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客車用中央空調循環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8-07 10:54:51 3
一種客車用中央空調循環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客車用中央空調循環系統,用於車廂內部空氣溫溼度調節,包括獨立壓縮機和總循環單元,所述獨立壓縮機設置於車體的發動機上;所述總循環單元包括用於調節車廂駕駛區空氣溫溼度的前置循環單元和用於調節車廂乘客區空氣溫溼度的頂置循環單元,所述冷凝單元與蒸發單元並聯設置並分別與所述獨立壓縮機連接;所述車用中央空調系統還包括分別與所述獨立壓縮機和總循環單元電連接的控制單元,用於控制所述獨立壓縮機的製冷溫度和所述前置循環單元與頂置循環單元的風量大小。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客車用中央空調循環系統,採用單壓縮機驅動兩個相對獨立的單循環的雙單元結構,通用性和互換性高,可以滿足大空間製冷需要,提高乘坐舒適度,降低開發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客車用中央空調循環系統【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提高駕乘舒適度的客車用中央空調循環系統。
【背景技術】
[0002]轎車等小型車的空調單元一般都集中於車體的前部中控臺,在運行時無法保證後排乘客的乘坐舒適度,中大型客車的空調單元一般都集成於車廂頂部,可以保證乘客區乘坐舒適度,但無法保證駕駛區的舒適度。
[0003]目前汽車空調主要是採用單壓縮機單蒸單冷的單元結構,該單元由一個壓縮機帶動一個空調單元的單循環結構,該單元產品的開發成本高,通用性和互換性差,都是專車專用,單獨開發的單元結構。該單元的製冷量小,功耗大,乘坐空間調溫速度慢,滿足不了大空間的快速調溫需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客車用中央空調循環系統,可以提高駕乘的舒適度。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客車用中央空調循環系統,用於對輕客或中客的車廂內部進行空氣溫溼度調節,所述車用中央空調系統包括獨立壓縮機和總循環單元,所述獨立壓縮機設置於車體的發動機上並與所述發動機電連接;所述總循環單元包括用於調節車廂駕駛區空氣溫溼度的前置循環單元和用於調節車廂乘客區空氣溫溼度的頂置循環單元,所述前置循環單元與頂置循環單元並聯設置並分別與所述獨立壓縮機連接;所述車用中央空調系統還包括分別於所述獨立壓縮機和總循環單元電連接的控制單元,用於控制所述獨立壓縮機的製冷溫度和所述前置循環單元與頂置循環單元的風量大小。
[0006]優選的,所述前置循環單元包括前冷凝器總成、空氣調節(HVAC)總成及第一管路,所述前冷凝器總成設置於車體的前保險槓上,所述HVAC總成設置於所述車廂駕駛區的操控臺下並與操控臺上的各出風口連接;第一管路依次連接所述獨立壓縮機、所述前冷凝器總成和HVAC總成並形成第一製冷劑循環通路。
[0007]優選的,所述頂置循環單元包括頂冷凝總成、頂蒸發器總成及第二管路,所述頂冷凝總成和頂蒸發器總成均設置於車體的頂部並與所述車廂乘客區的各出風口連接,所述第二管路依次連接所述獨立壓縮機、所述頂冷凝總成和頂蒸發器總成並形成第二製冷劑循環通路。
[0008]優選的,所述第一管路與第二管路在所述獨立壓縮機的製冷劑流出口處集成為一根總輸出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與第二管路在所述獨立壓縮機的製冷劑回流口處集成為一根總回流管路。
[0009]優選的,所述控制單元包括前置控制裝置和頂置控制裝置,所述前置控制裝置集成於車廂駕駛區的操控臺上並通過所述操控臺上的主控面板進行控制,其包括溫度調節裝置和前置單元風量調節裝置;所述頂置控制裝置集成於車廂乘客區的操作面板上並通過所述操作面板上的分控面板進行控制,其包括頂置單元風量調節裝置。
[0010]優選的,所述蒸發單元還包括後暖風機總成,所述後暖風機總成設置於所述車廂乘客區並通過獨立水管與所述發動機的水箱連接。
[0011]採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單元採用獨立壓縮機並聯兩套冷凝總成和蒸發總成,形成前置循環單元和頂置循環單元;兩個獨立的小循環合併形成一個大的總循環單元,從而使兩個小單元相互地理,但又總體控制,簡化了操作程序,提高了壓縮機利用率,從而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客車用中央空調循環系統的結構原理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0015]實施例1:
[0016]一種客車用中央空調循環系統,用於對輕客或中客的車廂內部進行空氣溫溼度調節。
[0017]客車用中央空調循環系統包括獨立壓縮機和總循環單元,獨立壓縮機設置於客車車體的發動機上並與發動機電連接;總循環單元包括用於調節車廂駕駛區空氣溫溼度的前置循環單元和用於調節車廂乘客區空氣溫溼度的頂置循環單元,前置循環單元與頂置循環單元並聯設置並分別與獨立壓縮機連接。
[0018]客車用中央空調循環系統還包括分別與獨立壓縮機和總循環單元電連接的控制單元,用於控制獨立壓縮機的製冷溫度和前置循環單元與頂置循環單元的風量大小。控制單元包括前置控制裝置和頂置控制裝置,前置控制裝置集成於車廂駕駛區的操控臺上並通過操控臺上的主控面板進行控制,其包括溫度調節裝置和前置單元風量調節裝置,用於控制獨立壓縮機的製冷溫度和前置循環單元的風量大小;頂置控制裝置集成於車廂乘客區的操作面板上並通過操作面板上的分控面板進行控制,其包括頂置單元風量調節裝置,用於控制頂置循環單元的風量大小。
[0019]前置循環單元包括前冷凝器總成、HVAC總成及第一管路,前冷凝器總成設置於車體的前保險槓上,HVAC總成設置於車廂駕駛區的操控臺下並與操控臺上的各出風口連接;第一管路依次連接獨立壓縮機、前冷凝器總成和HVAC總成並形成第一製冷劑循環通路。
[0020]頂置循環單元包括頂冷凝總成、頂蒸發器總成及第二管路,頂冷凝總成和頂蒸發器總成均設置於車體的頂部並與車廂乘客區的各出風口連接,第二管路依次連接獨立壓縮機、頂冷凝總成和頂蒸發器總成並形成第二製冷劑循環通路。
[0021]採用獨立壓縮機並聯兩套前置循環單元和頂置循環單元,可以保證車廂內部空間的前、後空間同時進行溫度調節,達到駕駛區與乘客區都能快速達到溫溼度調節的要求,給駕駛員或乘客帶來舒適讀的提高。
[0022]實施例2
[0023]其餘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之處在於,第一管路與第二管路在獨立壓縮機的製冷劑流出口處集成為一根總輸出管路;第一管路與第二管路在獨立壓縮機的製冷劑回流口處集成為一根總回流管路。
[0024]將第一管路與第二管路在獨立壓縮機的製冷劑流出口及流入口即成為一根總輸出管路及一根總回流管路,可以節省排管成本,達到節省耗材的目的。
[0025]實施例3
[0026]其餘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之處在於,蒸發單元還包括後暖風機總成,後暖風機總成設置於車廂乘客區並通過獨立水管與發動機的水箱連接。
[0027]車廂中後部增加了後暖風機總成,在溫度較低時,可以快速使車廂內部的溫度增力口,快速調節溫度。
[0028]採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單元採用獨立壓縮機並聯兩套冷凝總成和蒸發總成,形成前置循環單元和頂置循環單元;兩個獨立的小循環合併形成一個大的總循環單元,從而使兩個小單元相互地理,但又總體控制,簡化了操作程序,提高了壓縮機利用率,從而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
[0029]將第一管路與第二管路在獨立壓縮機的製冷劑流出口及流入口即成為一根總輸出管路及一根總回流管路,可以節省排管成本,達到節省耗材的目的。
[0030]車廂中後部增加了後暖風機總成,在溫度較低時,可以快速使車廂內部的溫度增力口,快速調節溫度。
[0031]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客車用中央空調循環系統,用於對輕客或中客的車廂內部進行空氣溫溼度調節,其特徵在於,所述車用中央空調系統包括獨立壓縮機和總循環單元,所述獨立壓縮機設置於車體的發動機上並與所述發動機電連接;所述總循環單元包括用於調節車廂駕駛區空氣溫溼度的前置循環單元和用於調節車廂乘客區空氣溫溼度的頂置循環單元,所述前置循環單元與頂置循環單元並聯設置並分別與所述獨立壓縮機連接;所述車用中央空調系統還包括分別與所述獨立壓縮機和總循環單元電連接的控制單元,用於控制所述獨立壓縮機的製冷溫度和所述前置循環單元與頂置循環單元的風量大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客車用中央空調循環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前置循環單元包括前冷凝器總成、空氣調節HVAC總成及第一管路,所述前冷凝器總成設置於車體的前保險槓上,所述HVAC總成設置於所述車廂駕駛區的操控臺下並與操控臺上的各出風口連接;第一管路依次連接所述獨立壓縮機、所述前冷凝器總成和HVAC總成並形成第一製冷劑循環通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客車用中央空調循環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頂置循環單元包括頂冷凝總成、頂蒸發器總成及第二管路,所述頂冷凝總成和頂蒸發器總成均設置於車體的頂部並與所述車廂乘客區的各出風口連接,所述第二管路依次連接所述獨立壓縮機、所述頂冷凝總成和頂蒸發器總成並形成第二製冷劑循環通路。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客車用中央空調循環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管路與第二管路在所述獨立壓縮機的製冷劑流出口處集成為一根總輸出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與第二管路在所述獨立壓縮機的製冷劑回流口處集成為一根總回流管路。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客車用中央空調循環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單元包括前置控制裝置和頂置控制裝置,所述前置控制裝置集成於車廂駕駛區的操控臺上並通過所述操控臺上的主控面板進行控制,其包括溫度調節裝置和前置單元風量調節裝置;所述頂置控制裝置集成於車廂乘客區的操作面板上並通過所述操作面板上的分控面板進行控制,其包括頂置單元風量調節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客車用中央空調循環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頂蒸發器總成還包括後暖風機總成,所述後暖風機總成設置於所述車廂乘客區並通過獨立水管與所述發動機的水箱連接。
【文檔編號】F24F11/02GK203518136SQ201320597900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7日
【發明者】於海 申請人:蘇州新同創汽車空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