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經典電影(電影背後的故事)
2023-07-23 03:40:05
導演小傳
吳永剛(1909-1982年),江蘇吳縣人,生於上海。1925年入上海百合影片公司當美工練習生,後被升為美工師,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深造。1930年後在天一、聯華等影業公司任美術師,後成為導演。抗戰爆發後曾為新華、華新、華成等影片公司編導影片,為上海劇藝社等戲劇團體導演話劇。建國後先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海燕電影製片廠導演。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62年恢復工作。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代表作:《神女》(兼編劇)、《壯志凌雲》(兼編劇)、《遼遠的鄉村》、《秋翁遇仙記》(兼編劇)、《林衝》(與舒適合作)、《碧玉簪》(戲曲片,兼編劇)、《巴山夜雨》(與吳貽弓合作)等。
從1930年建立到1937年,聯華影業公司拍出了一批對社會產生不同程度影響的佳片,比如《城市之夜》、《母性之光》、《三個摩登女性》、《小玩意》、《大路》、《神女》、《漁光曲》、《新女性》、《迷途的羔羊》、《慈母曲》、《聯華交響曲》等等。中圖為聯華公司的大門,上圖為黎民偉(1892-1953年),下圖為羅明佑(1902-1967年),他們都是聯華公司的創始人。
憑著天賦和不懈的努力,吳永剛從一個美工練習生成長為可以獨立執導影片的導演。1934年攝製的無聲片《神女》是他的電影處女作,除了集影片的編劇、導演於一身,他還擔任了本片的布景設計。他把每一個鏡頭都繪製成草圖,還精心選擇了一幅古代戰爭中女戰俘跪乳嬰兒的畫製成浮雕作為片頭襯底(如圖)。
阮玲玉(1910-1935年)驚人的表演天賦和嫻熟的演技給年輕的導演吳永剛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他稱阮玲玉是「感光敏銳的『快片』」。阮玲玉被稱為中國無聲片時代最優秀的女演員是當之無愧的。
扮演「兒子」的黎鏗(1928-1965年)是上世紀30年代中國最傑出的童星,他和阮玲玉已經合作了好幾部影片,結下了真摯而深厚的銀幕母子情誼。右圖為長大後的黎鏗。
在章志直(1901-1979年)一生扮演的角色中,以《大路》中的工人「章大」和本片中的「流氓」(下圖)最為出色。
1935年3月8日阮玲玉服安眠藥自殺。她在銀幕上塑造了眾多悲劇女性形象,而她的生活竟也以悲劇收場。紛紛擾擾的傳聞和爭論令她死後也不得安寧。圖為各報評論阮玲玉之死。
《神女》代表了中國無聲電影的最高成就,吳永剛此後拍的電影沒有一部能夠超越《神女》。吳永剛在阮玲玉遺體前靜默著,一定感慨良多吧。
這是電影界同仁悼念阮玲玉的照片。在《神女》攝製完成的同一年(1934年),中國第一部以聲音作為藝術手段、以有聲電影手法創作的影片《桃李劫》誕生了,此後無聲片漸漸淡出了中國影壇。從某種意義上說,阮玲玉的死更像是為中國無聲影片時代結束而奏的一曲輓歌。
1938年,吳永剛曾經拍過同一題材的有聲片《胭脂淚》,主演是曾經和阮玲玉齊名的 「電影皇后」胡蝶(1907-1989年)。但是本片的影響無論如何也無法與《神女》相提並論了。圖為該片劇照。
下面請欣賞電影連環畫《神女》 部分精彩內頁:
謝謝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