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中安欣犧牲了嗎(大火的狂飆安欣原型是誰)
2023-07-23 00:52:32 1
來源:醫學之聲
《狂飆》,在昨天迎來了大結局。
在最後的一幕裡,安欣探視,面對鐵窗後的高啟強。
他帶來的,是一盒餃子。
安欣說,如果倒退二十年,他打死都不會給高啟強吃這頓餃子。
高啟強安靜地回應。
「你會的,還是會的。」
正如高啟強所說,就像擺在面前的這盒餃子,安欣的「軸」一直還在。
高啟強在墮落的道路上一路狂飆,安欣在理想的道路上永不回頭。
警察安欣,對得起他透明的靈魂。
這位堅定的理想主義者,從來對得起他身上那身警服。
就算是一時被錢財鬼迷心竅的楊健,辜負了身為緝毒警的使命。
在最後走投無路的時刻,也不忘踐行當年和戰友們的約定。
「人走了,名字留下,永遠都在。」
在現實中,緝毒警們的遭遇比電視劇更加震撼人心,他們所背負的有千斤重,而很多人僅僅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們在一線和亡命之徒交鋒,承受常人難以想像的危險和壓力。
現實遠遠比電視劇更加驚險刺激……
《破冰行動》大火的時候,張軍也在追劇。
他對劇中的人物和劇情深有體會,「劇中原型我們了解,現實比電視劇更加驚險刺激。」
對於張軍來說,他的緝毒人生確實跌宕起伏。
作為淮北市公安局禁毒支隊民警,自2011年調入禁毒支隊,已經奮戰了12年。
他是多起重大涉毒案件的主偵,也是令毒販聞風喪膽的緝毒警。
至今,已經抓獲嫌疑人680人,繳獲各類毒品20餘斤。
第一次抓捕行動,張軍就遇到了危險。
警方在淮北四馬路大轉盤附近展開抓捕行動,但毒販消息靈通,很快四散逃脫。
追蹤的過程中,張軍他們跟著毒販進入了伸手不見五指的偏僻小巷。
黑暗中,張軍隱約看到毒販試圖掏出什麼東西。
趁著對方動作的瞬間遲滯,機敏的他撲過去將毒販摁倒,才發現對方拿出的是一把彈簧刀。
鋌而走險的犯罪分子,從不缺少想要致人於死地的亡命之徒。
那次的經歷,令張軍後怕。
然而接下來數十年的時光,與歹徒搏鬥,在生死線徘徊,變成了家常便飯。
「最忙的時候熬了五天五夜,經常一兩個月不回家。」
張軍說,但他不想換警種,想要一直做下去:
「不能讓這些毒品流向社會,否則又毀了多少家庭。」
這是張軍作為緝毒警,永不退縮的信條。
墓碑上不會刻上名字……
何峰是濟南一線緝毒警,他直言,曾經被吸毒者威脅過。
「他指著我的鼻子說要報復我。」
「我最擔心的還是家人的安危,穿上警服該做的事不能後退,脫下警服我也是一個兒子、丈夫、父親的角色。」
生前不能露面,死後的墓碑也不會刻上名字。
無論是執勤畫面還是合照,甚至送別戰友的照片,上面永遠是厚重的馬賽克。
徹夜未眠,是何峰的常態。
有一次,他和隊友接到線人情報,有幾名吸毒人員藏在賓館內,試圖往鄰近城市運送毒品。
何峰和隊友馬上趕往目標賓館,蹲守嫌犯。
想要找到嫌犯又不打草驚蛇,在這片房屋密集的舊街區實屬不易。
如果貿然行動,其他躲藏其中的同夥必定望風而逃。
因此他們謹慎行事,在賓館樓下等了一天一夜,直到第二天嫌疑人才離開窩點。
何峰和隊友立刻把兩名嫌疑人按在電梯口,並與這兩名吸毒人員共處一室,又是一夜未合眼。
經歷了三天三夜,才將全部吸毒人員抓獲。
他們拿命守護我們……
緝毒警犧牲數是一般警種的4.9倍,受傷率也高出10倍。
他們要面臨著持刀甚至持槍的歹徒,有的被燒傷,有的被汽車碾壓、拖行十幾米。
根據平安中國統計,我國緝毒警的平均壽命只有41歲,犧牲時最小才21歲,最大的有68歲。
19年,有427名緝毒警倒在崗位上。
而緝毒行動也是無止盡的,現在全國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超過250萬名。
這些人員都會受到監督,每半年就要驗一次毛髮,但還是有不少人再次誤入歧途。
吸毒,意味著下一步可能會販毒,以販養吸的吸毒人員比比皆是。
毒品每年成交量近400噸,毒品消耗的社會財富高達5000億元。
有多少家庭因為一人吸毒支離破碎,很多吸毒人員同時患有愛滋等疾病。
即使送進戒毒所,戒掉以後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前。
骨瘦如柴、雙目充血、困頓乏力、疾病纏身,是每個吸毒人員葬送前程獲取快感的代價。
而現在,更多不法分子把販毒的手伸向年輕人。
在目前登記的吸毒人員中,35歲以下佔比達到驚人的75%。
而青少年吸毒者的佔比則高達34.5%。
「我曾經逮捕過一個吸毒者,小夥子只有20多歲。朋友告訴他一個東西很好抽,慫恿他不用擔心,抽一次沒問題。小夥經不住誘惑抽了一次。這樣幾次以後,朋友開始要錢,但他已經戒不掉了。所以說朋友圈子很重要,年輕人要愛惜自己。」
何峰說,他非常惋惜,很多年輕人因為好奇心或交友不慎,被毒品拉入深潭。
只是接觸一次,便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根本戒不掉。
除了那些眾所周知的毒品,海洛因、冰毒、甲卡西酮(喪屍粉)、K粉,還有偽裝成各種奶茶、糖果、汽水的新型毒品,令人防不勝防。
不僅是身體上的侵害,有些人甚至從精神上對年輕人進行腐蝕。
之前查封的書籍《風情不搖晃》,裡面大肆吹捧毒梟的愛情,為毒梟洗白。
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也在評論區「譴責」緝毒警,發表侮辱言論,表達對毒梟的嚮往和同情,看得人既憤怒又痛心。
必須意識到毒品的危害,意識到毒販的罪大惡極,才能保護好下一代,也無愧於緝毒英雄的獻身。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