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植入超聲鑑別(病例賞析青年孕婦)
2023-08-07 04:57:26 1
來源: 影像時間
病史簡要
患者, 女,30 歲。
主訴:停經 83 天,陰道出血 1 周。
現病史:患者平素月經規律,停經 30 天時自測尿 HCG 陽性,未查彩超,早孕反應不明顯,未在意。1 周前陰道間斷出血,至某縣婦幼保健院行彩超檢查提示胎盤前置狀態,子宮瘢痕處見胎盤迴聲,今為進一步診治隨來我院婦產科就診,要求終止妊娠。
既往史:平素體健,於 2008、2010 年曾先後兩次在某縣婦幼保健院行剖宮產手術,無高血壓、心臟病史,無糖尿病、腦血管病史,無肝炎、結核、瘧疾病史,無外傷、輸血史,無食物、藥物過敏史。
胎盤 MRI 檢查:
MRI 表現:
子宮形態飽滿,宮腔下段腔內可見囊狀 T1WI 低信號 T2WI 高信號影,大小約 64.8 mmX82.2 mmX70.8 mm,邊界較清晰,其內可見早期胎兒形成影。
胎盤位於子宮前後下壁、厚薄不均勻,完全覆蓋宮頸內口,前下壁附著處子宮壁明顯變薄、膨出,局部宮壁連續性中斷,胎盤絨毛組織向宮外浸及膀胱子宮陷凹及膀胱壁,後下壁胎盤組織浸潤宮壁深肌層,漿膜層未見明顯累及。
胎盤附著區宮壁可見多條迂曲擴張的血管影,其與胎盤絨毛組織分界模糊。宮頸管內見 T1WI 及 T2WI 高信號影。直腸及子宮直腸陷凹結構清晰、信號正常。
MRI 診斷:1、宮內早孕;2、瘢痕妊娠並胎盤低置、穿透性胎盤植入
討論:
胎盤植入(placenta accreta)是指胎盤的絨毛組織穿入部分宮壁肌層,常發生於孕早期。胎盤植入是產科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可導致產婦大出血、休克、子宮穿孔、繼發感染,甚至死亡。
多產、人工流產、引產、剖宮產、產褥感染、子宮切開史、盆腔放療史、徒手胎盤剝離史、既往胎盤植入或前置胎盤病史者、子宮內膜炎、黏膜下子宮肌瘤局部黏膜萎縮者、經產婦、妊娠年齡 ≥ 35 歲的高齡初產婦被認為是導致胎盤植入的高危因素。
目前認為人流術和剖宮產術是導致胎盤植入的重要原因。胎盤植入患者子宮切除已成為圍生期子宮切除的第一位原因,因此對有高危因素的產婦,產前彩超篩查胎盤植入是必須的,必要時可行胎盤 MRI 檢查,了解胎盤植入的程度以及是否侵犯臨近臟器等。
胎盤植入在產前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體徵及實驗室指標。胎兒娩出後的臨床表現為:胎盤娩出不完整、母體面粗糙,或胎兒娩出後超過 30 分鐘,胎盤不能自行從子宮壁分離娩出,需用手剝離,部分徒手剝離困難或發現胎盤與子宮肌層粘連緊密無間隙。胎盤持續不下者,伴有或不伴有陰道出血。
胎盤植入的分類:
(1)胎盤粘連:是指胎盤絨毛組織直接附著於子宮肌層所致,有完全性與部分性粘連性胎盤二種。此種胎盤可能部分能自行剝離,但部分會殘留宮腔,需行人工剝離,手術較困難,但可涉及到一部分肌層組織。將剝出之胎盤送病理常從肉眼或顯微鏡下均難以明確是否有底蛻膜的缺乏。如子宮切除標本,在胎盤與粘連的子宮壁多處取材,才能發現蛻膜缺損,絨毛直接接觸子宮肌層。
(2)部分性胎盤植入:絨毛侵入部分子宮肌層,植入部分不能自行剝離,人工剝離時會損傷子宮肌層。病理在顯微鏡下可看到絨毛侵入到子宮肌層。
(3)完全性胎盤植入(穿透性胎盤植入):絨毛侵入子宮肌層並穿透子宮肌壁直達漿膜,甚至侵及宮旁組織及相鄰臟器。穿透性胎盤植入常可造成子宮破裂。
胎盤植入的 MRI 表現:
胎盤植入通常發生於子宮的前壁下部,這可能於剖宮產所留瘢痕處蛻膜形成不良有關;胎盤與子宮交界面不清,子宮肌層變薄及其內出現 T2WI 高信號的胎盤絨毛組織;植入的胎盤組織一般信號不均勻,內可見低信號帶或粗大流空血管影;穿透性胎盤植入還可見局部子宮壁連續性中斷,植入的胎盤組織向外侵及宮旁組織或膀胱及直腸壁。
本例患者的 MRI 表現與文獻報導的基本一致。
胎盤植入,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結論:
本例患者胎盤植入 MRI 表現特徵典型,患者隨即行全子宮切除術,術中證實了胎盤絨毛組織植入宮壁擴張的血管、前下部宮壁穿透性浸潤並侵及宮旁組織及膀胱壁。
隨著胎盤植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臨床及影像科醫生了解本病及其影像學特點具有重要意義。對有胎盤植入高危因素的患者最好建議產前彩超檢查,在彩超不能明確診斷或胎盤位於子宮後壁時,MRI 檢查可為診斷本病的首選檢查。MRI 對於了解胎盤植入程度,是否侵犯臨近臟器有一定的價值
【版權聲明】本平臺屬公益學習平臺,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繫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