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發動機用排氣歧管的製作方法
2023-07-23 05:18:21 2
專利名稱:一種發動機用排氣歧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發動機的排氣歧管裝置,涉及一種發動機排氣歧管,系現有技術 的改進。特別適用於氣缸直徑為86mm(可以是85 87mm)或91mm(可以是90 92mm),活 塞行程為86mm(可以是85 87mm),進、排氣歧管在發動機同一側面,凸輪軸為側置式,每缸 2個氣門的汽車的4缸汽油發動機,例如491/4Y、486/3Y系列發動機採用。
背景技術:
隨著國家法規對車輛排放限值要求的不斷提高,降低發動機有害尾氣排放量已經 成為發動機行業的一項重要任務。目前,國家法規針對汽車尾氣中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 氮氧化合物的含量有明確的排放限值要求。為滿足國家日益嚴格的排放要求,對現有發動 機進行技術改進已經成為必然。現行市場保有量較大的491/4Υ、486/3Υ系列發動機排放已 經不適應國家國IV排放法規限值要求,需對其進行必要的技術改造,對排氣系統的改進是 關鍵技術措施之一,排氣系統改進方案主要為採用兩級催化器,對應設置兩個氧傳感器。催化器需要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才能正常工作,為提高催化器的催化效率,需將 催化器儘量靠近缸蓋排氣出口,以便利用排氣熱量加熱催化器,提高其起燃速度,為滿足 國IV排放法規要求,需增加前催化器和前氧傳感器。對於目前市場保有量較大的491/4Υ、 486/3Υ系列發動機,其進、排氣歧管在發動機同一側面,排氣歧管採用雙出口形式,此排氣 歧管將第一缸入口管、第四缸入口管合併後匯(即連通)成一個單獨出口,第二缸入口管、 第三缸入口管合併後匯成另一個單獨出口,在排氣歧管上就形成了兩個出口。此結構有利 於減少排氣歧管各入口管路之間的竄氣量,排氣氣流通暢,以提升發動機性能,但雙出口排 氣歧管的氣流特徵及接口形式不能實現與前催化器的耦合,使得發動機的尾氣排放不能達 到國IV標準。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通過改變排氣歧管的出口形 式,提供一種排氣出口形式為單孔的發動機用排氣歧管,從而實現與前催化器的良好結合、 提高催化效率、降低汽車尾氣排放。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是一種發動機用排氣歧管,包括第一缸入口管、第二缸入口 管、第三缸入口管、第四缸入口管,其特徵是還包括一個排氣出口管和一個法蘭;排氣出 口管的一端與所述第一缸入口管、第二缸入口管、第三缸入口管、第四缸入口管的一端固定 連通或一體成型,排氣出口管的另一端與法蘭固定連接或一體成型。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中所述排氣出口管上還可以設置有一個前氧傳感器安裝孔。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中所述第二缸入口管、第三缸入口管的一端較好的是經合併 後與排氣出口管固定連通或一體成型;所述第一缸入口管、第四缸入口管的一端較好的是 直接與排氣出口管的一端固定連通或一體成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下列特點和有益效果的出口形式,實現了與前催化器的耦合,有 利於前催化器的快速起燃,提高燃燒效率,降低汽車尾氣排放;(2)採用本實用新型排氣出口的出口形式,有利於組織尾氣氣流方向和分布,讓尾 氣經過前催化器時,氣體與催化劑充分接觸,提高催化效率,降低汽車尾氣排放;(3)本實用新型採用排氣出口管連接法蘭,可以方便地與不同的後續管路連接,設 置前氧傳感器安裝孔,便於前氧傳感器的布置和安裝;(4)本實用新型主要適用於氣缸直徑為86mm(可以是85 87mm)或91mm(可以 是90 92mm),活塞行程為86mm(可以是85 87mm),進、排氣歧管在發動機同一側面,凸 輪軸為側置式,每缸2氣門的汽車的4缸汽油發動機採用;(5)本實用新型保持了現有技術結構的優點,即保持各入口管匯入到排氣出口管 的彎曲弧度,將氣體流動方向導向排氣歧管出口方向,從而減少各入口管路之間的竄氣量, 排氣氣流通暢;同時,單出口形式的排氣歧管,實現了與前催化器的有效耦合;(6)結構簡單,生產安裝使用方便,實用性強。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正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後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第一缸入口管、2-第二缸入口管、3-第三缸入口管、4-第四缸入口管、 5-排氣出口管、6-法蘭、7-前氧傳感器安裝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參見各附圖。一種發動機用排氣歧管,包括第一缸入口管1、第二缸入口管2、第三缸入口管3、 第四缸入口管4,還包括一個排氣出口管5和一個法蘭6 (用於連接為滿足國IV或更高標 準排放法規,所必須的採用的前催化器或後續排氣管路);排氣出口管5的一端與所述第一 缸入口管1、第二缸入口管2、第三缸入口管3、第四缸入口管4的一端固定連通或一體成型, 排氣出口管5的另一端與法蘭6固定連接;所述排氣出口管5上還設置有一個前氧傳感器安裝孔7,用於安裝為滿足國IV或 更高標準排放法規,所必須的採用的前氧傳感器。裝配時第一缸入口管1、第二缸入口管2、第三缸入口管3、以及第四缸入口管4 的另一端分別與氣缸蓋4個排氣道固定連通,法蘭6與前催化器固定連通,前氧傳感器安裝 孔7上安裝前氧傳感器;發動機工作時,尾氣經過前催化器時,氣體與催化劑充分接觸,提 高催化效率,從而降低汽車尾氣中有害物的排放。實施例2:參見各附圖。一種發動機用排氣歧管,其中的第二缸入口管2、第三缸入口管3的一端經合併後 與排氣出口管5固定連通或一體成型;所述第一缸入口管1、第四缸入口管4的一端直接與 排氣出口管5的一端固定連通或一體成型;其它同實施例1,略。[0026] 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實施例,本實用新型內容所述均可實施並具有所述良好效果權利要求一種發動機用排氣歧管,包括第一缸入口管、第二缸入口管、第三缸入口管、第四缸入口管,其特徵是還包括一個排氣出口管(5)和一個法蘭(6);排氣出口管(5)的一端與所述第一缸入口管(1)、第二缸入口管(2)、第三缸入口管(3)、第四缸入口管(4)的一端固定連通或一體成型,排氣出口管(5)的另一端與法蘭(6)固定連接或一體成型。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用排氣歧管,其特徵是所述排氣出口管(5)上還設置 有一個前氧傳感器安裝孔(7)。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發動機用排氣歧管,其特徵是所述第二缸入口管(2)、第 三缸入口管(3)的一端經合併後與排氣出口管(5)固定連通或一體成型;所述第一缸入口 管(1)、第四缸入口管(4)的一端直接與排氣出口管(5)的一端固定連通或一體成型。
專利摘要一種發動機用排氣歧管,包括第一缸入口管、第二缸入口管、第三缸入口管、第四缸入口管,其特徵是還包括一個排氣出口管和一個法蘭;排氣出口管的一端與所述第一缸入口管、第二缸入口管、第三缸入口管、第四缸入口管的一端固定連通或一體成型,排氣出口管的另一端與法蘭固定連接或一體成型;所述排氣出口管上還可以設置有一個前氧傳感器安裝孔。採用本實用新型將排氣歧管排氣出口形式由雙孔改為單孔,從而實現與前催化器的良好結合,提高催化效率,降低汽車發動機尾氣排放。
文檔編號F01N13/10GK201635811SQ20102012084
公開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26日
發明者羅興樹 申請人:綿陽新晨動力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