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的製造方法
2023-07-12 12:18:31 1
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由雙層(兩層)篩網(2)、線箍(3)、彈簧(6)、圍板(4)、種箱(1)、定位腳和手柄(10)構成;篩網上有品字形均勻分布的相同的網孔(7),兩層篩網上的網孔相互匹配一一對應,網孔的大小及分布規則與拋秧盤缽孔相匹配,網孔是矩形,寬度與種子的寬度匹配,其長度至少可容納兩粒稻種,深度與種子的厚度匹配,長邊與種箱平行;網孔(7)的上口小於下口;上層篩網種箱那邊與網孔邊界交界處有向上凸起的種子回流阻隔壩(11),彈簧(6)位於種箱底部中間,每個篩網各與彈簧(6)的一端固連,下層篩網上有用於壓縮彈簧的操作柄(5);上層篩網上表面是可粘貼膠帶的光滑平面。這種播種器有拋秧盤播種和機插秧播種的雙重功能,播量可調節,播種精度高,重量輕,勞動強度小,效率高。
【專利說明】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
[0001]一.
【技術領域】
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涉及播種機領域。
[0002]二.
【背景技術】
由本人發明的漏播技術(專利號2011205782577、2010202328361)已推廣應用,但存在以下缺陷:由於它們網孔都是矩陣分布的,所播種子存在條狀空隙,機插秧時容易出現連續空插現象;矩陣分布的網孔不能用於缽孔品字形分布的拋秧盤播種,目前拋秧盤的缽孔都是品字形分布的;由於它們的網孔不是上小下大的瓶頸形,晃動播種器排列種子時,進入網孔的種子容易跳出來,導致漏播。漏粘兩用精播器(專利號2011205782577)播量僅50克,不適合大播量播種,且播帶芒刺種子時,種子的芒刺容易鑽入夾層內被卡住,而睹塞網孔;另外,原漏播技術中的關鍵部件「線箍」設置需進一步完善。
[0003]三.
【發明內容】
在以上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提供一種播量可調節,可播帶芒種子,即能用於機插秧播種,又能用於拋秧盤播種,故障少、勞動強度低、效率高,播種質量好,適用範圍廣的手動播種器。其具體結構及原理如下。
[0004]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由雙層(兩層)篩網(2)、線箍(3)、彈簧(6)、圍板(4)、種箱
(I)、定位腳和手柄(10)構成;篩網上有品字形均勻分布的相同的網孔(7),兩層篩網上的網孔相互匹配一一對應,網孔的大小及分布規則與拋秧盤缽孔相匹配,以利於對拋秧盤精確播種。網孔品字形分布可避免所播種子出現條狀空隙。網孔是矩形,寬度與種子的寬度匹配,其長度至少可容納兩粒稻種,深度與種子的厚度匹配,秈稻厚度為1.5mm左右,粳稻厚度為2_左右。長邊與種箱平行。這種形狀的網孔,充入的種子的芒刺的指向是網孔的兩端,排列種子時,晃動播種器的方向是沿著手柄的方向,網孔中種子受到的力的的方向與晃動方向一致,這樣種子受力的方向與芒刺的指向垂直,進入網孔的種子不會在網孔中沿芒刺的指向振動,從而避免芒刺鑽入網孔兩端的夾層中產生卡種故障。
[0005]網孔(7)的上口小於下口,也就是上層篩網網孔上口寬度(12)小於上層篩網網孔下口寬度(13),這樣,當兩層篩網錯開時(圖2),上層篩網網孔(7)的底部被下層篩網網孔隔牆(17)封住,形成上口小於下口的稜台形容腔,容腔腔壁向下傾斜,這種形狀可防止進入容腔的種子又跳出來。
[0006]下層篩網(9)網孔上口寬度(14),比上層篩網(8)的網孔下口寬度(13)大,下層篩網下口(15)比上口(14)大,這樣,當兩層篩網的網孔相對時(圖3),形成上小下大的通道,這有利於播種時種子順暢下落。
[0007]上層篩網網孔的下口寬度(13)比下層篩網網孔隔牆上部寬度(19)大,這樣設計網孔數量可多一些,從而擴大播量範圍和減輕播種器重量。但兩者之差不能大於種子的大小,否則當網孔錯開時,下層篩網的隔牆與上層網孔(7)的底部有種子能通過的間隙,這就無法排列種子。
[0008]上層篩網種箱那邊與網孔邊界交界處有向上凸起的種子回流阻隔壩(11),朝種箱內的壩面為直面,朝種箱外的面為斜面。直面有利於防止種箱中的種子流出。斜面有利於晃動播種器排列種子操作時,篩網上多餘的種子滑入種箱中。
[0009]彈簧(6)位於種箱底部中間,每個篩網各與彈簧(6)的一端固連。下層篩網上有用於壓縮彈簧的操作柄(5)。線箍穿過網孔,將兩層篩網束縛在一起。種箱和圍板固連於上層篩網的上面邊緣;種箱位於長邊上;彈簧伸縮的方向與矩形網孔(7)的長邊垂直;線箍是銅線箍或不鏽鋼卡簧。不鏽鋼卡簧尺寸和形狀規範,且比銅線強度大,不易生鏽和變形。線箍所在平面的法線方向與彈簧伸縮的方向一致;在彈簧彈力、外力及線箍的約束下,兩層篩網可緊貼著相對滑動,從而使篩網網孔呈錯開或相對狀態。定位腳安裝在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的底部角上,其高度可以調節。手柄安裝在種箱及與之相對的圍板的中間。上層篩網上表面網孔口面是可粘貼膠帶的光滑平面,這就可用粘貼膠帶封住部分網孔從而改變播種量和適應不同形狀的秧盤。
[0010]四.【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是圖1中網孔錯開時A— A剖切放大圖。
[0013]圖3是圖1中網孔相對時A— A剖切放大圖。
[0014]圖4是圖1中A— A上層篩網剖切放大圖。
[0015]圖5是圖1中A— A下層篩網剖切放大圖。
[0016]圖中I一種箱2 —篩網3 —線箍4一圍板5—操作柄6—彈簧7—網孔8—上層篩網9 一下層篩網10—手柄 11 一種子回流阻隔壩 12—上層篩網網孔上口寬度13—上層篩網網孔下口寬度14 一下層篩網網孔上口寬度15—下層篩網網孔下口寬度 16—上層篩網網孔隔牆 17—下層篩網網孔隔牆 18—上層篩網網孔隔牆上部寬度19 一下層篩網網孔隔牆上部寬度。
[0017]五.【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的結構、原理作進一步說明。
[0019]首先看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用於拋秧盤播種時的結構。
[0020]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由雙層(兩層)篩網(2)、線箍(3)、彈簧(6)、圍板(4)、種箱
(I)、定位腳和手柄(10)構成;篩網上分布有品字形均勻分布的相同的網孔(7),兩層篩網上的網孔相互匹配一一對應,網孔的大小及分布規則與拋秧盤缽孔相匹配。網孔是矩形,寬度與種子的寬度匹配,深度與種子的厚度匹配,為疒2.5mm。其長度至少可容納兩粒稻種,長邊與種箱平行。上層篩網網孔上口寬度(12)小於上層篩網網孔下口寬度(13),下層篩網
(9)網孔上口寬度(14),比上層篩網(8)的網孔下口寬度(13)大,下層篩網下口(15)比上口(14)大。上層篩網網孔的下口寬度(13)與下層篩網網孔隔牆上部寬度(19)的差大於零,小於種子的厚度。上層篩網種箱那邊與網孔邊界交界處有向上凸起的種子回流阻隔壩
(II),朝種箱內的壩面為直面,朝種箱外的面為斜面。每個篩網各與彈簧(6)的一端固連。下層篩網上有用於壓縮彈簧的操作柄(5)。線箍或不鏽鋼卡簧穿過網孔,將兩層篩網束縛在一起。種箱和圍板固連於上層篩網的上面邊緣;種箱位於長邊上;彈簧伸縮的方向與矩形網孔(7)的長邊垂直;線箍是銅線箍或不鏽鋼卡簧。線箍所在平面的法線方向與彈簧伸縮的方向一致;定位腳安裝在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的底部角上,其高度可以調節。手柄安裝在種箱及與之相對的圍板的中間。上層篩網上表面網孔口面是可粘貼膠帶的光滑平面。
[0021]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與353孔拋秧盤匹配的上層篩網尺寸為:上層篩網網孔上口寬度(12)為3.7mm,長度為22.6mm,深度為2.5mm。上層篩網網孔隔牆(16)上部寬度(18)(也就是網孔(7)橫向間隔距離)為3.44mm,網孔(7)縱向間隔距離為2.4mm。
[0022]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與434孔拋秧盤匹配的上層篩網尺寸為:上層篩網網孔上口寬度(12)為3.7mm,長度為19.91mm,深度為2mm。上層篩網網孔隔牆上部寬度(18)為
2.74,網孔(7)縱向間隔距離為2.4mm。
[0023]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與308孔拋秧盤匹配的上層篩網尺寸為:上層篩網網孔上口寬度(12)為3.7mm,長度為24.04mm,深度為2.5mm。上層篩網網孔隔牆上部寬度(18)為
3.93mm,網孔(7)縱向間隔距離為2.4mm。
[0024]以上設計,拋秧盤每列缽孔分別與播種器三列網孔對應,播種時,用膠帶封貼網孔可減少播種量。
[0025]再看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用於機插秧播種時的結構。
[0026]用膠帶封貼上述播種器篩網邊緣的網孔(7),使其長度和寬度與機插秧秧盤尺寸匹配,就可用於機插秧播種。
[0027]任何與上類同的結構,或減少部分結構而減少其功能,或改變部分結構使其的性能變劣、或等同、或略優,都在本專利的保護範圍內。仿冒必究。
【權利要求】
1.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由雙層(兩層)篩網(2)、線箍(3)、彈簧(6)、圍板(4)、種箱(I)、定位腳和手柄(10)構成;其特徵是篩網上有品字形均勻分布的相同的網孔(7),兩層篩網上的網孔相互匹配一一對應,網孔的大小及分布規則與拋秧盤缽孔相匹配,網孔是矩形,寬度與種子的寬度匹配,其長度至少可容納兩粒稻種,深度與種子的厚度匹配,長邊與種箱平行;網孔(7)的上口小於下口 ;上層篩網網孔的下口寬度(13)比下層篩網網孔隔牆上部寬度(19)大,兩者之差小於種子的大小;上層篩網種箱那邊與網孔邊界交界處有向上凸起的種子回流阻隔壩(11),其朝種箱內的壩面為直面,朝種箱外的面為斜面;彈簧(6)位於種箱底部中間,每個篩網各與彈簧(6)的一端固連,下層篩網上有用於壓縮彈簧的操作柄(5);線箍穿過網孔,將兩層篩網束縛在一起;種箱和圍板固連於上層篩網的上面邊緣;種箱位於長邊上;彈簧伸縮的方向與矩形網孔(7)的長邊垂直;線箍所在平面的法線方向與彈簧伸縮的方向一致;定位腳安裝在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的底部角上;手柄安裝在種箱及與之相對的圍板的中間;上層篩網上表面是可粘貼膠帶的光滑平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其特徵是所述篩網(2)的尺寸為:上層篩網網孔上口寬度(12)為3.7mm,長度為22.6mm,深度為2.5mm ;上層篩網網孔隔牆(16)上部寬度(18)(也就是網孔(7)橫向間隔距離)為3.44mm,網孔(7)縱向間隔距離為2.4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其特徵是所述篩網(2)的尺寸為:上層篩網網孔上口寬度(12)為3.7mm,長度為19.91mm,深度為2mm ;上層篩網網孔隔牆上部寬度(18)為2.74,網孔(7)縱向間隔距離為2.4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其特徵是所述篩網(2)的尺寸為:上層篩網網孔上口寬度(12)為3.7mm,長度為24.04mm,深度為2.5mm ;上層篩網網孔隔牆上部寬度(18)為3.93mm,網孔(7)縱向間隔距離為2.4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其特徵是所述線箍(3)是銅線箍。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插秧拋秧通用播種器,其特徵是所述線箍(3)是不鏽鋼卡簧。
【文檔編號】A01C7/02GK104365231SQ201310358379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7日
【發明者】程向清 申請人:程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