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採摘楊梅的裝置製造方法
2023-08-07 06:58:16 1
一種採摘楊梅的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採摘楊梅的裝置,是在楊梅樹山地設立柱,立柱頂部與由上方、下方橫檔和左側、右側縱檔構成並成上高下低的長方形框連接;左側、右側縱檔設縱向滑道,該滑道設第一滑輪,該滑輪經短軸與前方滑道和後方滑道兩頭連接。前方滑道、後方滑道上設第二滑輪,該滑輪經吊杆與底板連接,底板前端設左側、右側繞繩盤,該繞繩盤上的繩子分別與設在前方滑道兩頭底部的豎杆連接。前方滑道前側壁設帶第一繞繩盤的支撐架,第一繞繩盤上的鋼絲繩穿過設在上方橫檔上的第三滑輪後與地上的第二繞繩盤連接。設在第一繞繩盤上的棘輪與帶拉繩的棘爪接觸,拉繩穿過第四滑輪等與拉環連接;第四滑輪和棘爪與設在前方滑道頂部上的支架連接。在棘爪與前方滑道之間設彈簧。
【專利說明】一種採摘楊梅的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是涉及一種裝置,具體是涉及一種採摘楊梅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楊梅味道好,並且富含花青素等營養物質,很受人們喜愛。因一般楊梅樹的高度比 人的高度要高出不少,所以採摘楊梅樹頂部或上部的楊梅並不容易,有些人會爬上樹採摘 楊梅樹頂部或上部的楊梅,但這樣比較危險,人們因爬樹摘楊梅而不慎摔下受傷的事件也 發生過多次。因此,許多人會放棄採摘楊梅樹頂部或上部的楊梅,從而造成大量楊梅資源的 浪費,也給梅農或有關企業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損失,而這種損失及楊梅資源的浪費每年都 會發生。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採摘楊梅的裝置。
[0004] 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在楊梅樹山地上設有八根以上的立柱,這些立柱頂 部高於楊梅樹頂部,這些立柱頂部與上方橫檔、下方橫檔、左側縱檔、右側縱檔連接,所述上 方橫檔高於下方橫檔,所述上方橫檔、下方橫檔、左側縱檔、右側縱檔相互構成平面狀的長 方形框狀,該長方形框狀呈斜向即上方高下方低;所述左側縱檔和右側縱檔上分別設有縱 向滑道;在左側縱檔和右側縱檔之間設有橫向的前方滑道,該前方滑道朝著上方橫檔的一 偵h在左側縱檔和右側縱檔之間設有橫向的後方滑道,該後方滑道朝著下方橫檔的一側,所 述前方滑道與後方滑道之間設有縱向連接檔,該連接檔設置在前方滑道和後方滑道的兩 頭,所述前方滑道兩頭的底部設有堅杆,所述前方滑道和後方滑道兩頭設有橫向短軸,該短 軸與第一滑輪連接,該第一滑輪與左側縱檔和右側縱檔上的縱向滑道連接;所述前方滑道 和後方滑道上設有四組第二滑輪,該四組第二滑輪設有四根吊杆,該四根吊杆底部與長方 形底板的四角部位連接,所述底板呈縱向狀,該底板寬度小於前方滑道和後方滑道的長度, 該底板兩側設有矮護欄,該底板前端即朝著上方橫檔一側的一端的兩邊分別設有支架,該 支架上分別設有左側繞繩盤和右側繞繩盤,該左側繞繩盤和右側繞繩盤上分別設有繩子, 該繩子的另一頭分別與設置在前方滑道兩頭的堅杆底部連接; 所述前方滑道的前側壁設有水平"凹"字狀支撐架,該支撐架處在前方滑道的中間部 位,該支撐架上設有第一繞繩盤,該第一繞繩盤設有鋼絲繩,該鋼絲繩的另一頭穿過半封閉 式的第三滑輪後與第二繞繩盤連接,所述第三滑輪通過支架與上方橫檔連接,所述第二繞 繩盤設置在上方橫檔下方的山地中,該第二繞繩盤設有手搖柄;所述第一繞繩盤的一側設 有棘輪,該棘輪與棘爪接觸,該棘爪與設置在前方滑道頂部的支架活動連接,所述棘爪前部 的底部設有螺旋彈簧,該彈簧另一端與前方滑道的前側壁連接,所述棘爪頭部的頂部設有 拉繩,該拉繩的另一頭穿過半封閉式的第四滑輪後再向下穿過設置在棘爪上的條口後與拉 環連接,所述拉環呈半懸空狀,該拉環低於所述第一繞繩盤;所述第四滑輪與設置在前方滑 道頂部的支架活動連接,該第四滑輪高於所述棘爪並處在棘爪中部的上方;所述上方橫檔 與楊梅樹山地之間設有可活動的第一梯子,所述下方橫檔與楊梅樹山地之間設有可活動的 第二梯子。
[0005]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因本發明能最大限度地將楊梅樹頂部或上部的楊梅採摘下 來,從而極大地減少了楊梅的浪費,也大大地減少了梅農或有關企業(每年)的經濟損失,同 時還可避免以往人們因爬樹摘楊梅而不慎摔下受傷等意外事件的發生。本發明操作快捷, 安全可靠。本發明可長期使用(甚至可使用十年以上),同時不需電能,所以維護及使用成本 不高,而效果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 圖1為本發明側面示意圖。
[0007] 圖2為本發明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 現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敘述。
[0009] 如圖1-2所示,圖中1.立柱、2.左側縱檔、3.吊杆、4.底板、5.右側縱檔、6.第一 滑輪、7.上方橫檔、8.堅杆、9.前方滑道、10.後方滑道、11.第二繞繩盤、12.鋼絲繩、13.第 三滑輪、14.繩子、15.第二滑輪、16.右側繞繩盤、17.第一繞繩盤、18.支撐架、19.第四滑 輪、20.棘輪、21.拉環、22.拉繩、23.彈簧、24.棘爪、25.左側繞繩盤。
[0010] 在楊梅樹山地上設有八根以上的立柱1,這些立柱1頂部高於楊梅樹頂部,這些立 柱1頂部與上方橫檔7、下方橫檔、左側縱檔2、右側縱檔5連接,所述上方橫檔7高於下方 橫檔,所述上方橫檔7、下方橫檔、左側縱檔2、右側縱檔5相互構成平面狀的長方形框狀,該 長方形框狀呈斜向即上方高下方低;所述左側縱檔2和右側縱檔5上分別設有縱向滑道; 在左側縱檔2和右側縱檔5之間設有橫向的前方滑道9,該前方滑道9朝著上方橫檔7的 一側,在左側縱檔2和右側縱檔5之間設有橫向的後方滑道10,該後方滑道10朝著下方橫 檔的一側,所述前方滑道9與後方滑道10之間設有縱向連接檔,該連接檔設置在前方滑道 9和後方滑道10的兩頭,所述前方滑道9兩頭的底部設有堅杆8,所述前方滑道9和後方滑 道10兩頭設有橫向短軸,該短軸與第一滑輪6連接,該第一滑輪6與左側縱檔2和右側縱 檔5上的縱向滑道連接;所述前方滑道9和後方滑道10上設有四組第二滑輪15,該四組第 二滑輪15設有四根吊杆3,該四根吊杆3底部與長方形底板4的四角部位連接,所述底板4 呈縱向狀,該底板4寬度小於前方滑道9和後方滑道10的長度,該底板4兩側設有矮護欄, 該底板4前端即朝著上方橫檔7 -側的一端的兩邊分別設有支架,該支架上分別設有左側 繞繩盤25和右側繞繩盤16,該左側繞繩盤25和右側繞繩盤16上分別設有繩子14,該繩子 14的另一頭分別與設置在前方滑道9兩頭的堅杆8底部連接; 所述前方滑道9的前側壁設有水平"凹"字狀支撐架18,該支撐架18處在前方滑道9 的中間部位,該支撐架18上設有第一繞繩盤17,該第一繞繩盤17設有鋼絲繩12,該鋼絲 繩12的另一頭穿過半封閉式的第三滑輪13後與第二繞繩盤11連接,所述第三滑輪13通 過支架與上方橫檔7連接,所述第二繞繩盤11設置在上方橫檔7下方的山地中,該第二繞 繩盤11設有手搖柄;所述第一繞繩盤17的一側設有棘輪20,該棘輪20與棘爪24接觸,該 棘爪24與設置在前方滑道9頂部的支架活動連接,所述棘爪24前部的底部設有螺旋彈簧 23,該彈簧23另一端與前方滑道9的前側壁連接,所述棘爪24頭部的頂部設有拉繩22,該 拉繩22的另一頭穿過半封閉式的第四滑輪19後再向下穿過設置在棘爪24上的條口後與 拉環21連接,所述拉環21呈半懸空狀,該拉環21低於所述第一繞繩盤17 ;所述第四滑輪 19與設置在前方滑道9頂部的支架活動連接,該第四滑輪19高於所述棘爪24並處在棘爪 24中部的上方;所述上方橫檔7與楊梅樹山地之間設有可活動的第一梯子,所述下方橫檔 與楊梅樹山地之間設有可活動的第二梯子。
[0011] 當楊梅進入成熟採摘期時,人們可爬上第一梯子進入底板4(底板4向下靠近楊梅 樹頂部並與楊梅樹頂部之間留有一定間距),既可坐在底板4上採摘楊梅樹頂部及上部的楊 梅,也可俯臥在底板4上(頭部朝前即朝著上方橫檔7的一側)採摘楊梅,這樣兩個手能更多 地向下深入楊梅樹中,使楊梅樹頂部及上部的楊梅能更多地被採摘到,採摘的楊梅即放入 設置在底板4上的筐內。人們可轉動左側繞繩盤25並使與之相關的繩子14被捲入該繞繩 盤,使前方滑道9左端的堅杆8與左側繞繩盤25之間的繩子14縮短,從而使底板4向左側 移動(即通過第二滑輪15在前方滑道9和後方滑道10上的向左滑移,並由第二滑輪15帶 動吊杆3和底板4向左移動);在底板4向左移動時,右側繞繩盤16中的繩子14則會自然 相應卷出。同時,人們也可轉動右側繞繩盤16並使相關的繩子14被捲入該繞繩盤,使前方 滑道9右端的堅杆8與右側繞繩盤16之間的繩子14縮短,從而使底板4向右側移動(因四 組第二滑輪15能在前方滑道9、後方滑道10中順暢、靈活並規範地滑移,所以,當底板4前 部被左側繞繩盤25或右側繞繩盤16中的繩子14帶動滑移時,整個底板4也會一起跟著徐 徐滑移)。因底板4可便捷左右橫移,使人們能很全面地將楊梅樹頂部或上部的楊梅採摘下 來。
[0012] 人們可將拉環21往下拉,拉環21通過繩子14將棘爪24拉起並與棘輪20分離, 沒有棘爪24的支撐定位,棘輪20和第一繞繩盤17就會跟隨前方滑道9的後移而自動旋轉 (因上方橫檔7高於下方橫檔,所以左側縱檔2、右側縱檔5及設置在左側縱檔2、右側縱檔5 中的縱向滑道均成斜向,與縱向滑道連接的第一滑輪6會帶動前方滑道9、後方滑道10及底 板4等自動向下向後移動),第一繞繩盤17旋轉時,使該繞繩盤上的鋼絲繩12自動卷出變 長,從而使前方滑道9、後方滑道10及底板4等可自動順暢後移。當人們將手鬆開拉環21 時,棘爪24會被彈簧23拉下自動與棘輪20重新接觸並將棘輪20支撐定位住,棘輪20及 第一繞繩盤17就不會旋轉,鋼絲繩12就不會卷出變長,因有鋼絲繩12的牽拉,前方滑道9、 後方滑道10及底板4等不會向後移動,此時,人們即可採摘楊梅樹頂部或上部的楊梅。人 們可通過對棘輪20、棘爪24的操作來控制底板4逐漸向後移動,從而能更加全面地將楊梅 樹頂部或上部的楊梅統統採摘下來。
[0013] 在底板4處於前方滑道9、後方滑道10的中間部位時,再實施前方滑道9、後方滑 道10及底板4等的自動後移,這樣能更加方便順暢些。而支撐架18、第一繞繩盤17、棘輪 20、棘爪24、拉環21等的設置不會影響第二滑輪15在前方滑道9中的左右滑移。
[0014] 當底板4後移到位人們結束對楊梅樹頂部或上部的楊梅採摘後,人們可通過第二 梯子下來,然後走到第二繞繩盤11處,通過轉動該繞繩盤將鋼絲繩12捲入第二繞繩盤11, 從而將前方滑道9及底板4等重新牽移到上方橫檔7處,並將前方滑道9與上方橫檔7暫 時連接,然後轉動第一繞繩盤17 (可在第一繞繩盤17的輪輻上設置轉柄),再將第二繞繩盤 11上的鋼絲繩12重新捲入第一繞繩盤17,即可開始下一次的對楊梅樹頂部或上部楊梅的 採摘工作。
[0015] 本發明對比較規範的、高度比較一致的現代規模化楊梅樹林更加適宜,根據楊梅 樹林的大小,可設置幾個或多個本發明。雖然本發明的投入需要一定的成本,但一旦投入 後,維護及使用成本很低,而且可長期使用,甚至可使用十年以上,所以,從長遠看是非常值 得的。
[0016] 由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做出的各種簡單變化、改型都應不會脫離本發明的範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採摘楊梅的裝置,其特徵是:在楊梅樹山地上設有八根以上的立柱,這些立柱 頂部高於楊梅樹頂部,這些立柱頂部與上方橫檔、下方橫檔、左側縱檔、右側縱檔連接,所述 上方橫檔高於下方橫檔,所述上方橫檔、下方橫檔、左側縱檔、右側縱檔相互構成平面狀的 長方形框狀,該長方形框狀呈斜向即上方高下方低;所述左側縱檔和右側縱檔上分別設有 縱向滑道;在左側縱檔和右側縱檔之間設有橫向的前方滑道,該前方滑道朝著上方橫檔的 一側,在左側縱檔和右側縱檔之間設有橫向的後方滑道,該後方滑道朝著下方橫檔的一側, 所述前方滑道與後方滑道之間設有縱向連接檔,該連接檔設置在前方滑道和後方滑道的兩 頭,所述前方滑道兩頭的底部設有堅杆,所述前方滑道和後方滑道兩頭設有橫向短軸,該短 軸與第一滑輪連接,該第一滑輪與左側縱檔和右側縱檔上的縱向滑道連接;所述前方滑道 和後方滑道上設有四組第二滑輪,該四組第二滑輪設有四根吊杆,該四根吊杆底部與長方 形底板的四角部位連接,所述底板呈縱向狀,該底板寬度小於前方滑道和後方滑道的長度, 該底板兩側設有矮護欄,該底板前端即朝著上方橫檔一側的一端的兩邊分別設有支架,該 支架上分別設有左側繞繩盤和右側繞繩盤,該左側繞繩盤和右側繞繩盤上分別設有繩子, 該繩子的另一頭分別與設置在前方滑道兩頭的堅杆底部連接; 所述前方滑道的前側壁設有水平"凹"字狀支撐架,該支撐架處在前方滑道的中間部 位,該支撐架上設有第一繞繩盤,該第一繞繩盤設有鋼絲繩,該鋼絲繩的另一頭穿過半封閉 式的第三滑輪後與第二繞繩盤連接,所述第三滑輪通過支架與上方橫檔連接,所述第二繞 繩盤設置在上方橫檔下方的山地中,該第二繞繩盤設有手搖柄;所述第一繞繩盤的一側設 有棘輪,該棘輪與棘爪接觸,該棘爪與設置在前方滑道頂部的支架活動連接,所述棘爪前部 的底部設有螺旋彈簧,該彈簧另一端與前方滑道的前側壁連接,所述棘爪頭部的頂部設有 拉繩,該拉繩的另一頭穿過半封閉式的第四滑輪後再向下穿過設置在棘爪上的條口後與拉 環連接,所述拉環呈半懸空狀,該拉環低於所述第一繞繩盤;所述第四滑輪與設置在前方滑 道頂部的支架活動連接,該第四滑輪高於所述棘爪並處在棘爪中部的上方;所述上方橫檔 與楊梅樹山地之間設有可活動的第一梯子,所述下方橫檔與楊梅樹山地之間設有可活動的 第二梯子。
【文檔編號】A01D46/00GK104206109SQ201410444854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3日
【發明者】陳科 申請人:寧波高新區科卉創意產品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