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庫養殖汙水處理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30 11:02:31 1

本實用新型屬於水庫養殖汙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庫養殖汙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汙水處理為使汙水達到排水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對其進行淨化的過程。汙水處理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按汙水來源分類,汙水處理一般分為生產汙水處理和生活汙水處理,按水汙的質性來分,水的汙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汙染;另一類是人為汙染。
現在的用於水庫養殖汙水處理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一些缺陷,大多數的汙水處理汙泥回流量大,能效較高,或者是脫氮除磷效率低,不能將汙水中的汙染物完全的處理乾淨,汙泥穩定性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水庫養殖汙水處理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大多數的汙水處理汙泥回流量大,能效較高,或者是脫氮除磷效率低,不能將汙水中的汙染物完全的處理乾淨,汙泥穩定性低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水庫養殖汙水處理裝置,包括柵板和汙水接入口,所述汙水接入口安裝在氣浮池的左側,所述氣浮池的內部上方連接固定螺栓,所述柵板安裝在氣浮池的內部,所述氣浮池的內部下方設置有過濾網,所述柵板一端連接固定螺栓,另一端連接過濾網,且氣浮池的下方設置有水泥固定塊,所述氣浮池的右側上方連接壓力溶氣罐,且氣浮池的右側靠近壓力溶氣罐的下方位置處連接抽水泵,所述抽水泵連接連接管,所述連接管連接調節池,調節池一側連接PH值測試儀,所述調節池的上方連接中和藥品入口,且調節池還連接水解酸化池的一側,所述水解酸化池的上方進液口出設置控制閥,且水解酸化池的另一側連接接觸氧化池,所述接觸氧化池的左側上方連接氧氣接入管的一端,且接觸氧化池的內部設置有生物膜,所述氧氣接入管的設置有止回閥,所述氧氣接入管的另一端連接氧氣發生器,所述接觸氧化池的右側連接沉澱池,所述沉澱池的右側設置有出水口,且沉澱池的下方設置有汙泥清理口,所述抽水泵、PH值測試儀和氧氣發生器均與外接控制面板電性連接。
優選地,所述柵板與氣浮池通過固定螺栓固定連接。
優選地,所述抽水泵與水泥固定塊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優選地,所述抽水泵共設置有四個,且四個抽水泵分別安裝在氣浮池、調節池、水解酸化池和接觸氧化池的左側。
優選地,所述柵板至少設置十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實用新型結構科學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全套裝置採用了六級處理工藝,分別有柵板攔截、氣浮池過濾、調節池調節、水解酸化池酸化、接觸氧化池氧化以及最後的沉澱過程,可以高效的除去養殖汙水中的動物糞便,以及一些難降解的有機物,有效的解決了以往養殖汙水處理設備能效高,處理效率低下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中:1-生物膜、2-沉澱池、3-出水口、4-汙泥清理口、5-接觸氧化池、6-氧氣接入管、7-水解酸化池、8-調節池、9-抽水泵、10-水泥固定塊、11-過濾網、12-柵板、13-汙水接入口、14-氣浮池、15-固定螺栓、16-壓力溶氣罐、17-連接管、18-PH值測試儀、19-中和藥品入口、20-控制閥、21-止回閥、22-氧氣發生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水庫養殖汙水處理裝置,包括柵板12和汙水接入口13,汙水接入口13安裝在氣浮池14的左側,氣浮池14的內部上方連接固定螺栓15,柵板12安裝在氣浮池14的內部,氣浮池14的內部下方設置有過濾網11,柵板12一端連接固定螺栓15,另一端連接過濾網11,且氣浮池14的下方設置有水泥固定塊10,氣浮池14的右側上方連接壓力溶氣罐16,且氣浮池14的右側靠近壓力溶氣罐16的下方位置處連接抽水泵9,抽水泵9連接連接管17,連接管17連接調節池8,調節池8一側連接PH值測試儀18,調節池8的上方連接中和藥品入口19,且調節池8還連接水解酸化池7的一側,水解酸化池7的上方進液口出設置控制閥20,且水解酸化池7的另一側連接接觸氧化池5,接觸氧化池5的左側上方連接氧氣接入管6的一端,且接觸氧化池5的內部設置有生物膜1,氧氣接入管6的設置有止回閥21,氧氣接入管6的另一端連接氧氣發生器22,接觸氧化池5的右側連接沉澱池2,沉澱池2的右側設置有出水口3,且沉澱池2的下方設置有汙泥清理口4,抽水泵9、PH值測試儀18和氧氣發生器22均與外接控制面板電性連接。
為了使柵板12能夠穩定的固定在氣浮池14上,本實施例中,柵板12與氣浮池14通過固定螺栓15固定連接。
為了使抽水泵9可以穩定固定,本實施例中,抽水泵9與水泥固定塊10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為了使本汙水處理裝置可以正常運轉,本實施例中,抽水泵9共設置有四個,且四個抽水泵9分別安裝在氣浮池14、調節池8、水解酸化池7和接觸氧化池5的左側。
為了使柵板12的攔截效果更佳,本實施例中,柵板12至少設置有十個,且十個柵板12均勻安裝在氣浮池14的內部。
本實用新型的生物膜1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厭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動物以及藻類等組成的生態系統,其附著的固體介質稱為濾料或載體。生物膜1自濾料向外可分為厭氣層、好氣層、附著水層、運動水層,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1首先吸附附著水層有機物,由好氣層的好氣菌將其分解,再進入厭氣層進行厭氣分解,流動水層則將老化的生物膜衝掉以生長新的生物膜1,如此往復以達到淨化汙水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該水庫養殖汙水處理裝置安裝好過後,通過外接控制面板,使與外接控制面板電性連接的器件均正常工作,汙水接入口13接入需要處理的汙水,汙水經過柵板12攔截除去水中的大型懸浮物等雜質,進入到氣浮池14,由過濾網11過濾掉水中的大型雜質,泥沙等,同時壓力溶氣罐16產生溶入過量空氣,然後突然減壓釋放出大量的微小氣泡,並附著在汙泥顆粒周圍,使其相對密度減小而強制上浮,此時可人工除去表面濃縮汙泥層,經過氣浮池14處理後的水由抽水泵9抽出進入到調節池8內,由中和藥品入口加入中和物,同時通過PH值測試儀18隨時檢測汙水的PH值變化,中和完成後汙水進入到水解酸化池7內,進行進一步的除去水中難降解的有機物,然後由抽水泵9抽出至接觸氧化池5內,接觸到生物膜1,氧氣發生器22工作產生氧氣進入到接觸氧化池5內,將汙水中的有機物由生物膜1吸附、降解,使水質得到淨化,最後進入到沉澱池2內進行沉澱,清水由出水口3排出,沉澱出來的泥沙由汙泥清理口4清理出來。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