得的混合液緩慢加入到步驟(2)的油相物質中,再加入透皮促滲劑氮酮,邊添加邊沿同一方向攪拌,待溫度降至30-40 ℃,在攪拌狀態下加入配方量的抗DP-BM-IgY卵黃抗體、配方量的冰片粉及硼砂粉,混勻,冷凝,得到藥物組合物透皮劑。

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是提供上述藥物組合物在製備防治奶牛乳房炎及癰腫的外用藥物中的應用。

作為優選,所述藥物的劑型為膏劑或透皮劑。

本發明的第四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藥物,所述藥物的有效成分為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藥物組合物。

作為優選,所述藥物還含有醫學上可接受的輔料。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所含的特異性抗DP-BM-IgY卵黃抗體,是通過以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為抗原免疫健康產蛋母雞,以產蛋雞為生物轉化器,從卵黃中提取的活性成分,該抗體主要是應用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來構建靶向藥物,可通過被動免疫途徑定向殺滅多種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具有靶向性強、無毒副作用、不產生耐藥性等特點。抗DP-BM-IgY卵黃抗體穩定性強、耐酸鹼。本發明通過改進以往注射和口服給藥途徑,採用膏劑經透皮吸收形式加以使用,能保持抗體的活性和效價,且臨床使用更為方便。加之中藥複方以解毒消癰、散瘀止痛、消腫散結、清熱涼血為原則組方,具有抗菌消炎、清熱解毒及滋潤保溼效果,同時具有毒性低、無殘留、不產生抗藥性的優勢,使得該藥物組合物在預防及治療奶牛乳腺疾病方面具有療效顯著、不易復發、易於臨床推廣應用的優勢。本發明通過將抗DP-BM-IgY卵黃抗體與中藥複方活性成分進行偶聯,製備出針對鏈球菌、葡萄球菌、G—桿菌獸用靶向治療藥物,可進一步提高藥物抗菌抑菌作用及生物利用度。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用於奶牛乳房炎及癰腫的藥物組合物,同時具有局部和全身作用。通過將抗DP-BM-IgY卵黃抗體與中藥複方活性成分進行偶聯,製備出針對鏈球菌、葡萄球菌、G—桿菌獸用靶向治療藥物,可通過特異性抗DP-BM-IgY卵黃抗體定向捕捉無乳鏈球菌、停乳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由中藥複方提取液中具有抗菌消炎、消腫拔毒、解毒消癰、散熱止痛的有效成分對鏈球菌、葡萄球菌、G—桿菌進行抑制和殺滅,可進一步提高藥物抗菌抑菌作用及生物利用度,對奶牛臨床型、隱性乳房炎具有良好的靶向治療和預防作用。其次,有助於克服多藥耐藥性,恢復有益菌群,有效降低病牛的感染率和對抗生素的依賴,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良好劑型。

本發明提供的藥物還具有良好的滋潤保溼效果,刺激性小,尤其適用於冬季奶牛擠奶後乳頭易皸裂、凍傷和感染的現狀,且使用方便、順應性好、便於臨床操作,可為抵禦病原菌的侵襲和感染提供有效技術保障。藥物組合物通過奶牛乳腺部位皮膚表面與深層的藥物濃度差,以被動擴散的方式透過角質層進入真皮層毛細血管(還可通過乳腺部位皮膚毛孔、汗腺、皮膚腺、黏膜等附屬器官吸收少量藥物),通過體循環到達患病部位進行抗菌抑菌作用。由此,可降低藥物引起的全身毒副作用及應激反應,減少藥物不良反應,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

本發明所述的中藥組合物根據中獸醫藥和現代中醫藥學理論,以抗菌消炎、散結消癰、散瘀止痛、拔毒消腫、滋養肌膚為原則,按照一定的重量份組方而成,所述中藥組合物包括苦參、地丁草、地錦草、蓍草、當歸、甘草、蓖麻仁、冰片及硼砂,各單味中藥的藥理作用具體如下:

苦參:學名Sophora flavescens var. flavescens。性味:味苦,性寒。入心、肝、腎、大小腸、膀胱經。功能主治:清熱燥溼,祛風殺蟲。主溼熱瀉痢;腸風便血;黃疸;小便不利;水腫;帶下;陰癢;疥癬;麻風;皮膚瘙癢;溼毒瘡瘍。苦參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等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毛癬菌、奧杜盎小芽孢癬菌等有抑制作用。

地丁草:其中黃花地丁(蒲公英),拉丁學名 Herba Taraxaci。性味:甘,微苦,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主治:對乳癰腫痛、瘡黃疔毒有良效。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對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等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另外,紫花地丁:學名 Viola philippica。性味:苦、辛、寒,無毒。歸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解毒醫瘡、清熱利溼的作用,主治疔瘡,癰腫,瘰癧,黃疸,痢疾,腹瀉,目赤,喉痺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均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對甲型鏈球菌和肺炎雙球菌亦有抑制作用。二藥合用有清熱解毒、消腫行滯之功效,用於治療乳癰、及其他外科陽證瘡瘍。獸醫中草藥大全詮釋,地丁草有紫、黃兩種,紫花地丁簡稱或別名也是地丁草,黃花地丁又稱蒲公英;本發明中黃花地丁和紫花地丁是合用的,兩者比例為1:1等量混合。

地錦草:拉丁學名Euphorbia humifusa Willd、Euphorbia maculata L.。性味:辛、平。歸肺、肝、胃、大腸、膀胱經。功效:清熱利溼,消腫解毒,涼血止血。體外實驗表明:全草具有很強的抗菌作用,抗菌譜亦很廣,且地錦草鮮汁、煎劑以及水煎濃縮乙醇提取液對於多種致病性球菌及桿菌均有明顯抑菌作用。

蓍草:學名Achillea sibirca。性味:苦、辛,性平溫,小毒。歸心、肝、腎經。功效:祛風止痛、活血止痛,清熱解毒。主治瘡黃腫毒、乳癰、咽喉腫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等。10%鮮草醇溶性部分用平板紙片法,可見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及福氏痢疾桿菌有高度的抑制作用。

當歸:拉丁學名Angelica sinensis。性味:甘、辛、苦,性溫。歸肝、心、脾經。功效:補血、活血、散瘀止痛、潤燥滑腸、滋養肌膚。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溼痺痛、跌扑損傷、癰疽瘡瘍。

甘草:拉丁學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甘草味甘甜,性平和,入十二經。生用偏涼,可瀉火解毒、緩急止痛;炙用偏溫,能散表寒、補中益氣。此外,甘草還善於調和藥性,緩急定痛,解百藥之毒。

蓖麻仁:拉丁學名Ricinus communis L.。性味:甘,辛、平。歸肺、大腸經。為瀉下逐水、消腫拔毒、止癢之藥。主潤腸通便、拔毒消腫、利水消腫、祛風散瘀、消腫止痛。

冰片:英文名稱DryobalanopsaromaticaGwaertn.f.。性味:辛、苦、涼。入心、肺經。長於通諸竅、散鬱火、去翳明目,外用能清熱消腫、止癢止痛。

硼砂:英文名稱Borax。性味:甘、鹹、涼。歸肺、胃經。外用清熱解毒,消腫,防腐,內服清肺化痰。本品有弱的抑菌作用,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炭疽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志賀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及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炭疽桿菌均有抑制作用。臨床可以用本品衝洗潰瘍、膿腫,亦有防腐及保護皮膚黏膜的作用。

此外,輔料物質採用不易酸敗變質的凡士林作為主要基質,可以防止奶牛乳頭乾裂,並在乳頭形成一層油膜,阻隔乳頭與外界的接觸,保護乳頭不被汙水沾染及凍傷。基質中所加的甘油還可以對乳頭、乳區皮膚起到保溼作用。羊毛脂具有吸附水份的功能,可以提高中藥組合物提取液與凡士林等油相基質的勻和程度,同時還可增強膏劑與透皮劑的保溼功效。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用於奶牛乳房炎及癰腫的藥物組合物的製備方法,選材方便、提取效率高、成本相對較低,易於形成規模化生產。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並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為抗DP-BM-IgY卵黃抗體純度檢測結果;其中,M--蛋白Marker;1--標準雞IgY;2--提取的抗DP-BM-IgY。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的實施例便於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但並不限定本發明。下述實施例中的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本發明所用到的各種原料藥都可從醫藥商店或試劑公司購買得到,其規格符合國家或行業標準即可。

實施例1 抗DP-BM-IgY卵黃抗體的製備

1. 可溶性菌體蛋白抗原複合物的製備

(1)選取具有特定抗原的致病性無乳鏈球菌(S.agalactiae,CVCC55901,牛源)、停乳鏈球菌(S.dysgalactiae,CVCC55935 牛源)、金黃色葡萄球菌(S.aurrus,CVCC 8029 牛源)及大腸桿菌(E.coli,O157:K88,CVCC1489 牛源)。主要致病菌的培養優選為均以血瓊脂斜面培養基進行傳代,37 ℃培養24 h,染色鏡檢無雜菌,得到純種。分別將4種主要致病菌接種於LB肉湯培養基(內含5-10 %(v/v)犢牛血清及1-2 %(w/v,單位為mg/ml)的葡萄糖)中進行擴大培養,置37℃恆溫振蕩培養箱中(150-200 r/min),培養24 h,離心收集細菌細胞。

(2)單菌濃縮蛋白抗原的製備:將菌沉澱按照每克溼菌加入 3 mL pH 7.0的PBS緩衝液的比例,漂洗2-3 次。按每克溼菌加入5 mL細胞裂解液(商品名:細菌細胞蛋白裂解液,購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比例,混懸細菌細胞,20-37 ℃溫育10-20 min,同時輕輕搖動。細菌細胞破碎後的勻漿液用超聲波粉碎儀超聲破碎(超聲時間 5s,間歇時間 10 s,超聲 20 min,功率 400 W),10000 rpm冷凍離心10 min,棄去細菌碎片沉澱,上清即為含有目的蛋白的粗提物。取上清,18300 rpm離心30 min。棄上清,沉澱用0.5 %十二烷基肌氨酸鈉懸浮,4 ℃作用1 h,18300 rpm離心30 min。棄上清,沉澱用雙蒸水混懸,用改良Bradford法測定目的菌體蛋白濃度,將其濃度調節到1.0 mg/mL,分裝後-20 ℃保存,備用。

(3)複合菌體蛋白抗原的製備:將相同蛋白濃度的4種單一抗原進行等濃度組合(即等體積混合)即得複合菌體蛋白抗原。

2. 多價菌體蛋白抗原免疫物的製備及動物免疫方案

(1)免疫佐劑的選擇:免疫佐劑優選為弗氏佐劑,初次免疫選用弗氏完全佐劑(FCA),加強免疫(二免、三免)均選用弗氏不完全佐劑(FIA),兩者在母雞血清及卵黃中誘導產生中和抗體的量上具有不同的效能。

(2)抗原免疫物的製備:初次免疫,將步驟1中製備的10 mL 複合菌體蛋白抗原與等體積弗氏完全佐劑(FCA)混合,採用快速乳化法,冰浴條件下,利用超聲波粉碎儀反覆乳化3-4 次(每次乳化10-15 s,置4 ℃冰箱,間隔1 min),直至完全乳化抗原和佐劑混合物。乳化完全後,冷藏備用。加強免疫均選用弗氏不完全佐劑(FIA),與所述步驟1中製備的複合菌體蛋白抗原等體積混合、充分乳化,作為免疫抗原用於免疫產蛋母雞,免疫效果更佳。

(3)免疫方案:制定多次交替的免疫程序,選擇具有高免應答能力的健康產蛋雞(180日齡),採用肌肉、皮下多點注射式途徑,免疫間隔設定為10日、免疫3次(基礎免疫1次、加強免疫2次)、免疫接種劑量為0.50 mg的免疫方案。首免後,每天收集免疫雞產下的蛋為樣品,並標註產蛋日期,即高免雞蛋,備用。

3. 抗DP-BM-IgY卵黃抗體的分離純化及製備

採用水稀釋法--冷凍法--聚乙二醇(PEG-6000)沉澱法分離提純抗DP-BM-IgY,分別採用4 %、12 %的PEG-6000進行純化,以進一步去除卵黃磷脂及蛋白沉澱,脫脂、沉澱蛋白效果好,製備的抗DP-BM-IgY得率平均可達到50-60 mg/蛋,抗體純度可達90 %以上。具體地,將高免雞蛋用碘酒和酒精棉球進行消毒處理,分離蛋黃和蛋清,刺破蛋黃膜,收集無膜蛋黃液並計量體積。取無膜蛋黃液+ 去離子水以1::7-9 的比例混合(v/v,每個雞蛋的卵黃液平均按15 mL計),pH 值調至5.0-6.0,-20 ℃過夜(約8-10 h),4 ℃解凍,析出的上清液及卵黃沉澱高速冷凍離心,棄去脂肪沉澱。收集上清液,根據上清液的體積加入4 % 的PEG-6000 (w/v),輕輕攪拌使其完全溶解,4 ℃靜置2-3 h,高速冷凍離心,以進一步去除卵黃中的磷脂(離心後的黃色沉澱主要是蛋黃中的磷脂,蛋白主要存在上清液中)。收集上清液,根據上清液的體積加入12 % 的PEG-6000 (w/v),輕輕攪拌使其完全溶解,4 ℃靜置1-2 h,以沉澱其中的蛋白抗體,將沉澱高速冷凍離心(0 ℃、12000 rpm,20 min),獲得的抗DP-BM-IgY卵黃抗體沉澱。

用少量0.1M PBS 溶液溶解沉澱,用改良Bradford法測定其中抗DP-BM-IgY卵黃抗體的蛋白濃度,並將其濃度調節到50 mg/mL,-20℃保存,備用。

實施例2 中藥複方提取液的製備方法

中藥組合物中各味中藥的配比如下:

苦參20-40重量份、地丁草20-40重量份、地錦草5-15重量份、蓍草5-15重量份、當歸5-20重量份、甘草5-15重量份,蓖麻仁2-10重量份、冰片1-10重量份、硼砂1-10重量份。

中藥複方提取液由除蓖麻仁、冰片和硼砂的其餘中藥組合物製備而成,具體製備方法為:

1. 按所述重量分別稱取各單味中藥,將除冰片、硼砂外的各單味中藥超微粉碎,過300目篩,冰片、硼砂研磨成極細粉,過100-120目篩;

2. 將步驟1中得到的除冰片、硼砂和蓖麻仁外的超微粉單味中藥按重量組方、混合,加1-10倍質量的去離子水,浸泡30-60 min,煎煮1-4h,煎煮3次。將上述3 次過濾液合併,70℃水浴濃縮至150 mL,得水提濃縮液。在水提濃縮液中加入體積濃度為80 %的乙醇,使含醇量達60 %左右,密閉冷藏靜置24-48 小時,進行醇沉,將醇沉液離心,去上清液,得醇沉液。在醇沉液中再加入體積濃度為95 %的乙醇,使含醇量達60 %左右,密閉冷藏靜置24-48 小時,進行醇沉,濾過去上清,得醇沉精緻液。經70 ℃水浴揮發去乙醇,加入去離子水,使溶液含生藥量為1.0-2.0 g/mL(1 g相當於1-2g的原藥材),即得中藥複方提取液。

以下為幾個具體配方及製備方法:

方法A、中藥複方提取液1號:

中藥組合物中各味中藥的配比如下:

苦參30g、地丁草30 g、地錦草10 g、蓍草10 g、當歸15 g、甘草10 g,蓖麻仁5 g、冰片3 g、硼砂2 g。

中藥複方提取液由除蓖麻仁、冰片和硼砂的其餘中藥組合物製備而成,具體製備方法為:

1. 按所述重量分別稱取各單味中藥,將除冰片、硼砂外的各單味中藥經超微粉粉碎機粉碎,過300目篩,冰片、硼砂研磨成極細粉,過120目篩;

2. 將步驟1中得到的除冰片、硼砂和蓖麻仁外的超微粉單味中藥按重量組方、混合,加去離子水1000 mL,浸泡45 min,煎煮2 h,煎煮液過濾,收集濾液;然後濾渣加入500 mL水,第2次煎煮1 h,煎煮液過濾,收集濾液;濾渣再加入500 mL水,第3次煎煮1 h,煎煮液過濾,收集濾液。將上述3 次過濾液合併,70℃水浴濃縮至150 mL,得水提濃縮液。在水提濃縮液中加入體積濃度為80 %的乙醇,使含醇量達60 %左右,密閉冷藏靜置36小時,進行醇沉,將醇沉液離心,去上清液,得醇沉液。在醇沉液中再加入體積濃度為95 %的乙醇,使含醇量達60 %左右,密閉冷藏靜置36小時,進行醇沉,濾過去上清,得醇沉精緻液。經70 ℃水浴揮發去乙醇,加入去離子水,使溶液含生藥量為1.0 g/mL(1 g相當於1-2g的原藥材),即得中藥複方提取液1號。

方法B、中藥複方提取液2號:

中藥組合物中各味中藥的配比如下:

苦參20g、地丁草20 g、地錦草5 g、蓍草5 g、當歸5 g、甘草5 g,蓖麻仁2 g、冰片1 g、硼砂1 g。

中藥複方提取液由除蓖麻仁、冰片和硼砂的其餘中藥組合物製備而成,具體製備方法為:

1. 按所述重量分別稱取各單味中藥,將除冰片、硼砂外的各單味中藥經超微粉粉碎機粉碎,過300目篩,冰片、硼砂研磨成極細粉,過100目篩;

2. 將步驟1中得到的除冰片、硼砂和蓖麻仁外的超微粉單味中藥按重量組方、混合,加去離子水320 mL,浸泡60min,煎煮3 h,煎煮液過濾,收集濾液;然後濾渣加入200 mL水,第2次煎煮2 h,煎煮液過濾,收集濾液;濾渣再加入200 mL水,第3次煎煮1 h,煎煮液過濾,收集濾液。將上述3 次過濾液合併,70℃水浴濃縮至150 mL,得水提濃縮液。在水提濃縮液中加入體積濃度為80 %的乙醇,使含醇量達60 %左右,密閉冷藏靜置24小時,進行醇沉,將醇沉液離心,去上清液,得醇沉液。在醇沉液中再加入體積濃度為95 %的乙醇,使含醇量達60 %左右,密閉冷藏靜置24小時,進行醇沉,濾過去上清,得醇沉精緻液。經70 ℃水浴揮發去乙醇,加入去離子水,使溶液含生藥量為1.0 g/mL(1 g相當於1g的原藥材),即得中藥複方提取液2號。

方法C、中藥複方提取液3號:

中藥組合物中各味中藥的配比如下:

苦參40g、地丁草40 g、地錦草15 g、蓍草15 g、當歸20 g、甘草15 g,蓖麻仁10 g、冰片10 g、硼砂10 g。

中藥複方提取液由除蓖麻仁、冰片和硼砂的其餘中藥組合物製備而成,具體製備方法為:

1. 按所述重量分別稱取各單味中藥,將除冰片、硼砂外的各單味中藥經超微粉粉碎機粉碎,過300目篩,冰片、硼砂研磨成極細粉,過120目篩;

2. 將步驟1中得到的除冰片、硼砂和蓖麻仁外的超微粉單味中藥按重量組方、混合,加去離子水1450 mL,浸泡30min,煎煮4 h,煎煮液過濾,收集濾液;然後濾渣加入600 mL水,第2次煎煮3h,煎煮液過濾,收集濾液;濾渣再加入600 mL水,第3次煎煮2 h,煎煮液過濾,收集濾液。將上述3 次過濾液合併,70℃水浴濃縮至150 mL,得水提濃縮液。在水提濃縮液中加入體積濃度為80 %的乙醇,使含醇量達60 %左右,密閉冷藏靜置48 小時,進行醇沉,將醇沉液離心,去上清液,得醇沉液。在醇沉液中再加入體積濃度為95 %的乙醇,使含醇量達60 %左右,密閉冷藏靜置48 小時,進行醇沉,濾過去上清,得醇沉精緻液。經70 ℃水浴揮發去乙醇,加入去離子水,使溶液含生藥量為1.5 g/mL(1 g相當於1.5g的原藥材),即得中藥複方提取液3號。

方法D、中藥複方提取液4號:

中藥組合物中各味中藥的配比如下:

苦參30g、地丁草20 g、地錦草5 g、蓍草5 g、當歸10 g、甘草10 g,蓖麻仁8 g、冰片7 g、硼砂5 g。

中藥複方提取液由除蓖麻仁、冰片和硼砂的其餘中藥組合物製備而成,具體製備方法為:

1. 按所述重量分別稱取各單味中藥,將除冰片、硼砂外的各單味中藥經超微粉粉碎機粉碎,過300目篩,冰片、硼砂研磨成極細粉,過110目篩;

2. 將步驟1中得到的除冰片、硼砂和蓖麻仁外的超微粉單味中藥按重量組方、混合,加去離子水500 mL,浸泡50 min,煎煮2.5 h,煎煮液過濾,收集濾液;然後濾渣加入80mL水,第2次煎煮1.5h,煎煮液過濾,收集濾液;濾渣再加入80 mL水,第3次煎煮1.5 h,煎煮液過濾,收集濾液。將上述3 次過濾液合併,70℃水浴濃縮至150 mL,得水提濃縮液。在水提濃縮液中加入體積濃度為80 %的乙醇,使含醇量達60 %左右,密閉冷藏靜置30小時,進行醇沉,將醇沉液離心,去上清液,得醇沉液。在醇沉液中再加入體積濃度為95 %的乙醇,使含醇量達60 %左右,密閉冷藏靜置40小時,進行醇沉,濾過去上清,得醇沉精緻液。經70 ℃水浴揮發去乙醇,加入去離子水,使溶液含生藥量為2.0 g/mL(1 g相當於2g的原藥材),即得中藥複方提取液4號。

方法E、中藥複方提取液5號:

中藥組合物中各味中藥的配比如下:

苦參20g、地丁草30 g、地錦草8 g、蓍草8 g、當歸15 g、甘草15 g,蓖麻仁6 g、冰片6 g、硼砂4 g。

中藥複方提取液由除蓖麻仁、冰片和硼砂的其餘中藥組合物製備而成,具體製備方法為:

1. 按所述重量分別稱取各單味中藥,將除冰片、硼砂外的各單味中藥經超微粉粉碎機粉碎,過300目篩,冰片、硼砂研磨成極細粉,過100目篩;

2. 將步驟1中得到的除冰片、硼砂和蓖麻仁外的超微粉單味中藥按重量組方、混合,加去離子水500 mL,浸泡40 min,煎煮3h,煎煮液過濾,收集濾液;然後濾渣加入200 mL水,第2次煎煮1h,煎煮液過濾,收集濾液;濾渣再加入150mL水,第3次煎煮1 h,煎煮液過濾,收集濾液。將上述3 次過濾液合併,70℃水浴濃縮至150 mL,得水提濃縮液。在水提濃縮液中加入體積濃度為80 %的乙醇,使含醇量達60 %左右,密閉冷藏靜置40小時,進行醇沉,將醇沉液離心,去上清液,得醇沉液。在醇沉液中再加入體積濃度為95 %的乙醇,使含醇量達60 %左右,密閉冷藏靜置32小時,進行醇沉,濾過去上清,得醇沉精緻液。經70 ℃水浴揮發去乙醇,加入去離子水,使溶液含生藥量為1.0 g/mL(1 g相當於1g的原藥材),即得中藥複方提取液5號。

方法F、中藥複方提取液6號:

中藥組合物中各味中藥的配比如下:

苦參30g、地丁草30 g、地錦草15 g、蓍草15 g、當歸15 g、甘草10 g,蓖麻仁7 g、冰片5 g、硼砂2 g。

中藥複方提取液由除蓖麻仁、冰片和硼砂的其餘中藥組合物製備而成,具體製備方法為:

1. 按所述重量分別稱取各單味中藥,將除冰片、硼砂外的各單味中藥經超微粉粉碎機粉碎,過300目篩,冰片、硼砂研磨成極細粉,過100目篩;

2. 將步驟1中得到的除冰片、硼砂和蓖麻仁外的超微粉單味中藥按重量組方、混合,加去離子水320 mL,浸泡45 min,煎煮3.5h,煎煮液過濾,收集濾液;然後濾渣加入280 mL水,第2次煎煮2h,煎煮液過濾,收集濾液;濾渣再加入280mL水,第3次煎煮1 h,煎煮液過濾,收集濾液。將上述3 次過濾液合併,70℃水浴濃縮至150 mL,得水提濃縮液。在水提濃縮液中加入體積濃度為80 %的乙醇,使含醇量達60 %左右,密閉冷藏靜置38小時,進行醇沉,將醇沉液離心,去上清液,得醇沉液。在醇沉液中再加入體積濃度為95%的乙醇,使含醇量達60%左右,密閉冷藏靜置42小時,進行醇沉,濾過去上清,得醇沉精緻液。經70 ℃水浴揮發去乙醇,加入去離子水,使溶液含生藥量為1.0 g/mL(1 g相當於1g的原藥材),即得中藥複方提取液6號。

實施例3 藥物組合物膏劑及透皮劑的製備方法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膏劑及透皮劑包括以下體積百分數的各組分:

特異性抗DP-BM-IgY卵黃抗體5 %-15 %、中藥複方提取液10 %-40 %及輔料基質50 %-80 %。

其中,

(1)應用實施例1的方法製備特異性抗DP-BM-IgY卵黃抗體;

(2)中藥組合物的配方如實施例2中所述,應用實施例2的方法製備得到中藥複方提取液,並獲得對應的配方量的蓖麻仁、冰片和硼砂;在製備膏劑及透皮劑加入該對應配方量的蓖麻仁、冰片和硼砂。

(3) 輔料基質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各物質組成:硬脂酸5-20 份、單硬脂酸甘油酯2-5 份、羊毛脂5-20 份、白凡士林5-20 份、液體石蠟5-10 份、三乙醇胺1-5 份、甘油5-15 份、透皮促滲劑2-10份(透皮劑中有透皮促滲劑,膏劑中沒有)。混合後,計量混合後的體積,以備最終製備膏劑或透皮劑使用。

其中,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酯、羊毛脂、白凡士林、液體石蠟為油相物質;

三乙醇胺、甘油為水相物質;

透皮促滲劑可以為氮酮、乙醯化單甘油酯或二甲基亞碸等。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可按本領域常規製劑方法,在藥物的活性成分中加入製備不同劑型所需的各種輔料或賦形劑,以此製備成任何一種便於獸醫臨床應用的製劑類型,例如各種外用製劑,所述外用製劑優選為膏劑和透皮劑,最優選為透皮劑。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膏劑的製備步驟如下:

1. 按上述重量份稱取輔料基質,備用。冰片、硼砂研磨至極細,過100-120 目篩,蓖麻仁超微粉過300目篩,備用。按照實施例2中配方配製中藥組合物和製備中藥複方提取液,備用;

2. 將配方量的油相各物質(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酯、羊毛脂、白凡士林、液體石蠟)組合,置水浴上加熱熔化,待溫度下降,60-70 ℃水浴保溫;

3. 另取配方量的水相物質(甘油和三乙醇胺),水浴加熱、溶解,加入配方量的中藥複方提取液和配方量的蓖麻仁超微粉(即計算出中藥複方提取液中原料藥的使用量,按照實施例2中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配比計算蓖麻仁的使用量),混溶,70-80 ℃水浴保溫;

4. 將步驟3獲得的混合液緩慢加入到油相物質中,邊加邊沿同一方向攪拌(磁力攪拌器設為3000-4000 r/min,15 min),待溫度下降到30-40℃左右,在攪拌狀態下加入配方量的抗DP-BM-IgY卵黃抗體、配方量的冰片粉及硼砂粉(即計算出中藥複方提取液中原料藥的使用量,按照實施例2中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配比計算冰片和硼砂的使用量),混勻,冷凝,即得藥物組合物膏劑;

5. 將步驟4所製備的藥物成品分裝到塑料軟管中,置陰涼乾燥處保存。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透皮劑的製備方法與膏劑的製備方法的不同之處在於:

步驟4為,將步驟3獲得的混合液緩慢加入到油相物質中,再加入透皮促滲劑氮酮,邊加邊沿同一方向攪拌(磁力攪拌器設為3000-4000 r/min,15 min),待溫度降至30-40 ℃,在攪拌狀態下加入配方量的抗DP-BM-IgY卵黃抗體、配方量的冰片粉及硼砂粉(即計算出中藥複方提取液中原料藥的使用量,按照實施例2中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配比計算冰片和硼砂的使用量),混勻,冷凝,即得藥物組合物透皮劑。

其餘步驟均與膏劑的製備方法相同。

以下為幾個具體配方和製備方法:

方法A、藥物組合物膏劑1號: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膏劑包括以下體積百分數的各組分:

特異性抗DP-BM-IgY卵黃抗體10%、中藥複方提取液20%及輔料基質70 %。

其中,

(1)應用實施例1的方法製備特異性抗DP-BM-IgY卵黃抗體;

(2)按照實施例2中方法A的配方和製備方法配製中藥組合物和製備中藥複方提取液。

(3)輔料基質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各物質組成:硬脂酸12份、單硬脂酸甘油酯3份、羊毛脂10份、白凡士林15份、液體石蠟8份、三乙醇胺1份、甘油8份。混合後,計量混合後的體積,以備最終製備膏劑使用。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膏劑的製備方法為:

1. 按上述重量份稱取輔料基質,備用。冰片、硼砂研磨至極細,過110 目篩,蓖麻仁超微粉過300目篩,備用。按照實施例2方法A的配方和方法配製中藥組合物和製備中藥複方提取液,備用;

2. 將配方量的油相各物質(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酯、羊毛脂、白凡士林、液體石蠟)組合,置水浴上加熱熔化,待溫度下降,65℃水浴保溫;

3. 另取配方量的水相物質(甘油和三乙醇胺),水浴加熱、溶解,加入配方量的中藥複方提取液和配方量的蓖麻仁超微粉(即計算出中藥複方提取液中原料藥的使用量,按照實施例2方法A的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配比計算蓖麻仁的使用量),混溶,75℃水浴保溫;

4. 將步驟3獲得的混合液緩慢加入到油相物質中,邊加邊延同一方向攪拌(磁力攪拌器設為3500 r/min,15 min),待溫度下降到35℃,在攪拌狀態下加入配方量的抗DP-BM-IgY卵黃抗體、配方量的冰片粉及硼砂粉(即計算出中藥複方提取液中原料藥的使用量,按照實施例2方法A的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配比計算冰片和硼砂的使用量),混勻,冷凝,即得藥物組合物膏劑;

5. 將步驟4所製備的藥物成品分裝到塑料軟管中,置陰涼乾燥處保存。

方法B、藥物組合物膏劑2號: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膏劑包括以下體積百分數的各組分:

特異性抗DP-BM-IgY卵黃抗體5%、中藥複方提取液40%及輔料基質55%。

其中,

(1)應用實施例1的方法製備特異性抗DP-BM-IgY卵黃抗體;

(2)按照實施例2中方法B的配方和製備方法配製中藥組合物和製備中藥複方提取液。

(3)輔料基質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各物質組成:硬脂酸5份、單硬脂酸甘油酯2份、羊毛脂20份、白凡士林5份、液體石蠟10份、三乙醇胺3份、甘油15份。混合後,計量混合後的體積,以備最終製備膏劑使用。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膏劑的製備方法為:

1. 按上述重量份稱取輔料基質,備用。冰片、硼砂研磨至極細,過100 目篩,蓖麻仁超微粉過300目篩,備用。按照實施例2方法B的配方配製中藥組合物和製備中藥複方提取液,備用;

2. 將配方量的油相各物質(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酯、羊毛脂、白凡士林、液體石蠟)組合,置水浴上加熱熔化,待溫度下降,60℃水浴保溫;

3. 另取配方量的水相物質(甘油和三乙醇胺),水浴加熱、溶解,加入配方量的中藥複方提取液和配方量的蓖麻仁超微粉(即計算出中藥複方提取液中原料藥的使用量,按照實施例2方法B的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配比計算蓖麻仁的使用量),混溶,70℃水浴保溫;

4. 將步驟3獲得的混合液緩慢加入到油相物質中,邊加邊延同一方向攪拌(磁力攪拌器設為3000r/min,15 min),待溫度下降到30℃,在攪拌狀態下加入配方量的抗DP-BM-IgY卵黃抗體、配方量的冰片粉及硼砂粉(即計算出中藥複方提取液中原料藥的使用量,按照實施例2方法B的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配比計算冰片和硼砂的使用量),混勻,冷凝,即得藥物組合物膏劑;

5. 將步驟4所製備的藥物成品分裝到塑料軟管中,置陰涼乾燥處保存。

方法C、藥物組合物膏劑3號: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膏劑包括以下體積百分數的各組分:

特異性抗DP-BM-IgY卵黃抗體15%、中藥複方提取液20%及輔料基質65%。

其中,

(1)應用實施例1的方法製備特異性抗DP-BM-IgY卵黃抗體;

(2)按照實施例2中方法C的配方和製備方法配製中藥組合物和製備中藥複方提取液。

(3)輔料基質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各物質組成:硬脂酸20份、單硬脂酸甘油酯5份、羊毛脂5份、白凡士林20份、液體石蠟5份、三乙醇胺5份、甘油5份。混合後,計量混合後的體積,以備最終製備膏劑使用。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膏劑的製備方法為:

1. 按上述重量份稱取輔料基質,備用。冰片、硼砂研磨至極細,過100-120 目篩,蓖麻仁超微粉過300目篩,備用。按照實施例2方法C中配方配製中藥組合物和製備中藥複方提取液,備用;

2. 將配方量的油相各物質(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酯、羊毛脂、白凡士林、液體石蠟)組合,置水浴上加熱熔化,待溫度下降,70 ℃水浴保溫;

3. 另取配方量的水相物質(甘油和三乙醇胺),水浴加熱、溶解,加入配方量的中藥複方提取液和配方量的蓖麻仁超微粉(即計算出中藥複方提取液中原料藥的使用量,按照實施例2方法C的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配比計算蓖麻仁的使用量),混溶,80 ℃水浴保溫;

4. 將步驟3獲得的混合液緩慢加入到油相物質中,邊加邊延同一方向攪拌(磁力攪拌器設為4000 r/min,15 min),待溫度下降到40℃,在攪拌狀態下加入配方量的抗DP-BM-IgY卵黃抗體、配方量的冰片粉及硼砂粉(即計算出中藥複方提取液中原料藥的使用量,按照實施例2方法C的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配比計算冰片和硼砂的使用量),混勻,冷凝,即得藥物組合物膏劑;

5. 將步驟4所製備的藥物成品分裝到塑料軟管中,置陰涼乾燥處保存。

方法D、藥物組合物透皮劑1號: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膏劑包括以下體積百分數的各組分:

特異性抗DP-BM-IgY卵黃抗體10%、中藥複方提取液20%及輔料基質70 %。

其中,

(1)應用實施例1的方法製備特異性抗DP-BM-IgY卵黃抗體;

(2)按照實施例2中方法A的配方和製備方法配製中藥組合物和製備中藥複方提取液。

(3)輔料基質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各物質組成:硬脂酸12份、單硬脂酸甘油酯3份、羊毛脂10份、白凡士林15份、液體石蠟8份、三乙醇胺1份、甘油8份、氮酮2份。混合後,計量混合後的體積,以備最終製備膏劑使用。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膏劑的製備方法為:

1. 按上述重量份稱取輔料基質,備用。冰片、硼砂研磨至極細,過110 目篩,蓖麻仁超微粉過300目篩,備用。按照實施例2方法A的配方和方法配製中藥組合物和製備中藥複方提取液,備用;

2. 將配方量的油相各物質(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酯、羊毛脂、白凡士林、液體石蠟)組合,置水浴上加熱熔化,待溫度下降,65℃水浴保溫;

3. 另取配方量的水相物質(甘油和三乙醇胺),水浴加熱、溶解,加入配方量的中藥複方提取液和配方量的蓖麻仁超微粉(即計算出中藥複方提取液中原料藥的使用量,按照實施例2方法A的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配比計算蓖麻仁的使用量),混溶,75℃水浴保溫;

4. 將步驟3獲得的混合液緩慢加入到油相物質中,再加入透皮促滲劑氮酮,邊加邊延同一方向攪拌(磁力攪拌器設為3500 r/min,15 min),待溫度降至35 ℃,在攪拌狀態下加入配方量的抗DP-BM-IgY卵黃抗體、配方量的冰片粉及硼砂粉(即計算出中藥複方提取液中原料藥的使用量,按照實施例2方法A的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配比計算冰片和硼砂的使用量),混勻,冷凝,即得藥物組合物透皮劑;

5. 將步驟4所製備的藥物成品分裝到塑料軟管中,置陰涼乾燥處保存。

方法E、藥物組合物透皮劑2號: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透皮劑包括以下體積百分數的各組分:

特異性抗DP-BM-IgY卵黃抗體8%、中藥複方提取液12%及輔料基質80%。

其中,

(1)應用實施例1的方法製備特異性抗DP-BM-IgY卵黃抗體;

(2)按照實施例2中方法D的配方和製備方法配製中藥組合物和製備中藥複方提取液。

(3)輔料基質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各物質組成:硬脂酸15份、單硬脂酸甘油酯4份、羊毛脂15份、白凡士林10份、液體石蠟6份、三乙醇胺2份、甘油12份、氮酮5份。混合後,計量混合後的體積,以備最終製備透皮劑使用。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透皮劑的製備步驟如下:

1. 按上述重量份稱取輔料基質,備用。冰片、硼砂研磨至極細,過110 目篩,蓖麻仁超微粉過300目篩,備用。按照實施例2方法D的配方和方法配製中藥組合物和製備中藥複方提取液,備用;

2. 將配方量的油相各物質(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酯、羊毛脂、白凡士林、液體石蠟)組合,置水浴上加熱熔化,待溫度下降,65℃水浴保溫;

3. 另取配方量的水相物質(甘油和三乙醇胺),水浴加熱、溶解,加入配方量的中藥複方提取液和配方量的蓖麻仁超微粉(即計算出中藥複方提取液中原料藥的使用量,按照實施例2方法D的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配比計算蓖麻仁的使用量),混溶,75℃水浴保溫;

4. 將步驟3獲得的混合液緩慢加入到油相物質中,再加入透皮促滲劑氮酮,邊加邊延同一方向攪拌(磁力攪拌器設為3500 r/min,15 min),待溫度降至35 ℃,在攪拌狀態下加入配方量的抗DP-BM-IgY卵黃抗體、配方量的冰片粉及硼砂粉(即計算出中藥複方提取液中原料藥的使用量,按照實施例2方法D的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配比計算冰片和硼砂的使用量),混勻,冷凝,即得藥物組合物透皮劑;

5. 將步驟4所製備的藥物成品分裝到塑料軟管中,置陰涼乾燥處保存。

方法F、藥物組合物透皮劑3號: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透皮劑包括以下體積百分數的各組分:

特異性抗DP-BM-IgY卵黃抗體10%、中藥複方提取液30%及輔料基質60%。

其中,

(1)應用實施例1的方法製備特異性抗DP-BM-IgY卵黃抗體;

(2)按照實施例2中方法E的配方和製備方法配製中藥組合物和製備中藥複方提取液。

(3)輔料基質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各物質組成:硬脂酸12份、單硬脂酸甘油酯2份、羊毛脂16份、白凡士林15份、液體石蠟8份、三乙醇胺4份、甘油8份、乙醯化單甘油酯2份。混合後,計量混合後的體積,以備最終製備透皮劑使用。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透皮劑的製備步驟如下:

1. 按上述重量份稱取輔料基質,備用。冰片、硼砂研磨至極細,過100 目篩,蓖麻仁超微粉過300目篩,備用。按照實施例2方法E的配方和方法配製中藥組合物和製備中藥複方提取液,備用;

2. 將配方量的油相各物質(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酯、羊毛脂、白凡士林、液體石蠟)組合,置水浴上加熱熔化,待溫度下降,60℃水浴保溫;

3. 另取配方量的水相物質(甘油和三乙醇胺),水浴加熱、溶解,加入配方量的中藥複方提取液和配方量的蓖麻仁超微粉(即計算出中藥複方提取液中原料藥的使用量,按照實施例2方法E的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配比計算蓖麻仁的使用量),混溶,70℃水浴保溫;

4. 將步驟3獲得的混合液緩慢加入到油相物質中,再加入透皮促滲劑氮酮,邊加邊延同一方向攪拌(磁力攪拌器設為3000 r/min,15 min),待溫度降至30℃,在攪拌狀態下加入配方量的抗DP-BM-IgY卵黃抗體、配方量的冰片粉及硼砂粉(即計算出中藥複方提取液中原料藥的使用量,按照實施例2方法E的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配比計算冰片和硼砂的使用量),混勻,冷凝,即得藥物組合物透皮劑。

5. 將步驟4所製備的藥物成品分裝到塑料軟管中,置陰涼乾燥處保存。

方法G、藥物組合物透皮劑4號: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透皮劑包括以下體積百分數的各組分:

特異性抗DP-BM-IgY卵黃抗體12%、中藥複方提取液38%及輔料基質50%。

其中,

(1)應用實施例1的方法製備特異性抗DP-BM-IgY卵黃抗體;

(2)按照實施例2中方法E的配方和製備方法配製中藥組合物和製備中藥複方提取液。

(3)輔料基質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各物質組成:硬脂酸16份、單硬脂酸甘油酯3份、羊毛脂12份、白凡士林12份、液體石蠟6份、三乙醇胺2份、甘油10份、二甲基亞碸10份。混合後,計量混合後的體積,以備最終製備透皮劑使用。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透皮劑的製備步驟如下:

1. 按上述重量份稱取輔料基質,備用。冰片、硼砂研磨至極細,過120 目篩,蓖麻仁超微粉過300目篩,備用。按照實施例2方法F的配方和方法配製中藥組合物和製備中藥複方提取液,備用;

2. 將配方量的油相各物質(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酯、羊毛脂、白凡士林、液體石蠟)組合,置水浴上加熱熔化,待溫度下降,70℃水浴保溫;

3. 另取配方量的水相物質(甘油和三乙醇胺),水浴加熱、溶解,加入配方量的中藥複方提取液和配方量的蓖麻仁超微粉(即計算出中藥複方提取液中原料藥的使用量,按照實施例2方法F的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配比計算蓖麻仁的使用量),混溶,80℃水浴保溫;

4. 將步驟3獲得的混合液緩慢加入到油相物質中,再加入透皮促滲劑氮酮,邊加邊延同一方向攪拌(磁力攪拌器設為4000 r/min,15 min),待溫度降至40℃,在攪拌狀態下加入配方量的抗DP-BM-IgY卵黃抗體、配方量的冰片粉及硼砂粉(即計算出中藥複方提取液中原料藥的使用量,按照實施例2方法F的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配比計算冰片和硼砂的使用量),混勻,冷凝,即得藥物組合物透皮劑。

5. 將步驟4所製備的藥物成品分裝到塑料軟管中,置陰涼乾燥處保存。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的使用方法為:對於膏劑或透皮劑,用藥前用溫水清洗病牛患病乳區,用乾淨毛巾擦乾後,每個乳區塗抹用本發明的膏劑或透皮劑20-30 mL,2 次/d,5 d為1個療程。

實施例4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的性能試驗研究

經實驗,以本發明實施例3的方法製備得到的藥物組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安全性。以本發明實施例2的方法製備得到的中藥提取液均具有良好的體外抑菌性能,能夠很好的抑制無乳鏈球菌、乳房鏈球菌、停乳鏈球菌、化膿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氏、變形桿菌、綠膿桿菌等,其中以中藥複方提取液1號的抑菌性能最佳;在臨床療效試驗時,本發明實施例3的方法製備得到的藥物組合物對奶牛乳房炎均具有很好的療效,其中以藥物組合物膏劑1號和藥物組合物透皮劑1號的療效最佳。以下給出中藥複方提取液1號、藥物組合物膏劑1號和藥物組合物透皮劑1號的效果試驗。

實驗一 藥物穩定性試驗

1 試驗方法

離心試驗:取製得的藥物成品10 g,置於刻度離心管中,4000 r/min 離心30 min,觀察有無分層及破乳現象。

耐熱耐冷試驗:將製得的藥物成品分別置於2個密閉的具塞試管中,一管置55 ℃的恆溫箱中6 h,另一管置﹣15 ℃冰箱中24 h,觀察有無分層、油水分離以及色澤、均勻性改變等現象。

加速試驗:取上述塑料軟管藥物包裝成品,隨機取10 支,置於溫度為30±2 ℃、相對溼度為70 %的恆溫培養箱中,連續放置3個月,定期觀察有無破乳、黴敗以及色澤、均勻性改變等現象,是否有酸敗、異味等變化。

2 試驗結果與分析

離心試驗、耐熱耐冷試驗及加速試驗均未見藥物成品出現分層破乳、黴敗以及色澤、均勻性改變等現象,說明藥物成品性狀穩定,質量符合要求。

實驗二 藥物安全性試驗

1 刺激性試驗

1.1 試驗方法:取豚鼠24隻,脫毛,選皮膚無破損的豚鼠隨機分為4組(完整皮膚膏劑組、完整皮膚透皮劑組,破損皮膚膏劑組和破損皮膚透皮劑組),每組6隻。採用同體自身左右對比,左側脫毛區塗抹製備的藥物成品1.0 g,塗抹後覆蓋硫酸紙,用無刺激性膠布固定,右側脫毛區塗抹生理鹽水作陰性對照。每日2次,連續用藥3 d。給受試藥物24 h後,用溫水去除殘留受試藥物,於去除受試藥物24 h、48 h、72h後肉眼觀察,記錄塗藥處有無紅斑和水腫等情況,按評分標準記分及強度標準判斷刺激強度。4組操作相同。

刺激性症狀評分標準:

0分--無紅斑,1分--隱約可見紅斑,2分--明顯紅斑,3分--嚴重紅斑,4分--紫紅色紅斑並有焦痂形成;

0分--無紅腫,1分--隱約可見水腫,2分--水腫隆起輪廓清楚,3分--水腫隆起約1mm,4分--水腫隆起超過1mm並擴大。

皮膚刺激強度評判標準:分值﹤0.50分--無刺激性,分值0.50~2.99分--輕度刺激性,分值3.00~5.99分--中度刺激性,分值﹥6.00分--強刺激性。

1.2 試驗結果與分析

試驗結果顯示,膏劑和透皮劑對豚鼠完整皮膚、破損皮膚均未誘發明顯的紅斑和水腫反應,刺激強度的平均值小於0.50分,屬於無刺激物質。

2 過敏性試驗

2.1 試驗方法:取豚鼠18隻,脫毛,選皮膚無破損的豚鼠隨機分為3組(膏劑組、透皮劑組及陽性對照組),每組6隻。採用同體自身左右對比,3組豚鼠的左側脫毛區分別塗抹製備的藥物成品膏劑1.0 g、透皮劑1.0 g、致敏原2,4-二硝基氯苯0.2 mL(1.0 %濃度),右側去毛區均塗抹生理鹽水作為陰性對照,左側塗抹區用紗布和無刺激性膠布進行固定。每日2次,連續用藥3 d。於每次給予受試物6 h後,用溫水去除殘留受試物,肉眼觀察、記錄塗藥處有無紅斑和水腫等過敏反應情況。

激發接觸:於末次給予受試物致敏後第14 d,再次脫毛,24 h進行激發接觸,操作同上。6 h後去除受試物即刻觀察,然後於24 h、48 h、72 h觀察皮膚有無過敏陽性反應情況(陽性反應:即皮膚出現紅斑或水腫,不論程度輕重),計算致敏反應發生率(致敏率),同時注意觀察動物是否有哮喘、站立不穩等全身性過敏反應。按評分標準記分及強度標準判斷刺激強度。

致敏率 = 陽性反應動物數/動物總數×100%

皮膚過敏強度分級:

1級--致敏率小於8 %,2級--致敏率9-28 %,3級--致敏率小於29-64 %,4級--致敏率65-80 %,5級--致敏率81-100 %。

2.2 試驗結果與分析(見表 1)

表1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膏劑和透皮劑對豚鼠皮膚過敏反應的分值

試驗過程中,膏劑組和透皮劑組豚鼠皮膚未出現紅腫、水腫以及全身過敏反應症狀,致敏率均為0,判定兩種製劑均屬於弱致敏物。而塗抹2,4-二硝基氯苯的陽性對照組豚鼠在激發給藥6 h後,即出現重度紅斑、水腫情況,致敏率為100 %,屬極強致敏物。

實驗三 抗DP-BM-IgY卵黃抗體的純度檢測

試驗方法:採用SDS-聚丙烯酞胺凝膠電泳法(SDS-PAGE),用於分離蛋白的凝膠選擇為:由7.5 %的分離膠和5.0 %的濃縮膠組成的凝膠分離系統。電流:11 mA,電壓:220 V,時間:50 min,Marker 採用低相對分子質量標準蛋白質,採用考馬斯亮藍R-250 染色法。抗DP-BM-IgY卵黃抗體的純度檢測結果(見圖 1)。

如圖 1所示,提取的抗DP-BM-IgY卵黃抗體蛋白質中含有少量41~44 Kda的IgY,而在標準商品化雞IgY中位於45 Kda處的條帶己被徹底除去。經軟體Bandscan分析,IgY純度可達90 %以上。其中: M--蛋白Marker;1--標準雞IgY;2--提取的抗DP-BM-IgY。

實驗四 中藥複方提取液1號的體外抑菌試驗

1 試驗方法

MIC 的測定:按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推薦的常量稀釋法(macrodilution),測定實驗菌株的最小抑菌濃度MIC值,通過管碟法觀察其體外抑菌活性。稀釋液為MH 肉湯。

試驗菌株:無乳鏈球菌(S. agalactiae)、乳房鏈球菌(S. uberis) 為本實驗室從乳房炎患牛乳汁中分離鑑定的優勢菌株。停乳鏈球菌(S. dysgalactiae)[ATCC 35666]、金黃色葡萄球菌(S. aureus) [CMCC(B) 26003]、大腸埃希菌(E. coli) [CMCC(B) 44102]、變形桿菌(Proteusbacillus vulgaris) [CMCC(B) 49027]、化膿性鏈球菌 (S. pyogenes) [ATCC 19615]、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ICC 10419],分別購自中國普通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和中國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與管理中心,具有ATCC官方授權。

1.1 瓊脂稀釋法

接種菌量的準備:取各菌(細菌)的肉湯培養物,按10倍稀釋法,用0.9 %無菌生理鹽水溶液,製備濃度相當於0.5麥氏標準比濁管的供試菌懸液,再用MH 肉湯稀釋至含菌量為1×107 CFU /mL,備用。

含藥瓊脂平板的製備:採用對倍稀釋法,用MH 肉湯稀釋待測藥物,6 mL/管,1# 管至10# 管中的藥物濃度依次為1.0 g /mL(原藥濃度)、500 mg/mL、250 mg/mL、125 mg/mL、62.5 mg/mL、31.25 mg/mL、15.625 mg/mL、7.81 mg/mL、2.91 mg/mL、1.95 mg/mL。11# 管為不含藥物的生長對照。取33個無菌培養皿,分別對其進行標註(1#~11#)。製備MH 營養瓊脂11瓶,54 mL/瓶,121℃滅菌15 min。待溫度降至50 ℃左右,鏈球菌用平板加入2 %小牛血清,再吸取1#~11# 管內不同濃度的待測藥物6 mL,依次加入54 mL 的MH營養瓊脂中(藥物:瓊脂=1:9,v/v),充分混勻,傾注滅菌平皿,20 mL/皿,瓊脂厚度以4 mm為宜。

接 種:在平板上劃定區域,移液槍吸取製備好的稀釋菌液1~2 μL,接種瓊脂平板表面,每個接種點約含104個菌。接種後形成的菌液圈直徑約5~8 mm。培 養:接種點菌液幹後,將平板菌置於37 ℃恆溫培養箱中孵育16~24 h。

結果判斷:菌落生長被完全抑制的最低藥物濃度即為受試中藥對檢測菌的最低抑菌濃度(完全無菌生長的平板所對應的藥物濃度作為最低抑菌濃度)。單一菌落生長可忽略不計。各菌重複3次,求平均值。

1.2 管碟法:採用牛津杯加注藥液的體外抑菌法

培養基平板的製備:水解酪蛋白(Mueller-Hinton,MH)瓊脂培養基(pH 7.2-7.4)按商品說明書進行配製。121 ℃滅菌15 min,待溫度降至50~60 ℃左右,傾注無菌平皿,使瓊脂厚度為4 mm。鏈球菌使用含5 %脫纖維綿羊血(v/v)的MH瓊脂平板。MH瓊脂平板使用前應置35 ℃孵育30 min,使其表面乾燥。

牛津杯加注藥液法:將製備的菌液用滅菌生理鹽水稀釋至最佳塗布濃度,用滅菌棉籤蘸取菌液,將多餘的菌液沿管壁擠出,然後均勻塗布至MH瓊脂平板,共3次,每次旋轉平板60°,最後沿平板內緣塗抹一周,以取得均勻接種。平板加蓋置放於超淨工作檯內,乾燥至少3 min,不超過15 min。將滅菌牛津杯在酒精燈上微灼,在每個瓊脂平板表面上等距離放置4隻牛津杯,並在每隻牛津杯中加入受試藥液200 uL(藥物濃度250 mg/mL)。在牛津杯上覆蓋2張滅菌濾紙(以防培養時水珠掉下影響實驗結果),合蓋,平皿平置,於37℃恆溫培養箱中孵育20~24 h。

結果判定:抑菌環直徑小於10 mm,為無抑菌作用;介於在10~15 mm,為抑菌作用較弱;大於20 mm,為具有較強抑菌作用。

2 試驗結果(見表 2)

表2 中藥複方提取液1號的最小抑菌濃度(MIC)及抗菌活性

3 結 論

中藥複方提取液1號對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中對鏈球菌屬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較強,MIC值小於15.6 mg/mL,對常見腸桿菌具有中等強度的抑菌作用,MIC值在31.25 mg/mL左右。

管碟法結果與MIC值相一致,在藥物濃度250 mg/mL的情況下,中藥複方提取液1號對鏈球菌屬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較好的抑菌效果,抑菌環直徑介於21.7--23.6 mm範圍;對常見腸桿菌具有中等強度的抑菌活性,抑菌環直徑介於15--20 mm之間。

實驗五 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分離、鑑定及藥物敏感試驗

1 細菌的分離培養

將無菌採集的奶樣分別劃線接種於普通瓊脂平板、5%綿羊鮮血瓊脂平板、伊紅美蘭瓊脂平板和麥康凱瓊脂培養基接種劃線,作好標記,37℃溫箱培養 18-24 h後,觀察細菌的培養特性。根據細菌生長情況可適當延長培養時間。培養結束後,觀察細菌的生長情況並記錄平板上菌落的的形態、大小、特徵、顏色、溶血情況及生長情況等,並以之進行大致歸類判定。

2 細菌培養特性鑑定

在5 %綿羊血平板中,觀察並記錄不同的典型的菌落形態以及溶血狀況,分別挑取形態不同的可疑菌落接種到血清營養肉湯中,接種肉湯時應挑取單個菌落,將接種後的肉湯放在37 ℃搖床中恆溫培養約16 h到24 h;同時對可疑菌落進行塗片、染色鏡檢。

通過肉湯混濁度來判斷細菌生長狀況。在生長到一定程度時,進行3 %過氧化氫試驗,並將培養物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記錄觀察到的結果。

葡萄球菌屬在固體培養基上可形成圓形、表面光滑、邊緣整齊、溼潤、隆起不透明的白色或奶油狀菌落;在普通肉湯培養基中呈均勻混濁、在管底生成大量的粘稠沉澱物;在血瓊脂上致病性菌落周圍可形成明顯溶血環。

鏈球菌屬在血瓊脂培養基上形成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圓形、隆起的小菌落,有些菌落可溶血。

大腸桿菌在伊紅美蘭瓊脂培養基上菌落呈粉紅色、中央隆起、粘液狀;如果伊紅美蘭瓊脂平板中有黑色有金屬光澤的菌落生長,則接種三糖鐵斜面培養基。用接種環挑取少許細菌,接種時先塗布斜面,後穿刺底層,置37℃恆溫箱培養24 h,觀察並記錄其反應情況。產酸產氣者培養基變黃有氣泡為(+),培養基不變色為(-);如果三糖鐵斜面及穿刺反應為陽性,則懷疑該菌可能為大腸桿菌,在後續的實驗中可以對其進行大腸桿菌的生化鑑定來進行驗證。對於其他形態的細菌,純化後保存,待下一步檢驗。

3 細菌形態學的鑑定

選取疑為葡萄球菌、鏈球菌和腸桿菌的菌落塗片,革蘭氏染色,鏡檢觀察其染色特性,形態及菌體排列。革蘭氏染色呈陰性的卵圓形或杆狀菌,單個或成雙存在,初步診斷為大腸桿菌;可見到單個、成對或成鏈狀出現的革蘭式陽性細菌,初步診斷為鏈球菌;成革蘭氏陽性葡萄串狀球菌存在,初步診斷為葡萄球菌。

4 細菌生化鑑定

挑選分離純化的可疑葡萄球菌、鏈球菌和大腸桿菌分別進行生化試驗,進行種屬的鑑定,參考《獸醫微生物學實驗實習指導》進行。其中:

鏡檢形態符合葡萄球菌特性,並結合三糖鐵和甘露醇試驗鑑別葡萄球菌結果,在普通營養瓊脂、血液瓊脂平板、高鹽培養基中形成圓形、金黃色、灰白色或檸檬色菌落,且接觸酶試驗、凝固酶試驗陽性的細菌,即鑑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

鏡檢形態符合鏈球菌特性,並且接觸酶試驗陰性細菌,即鑑定為鏈球菌屬細菌。若細菌CAMP驗陽性,不水解七葉苷和馬尿酸鈉,即鑑定為無乳鏈球菌。若細菌CAMP試驗陰性,不水解七葉苷和馬尿酸鈉,即鑑定為停乳鏈球菌。若細菌CAMP驗陰性,水解七葉苷和馬尿酸鈉,即鑑定為乳房鏈球菌。

鏡檢革蘭氏陰性桿菌,氧化酶試驗陰性,在麥康凱瓊脂平板形成粉紅色,在伊紅美藍瓊脂平板形成紫黑色帶金屬光澤菌落,在三糖鐵瓊脂培養產酸或產氣,不分解尿素,VP 試驗陰性的細菌,即鑑定為大腸桿菌。

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區系分布數據結果,見表 3。

表 3 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離、鑑定結果

5 藥物敏感性試驗

採用K-B紙片擴散法,用滅菌棉籤於鮮血瓊脂平板上均勻塗抹純培養菌液,加蓋後放置10 min左右,待平板面稍幹,用鑷子將藥敏紙片平放在瓊脂平板上,並輕壓使其緊貼平板表面。用直徑為90 mm的平皿,等距離貼藥敏紙片5張。貼好紙片的平皿,置37℃培養24 h,觀察結果,測量抑菌圈直徑(包括藥敏紙片直徑),計算同一類菌不同菌株的平均抑菌直徑。判定標準:直徑小於10 mm表明已經具有耐藥性,在10~15 mm之間為中度敏感,而大於15 mm為高度敏感。所用抗菌素藥敏紙片均購於杭州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

結果: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中絕大部分對青黴素、鏈黴素、複方磺胺抑菌圈直徑小於10 mm,表明耐藥。鏈球菌對鏈黴素、四環素、卡那黴素、青黴素完全耐藥,大腸桿菌對青黴素和紅黴素完全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紅黴素,大腸桿菌對環丙沙星和慶大黴素,鏈球菌對慶大黴素,抑菌圈直徑小於10 mm,表明耐藥。但上述4種主要病原菌對乙醯螺旋黴素、新黴素、強力黴素、阿莫西林、壯觀黴素、氨苄青黴素、氟哌酸抑菌圈直徑大於15 mm,表明高度敏感,這與該養牛場在治療奶牛乳房炎時較少使用這些藥物有關。

實驗六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製劑的臨床療效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藥品

所用膏劑和透皮劑藥物為本發明的實施例3中的藥物組合物膏劑1號和藥物組合物透皮劑1號。對照藥:注射用氨苄西林鈉(2 g/支,鄭州百瑞動物藥業有限公司)。奶牛乳房炎診斷液(LMT 診斷液),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中獸醫研究室製備。

1.2 試驗方法

患病奶牛分別選自蘭州市周邊的大中型奶牛場,奶牛品種為荷斯坦奶牛。奶牛臨床型乳房炎可根據臨床症狀、乳房觸診和乳汁檢查進行確定。奶牛隱性乳房炎的確診可通過LMT診斷液進行現場診斷(呈陽性),且乳區乳樣經細菌分離培養、鑑定,可見常見致病菌生長。

奶牛乳房炎治癒標準:眼觀為臨床紅腫熱痛症狀消失,乳汁正常,現場LMT診斷為陰性結果,乳區奶樣的細菌分離培養無細菌生長。

試驗分組:將患病奶牛進行隨機分為3組,每組20頭,即膏劑治療組、透皮劑治療組和抗生素治療組。

治療方案:對於膏劑或透皮劑,用藥前用溫水清洗病牛患病乳區,用乾淨毛巾擦乾後,擠盡奶,於患病奶牛乳頭、乳頭基部及乳區部位塗抹製備的膏劑或透皮劑約20 mL,2 次/d,5 d為1個療程。採用注射用氨苄西林鈉,按照說明書方法使用即可。

治癒判定標準:(1)臨床症狀消失,乳汁正常;(2)LMT 診斷為陰性。

治療有效:(1)乳汁正常、產奶量恢復,症狀及精神狀態明顯好轉,乳汁LMT程度減輕。

1.3 奶牛乳房炎患牛的治療結果,見表 4。

表 4 藥物治療試驗結果

結 論:經膏劑和透皮劑藥物治療1-2個療程後,患牛乳房部位紅、腫、熱、痛、硬症狀明顯減輕,消腫快,臨床觀察未見任何毒副作用,臨床使用安全性較高,且回奶迅速,肉眼觀察奶樣恢復正常,奶產量逐漸提高。對於急性臨床型病例,膏劑和透皮劑藥物組的乳區治癒效果較氨苄西林鈉組差,差異極顯著,治癒率明顯低於抗生素氨苄西林鈉組;膏劑和透皮劑藥物組的乳區有效率較氨苄西林鈉組差異不明顯。對於奶牛隱性乳房炎病例,膏劑和透皮劑藥物組的乳區治癒效果較氨苄西林鈉組差,存在較大差異性,治癒率均低於抗生素氨苄西林鈉組,而3個組的乳區有效率差異性不明顯。此外,膏劑及透皮劑對患牛乳頭和乳區具有良好的滋潤保溼效果,未見皴裂、凍傷引起感染的病例現象,對乳頭及乳區無刺激性,由此證實本發明的奶牛用膏劑和透皮劑對奶牛患病乳區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