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元以下吸奶器(大型吸奶器功課)
2023-08-02 07:32:26 1
最近這幾周,我陸續收到了十幾條這樣的評論:「怎麼沒早點看到!」 「虧了,買了的都閒置了。」
讓媽媽們有感而發的,就是我吐血總結的一條大型泵奶器選購指南。今天把優化過的圖文版 總結重發一下。視頻10 分鐘比較長,我也放在了下面。
歡迎姨媽們【標星 轉發 點讚 收藏 留言】任選n連!不然在新的微信算法下,久久不互動的我們就越來越不容易看到彼此啦。你們懂的,麼麼噠~
100元-6k的六款泵奶器總結,點擊放大
懷孕的時候我做了很多購物研究,其中購買過程最曲折、選擇時候最擔驚受怕的,莫過於 ——
吸奶器!
現在的女生,哪個在結婚生子前不是小仙女啊!認識自己二三十年了,不說別的,咱一向都是對私密部位溫柔有加的吧?!
所以我當時一想到要把一個帶馬達的機器要放在那個地方,還要發力、吸拉,我就覺得很緊張。
思前想後,我整理出了如下對吸奶器的要求:
1. 溫和有效,性能專業,一定不能疼!!!2. 乾淨衛生,對寶寶安全有保障3. 不能貴到離譜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孕期大概花了一個月時間,沒幹別的,把市面上一百多人民幣的平價產品到五六千的黑科技泵奶器都考察了一遍!
接下來就帶你們走一遍我的全部心路歷程~
[太陽]
1. 經濟但傷人的:Haakka矽膠手持集奶器
這是我第二次正面吐槽這個東西了,第一次在這裡:想告訴所有人:我買過最後悔的母嬰用品,就是這個「哺乳神器
其實我不是反對這個產品,而是不同意它宣傳的用法。叫「泵奶器」我實在不敢苟同,所以我直接給它改名叫「集奶器」了。讓媽媽們把胸當氣球、脫手吸奶牢牢吸住,我更是四肢反對!
私密部位那麼敏感,從來都沒見過啥大風大浪的,像這樣靠負壓大面積得吸住,是會給皮膚帶來很大傷害的。
這也是為什麼泵奶器的喇叭罩都要求大小適中,而不是越大越好。而且泵奶也不是靠大力出奇蹟,更應該重在模擬吮吸和刺激奶陣。
拿它來接手動排出的乳汁、或者餵奶時的自然溢乳還行,泵奶真的算了。
回頭看看我哺乳路上的坑大部分都是因它而來:整個乳暈水腫、發白、長泡,每叼一口我都疼得想從椅子上蹦起來!嚴重到我四處問哺乳諮詢師和醫生。
所以直接替你們拔草了,不光是這個牌子,別的同理的也小心。
這裡也再次提醒媽媽們,不要太迷信所謂的各種「神器」,真的要看清原理再入手!一百多塊錢不貴,但是我身邊有媽媽說對她們乳暈、乳頭造成了永久的傷害,大半年水腫都恢復不過來。
2. 很經濟但累手的:飛利浦新安怡手動吸奶器
我沒有買這種機械運動的手動吸奶器,但很多國外醫學網站測評過,說這款是最舒服的手動吸奶器了。
它的優點是:輕便,舒服,價位友好,儲奶瓶本身可作奶瓶,適合「臨時」背奶媽媽。
缺點也比較明顯:單只手泵,累到手抽筋。所以我覺得不適合計劃要長期哺乳,或者是以瓶餵為主的媽媽。如果你只是偶爾外出,不希望錯過一次背奶的機會的話,我覺得這個可以是一個比較好的靈活性強的備用奶泵。
我當時決定是要全職在家一段時間的,就沒有選擇手動吸奶器。但是如果一定要在集奶器和這個選一個的話,我選手動吸奶器。
3. 【插播】電動泵奶器的兩個選擇維度
最便宜的奶泵跌了坑,手動款不考慮,所以我的目光就集中在了最常見的電動奶泵。仔細研究 跟助產士醫生討論之後,我又給自己定了兩個維度,以便縮小選擇範圍:
1. 選擇開放型還是閉合型的馬達系統2. 是否選擇醫療級別的泵奶器
給新手媽媽們逐一解釋一下。
第一,開放型馬達的意思是,在接觸乳汁的部件和馬達之間,沒有專門的隔離。所以乳汁就有可能跟空氣一起進入馬達內部,造成下圖的發黴,從而給乳汁的衛生安全帶來隱患。
相反,閉合型奶泵的乳汁和主機是隔離開的,在正常使用和清潔的情況下基本不會出現這些問題。
而市面上比較有名的品牌其實都是以開放型泵奶器為主的。好巧不巧,其實我意外懷孕後,毫無儲備的腦海裡蹦出的都是開放型的,幸好沒買!(꒦_꒦)
第二,醫療級別和非醫療級別奶泵的差別,主要是在體積和功能兩方面。
醫療級別的為了保證高性能和一定功率,個頭會稍大一些,但功能也強大且靈活。
你可以通過調整強度、速度以及模擬吮吸還是正常泵奶的模式,找到一套對你最舒服,而且產量最大的「組合拳」。這樣自主設置下來,一般不會有生拉硬拽的情況。
另外媽媽們可能注意到過,有的奶泵是可以租賃的。為了要保證多人使用過的安全衛生,醫院或者機構租賃的奶泵肯定也是【閉合系統】的【醫療級別】奶泵。
我當時想:萬一回頭再有二胎,醫療級別的奶泵長期使用的性價比和安全性肯定是更高的,只需要換一套塑料配件就可以了啊!不像開放系統,咋說也需要一段時間打開檢查一下。
所以我就第一時間去加拿大的藥妝店找【閉合系統】的【醫療級】奶泵。雖然我們這大農村也有好多家藥妝店,但都只有美德樂。問了我的醫生之後,她讓我看看自用過的貝瑞克S1 。
毫不誇張的說,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4. 最普遍但問題不少的:美德樂絲韻
這款開放型馬達的雙泵泵奶器在加拿大稅後是405加幣,國內旗艦店活動價是2199。
它的優點是很小巧輕便,但相對應的,也就沒有放太多功能的位置。比如機身就只有按鍵和後面別在身上的一個夾子。
在功能方面有9檔強度和兩種模式,分別代表【模擬】和【吸乳】兩種速度。開機默認兩分鐘模擬泌乳模式,需要手動跳過。
在電源方面可以插電或者用兩節5號電池,續航能力一小時。
實測開到5檔時的音量是59.5分貝,差不多跟聊天一樣。但是可能是機器會老化,視頻可以看到,聽起來還是有點刺耳。
這樣看來,我其實沒有覺得非常滿意,主要是覺得泵奶的主要功能不夠衛生和靈活。但同系列再往上看的話,價位就比較不親民了。
比如,如果一定要對標一個同樣是醫療級別、閉合系統的美德樂奶泵的話,差不多要一萬人民幣買一個電飯煲一樣大的心韻。我朋友她就是老二用了絲韻覺得不是很滿意,就去我們這醫院租了一臺心韻。
5. 專業溫和高性價比全能型:貝瑞克S1
儘管美德樂在加拿大滿大街都是,而貝瑞克不僅線下沒有,美國官網都不給加拿大發。最終我還是從私人賣家那買了一臺,還交了關稅。
確實是有點折騰,但使用了8個月下來(之後平衡了就親餵了),我覺得還是蠻值得的。
我會注意到它有三個主要的原因:
第一,是醫學網站Healthline Parenthood評選的「綜合第一全能型奶泵」。
第二,我自己的助產士醫生也是從美國淘的它,並且十分推薦。
第三,它在美國亞馬遜上的評分和銷量都非常好。
可能是品牌不怎麼打廣告,所以我就發現你要麼沒聽過它,要麼用過而且一般都是好評。
我仔細研究了一下,能成為專業人士最推薦的泵奶器,果然是需要兩把刷子的。
首先,S1 就是一款【閉合系統的醫療級奶泵】,保證最好的安全和衛生。
從設計上來看,它有LED屏幕和兩檔小夜燈,以及一個放置額外奶瓶或者水杯的地方。
千萬別小看這些設計,雖然不是它的核心功能,但是當你單手抱娃夜裡拍嗝的時候就會知道它的貼心!!!
我泵夜奶就沒開過檯燈,更別說大燈了。現在選在幾檔,泵了多久,開小夜燈都看得一清二楚。親餵的時候也足夠,亮度絕對不會打擾寶寶。
因為我的奶比較衝,剛開始可可經常嗆奶,所以我聽醫生的就要先泵一分鐘再給他餵奶。所以如果沒有這個顯示泵奶時長的功能,我可能會覺得體驗不太方便。
我研究的時候看到有的媽媽說,美德樂致韻的屏幕在陽光下看不清,但是S1 這個就沒有這個問題。
接下來再說說功能,也是泵奶器最最重要的部分!
貝瑞克S1 有12檔強度 17檔速度。是的,你沒看錯,它可以從每分鐘38次到54次自主調節,真的是非常細緻了!
靜音效果要好不少,中檔高速只有51分貝,接近冰箱工作的聲音。
我很喜歡它的記憶功能,在什麼設定下關機了,開機它還是這個強度和速度,無需重新調節。
但最喜歡的還是要屬它的多樣性和可定製性,泵奶溫和效率也很高。我在使用的過程中從來沒有受傷或因為泵奶不暢堵奶過。再次慶幸自己選擇了醫療級泵奶器啊~
另外,它的續航能力三小時,是可充電的移動式奶泵。拍視頻前我臨時翻出來,從8個月停用,到現在娃28個月了,居然還有兩格電呢。我都不知道該說啥了,真是個絕絕子。。。
如果一定要說缺點的話,就是它官配的奶瓶口有一點點漏奶,需要對齊了擰。我看到它已經升級了新版的隔離閥,不知道奶瓶有沒有改動。有最近用過的媽媽歡迎留言分享!
說了這麼多壓倒性的優勢,你肯定會覺得優秀的產品肯定也更貴吧?
Nonono,我當時立刻下單貝瑞克的原因,就是因為它有專業的品質和可愛的價格。
具體看文首大圖一目了然~
所以all in all,如果你是一個有母乳計劃的媽媽,也只打算投入【一個】高性價比的奶泵,我個人最推薦功能、安全性、設計各方面都很不錯的S1 。
6. 又華麗又貴氣的黑科技:Williow / Elvie可穿戴泵奶器
如果你是先看文章後看視頻,我要承認一下,我在選購的路上有過別的想法的哈哈哈哈。
但是這個黑科技吧,啥啥都好就是價格略高。如果你要買雙泵 品牌自己的異形儲奶袋,半年6k都擋不住~
我覺得目前在國內受眾可能不太大,所以這裡就不給大家細說了,好奇的話看視頻會比較直觀!
在美國的職場媽媽@毛毛頭媽媽 有用過而且非常推薦,大家可以點【原文連結】去看看她的心得。我覺得有需要的話其實可以投資單只的,會比較划算。
以上就是我最認真的選購經歷之一了,有用的話請告訴我呀!我真心希望自己在孕期能看到這樣一篇功課,也就不用受那麼多皮肉之苦了。
真心覺得每個母乳媽媽都十分偉大,所以不論買什麼檔次的產品,都希望大家選擇到一個安全、適合、讓你沒有後顧之憂和後悔的機會的奶泵。
我是母乳27個月的Rachel,祝姨媽們哺乳快樂 (づ ̄3 ̄)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