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兩池配套苗種自育小龍蝦與鱖魚的連養方法與流程
2023-07-30 02:32:41 2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兩池配套苗種自育小龍蝦與鱖魚的連養方法。
背景技術:
長期以來,大宗魚類價格一直不高,為了增加池塘養殖經濟效益而提高池塘單產,導致投入大量飼料和藥物,環境和水產品質量均受到威脅。小龍蝦(克氏原螯蝦)、鱖魚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小龍蝦屬於底棲甲殼動物,具有蛻殼和互相殘食的習性,池塘專養產量難以提高,對池塘的利用率低,因此其產品主要來自稻田養殖,池塘養殖較少;鱖魚池塘專養,1畝養鱖池塘,配套4畝左右餌料魚池塘,且因鱖魚養殖密度大,病害多,經常因病害造成大量死亡,導致虧本。因此,急需探索健康高效的池塘養殖新模式。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兩池配套苗種自育小龍蝦與鱖魚的連養方法,該方法充利用小龍蝦、鱖魚的養殖特點,合理安排養殖期,通過種植高等植物改善環境和提供餌料,3-6月養殖小龍蝦,7-12月養殖鱖魚,同時進行小龍蝦育苗及鱖魚種培育,大幅度提高了池塘的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
實現本發明上述目的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兩池配套苗種自育小龍蝦與鱖魚的連養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
1、池塘條件:
1-1、水源與水質:
選擇水源充足、水質優良、附近沒有汙染和保水性能好的池塘,池塘水質符合GB11607漁業水質標準與NY505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的要求;
1-2、土壤與環境:
池埂結實,池埂土壤為壤土或黏土,池底淤泥厚度在25-35釐米,池塘環境符合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GB/T18407.4;
1-3、面積與個數:
1個面積為10-20畝的大池塘,標記為A池塘,1個面積為3-6畝的小池塘,標記為B池塘;
2、池塘的處理:
2-1、池底消毒:
A池塘在頭年年底乾池後,曬塘,開春用生石灰進行消毒,生石灰的用量為50-75公斤/畝;
2-2、防逃措施:
在A池塘和B池塘池埂四周均安裝一圈防逃設施,A池塘和B池塘的排水口處均設置防逃網片;
2-3、池底種青:
當年3月底至清明節期間,在A池塘池底溼潤的淤泥上播種小米草,每畝播種量為1.0-2.0公斤;
3、小龍蝦的養殖:
3-1、蝦苗的繁殖
3-1-1、親蝦的放養:
頭年7月下旬,待B池塘鱖魚魚種捕撈完後,用茶餅清塘消毒,茶餅的用量為25-35公斤/畝,消毒一周後保持水深20-30釐米,池底栽種伊樂藻、輪葉黑藻,插栽密度為3株--5株每平方米,沿B池塘四周浮植水花生,每5米左右用竹竿固定一團水花生;
頭年8月底至9月初,選擇附肢齊全、無損傷、無病害、體格健壯和體重大於25克的親蝦放養至B池塘中,雌雄比例為3:1,放養密度為20-30公斤/畝;
3-1-2、親蝦的日常管理:
3-1-2-1、飼料的投餵:
親蝦放養後,每天下午5-6點沿池塘邊淺水處投餵1次農家飼料或小龍蝦專用人工配合飼料,小龍蝦人工配合飼料中粗蛋白的質量百分含量為28%-30%,農家飼料為豆渣、餅粕、麩皮和米糠中的一種,或者任意幾種的組合,農家飼料和小龍蝦專用人工配合飼料隔天交替投喂,投餵量為存蝦總量的2%-5%,當水溫低於10℃時,不投餵飼料,當年3月份以後,當水溫高於10℃時,開始投餵;
3-1-2-2、其他管理
早晚巡池,觀察水質變化,保持水體透明度為30-40cm,水體透明度用加注新水和施肥的方法進行調控;
頭年9月-11月及當年3月,每月在B池塘淺水處施用腐熟的農家肥50-100公斤/畝;
頭年11月至12月,向B池塘中加水,保持水深30-50cm,之後隨著氣溫的下降,逐漸加深水位至50cm-60cm,當年3月份,水溫回升時用調節水深的辦法來控制水溫,晴天時,池塘水深保持30-50cm,陰雨天或寒冷天氣,池塘水深保持55-65cm;
3-1-3蝦苗的捕撈
當年4月初至5月上旬,用捕撈B池塘中的蝦苗,用於成蝦的養殖和銷售。
3-2、成蝦的養殖:
3-2-1、蝦苗的放養:
A池塘在蝦苗放養前一周加水至池塘深度的1/5-2/5,但不超過小米草的高度,蝦苗的規格為100-200尾/公斤,放養密度為25-35公斤/畝;
3-1-2、日常管理:
3-1-2-1、飼料的投餵:
蝦苗放養後,每天投動物性飼料或農家飼料或小龍蝦專用人工配合飼料,動物性飼料為雜魚和/或螺蚌肉,小龍蝦人工配合飼料中粗蛋白質的量百分含量為28%-30%,農家飼料為豆渣、餅粕、麩皮和米糠中的一種,或者任意幾種的組合,動物性飼料、農家飼料和小龍蝦專用人工配合飼料隔天交替投喂,投餵量為存蝦總量的4%-6%,每天投餵2次,投餵時間分別為早晨、傍晚,傍晚的投餵量為日投餵量的65%-75%;
3-1-2-2、其他管理:
蝦苗放養後要保持A池塘內水質清新,保持水質透明度為30-40cm,當水質過於清瘦,即水質透明度大於50cm時,施肥1-2次,每次施尿素3-5公斤/畝,磷肥3-5公斤/畝,每隔7-10天施肥1次,當水質過肥時,即透明度小於25cm時,應立即注入新鮮的水調節水質;
當年春季,A池塘中水深控制在低於小米草的高度,不能淹沒小米草;
4、小龍蝦的捕撈:
蝦苗放養30-40天後,開始捕撈規格達8釐米以上的成蝦上市,捕撈時捕大留小,7月中旬之前捕撈完畢;
5、淹青
當年4月份開始,A池塘中每周加水至水位升高5-10釐米,但池水不能完全淹沒小米草,當年6月底、7月初小龍蝦捕撈結束時,加高水位至完全淹沒小米草;
6、鱖魚的養殖:
6-1、鱖魚魚種的培育:
6-1-1、餌料魚的培育:
B池塘中,待蝦苗捕撈完畢後,用生石灰進行消毒,生石灰的用量為50-60公斤/每畝,一周之後施有機肥,施用量為200-300公斤/畝,當年5月中旬,放養鯪魚水花,放養密度為200-300萬尾/畝,放養後投餵豆漿,黃豆每天用量為5-8公斤/畝,每天投餵兩次,上午9-10點,下午2-3點各投餵一次;當鯪魚水花長成規格為2-3cm時,投餵鯪魚顆粒飼料粉碎後的粉料。
6-1-2、鱖魚魚种放養
當年6月中上旬,在B池塘中放養規格為3-5cm的鱖魚魚種,放養密度為1200-1500尾/畝,放養的鱖魚魚種以鯪魚魚苗為食,10-15天後鯪魚魚苗的數量明顯減少,之後每隔3天從A池塘中捕撈一次鯪魚魚苗放入B池塘中供鱖魚魚種捕食,每次捕撈的鯪魚數量為B池中鱖魚數量的10-15倍;
6-2、鱖魚的養成:
6-2-1、餌料魚的培育:
當年5月中上旬,在A池塘中放養鯪魚水花,放養密度為110-120萬尾/畝,放養後投餵豆漿,黃豆每天用量為4-5公斤/畝,每天投餵兩次,上午9-10點,下午2-3點各投餵一次,當鯪魚水花長成規格為2-3cm時,投餵鯪魚顆粒飼料粉碎後的粉料,鯪魚水花長成規格大於5cm時,投餵蛋白質質量百分含量為26%-30%的鯪魚顆粒飼料;每天投餵兩次,上午9-10點,下午2-3點各投餵一次,投餵量為池塘中所有鯪魚重量的3%-5%。
6-2-2、鱖魚魚種的放養:
當年7月中下旬,將B池塘中的鱖魚魚種捕撈後放養入A池塘中,鱖魚魚種的規格為50-100克/尾,放養密度為350-450尾/畝;
6-3、鱖魚養殖的日常管理:
6-3-1、水質調節:
B池塘中,鱖魚魚种放養後,每隔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水至水位增加5-10cm;同時使B池塘水深保持1.5-2m,透明度保持在35-40cm;
A池塘中,當年7月份開始,A池塘水深保持2米以上,透明度保持在35-40cm;
A池塘中,在當年7-9月的高溫季節,每隔20天全池潑灑生石灰1次進行改善水質,潑灑量為20-30kg/畝,每半個月補充新鮮的水1次,每次注水至水位增加15-20cm,池塘配置功率為2500-3000瓦的增氧機,遇到晴天,中午開動增氧機1.5-2.5個小時,遇到陰雨或低氣壓天氣,半夜開動增氧機直至黎明日出;
6-3-2、防治病害:
B池塘中,在鱖魚魚種培育階段,當鱖魚魚種出現車輪蟲病時,用硫酸銅與硫酸亞鐵5∶2合劑全池潑灑,潑灑量為0.7mg/L水體,連用兩天;在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潑灑後的1-2天內全池潑灑聚維酮碘,以有效碘計,潑灑量為4.5-7.5毫克/米3,每半月使用一次微生物製劑;
A池塘中通過調節水質,不發生病害;
6-4、鱖魚的捕撈:
當年10月份以後,開始捕撈鱖魚上市。
步驟2-2中,防逃設施的材質為塑料薄膜或石棉瓦。
步驟3-2-1中,蝦苗放養前,用質量百分濃度為3%的食鹽水將蝦苗浸洗3-5分鐘,浸洗完成後用A池塘的池水淋洗三次。
步驟3-2-1中,蝦苗放養時,選擇晴天的早晚或陰雨天投放,且在淺水區小米草茂盛的區域分點均勻投放。
步驟3-1-2-2中,還需要清除食肉性魚類,防止小龍蝦的天敵進入池塘,禁止使用小龍蝦敏感的魚藥防治魚病,禁止使用氨水、碳氨為小米草追肥。
步驟6-2-2中,在鱖魚育苗放養之前用質量百分含量為3%的食鹽溶液消毒4-6分鐘。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和有效果在於:
1、通過採用A池塘、B池塘大小兩池塘配套,A池種青-蝦-鱖連養,B池塘中種草培育小龍蝦蝦苗及培育鱖魚魚種供A池養殖,多餘的蝦苗可以出售,解決了小龍蝦蝦苗和大規格鱖魚種的來源,減少外購苗種帶入病害的風險,確保了苗種質量,提高了養殖經濟效益。
2、A池塘中,前期種植青飼料作物,放養小龍蝦,青飼料為小龍蝦提供餌料和隱蔽場所,小龍蝦捕撈上市後放養鯪魚,青飼料腐爛後可培育浮遊動植物、底棲動物,作為鯪魚的餌料,隨後放養鱖魚,鯪魚供鱖魚捕食。通過池底種植青飼料,同池放養鯪魚作為鱖魚的餌料,節約生產成本、土地資源,提高池塘利用率,是提高池塘養殖效益的有效途徑。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
一種兩池配套苗種自育小龍蝦與鱖魚的連養方法,其步驟是:
1、池塘條件的選擇:
1-1、水源與水質:
選擇水源充足、水質優良、附近沒有汙染和保水性能好的池塘,池塘水質符合GB11607漁業水質標準與NY505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的要求。
1-2、土壤與環境:
池埂結實,池埂土壤為壤土或黏土,池底淤泥厚度在25-35釐米,池塘環境符合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GB/T18407.4。
1-3、面積與個數:
1個面積為14畝的大池塘,標記為A池塘,1個面積為6畝的小池塘,標記為B池塘。
2、池塘的處理:
2-1、池底消毒:
2014年年底,A池塘乾池後,曬塘,2015年開春用生石灰進行消毒,生石灰的用量為60公斤/畝。
2-2、防逃措施:
在A池塘和B池塘池埂四周安裝一圈防逃設施,防逃設施用塑料薄膜構建,A池塘和B池塘的排水口均設置20目的防逃網片。
2-3、池底種青:
2015年3月20日,在A池塘池底溼潤的淤泥上播種小米草,每畝播種量為2公斤。
3、小龍蝦的養殖:
3-1、蝦苗的繁殖:
3-1-1、親蝦的放養:
2014年7月20日,待B池塘鱖魚魚種捕撈完後,用茶餅清塘消毒,茶餅的用量為30公斤/畝,消毒一周後保持水深20-30釐米,池底栽種伊樂藻、輪葉黑藻,插栽密度為4株每平方米,沿B池塘四周浮植水花生,每5米左右用竹竿固定一團水花生;
9月20日,選擇附肢齊全、無損傷、無病害和體格健壯體重大於25克的親蝦放養至B池塘中,雌雄比例3:1,放養密度為25公斤/畝。
3-1-2、親蝦的日常管理:
3-1-2-1、飼料的管理:
親蝦放養後,每天下午5-6點沿池塘邊淺水處投餵1次農家飼料或小龍蝦專用人工配合飼料,小龍蝦人工配合飼料中粗蛋白的質量百分含量為28%-30%,農家飼料為豆渣、餅粕、麩皮和米糠中的一種,或者任意幾種的組合,農家飼料和小龍蝦專用人工配合飼料隔天交替投喂,投餵量為存蝦總量的2%-5%。隨著水溫的降低,當水溫低於10℃時,不投餵飼料,2015年3月份以後,當水溫高於10℃時,開始投喂。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日投餵量應根據天氣、水質和蝦的攝食情況靈活進行調整,而且投餵的飼料應符合GB 13078和NY5072的要求。
3-1-2-2、其他管理:
2014年9月-11月和2015年3月,每月在B池塘淺水處施用腐熟的農家肥75公斤/畝;
早晚巡池,觀察水質等變化,保持水體透明度為30-40cm,水體透明度用加注新水和施肥的方法進行調控。
2014年11月至12月,向B池塘中加水,保持水深30-50cm,之後隨著氣溫的下降,逐漸加深水位至40cm-60cm,2015年3月,水溫回升時用調節水深的辦法來控制水溫,晴天時,池塘水深保持25-35cm,陰雨天或寒冷天氣,池塘水深保持55-65cm,晴天有太陽時,水可淺些,讓太陽曬水以便水溫儘快回升;陰雨天或寒冷天氣,水應深些,以免水溫下降。
3-1-3蝦苗的捕撈
當年4月初至5月上旬,用地龍捕撈B池塘中的蝦苗,用於A池塘的放養,其餘部分銷售,銷售小龍蝦苗280公斤。
3-2、成蝦的養殖:
3-2-1、蝦苗的放養:
捕撈B池塘中的蝦苗後,先將蝦苗用質量百分濃度為3%的食鹽水將蝦苗浸洗3-5分鐘,浸洗時應視天氣、氣溫及蝦體忍受程度靈活掌握浸洗時間,浸洗完成後用A池塘的池水淋洗三次,然後將蝦苗輕放到A池塘淺水區小米草較多的地方,讓其自行進入水中,A池塘在蝦苗放養前一周加水至池塘深度的1/3,但不超過小米草的高度,蝦苗的規格為180尾/公斤,放養密度為35公斤/畝。
蝦苗放養時一定要注意蝦苗質量,蝦苗放養規格儘量一致。
投放蝦苗不宜過於集中,應分點均勻投放,避免局部水體嚴重缺氧,小龍蝦窒息死亡。
投放時間應選擇在早晚或陰雨天投放,避免在陽光強烈和高溫時投放。
3-1-2、蝦苗的日常管理:
3-1-2-1、飼料的管理:
蝦苗放養後,由於小龍蝦的生長期間也正是種植的小米草的生長期,大量的小米草青苗既為小龍蝦提供了大量的適口餌料,又為其提供良好的棲息和覓食場所,所以只需要補充投餵少量飼料,小龍蝦即可迅速良好地生長。
每天投動物性飼料或農家飼料或小龍蝦專用人工配合飼料,動物性飼料為雜魚和/或螺蚌肉,小龍蝦人工配合飼料中粗蛋白質的量百分含量為28%-30%,農家飼料為豆渣、餅粕、麩皮和米糠中的一種,或者任意幾種的組合,動物性飼料、農家飼料和小龍蝦專用人工配合飼料隔天交替投喂,投餵量為存蝦總量的4%-6%,每天投餵2次,投餵時間分別為早晨、傍晚,傍晚的投餵量為日投餵量的65%-75%;
飼料的投餵要堅持四看四定的投餌原則,每次投餵量以2h吃完為基準,投餌需注意天氣,晴好時多投,高溫悶熱、連續陰雨天或水質過濃時少投,大批龍蝦蛻殼時少投,蛻殼後多投。
3-1-2-2、其他管理:
蝦苗放養後要保持A池塘內水質清新,保持水質透明度為30-40cm,當水質過於清瘦,即水質透明度大於50cm時,施肥1-2次,每次施尿素3-5公斤/畝,磷肥3-5公斤/畝,每隔7-10天施肥1次,當水質過肥時,即透明度小於25cm時,應立即注入新鮮的水調節水質。
2015年春季A池塘水位以淺水為主,春季池塘水深控制在0.5-0.8m,低於小米草的高度,這樣有利於水溫升高,促進小米草等水草的生長,加快龍蝦的蛻殼生長,隨著小米草長高,逐步加深至水深1.2米。
食場周圍每周消毒1次,及時撈除殘渣餘餌,以免腐爛變質,汙染水體。
蝦苗放養後,不能套養烏鱧、鯰魚、鱖魚等肉食性魚類,防止這些魚類捕食剛蛻殼的小龍蝦;防止老鼠、水蛇、各種鳥類及水禽、蛙類這些小龍蝦的天敵進入池塘;避免使用小龍蝦特別敏感的有機磷、除蟲菊脂類等魚藥防止魚病;禁止使用氨水和碳銨作為青苗追肥。
4、小龍蝦的捕撈:
由於A池塘內食物豐富,放養的蝦苗規格較大,蝦苗放養30-40天後,開始捕撈規格達8釐米以上的成蝦上市,採用地籠等網籠類漁具進行捕撈,捕撈時捕大留小,連續捕撈,2015年7月20日之前捕撈完畢,可以將池塘內小龍蝦回捕80%-90%以上,7月20日後因溫度過高、淹青肥水進入高峰期,不利於池內小龍蝦生存,所以應當年放種,當年捕完,小龍蝦總共捕撈1800公斤,畝產128.6公斤。
5、淹青:
2015年4月開始,A池塘中每周加水至水位升高5-10釐米,隨著水位升高,但池水不能完全淹沒小米草,2015年7月中旬,隨著小米草長高,小米草可長至2米,加高水位至淹沒小米草,讓其腐爛肥水培育餌料生物。
6、鱖魚的養殖:
6-1、鱖魚魚種的培育:
6-1-1、餌料魚的培育:
B池塘中,待蝦苗捕撈完畢後,用生石灰進行消毒,生石灰的用量為55公斤/每畝,一周之後施有機肥,施用量為250公斤/畝,2015年5月10日,放養鯪魚水花,放養密度為250萬尾/畝,放養後投餵豆漿,黃豆每天用量為40公斤,每天投餵兩次,上午9-10點,下午2-3點各投餵一次。當鯪魚水花長成規格為2-3cm時,投餵鯪魚顆粒飼料粉碎後的粉料。
6-1-2、鱖魚魚种放養
2015年6月10日,在B池塘中放養規格為3-5cm的鱖魚魚種,放養密度為1400尾/畝,放養的鱖魚魚種以鯪魚魚苗為食,10-15天後鯪魚魚苗的數量明顯減少,之後每隔3天從A池塘中捕撈一次鯪魚魚苗放入B池塘中供鱖魚育苗捕食,每次捕撈的鯪魚數量為B池中鱖魚數量的12倍。
6-2、鱖魚的養成:
6-2-1、餌料魚的培育:
2015年5月10日,在A池塘中放養鯪魚水花,放養密度為114萬尾/畝,放養後投餵豆漿,黃豆每天用量為60公斤,每天投餵兩次,上午9-10點,下午2-3點各投餵一次。當鯪魚水花長成規格為2-3cm時,投餵鯪魚顆粒飼料粉碎後的粉料,鯪魚水花長成規格大於5cm時,投餵蛋白質質量百分含量為26%-30%的鯪魚顆粒飼料;每天投餵兩次,上午9-10點,下午2-3點各投餵一次,投餵量為池塘中所有鯪魚重量的3%-5%。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日投餵量應根據天氣、水質和鯪魚的攝食情況靈活進行調整。
6-2-2、鱖魚魚種的放養:
2015年7月26日,將B池塘中的鱖魚魚種捕撈後放養入A池塘中,鱖魚魚種的規格為50-100克/尾,放養密度為450尾/畝。注意保持鯪魚的體長為鱖魚體長一半左右,否則鱖魚無法捕食。
6-3、鱖魚養殖的日常管理:
6-3-1、水質調節:
B池塘中,鱖魚魚种放養後,每隔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水至水位增加5-10cm;同時使B池塘水深保持2m以上,透明度保持在35-40cm;
A池塘中,2015年7月份開始,A池塘水深保持2米以上,透明度保持在35-40cm;
A池塘中,在7-9月的高溫季節,每隔20天全池潑灑生石灰1次進行改善水質,潑灑量為30kg/畝,每半個月補充新鮮的水1次,每次注水至水位增加15-20cm,池塘配置功率為3000瓦的增氧機,遇到晴天,中午開動增氧機2個小時,遇到陰雨或低氣壓天氣,半夜開動增氧機直至黎明日出。
6-3-2、防治病害:
B池塘中,在鱖魚魚種培育階段,當鱖魚魚種出現車輪蟲病時,用硫酸銅與硫酸亞鐵5∶2合劑全池潑灑,潑灑量為0.7mg/L水體,連用兩天;在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潑灑後的1-2天內全池潑灑聚維酮碘(潑灑量為4.5-7.5毫克/米3,以有效碘計),每半月使用一次光合細菌、枯草芽孢桿菌等微生態製劑(市場上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微生物製劑)。
A池塘中通過調節水質,基本未發生病害;
6-4、鱖魚的捕撈:
2015年10月份以後,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實時捕撈上市。用底層拉網捕撈,再排乾池水,採用抄網捕捉,捕捉後儘快放入清水中暫養,防止缺氧死亡。年底乾池捕撈商品鱖3000公斤,平均600克/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