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元月份出生的寶寶屬兔嗎(今年春節期間出生的寶寶屬虎還是屬兔)
2023-08-01 20:31:30 1
有一則令新生兒母親們興奮的消息,在2023年元月22號春節這天,有30個「兔」寶寶在某省婦幼保健院順利降生。爆竹聲和嬰兒的啼哭聲奏響了卯兔年的第一曲生命樂章。
在本文祝賀小生命來到快樂的世間的同時,也注意到人們把春節這一天出生的寶寶冠以「玉免」的屬相,大多數人都認知錯位了。
今年春節出生的小寶寶屬兔嗎?告訴你吧,仍然屬虎。為什麼呢?
因為每一年屬相變更的準確時間是以立春這個節氣為界線的,這一天是地球季節意義上的春天第一天。每年立春都是在公曆2月4號前後,自古以來恆定不變。
公曆是世界上多數國家使用的曆法。很多國家也是各有各自的曆法。有的國家把新年定為3月份,有的把新年定為12月25日。
西方新年的首日多與宗教有關,沒有氣象學上的科學意義。經歷了幾百年的演變,教皇格裡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修訂了曆法。定為1月1日作為新年的開始。
英國直到1752年才開始使用公曆。在那之前,他們的新年是3月25日。
中國是在1912年開始使用公曆的。是世界上唯一使用三種曆法的文明古國。這三種曆法分別是:
1、公曆(陽曆)。
2、天文歷(中國曆)。
3、農曆:(中國陰曆)。
「天文歷」是中華祖先觀察地球繞太陽一個圓周上的24個刻度,每一個刻度的稱謂是: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立冬、小雪、 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共二十四個節和氣,都和春夏秋冬以及農耕時節相關,是最科學的天文曆法。他包含的信息是最全面準確的。
地球繞日一周,立春是春天的第一天,與太陽的相對位置永遠不變
「天文歷」是中國古文化對世界曆法的貢獻。早在殷商時期,用節氣紀年就已產生,至今已有三、四千年的歷史。後來祖先又把節氣紀年的方式冠以天幹地支,以及後來又把流年地支配以十二生肖,逐步豐富了「天文歷」的內涵。
公元元年開始至今,西方人使用公曆也不過經歷了2023年,其實公曆是參照了中國在公元前已經使用了兩千多年的「天文歷」而編成的。
今年春節在元月22號,這一天仍然是2022年的冬天,出生的娃娃仍然是寅虎。因為天文歷的「立春」,是地球繞太陽圓周刻度上一年的起點,這一點大多在公曆2月4日前後,千古不變。這一天是氣象學春天的第一天,六九的首日,俗稱「春打六九頭」。所以立春日是一年的起始日,「天文歷」全年365~366天,與公曆天數一致。
「立春」之前的時光仍然是老虎的天下
為什麼不能以「春節」作為一年的起始日呢?
農曆以月亮繞地球轉一周,即27.32天為一個農曆月,是中國獨創的紀年方法。農曆的正月初一是月亮繞地球公轉的首月的第一天,我們的祖先把這一天定為「年首」。
按照月球繞地球一周為一個農曆月計算,農曆在一年裡有時是12個農曆月,有時是13個農曆月。有閏月的年份是13個農曆月。
每年春節,地球相對太陽和宇宙空間的位置都不相同
這樣一來,每年農曆春節這一天,就不會像天文歷的「立春」那樣,每年都固定在公曆的2月4日前後,而農曆春節在每年的時間都不固定,有時候春節在公曆的元月份,有時候在公曆的二月份。按照公曆說,公曆每年的起始日必須準確在元月1日。天文歷與公曆是一致的,但比公曆更加精確,精確到某日某時某分。
多數情況下,「立春」在公曆2月4日,那為什麼有時在2月5日?那是地球繞太陽一周的累積誤差,公曆在修正這一誤差時所做的調整,而並非「節氣歷」有改變。
我們的祖先把天文歷的「立春」作為每一個「天文年」的開始,是從氣象學上立據的,準確到當日的時和分。天文歷與農耕和氣候密不可分。
立春是新一「天文年」的開始日,萬物復甦,欣欣向榮。
十二生肖與月亮的運行有關係嗎?一點關係也沒有。我們的祖先把十二生肖做為一個人出生年的屬相,肯定有他的道理。這不但是便於記住出生年的年份地支,也是為了增添古文化的樂趣。更重要的是,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涵藏了豐富的人生信息。
我們先簡單的了解一下十二屬相代表了什麼。
古人為了紀年的方便,發明了「天幹」和「地支」。世界是天和地組成的。直到當代,年輕人的結婚儀式,也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最後才是夫妻對拜。我們的祖先非常敬重天,敬重地,因為天地是生命的父母。
在這種文化的薰陶下,古代帝王每年都要不止一次的舉行祭天大典,以求天神的保護,求得社稷的平安太平,庶民幸福。
天安門,地安門,天壇,地壇,「天圓地方,天青地黃」,讓我們現代人領略了中華祖先對天地的敬仰之心。
我們的祖先為了紀年,把「天」用十個字代表,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個字謂之「天幹」。把「地」用十二個字代表,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個字謂之「地支」。天幹地支的內涵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祖先的高度文明和智慧。
祖先把天幹地支做成模型,同時配備指南針。
把天幹和地支組合起來,就是某一年的代號: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
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俗稱老人的花甲之年,就是六十周歲了。六十甲子,就是六十年為一個輪迴,以這種方式紀年。
比如,2022年天幹為壬,地支為寅,簡稱幹支壬寅。從2022年開始六十年內為一個甲子,一個甲子就是六十年的意思。到六十一年又開始為壬寅年,進入下一個六十年周期,古往今來,周而復始。
那末,十二屬相是什麼含義呢?其實是為了地支便於記憶和盎然有趣,逐把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連在一起,是這樣搭配的: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比如,2023年的年幹支為癸卯,地支卯的生肖為兔。兔就代表卯,便於記憶,有人把十二生肖和人的性格聯繫起來,那只是趣味性的民俗話聊而已。兔就是代表了卯,別無其他的意義。
六十甲子為一個輪迴,度過的每一年稱為流年。
我們的祖先,不但把流年冠以幹支,同時把一個人出生的月份,出生的日子,出生的時辰,全部冠以幹支,即年幹支,月幹支,日幹支,時幹支。這就是命的信息,全稱叫「命造」,用八個字就全部概括了,這就是「八字學」。這裡僅僅表述的是一個人的命,不包括「運」。
古人稱謂一個人的命運,主要包括兩部分,一個是上述的「命造」,第二個是由「命造」引伸的「大運」和「小運」,命造加大小運總共十二個字。有專業經驗的人綜合推導後,才是一個人完整的命運。
有朋友說,這是迷信。可我認為,即然是迷信,為什麼現在「命運」這個詞還在使用?十二生肖在民間也是喜聞樂見?華夏的遠古文化還在繼續流傳?
當你了解了八字的內涵,或許能改變一點你的認知。如現代人常遺憾的說某某「機遇」錯過了,其實機遇不是錯過了,而是給你你沒要。
說到運氣,是以日幹支為主軸,在年幹支,月幹支,時幹支,大運幹支,小運幹支的脈絡關聯之下的必然生命過程。日幹支的天幹,代表了一個人的「命」字,這個字的五行,與其他7個字五行的關係,就組成了人命的信息,但不包括「運」。「命」和「運」是兩回事。
也就是說,天幹十個字,分別代表了古代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地支十二個字也同樣代表了「金木水火土」。宇宙的大智慧再加上「金木水火土」就是完整的宇宙。
古人認為金木水火土就是宇宙的基本元素
「五行」各代表哪些幹支,因為篇幅有限,這裡就不贅述了。
當一個人出生的時候,時間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節點。以這個節點為中心,對應了宇宙空間的某個區域,類似於西方人的「星座說」。而星座只是對應出生的公曆月份,任何一年某月出生的人都是同一個星座,伩息量太少,沒有意義。
所以說,中國古文化的「八字說」,有年幹支,月幹支,日幹支,時幹支,再加上大小運的二條幹支,這樣的一個綜合伩息,就可以全面覆蓋分析了。
所以,如果把十二屬相的變更日放在春節這一天,這個點每年對應宇宙的位置不固定,伩息就不準確了,也就失去了「八字說」的意義。
假設,寶寶出生在公曆2023年元月22日上午10時05分,這一天是在「立春」之前,那末,這個孩子的出生時間仍然屬於2022年的天文歷12月(天文歷的丑月)。天幹地支的正確排列如下:
年幹支:壬寅;(虎)
月幹支:癸丑;
日幹支:庚辰
時幹支:辛巳
而如果以春節為年幹支的更換點,就變成了如下錯誤:
年幹支:癸卯;(兔)
月幹支:甲寅;
日幹支:庚辰
時幹支:辛巳
這樣,由年幹支引伸的大小運的幹支也都改變了,生命的全部信息就亂套了,失去屬相生肖的意義。
玉兔:我2023年2月4日定於朋友們會面。
最後我想說的是,你如果只把屬相的生肖作為趣味性存在,沒有信息的考量,本文所述您可以忽略。
本文可以作為一種古文化的欣賞,也可以作為知識的廣泛性的研究資料。
整理本文不易,如果對你有點用,請收藏轉發以備查閱。
網友如果有興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本人高興期待,共同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