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名怎麼才能獲獎(電影無名憑實力)
2023-08-07 18:22:06 2
一般來講春節檔電影,都是以「合家歡」題材為主,其震撼的大場面,爆笑的劇情,萌趣的少兒動畫等等,都非常適合帶上小孩子,全家一起觀看,所以有著天然的票房號召力。
但是,往往也有不走尋常路的影片,可以在春節檔憑實力「頭鐵」而佔領一席之地,由程耳導演拍攝的《無名》就是這樣一部電影,為更偏重于欣賞電影內容的觀眾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中國從來不乏諜戰影視劇,但是自從《風聲》之後,卻很少有導演敢於拍攝一部屬於電影大熒幕的諜戰主題影片了。
如今還敢拍攝這個主題的導演,想必是對自己拍攝手法與獨特的視聽語言很有信心。
而程耳導演也確實以其作品獨具個性化的「高級感」在業內享有盛名,也許他的電影並沒有超高的票房,但卻絕對禁得起反覆推敲和細心品味。
有人說,近幾年觀眾看慣了震撼的宏大場面,直白的反轉和誇張的劇情鋪設,喜歡在幾分鐘內就看到粗糙的刺激和人物的起伏,已經沒有耐心去僅僅欣賞一部較為深沉的作品。
但是,正如《中國奇譚》的總導演所說:「創作者有責任提高觀眾審美門檻。」
一位優秀導演的作品不應該一味的迎合觀眾。
那些較為簡單粗糙的電影,除了在當時激起一些水花以外,在電影史上不會留下任何痕跡,它們並沒有使得電影大環境變得更好,沒有提升大家對於優秀電影的期待。
然而,觀眾真的欣賞不來一部好作品嗎?
程耳導演呼籲:觀眾不應該被低估。
他說,觀眾都可以處理自己的人生,難道還不能去「處理」一部電影嗎?
所以,他決定帶著足夠的誠意和態度,接受觀眾的審視和所有非惡意的評價。這是一位合格的導演對觀眾和藝術的尊重。
很多時候,其實並不是觀眾去主動選擇了「粗糙的作品」,反而是因為熒幕上的優秀作品太少,觀眾才不得不選擇快餐娛樂。
觀眾當然有權利選擇「簡單的快樂」,但這不意味著觀眾無法欣賞足夠優秀的作品。
好在這部電影被透射了足夠多的目光,時間會證明一切,觀眾不應該被低估,優秀的電影也不應該被低估。
程耳導演以及主創演員為這部劇付出了足夠的誠意和努力,值得靜下心來,放下成見,放下浮躁,放下手機,全身心的感受主創為大家創造的一個前所未見的世界。
《無名》這部影片拍攝了4個月,而準備的時間更長,影片中使用的每一處布景,每一個道具,甚至小到一道菜、一個發卡,都做到了既貼合角色性格,場景情緒,又符合那個年代的精緻。
程耳導演的視聽語言真的很絕。
在日本佔領上海以後,不論是街道建築還是人物服飾,都沒有太大的變化,並沒有鋪設大量而醒目的日本旗幟、和服、櫻花等等元素,但觀眾就是能明顯地感覺到環境氛圍的改變和壓抑與恐懼。
程耳導演做到了用細節和鏡頭節奏、視聽效果來真實地讓觀眾感受到影片需要表達的情緒。
而梁朝偉先生和青年演員王一博的那段打戲真的是近年來不多見的生死相搏的好戲。
它不僅僅是拳拳到肉的視覺刺激,還演繹出了真實的疼痛與撕扯感,沒有華麗的打鬥動作,卻是實打實的驚險和搏命。
在電影院觀看的時候,不少觀眾都不自覺的屏氣凝神,一度以為這二位都活不到結局。
除了打戲,文戲部分也不會令人失望,梁朝偉先生幾乎化境地用自然的鬆弛質感,表現出了極富層次感的情緒。
周迅的臉在大熒幕上也從不令人失望,情緒感十足。
而在兩位影帝影后面前,王一博的表現也並不遜色,沒有使得影視張力失衡。他像一柄利劍,撕破混沌的壓抑,像瘋批一樣宣洩著情緒,幾乎成為觀眾情緒釋放的出口。
而結局的反轉,令人讚嘆的同時,又忍不住想從頭細細回想。
如果說有觀眾覺得影片在時間線上有些混亂,大概是還不太適應非線性敘事的講述方式。
影片沒有按照時間順序敘事,而是情緒先行,高能銜接,最後抽絲剝繭揭曉謎團,觀眾隨著導演的鏡頭在電影世界中探索迷宮,撿拾真相的拼圖碎片,最終收穫解謎的暢快和情緒的延展。
可以說,整個觀影過程酣暢淋漓,情緒被導演拿捏得死死的。
除了劇情以外,導演呈現給大家鏡頭美感和視聽效果也堪稱藝術品,每一幀,每一個畫面都是導演精心設計出來的,不僅構圖精美,還藏著不少「隱喻」,值得仔細推敲和反覆觀賞。
充滿層次感的色調,不僅拉滿氛圍感,也營造出真實的高級感,一下子就將觀眾拉入那個精心營造出的極具真實感的時代中。
目前影片剛剛上映幾天,我們觀影后雖然激動,也只好憋住暫時不做劇透,把迷宮探索的趣味感,解謎後的酣暢感,和致敬無名英雄的感動,都留給每一位觀眾。
但是,也希望希望在影片尚在上映周期的時間,主創們可以出一份全方位的影片細節解讀,給觀眾充分的時間去再刷一遍,實在是不捨得錯過任何一處華點和細節。
總之,這是一部超出預期的好電影,值得反覆觀摩細細品味。
帶觀眾去看一個前所未見的世界,程耳導演做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