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人物形象(鑑賞戲劇人物形象)
2023-07-30 03:51:58 1
典題示例
【題目】
魯大海:(掙扎)放開我,你們這一群強盜!
周 萍:(向外人們)把他拉下去!
魯侍萍:(大哭)這真是一群強盜!(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憑什麼打我的兒子?
《雷雨》中,魯侍萍「你是萍,……憑什麼打我的兒子?」這句臺詞中有什麼變化?這樣的變化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心理?
【參考答案】
這裡魯侍萍的語言,有言外之意,有未盡之言。這裡兩個「píng」字,各有其含義,「萍」是母親的呼喚,親情的體現。其含義是:你是我的親兒子,大海的親哥哥,你不能打自己的同胞兄弟啊……但這時侍萍很快意識到,周萍的地位、周萍所受到的教育,不容周萍承認這樣地位低下的母親,不能說破他們的骨肉關係,也分明感受到了階級對立的尖銳,於是抑制住痛苦感情,用諧音字來掩飾。充分表達了魯侍萍當時痛苦、失望和憤恨的愛憎交織的複雜思想感情。
知識梳理
一、緊扣戲劇衝突,分析人物形象
矛盾衝突是戲劇的一大要素,矛盾是人物構成的。要把握矛盾,必須理清人物關係,緊扣戲劇衝突,分析人物性格。
和小說不同,戲劇主要通過富有動作感的人物對話來推動情節發展,展現戲劇衝突、塑造人物形象、表現戲劇主題,那麼,如何鑑賞戲劇中的人物形象?
1.聯繫相關情節分析人物形象。
戲劇作品中人物的言行串聯成情節的鏈條,通過分析相關的情節,能夠幫助我們直觀地鑑賞人物形象。
2.通過比較分析把握人物性格。
同一個人物的性格是多側面的,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特徵,因此,在欣賞人物形象時,首要的是抓住其主要性格特徵。比較是顯示人物特徵的重要手段,通過類比、對比,分析出人物的共性、個性以及特殊之處。
3.從人性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人性包括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兩個層面。人性是人物行為最深刻的動因,幾乎能解釋人的所有行為。
4.還原情境透析人物性格的形成原因。
情境有歷史情境和生活情境兩種。分析時要聯繫人物所處的時代、社會風尚、民間習俗、家庭背景、教育歷程、實踐活動、人際交往甚至天生稟賦等,夠了人物的成長軌跡和心態變化軌跡,弄清人物的性格邏輯和情感邏輯。
5.重視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和可變性。
如《雷雨》中的周樸園既帶有濃厚的封建遺習,又具有資本家原始積累時期的血腥,同時還受到資產階級人性思想的影響,是個複合形象。而魯侍萍三:十年前後的不同表現則顯出性格的可變性。
二、品味戲劇語言,把握人物形象
1.舞臺說明,對塑造人物具有輔助作用。
舞臺說明:是幫助導演和演員掌握劇情,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點的有關說明。說明的內容有關於時間、地點、人物、布景的,有關於登場人物的動作、表情的,有關於登場人物上場、下場的,有關於「效果」的,有關於開幕、閉幕的等等。
如《雷雨》第二幕開頭關於天氣的舞臺說明,既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營造出舞臺氛圍,奠定了悲劇情調,又烘託出人物的煩躁、鬱悶、不安的思想情緒,也為下文雷雨聲中矛盾衝突的總爆發做好了鋪墊。
2.人物語言,對塑造人物具有主要作用,是塑造人物、表現主題的基本手段。
戲劇人物語言有這些主要特點:高度個性化;豐富的潛臺詞;富於動作性。
A、把握個性:個性化語言是指人物的語言符合併表現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麼人說什麼話;聽其聲則知其人。個性化語言,是刻畫人物達到合理性、真實性的重要手段。
B、挖掘深意:潛臺詞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實際上是語言的多意現象。「潛」,是隱藏的意思。即語言的表層意思之內還含有別的不願說或不便說意思。潛臺詞不僅充分體現了語言的魅力,而且通過它還可以窺見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C、想像補充:動作語言也叫情節語言,是指人物的語言流向(人物語言間的交流和交鋒)起著推動或暗示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它不是靜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節發展中內在力的體現。
例:《竇娥冤》中,在押赴刑場上,竇娥要求劊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這一細節對塑造竇娥形象有什麼作用?
【倘秀才】則被這枷紐的我左側右偏,人擁的我前合後偃。我竇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劊子云〕 你有甚麼話說?
〔正旦唱〕 前街裡去心懷恨,后街裡去死無冤,休推辭路遠。
〔劊子云〕 你適才要我往后街裡去,是什麼主意?
〔正旦唱〕 怕則怕前街裡被我婆婆見。
〔劊子云〕 你的性命也顧不得,怕他見怎的?
〔正旦雲〕俺婆婆若見我披枷帶鎖赴法場餐刀去呵,
〔唱〕 枉將他氣殺也麼哥,枉將他氣殺也麼哥。告哥哥,臨危好與人行方便。
分析:高明的戲劇家,常常善於捕捉生活細節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縱觀全劇,作者在刻畫竇娥反抗性格的同時,也注意逐一展現人物性格中溫順善良的另一側面。這折戲中寫她赴刑場時,求劊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的細節,可見在走向死亡的路上、竇娥想到的還是如何不使年邁孤寂的婆婆傷心。劇作家越是刻畫她的善良,就越發顯出她的冤屈,她的反抗和抗爭也就越令人同情。因此,這一細節的描寫使人物形象更其豐滿動人,使劇作對封建社會的批判也更為有力。
練習
【題目一】
周樸園:(不高興地)不。你最好現在喝了它吧!
蘩 漪:(忽然)四鳳,你把它拿走。
周樸園:(忽然嚴厲地)喝了它,不要任性,當著這麼大的孩子。
蘩 漪:(聲顫)我不想喝。
周樸園:衝兒,你把藥端到母親面前去。
周 衝:(反抗地)爸!
周樸園:(怒視)去!
(周衝只好把藥端到蘩漪面前。)
周樸園:說,請母親喝。
周 衝:(拿著藥碗,手發顫,回頭,高聲)爸,您不要這樣。
周樸園:(高聲地)我要你說。
周 萍:(低頭,至周衝前,低聲)聽父親的話吧,父親的脾氣你是知道的。
周 衝:(無法,含著淚,向著母親)您喝吧,為我喝一點吧,要不然,父親的氣是不會消的。
蘩 漪:(懇求地)哦,留著我晚上喝不成麼?
周樸園:(冷峻地)蘩漪,當了母親的人,處處應當替孩子著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體,也應該替孩子做個服從的榜樣。
蘩 漪:(四面看一看,望望周樸園,又望望周萍,拿起藥,落下眼淚,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
周樸園:萍兒,勸你母親喝下去!
周 萍:爸!我——
周樸園:去!走到母親面前!跪下!勸你的母親。
(周萍走至蘩漪面前。)
周 萍:(求恕地)哦,爸爸!
周樸園:(高聲)跪下!
(周萍望蘩漪和周衝,蘩漪淚痕滿面,周衝身體發抖。)
周樸園:叫你跪下。
(周萍正向下跪。)
蘩 漪:(望著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現在喝!
(拿碗,喝了兩口,氣得眼淚又湧出來,她望一望周樸園峻厲的眼和苦惱著的周萍,咽下憤恨,一氣喝下)
哦……(哭著,向右邊飯廳跑下)
(節選自《雷雨》第一幕)
1.下列對蘩漪這一藝術形象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繁漪被逼喝藥,內心痛苦至極,但仍然「忍順」地消極反抗。
B.「聲顫」「懇求」顯示了她內心對於丈夫淫威的恐懼。
C.最終,面對周樸園叫周萍的下跪,強忍住心頭怨憤「一氣喝下」。
D.「望著周萍」,是她期望周萍和自己一起反抗封建家庭。
2.人物的臺詞是話劇的靈魂,試分析畫線部分的臺詞反映了周樸園怎樣的性格?
【參考答案】
1.B
2.專橫跋扈,是封建家庭的一家之長,維護自己的權威身份、說一不二的地位、上下尊卑的秩序是他的宗旨。為此,他不惜用威逼手段使妻子就範,根本想不到要考慮家庭成員的感受。
【解析】
1.「聲顫」「懇求」顯示了她不願屈從於丈夫淫威的努力,而非簡單地「恐懼」。
2.注意臺詞本身是一個很強的祈使句,還要注意括號中的舞臺說明的文字。
【題目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茶館(節選)
老舍
時 間:與前幕相隔十餘年,現在是袁世凱死後,帝國主義指使中國軍閥進行割據,時時發動內戰的時候。初夏,上午。
地 點:同前幕。
幕啟:北京城內的大茶館已先後相繼關了門。「裕泰」是碩果僅存的一家了,可是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變了樣子與作風。現在,它的前部仍然賣茶,後部卻改成了公寓。前部只賣茶和瓜子什麼的;「爛肉麵」等等已成為歷史名詞。廚房挪到後邊去,專包公寓住客的夥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與藤椅,桌上鋪著淺綠桌布。牆上的「醉八仙」大畫,連財神龕,均已撤去,代以時裝美人——外國香菸公司的廣告畫。「莫談國事」的紙條可是保存了下來,而且字寫得更大。王利發真像個「聖之時者也」,不但沒使「裕泰」滅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發展。
因為修理門面,茶館停了幾天營業,預備明天開張。
王淑芬正和李三忙著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擺了又擺,以期盡善盡美。
王淑芬梳時行的圓髻,而李三卻還帶著小辮兒
二三學生由後面來,與他們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看李三的辮子礙事)三爺,咱們的茶館改了良,你的小辮兒也該剪了吧?
李 三:改良!改良!越改越涼,冰涼!
王淑芬:也不能那麼說!三爺你看,聽說西直門的德泰,北新橋的廣泰,鼓樓前的天泰,這些大茶館全先後腳兒關了門!只有咱們裕泰還開著,為什麼?不是因為拴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嗎?
李 三:哼!皇上沒啦,總算大改良吧?可是改來改去,袁世凱還是要做皇上。袁世凱死後,天下大亂,今兒個打炮,明兒個關城,改良?哼!我還留著我的小辮兒,萬一把皇上改回來呢!
王淑芬:別頑固啦,三爺!人家給咱們改了民國,咱們還能不隨著走嗎?你看,咱們這麼一收拾,不比以前乾淨,好看?專招待文明人,不更體面?可是,你要還帶著小辮兒,看著多麼不順眼哪!
李 三:太太,你覺得不順眼,我還不順心呢!
王淑芬:喲,你不順心?怎麼?
李 三:你還不明白?前麵茶館,後面公寓,全仗著掌柜的跟我兩個人,無論怎麼說,也忙不過來呀!
王淑芬:前面的事歸他,後面的事不是還有我幫助你嗎?
李 三:就算有你幫助,打掃二十來間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夥食,還要沏茶灌水,買東西送信,問問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三爺,你說的對!可是呀,這兵荒馬亂的年月,能有個事兒做也就得念佛!咱們都得忍著點!
李 三:我幹不了!天天睡四五個鐘頭的覺,誰也不是鐵打的!
王淑芬:唉!三爺,這年月誰也舒服不了!你等著,大拴子暑假就高小畢業,二拴子也快長起來,他們一有用處,咱們可就清閒點啦。從老王掌柜在世的時候,你就幫助我們,老朋友,老夥計啦!(王利發老氣橫秋地從後面進來。)
李 三:老夥計?二十多年了,他們可給我長過工錢?什麼都改良,為什麼工錢不跟著改良呢?
王利發:喲!你這是什麼話呀?咱們的買賣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給你長工錢嗎?得了,明天咱們開張,取個吉利,先別吵嘴,就這麼辦吧!All right?
李 三:就這麼辦啦?不改我的良,我幹不下去啦!
(後面叫:「李三!李三!」)
王利發:崔先生叫,你快去!咱們的事,有工夫再細研究!
李 三:哼!
王淑芬:我說,昨天就關了城門,今兒個還說不定關不關,三爺,這裡的事交給掌柜的,你去買點菜吧!別的不說,鹹菜總得買下點呀!
(後面又叫:「李三!李三!」)
李 三:對,後邊叫,前邊催,把我劈成兩半兒好不好!(忿忿地往後走)
王利發:拴子的媽,他歲數大了點,你可得……
王淑芬: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得對!當著他,我不便直說;對你,我可得說實話:咱們得添人!
王利發:添人得給工錢,咱們賺得出來嗎?我要是會幹別的,可是還開茶館,我是孫子!
(遠處隱隱有炮聲。)
王利發:聽聽,又開炮了!你鬧,鬧!明天開得了張才怪!這是怎麼說的!
王淑芬:明白人別說糊塗話,開炮是我鬧的?
王利發:別再瞎扯,幹活兒去!嘿!
王淑芬: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轟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後邊走)
王利發:(溫和了些)拴子的媽,甭害怕,開過多少回炮,一回也沒打死咱們,北京城是寶地!
王淑芬:心哪,老跳到嗓子眼裡,寶地!我給三爺拿菜錢去。(下)
(有刪改)
在《茶館》中,王淑芬是一個不具有主角光環的次要人物,但在上述節選部分中,她形象豐滿,性格鮮明,請簡要分析其形象特點。
【參考答案】
①能夠順應時代潮流。王淑芬是裕泰茶館的老闆娘,也許是平時見慣了三教九流的人,所以她的思想比較超前、活躍,在急劇變革的時代,沒有因循守舊,抵制變革。她梳著時行的圓髻,看不順眼李三的小辮兒,又勸李三不要頑固,既然改了民國,就應該隨著走,這些表現出她的與時俱進。②勤勞。作為老闆娘,她並沒有把自己擺得高高在上,吆三喝四,而是和夥計一起忙前忙後,裡外操勞。③善良。從王淑芬對李三抱怨的理解中可以看出她比王利發更能體諒別人,內心更為善良;她還勸王利發添人,既是茶館的實際需要,也是出於對李三忙不過來的關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