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驅動軸總成減振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8-08 14:29:31 1
本發明屬於汽車驅動配件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驅動軸總成減振機構。
背景技術:
為了使汽車動力傳遞,均會使用到驅動軸總成,目前採用最多的是球籠式驅動軸總成,是汽車上有一個很重要的部件,其傳力點永遠位於兩軸交點的平面上,現有技術的球籠式驅動軸總成都要求大活動角化,因為汽車的最小迴轉半逕取決於轉向時最大車輪偏角,因而要求外置驅動軸總成能有儘可能大的活動角。此外還有防塵密封罩耐高溫,迴轉膨脹問題,這裡現有的防塵密封罩一端固定在中間軸上,另一端直接固定在球籠外,沒有相應的緩衝活動空間,並且該防塵密封罩是採用一種材料注塑而成,這樣不利于振動波的穩定,時間久了會造成防塵密封罩脫落破裂,從而造成灰塵等雜質進入到球籠內,影響驅動軸總成的正常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保證驅動軸總成運行振動穩定的驅動軸總成減振機構。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驅動軸總成減振機構,包括有內球籠組件、外球籠組件以及傳動軸,所述的傳動軸分別連接內球籠組件和外球籠組件,所述的內球籠組件的外部設置有防塵密封罩,所述的防塵密封罩上具有一級減振結構,所述的傳動軸上套設有二級減振結構。
為優化上述方案採取的措施具體包括:
在上述的一種驅動軸總成減振機構中,所述的防塵密封罩包括一體組成的振動主部以及緩衝減振調節部,所述的振動主部和緩衝減振調節部為兩種不同材料製成,所述的振動主部的一端與內球籠組件連接,所述的緩衝減振調節部位於傳動軸上且緩衝調節部的右端與傳動軸連接。
在上述的一種驅動軸總成減振機構中,所述的緩衝減振調節部彎折成呈半圓環狀且開口向下。
在上述的一種驅動軸總成減振機構中,所述的緩衝減振調節部的左端一體連接有過渡部,所述的過渡部為平向方向進行設置。
在上述的一種驅動軸總成減振機構中,所述的二級減振結構包括有包覆體以及彈性體,所述的彈性體內嵌在包覆體內,所述的包覆體內開設有固定孔,所述的包覆體通過固定孔套設在傳動軸上。
在上述的一種驅動軸總成減振機構中,所述的包覆體的兩端具有撐起邊腳,所述的包覆體通過撐起邊腳與傳動軸之間形成減振緩衝調整間隙。
在上述的一種驅動軸總成減振機構中,所述的緩衝減振調節部各原料組份含量配比按重量份為:
氯丁橡膠30份
聚苯乙烯2份
雙巰基乙酸異辛酯二正辛基錫10份,
滑石粉8份,
氯化石蠟氯氟醚菊酯1份,
無水氯化鈣15份,
乙醯檸檬酸三乙酯10份,
氧化鐵紅5份,
甘油三醋酸酯7份,
粉煤灰2份,
複合填料6份,
黑土4份。
在上述的一種驅動軸總成減振機構中,所述的緩衝減振調節部各原料組份含量配比按重量份為:
氯丁橡膠30份
聚苯乙烯2份
雙巰基乙酸異辛酯二正辛基錫10份
滑石粉8份
氯化石蠟氯氟醚菊酯1份
無水氯化鈣15份
葵二酸二辛酯10份
氧化鋅2.5份
氧化鎂2.5份
甘油三醋酸酯7份
粉煤灰2份
複合填料6份
黑土4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於採用二級減振結構進行,這裡在傳動軸旋轉時防塵密封罩會產生振動波,通過對防塵密封罩採用兩種不同的材料配方進行配置,使得緩衝減振調節部的特性發生變化,能夠適應調節更強大振動,同時對傳動軸的中間位置採用二級進行減振,保證傳動軸轉動的位置,從而減少對防塵密封罩振動所帶來的影響,增強穩定性,防止造成防塵密封罩脫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驅動軸總成減振機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
圖中,內球籠組件1;外球籠組件2;傳動軸3;防塵密封罩4;一級減振結構5;二級減振結構6;緩衝減振調節部7;振動主部8;過渡部9;包覆體10;彈性體11;固定孔12;撐起邊腳13;減振緩衝調整間隙14。
如圖1所示,本驅動軸總成減振機構,包括有內球籠組件1、外球籠組件2以及傳動軸3,傳動軸3分別連接內球籠組件1和外球籠組件2,內球籠組件1的外部設置有防塵密封罩4,防塵密封罩4上具有一級減振結構5,傳動軸3上套設有二級減振結構6,防塵密封罩4包括一體組成的振動主部8以及緩衝減振調節部7,振動主部8和緩衝減振調節部7為兩種不同材料製成,振動主部8的一端與內球籠組件1連接,緩衝減振調節部7位於傳動軸3上且緩衝調節部的右端與傳動軸3連接,這裡本發明最大的改進採用二級減振進行,這裡在傳動軸3旋轉時防塵密封罩4會產生振動波,首先通過對防塵密封罩4採用兩種不同的材料配方進行配置,使得緩衝減振調節部7的特性發生變化,能夠適應調節更強大振動,同時對傳動軸3的中間位置採用二級進行減振,保證傳動軸3轉動的位置,從而減少對防塵密封罩4振動所帶來的影響,增強穩定性,這裡通過緩衝調節部對振動的方向進行適應性調節,防止造成防塵密封罩4脫落。
具體來說,緩衝減振調節部7彎折成呈半圓環狀且開口向下,這裡呈半圓環狀可以使得在振動時可以向左或者向右進行浮動調節,而又不用增加防塵密封罩4連接的長度,保證了調節的穩定性,緩衝減振調節部7的左端一體連接有過渡部9,過渡部9為平向方向進行設置,這裡過渡部9剛好是處於緩衝減振調節部7轉折點,能夠使得緩衝減振調節部7做到很好的過渡作用。
二級減振結構6包括有包覆體10以及彈性體11,彈性體11內嵌在包覆體10內,包覆體10內開設有固定孔12,包覆體10通過固定孔12套設在傳動軸3上,這裡通過包覆體10和彈性體11從而使傳動軸3在傳送動力過程中具有很好的阻尼效果,從而當汽車處於顛簸路段行駛時,包覆體10和彈性體11能夠很好的吸收振動,以避免內球籠組件1和外球籠組件2之間的相互影響,降低驅動軸總成的振動,減少對一級減振結構5,保證了工作效率,包覆體10的兩端具有撐起邊腳13,包覆體10通過撐起邊腳13與傳動軸3之間形成減振緩衝調整間隙14,減震緩衝調整間隙可以使得包覆體10也具有一定的彈性,同時在外邊幹涉到時有一定的調節緩衝作用。
以下對緩衝減振調節部7材料部分進行說明
實施例1
緩衝減振調節部7各原料組份含量配比按重量份為:氯丁橡膠30份,聚苯乙烯2份,雙巰基乙酸異辛酯二正辛基錫10份,滑石粉8份,氯化石蠟氯氟醚菊酯1份,無水氯化鈣15份,乙醯檸檬酸三乙酯10份,氧化鐵紅5份,甘油三醋酸酯7份,粉煤灰2份,複合填料6份,黑土4份。一、煉膠工序
1、配料:在配料前,各種易吸潮的粉狀配合劑應用烘箱烘乾,手感乾燥、鬆軟不結塊方可使用,對塊狀體積較大的應進行粉碎,按本配方「一次配定法」配足。
2、混料:粗料要攪拌均勻,細料配好後單獨盛放,並做好防潮措施。
3、混煉:採用XK-400型煉膠機,過程及工藝參數如下:
①氯丁橡膠煉均勻後加入到氯丁橡膠、聚苯乙烯、雙巰基乙酸異辛酯二正辛基錫、滑石粉、氯化石蠟氯氟醚菊酯、無水氯化鈣、乙醯檸檬酸三乙酯、甘油三醋酸酯混煉300-320秒;
②加入氧化鐵紅等混煉600-650秒;
③加入粉煤灰、複合填料,黑土混煉900-960秒;
④600-660秒時間內打三角包8-10次。
4、出片:將混煉膠上車壓光,按規格需要出片,出片時滾筒溫度保持在40-60℃之間(用手觸摸有發燙的感覺),出片後置於溫室環境1.5-2.0小時後再進入硫化工序。
二、硫化工序:採用FU-160A/B型橡膠射出成型機和TDL-2AG型電熱恆溫乾燥箱,該設備為製備過程的關鍵設備,過程及工藝參數如下:
1、注射:膠料在壓力作用下自動注射。
2、一次硫化:採用FU-160A/B型橡膠射出成型機,硫化時間設定60-90秒(按產品型號),溫度設定165-170℃,壓力設定170-180MPa。
3、脫模:完成本模一次硫化。
4、二次硫化:採用TDL-2AG型電熱恆溫乾燥箱,一次硫化後間隔1小時再進烘箱進行二次硫化,溫度設定170-175℃,時間設定1小時±20秒
實施例2
緩衝減振調節部7各原料組份含量配比按重量份為:氯丁橡膠30份,聚苯乙烯2份,雙巰基乙酸異辛酯二正辛基錫10份,滑石粉8份,氯化石蠟氯氟醚菊酯1份,無水氯化鈣15份,葵二酸二辛酯10份,氧化鋅2.5份,氧化鎂2.5份,甘油三醋酸酯7份,粉煤灰2份,複合填料6份,黑土4份。
一、煉膠工序
1、配料:在配料前,各種易吸潮的粉狀配合劑應用烘箱烘乾,手感乾燥、鬆軟不結塊方可使用,對塊狀體積較大的應進行粉碎,按本配方「一次配定法」配足。
2、混料:粗料要攪拌均勻,細料配好後單獨盛放,並做好防潮措施。
3、混煉:採用XK-400型煉膠機,過程及工藝參數如下:
①氯丁橡膠煉均勻後加入到氯丁橡膠、聚苯乙烯、雙巰基乙酸異辛酯二正辛基錫、滑石粉、氯化石蠟氯氟醚菊酯、無水氯化鈣、葵二酸二辛酯、甘油三醋酸酯混煉270-320秒;
②加入氧化鋅、氧化鎂等混煉630-650秒;
③加入粉煤灰、複合填料,黑土混煉920-960秒;
④600-660秒時間內打三角包8-10次。
4、出片:將混煉膠上車壓光,按規格需要出片,出片時滾筒溫度保持在40-60℃之間(用手觸摸有發燙的感覺),出片後置於溫室環境1.5-2.0小時後再進入硫化工序。
二、硫化工序:採用FU-160A/B型橡膠射出成型機和TDL-2AG型電熱恆溫乾燥箱,該設備為製備過程的關鍵設備,過程及工藝參數如下:
1、注射:膠料在壓力作用下自動注射。
2、一次硫化:採用FU-160A/B型橡膠射出成型機,硫化時間設定60-90秒(按產品型號),溫度設定165-170℃,壓力設定170-180MPa。
3、脫模:完成本模一次硫化。
4、二次硫化:採用TDL-2AG型電熱恆溫乾燥箱,一次硫化後間隔1小時再進烘箱進行二次硫化,溫度設定170-175℃,時間設定1小時±20秒。
經以上配方和方法製成的緩衝減振調節部7拉伸強度變化率和扯斷伸長率變化小,綜合性能更好,使用壽命更長。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所定義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