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提高複合材料貼合度的治具的製作方法
2023-08-07 19:06:26 1
一種提高複合材料貼合度的治具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提高複合材料貼合度的治具,其包括上表面設有定位裝置的底座、位於所述底座上的支架、位於所述支架上的頂板及位於所述頂板下表面的按壓裝置,所述按壓裝置包括連接在所述頂板下表面中心的收容有活塞杆的氣缸、連接在所述活塞杆下端的正四稜錐體壓板,所述壓板下表面還設有通過彈簧連接的第二壓板以及自所述壓板下表面向下凸出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下端低於所述第二壓板的下表面,所述定位裝置包括用於放置複合材料且上表面設有定位塊的底板和用於收容所述定位杆的定位孔座。本實用新型將壓板設置成錐體形有利於壓板受力更均衡,防止翹起現象;通過均勻按壓複合材料能夠減小複合材料之間的縫隙使得複合材料的貼合度更高。
【專利說明】一種提高複合材料貼合度的治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治具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提高複合材料貼合度的治具。
【【背景技術】】
[0002]複合材料是以一種材料為基體,另一種材料為增強體組合而成的材料。各種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長補短,產生協同效應,使複合材料的綜合性能優於原組成材料而滿足各種不同的要求。複合材料已廣泛的應用於電子產品的製造過程中,其中包括PET、PC、PT、麥拉、鋁箔、銅箔等。目前在電子產品的製作過程中,採用複合材料形成的薄板在貼合時經常會在中間出現小縫隙的現象,從而導致複合材料膜的貼合度降低而不合格。因此,當複合材料製作成型好後需要對其進行按壓整平,減小中間層的小縫隙,提高貼合度。通常複合材料的整平按壓治具,大多是採用氣缸杆連接在方形壓板的中心處,通過氣缸對氣缸杆施壓直接作用到方形的壓板上,但是由於方形壓板只受到中心處一小塊區域的作用力,容易造成壓板重心不穩而使得按壓過程中受力不均勻,從而失去平衡發生翹起現象;其次,目前大多複合材料按壓治具沒有考慮複合材料的定位裝置而使得複合材料在按壓過程中容易發生移位,造成複合材料的有些區域沒有受到按壓,且在按壓過程中易出現刮花現象,造成合格率較低。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提高複合材料貼合度的治具來解決上述問題。
【
【發明內容】
】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壓力均衡、定位防移位、貼合度高的提高複合材料貼合度的治具。
[0005]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一種提高複合材料貼合度的治具,其包括上表面設有定位裝置的底座、位於所述底座上的支架、位於所述支架上的頂板及位於所述頂板下表面的按壓裝置,所述按壓裝置包括連接在所述頂板下表面中心的收容有活塞杆的氣缸、連接在所述活塞杆下端的正四稜錐體形壓板,所述壓板下表面還設有通過彈簧連接的第二壓板以及自所述壓板下表面向下凸出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下端低於所述第二壓板的下表面,所述定位裝置包括用於放置複合材料且上表面設有定位塊的底板和用於收容所述定位杆的定位孔座。
[0006]具體的,所述底座、所述底板、所述壓板、所述第二壓板均為方形的塊狀。
[0007]具體的,所述第二壓板的重心與所述壓板的重心在垂直於所述底板的同一直線上。
[0008]具體的,所述第二壓板下表面還設有防止複合材料表面被刮花的按壓墊。
[0009]具體的,所述定位杆位於所述壓板下表面的四個角區域,所述定位孔座位於所述底座的與定位杆對應的四個角區域。
[0010]具體的,所述定位塊配合所需按壓的複合材料的大小設置為「L」型,位於所述底板的四個角區域,限制複合材料四個角的水平移動。[0011 ] 具體的,所述支架位於所述底座的四個角區域處形成一個框體結構。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一種提高複合材料貼合度的治具的有益效果在於:
[0013]1、將壓板設置成正四稜錐體有利於壓板受力更均衡,防止翹起現象;
[0014]2、底板上設置的定位塊,對複合材料具有定位功能防止了複合材料的移動;
[0015]3、通過均勻的整平按壓作用,再加上彈簧板的第二次按壓使得複合材料中間層的小縫隙消除,從而提高貼合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提高複合材料貼合度的治具的結構意圖。
[0017]圖中數字表示:
[0018]I為底座;
[0019]2為定位裝置,21為定位孔座,221為定位塊,22為底板;
[0020]3為支架;
[0021]4為頂板;
[0022]5為按壓裝置,51為氣缸,52為活塞杆,53為壓板,531為彈簧,532為定位杆,54為第二壓板,541為按壓墊。
【【具體實施方式】】
[0023]請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一種提高複合材料貼合度的治具包括上表面設有定位裝置2的底座1、位於底座I上的支架3、位於支架3上的頂板4及位於頂板4下表面的按壓裝置5,支架3位於底座I的四個角區域處形成一個框體結構。
[0024]請參照圖1,按壓裝置5包括連接在頂板4下表面中心的收容有活塞杆52的氣缸51、連接在活塞杆52下端的正四稜錐體形壓板53,壓板53下表面還設有通過彈簧531連接的第二壓板54以及自壓板53下表面向下凸出的定位杆532,第二壓板54的下表面還設有按壓墊541。定位杆532的下端低於第二壓板54的下表面且對稱分布於壓板53的四個角區域,第二壓板54的重心與壓板53的重心構成的直線垂直於底座1,彈簧531均勻分布於第二壓板54的上表面。首先,壓板53設置成上表面為四邊形的正四稜錐體形狀,其上表面與活塞杆52的下端連接,當活塞杆52對壓板53施加壓力時,通過正四稜錐體側面將壓力傳遞到壓板53的整個下表面,因此壓板53受力更均勻、更穩定不易失去平衡;其次,第二壓板54通過彈簧531連接在壓板53的下表面,當壓板53按壓複合材料時,由於彈簧531的收縮變形產生彈性壓力,實現對複合材料的進一步按壓;最後,設置在第二壓板54下表面的按壓墊541對按壓過程中的複合材料具有保護作用,能夠防止複合材料表層受到硬質面的擠壓而刮花。
[0025]請參照圖1,定位裝置2包括用於放置複合材料且上表面設有定位塊221的底板22和用於收容定位杆532的定位孔座21,底座1、底板22、壓板53、第二壓板54均為方形的塊狀。定位孔座21分布在底座I上表面與定位杆532對應的區域,當壓板53按壓複合材料時,定位杆532插入定位孔座21內,對壓板53具有定位、穩定、防晃動作用;定位塊221設置成「L」型,按照複合材料的大小對稱分布於底板22的四個角區域,對複合材料形成定位、固定、防止移動的功能。
[0026]請參照圖1,在本實施方式中,氣缸51通過內部壓強的變化作用到活塞杆52上,使得活塞杆52帶動壓板53連同第二壓板54垂直方向運動,當活塞杆52向下運動時,實現壓板53對複合材料的按壓整平功能,此時,由於彈簧531收到擠壓,產生彈性形變,從而轉變成彈性壓力作用到第二壓板54上,第二壓板54將彈性壓力傳遞到複合材料上,實現對複合材料的第二次按壓,通過多次按壓整平可以減小複合材料中間夾層的小縫隙,使得複合材料的貼合度更高,且生產的合格率也更高。
[0027]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提高複合材料貼合度的治具,其包括上表面設有定位裝置的底座、位於所述底座上的支架、位於所述支架上的頂板及位於所述頂板下表面的按壓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按壓裝置包括連接在所述頂板下表面中心的收容有活塞杆的氣缸、連接在所述活塞杆下端的正四稜錐體壓板,所述壓板下表面還設有通過彈簧連接的第二壓板以及自所述壓板下表面向下凸出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下端低於所述第二壓板的下表面,所述定位裝置包括用於放置複合材料且上表面設有定位塊的底板和用於收容所述定位杆的定位孔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複合材料貼合度的治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座、所述底板、所述壓板、所述第二壓板均為方形的塊狀。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複合材料貼合度的治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壓板的重心與所述壓板的重心在垂直於所述底板的同一直線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複合材料貼合度的治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壓板下表面還設有防止複合材料表面被刮花的按壓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複合材料貼合度的治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杆位於所述壓板下表面的四個角區域,所述定位孔座位於所述底座的與定位杆對應的四個角區域。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複合材料貼合度的治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塊配合所需按壓的複合材料的大小設置為「L」型,位於所述底板的四個角區域,限制複合材料四個角的水平移動。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複合材料貼合度的治具,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架位於所述底座的四個角區域處形成一個框體結構。
【文檔編號】B30B15/06GK204196289SQ201420495761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29日
【發明者】王文成 申請人:蘇州滕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