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板貼合方法及其塗布模塊的製作方法
2023-08-13 06:41:51
專利名稱:硬板貼合方法及其塗布模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一種硬板貼合方法,特別是一種適用於二剛性板件間的硬板貼合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信息科技的提升發展,許多信息產品均以觸控式面板取代傳統的鍵盤或滑鼠等輸入裝置,以達到便利、輕巧及人性化的功效。以觸控式液晶顯示裝置為例,其由一液晶顯示器、一光學膜及一觸控式面板堆棧而成,其中於該液晶顯示器表面貼合該軟性光學膜的技術,已為業者廣為使用且不構成問題。惟,該液晶顯示器黏貼觸控式面板時,由於該液晶顯示器以諸多積層及電路所構成,且加上該液晶顯示器及觸控式面板均屬剛性板件,若使用軟板貼合硬板的滾壓技術,往往容 易因二剛性板件間的壓合力量過大,而造成該液晶顯示器表面的電路破壞,甚至導致該觸控式面板產生破裂的情形。更重要的是,儘管該二剛性板件間沒有產生大範圍的碎裂,仍然會於該二剛性板件的貼合過程,因貼合度的不均勻及剛性板件與塗膠的面狀接觸,而導致該二剛性板件之間產生大量氣泡,嚴重影響該二剛性板件的貼合質量,而始終無法提升產品的合格率。傳統以點膠方式貼合該二剛性板件,依循點膠路徑以將該塗膠分布於其一剛性板件的表面,再通過另一剛性板件接觸點膠區域後壓合,以完成該二剛性板件間的貼合。然而,操作點膠方式往往僅能依循點膠路徑給予適當的塗膠,始終無法精準掌握該塗膠於該剛性板件表面的覆蓋量,以致於該二剛性板件貼合完成後,即產生溢膠或不足膠的困擾,不僅無法達到較佳的貼合效果,還因此耗費多餘的成本且增加重新製作的困擾;甚至,更因該二剛性板件於壓合過程無法控制與該塗膠間的接觸順序,而容易將空氣包覆於該二剛性板件間,而造成該二剛性板件間最終殘留有大量氣泡,嚴重影響貼合的質量與產品的合格率。若為了改善溢膠或不足膠的情形,而選擇以膠帶取代液狀膠水時,更可能因該二剛性板件貼合後仍存有大量氣泡,且加上膠帶貼合的方式無法拆離重新操作,不僅導致產品質量不佳,更因此造成貼合模塊必須整組報銷,而相對增加成本的負擔。此外,如中華民國公告第1331564號「在液晶顯示器(IXD)上黏貼觸控式面板及其它光學玻璃的方法」專利案,其揭示一種在液晶顯示器上進行黏貼的製程,以於粗略真空狀態下,進行觸控式面板或其它光學玻璃等剛性面板的黏貼。該現有專利案必須操作一真空壓合機臺,以將該觸控式面板或其它光學玻璃等待黏貼面板,送至一罩體下方;利用一可於該罩體中升降的拾取裝置,將該待黏貼面板拾取並直線上升一高度而呈騰空狀;接著,將一表面具有黏著層的液晶顯示器送至該罩體下方,且正對應於該待黏貼面板的底面;以一動力裝置使該罩體下降,並使其底部開口呈密封狀態,再以一連接的抽氣裝置使該罩體內呈低於760mmHg大氣壓力的粗略真空狀態,以完成該待黏貼面板與該液晶顯示器的壓合。然而,由於操作該真空壓合機時,必須將欲進行貼合的二板件相對固定,故於該真空壓合機開始形成真空時,容易影響該二板件間的固定力度,而造成該二板件間存有偏移甚至脫落的可能,嚴重影響該二板件的貼合質量。再且,儘管於真空環境中貼合該二板件,仍然容易於該二板件貼合完成後,生成大量的低壓微氣泡,而必須操作另一除泡機,通過該除泡機的高壓高溫,使得該低壓微氣泡可以被塗膠所吸收。如此,該現有專利案不僅因操作額外處理工序,而增加所須耗費的時間及成本,更無法以簡易的操作手段去除該二板件貼合可能產生的氣泡,而相對提高產品生產的困難度。有鑑於上述缺點,確實有必要發展一種足以排除空氣衍生氣泡的硬板貼合方法,以期望適用於二剛性板件貼合時,能夠解決如上所述的各種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乃改良上述缺點,以提供一種硬板貼合方法,其能夠控制該二剛性板件與塗膠的接觸順序,而避免二剛性板件貼合產生氣泡的情形,以提升貼合質量且增加產品合格率。本發明的次一目的提供一種硬板貼合方法,能夠於大氣環境下進行二剛性板件貼 合,以降低二剛性板件貼合相關設備取得所需耗費的成本,並簡化二剛性板件的貼合工序。本發明的再一目的提供一種硬板貼合方法,能夠改善二剛性板件貼合產生溢膠或不足膠的情形,以提升貼合強度且避免塗膠的額外損失。本發明的又一目的提供一種用於硬板貼合方法的塗布模塊,能夠成形出僅具有一個一維樣式接觸部的塗膠,以維持該塗膠與硬板的接觸順序。為達到前述發明目的,本發明的硬板貼合方法包含塗布步驟,於一塊硬板表面塗覆一層塗膠,該塗膠僅具有一個接觸部,該接觸部為點或線的一維樣式,且該塗膠於該硬板表面的覆蓋率為50%以上;及壓合步驟,以另一塊硬板接觸該塗膠的接觸部,逐步將該二塊硬板相互壓合,以排出該二塊硬板間的空氣,使得該二塊硬板相互貼合。優選的,該塗膠的截面為具有一個中央厚且二側薄的異型截面,且該異型截面所具有的最高處為該接觸部,使得該接觸部具有點或線的一個維樣式。優選的,該塗膠的截面形成有一個底邊及一個頂邊,該底邊為一條直線,且該頂邊為二條等長相接的直線,以共同與底邊圈圍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優選的,該塗膠的截面形成有一個底邊及一個頂邊,該底邊為一條直線,且該頂邊是一條彎曲線,以共同與底邊圈圍成一個半圓形。優選的,該塗膠的截面形成有一個底邊及一個頂邊,該底邊為一個直線,且該頂邊是一拋物線。優選的,該塗膠於該硬板表面的覆蓋率為5(Γ70%。優選的,於該塗布步驟中操作一個塗布刮刀,且該塗布刮刀與該硬板表面形成有一個中央厚且二側薄的狹縫,以藉助該塗布刮刀的狹縫成形出具有單一線狀接觸部的塗膠。優選的,線狀接觸部與該硬板表面間的垂直距離為25(Γ450微米。優選的,成形於所述各硬板間的塗膠層厚度為13(Γ150微米。優選的,於該塗布步驟中,於該硬板表面塗覆數個並排的塗膠,該數個塗膠於該硬板表面的覆蓋率為50%以上,每一塗膠僅具有一個呈一維樣式的接觸部,且於該壓合步驟進行時,任兩相鄰塗膠位於該硬板外緣的延展速度小於該兩相鄰塗膠位於該硬板內緣的延展速度。為達到前述發明目的,本發明的一種塗布模塊,用於如上所述硬板貼合方法,其包含一塊硬板;及一個板體,該板體的一側形成一個刮塗部,且該刮塗部與該硬板表面形成有一個中央厚且二側薄的狹縫,以藉助該狹縫於該硬板表面成形具有單一線狀接觸部的塗膠。優選的,該狹縫的截面形成有一個底邊及一個頂邊,該底邊為一條直線,該頂邊為二條等長相接的直線,以共同與底邊圈圍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優選的,該狹縫的截面形成有一個底邊及一個頂邊,該底邊為一條直線,該頂邊為一條彎曲線,以共同與底邊圈圍成一個半圓形。優選的,該狹縫的截面形成有一個底邊及一個頂邊,該底邊為一條直線,該頂邊則為一條拋物線。
本發明的硬板貼合方法,其能夠避免二剛性板件貼合產生氣泡的情形,以達到提升貼合質量且增加產品合格率的功效。本發明的硬板貼合方法,能夠於大氣環境下進行二剛性板件貼合,以降低二剛性板件貼合相關設備取得所需耗費的成本,並達到簡化二剛性板件貼合工序的功效。本發明的硬板貼合方法,能夠改善二剛性板件貼合產生溢膠或不足膠的情形,以達到提升貼合強度且避免塗膠額外損失的功效。
圖I :本發明的操作流程圖。圖2a 2f :本發明的操作示意圖。圖3a 3e :本發明的塗膠型態示意圖。圖4a 4d :本發明的塗布刮刀型態示意圖。圖4e 4g :本發明的塗布刮刀型態示意圖又一。圖5a 5d :本發明的操作不意圖又一。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本發明〕
SI塗布步驟S2壓合步驟I 硬板
11布膠區12擴膠區I』硬板
2塗膠21接觸部S 空間
G 氣體H 垂直高度W 寬邊
Rl延展速度R2延展速度3 塗布刮刀
31板體32刮塗部33狹縫
331底邊332頂邊。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讓本發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發明的硬板貼合方法適用於二剛性板件間的貼合,如液晶顯示器的表面黏貼一剛性觸控面板,本發明並不受限於此一實施例,故於下詳細說明時以「硬板」統稱所有待黏貼的剛性板件。請參照圖I所示,其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該硬板貼合方法包含一塗布步驟SI及一壓合步驟S2。請參照圖2a至2f所示,該塗布步驟SI是於一硬板I表面塗覆一塗膠2,該塗膠2僅具有一接觸部21,該接觸部21為點或線的一維樣式(該一維樣式泛指非平面),且該塗膠2於該硬板I表面的覆蓋率為50%以上,其中,該覆蓋率指位於該硬板I表面布膠區11的該塗膠2,相對於該硬板I面積所佔的比例(詳見圖2b所示)。更詳言之,本發明於該硬板I所塗覆的塗膠2的截面,為一中央厚且二側薄的異型截面,換言之,該塗膠2的截面的寬度由底部往上漸縮,該塗膠的截面可以形成有一底邊及一頂邊,該底邊可以為一直線,且該頂邊可以為二條等長相接的直線,以共同與底邊圈圍成一等腰三角形;或者,該頂邊還可以是一彎曲線,以共同與底邊圈圍成一半圓形;再者,該頂邊也可以是一拋物線〔請容配合後續附圖再詳述之〕。上述該塗膠2的異型截面所具有的最高處即為本發明的接觸部21,而能於該接觸部21具有點或線的一維樣式,可以理解的是,本發明於該硬板I所塗覆的塗 膠2型態,可以為一屋頂形狀(如圖3a,3b)、一半球形(如圖3c)、一角錐形(如圖3d)或一圓錐形(如圖3e)。此外,於該硬板I上所塗布的塗膠2的使用量多寡,是依據該硬板I的寬邊W尺寸、該塗膠2本身的特性及所需塗膠層2的厚度,而具有多種選擇,故該塗膠2的使用量僅須維持於該硬板I表面的覆蓋率達50%以上即可,且較佳的是使該塗膠2於該硬板I表面的覆蓋率為5(Γ70%,使得於該硬板I布膠區11的塗膠2可以往該硬板I四周的一擴膠區12緩慢延展(如圖2e所示),藉以於後續該壓合步驟S2時達到足膠且不溢膠的功效。 再且,塗布於該硬板I表面的塗膠2僅能具有一接觸部21,且可通過任意方式使該接觸部21具有點或線的一維樣式,以供另一硬板I』與該塗膠2的接觸部21具有點或線狀的相對接觸,藉以控制該塗膠2與硬板I』間的接觸順序,可以於較小的接觸面積下避免氣泡於面狀接觸時產生,且更可以於該二硬板1、1』間留有適當的空間S,以逐一排除該二硬板1、1』貼合過程所殘留的多餘氣體G。其中,該硬板I可以選擇為任意尺寸,特別以10英寸以上的中大型硬板為主要貼合目標,以於該二硬板1、1』間顯現較佳的無氣泡貼合效果。舉例而言,本發明選擇操作一塗布刮刀3 (請參照圖4a至4c所示),以塗布塗膠2於硬板I的表面上,但形成塗膠2於硬板I表面的方法並不以此例為限。該塗布刮刀3可以與該硬板I構成一塗布模塊,其中該塗布刮刀3包含一板體31,該板體31的一側形成一刮塗部32,該刮塗部32與一硬板31表面形成有一中央厚且二側薄的狹縫33 (如圖4d朝X方向所示),換言之,該狹縫33的寬度由底部往上漸縮,以藉助該狹縫33於該硬板I表面成形具有單一線狀接觸部21的塗膠2。其中,由圖4d朝X方向的剖視看來,該狹縫33的截面形成有一底邊331及一頂邊332,且如圖4e所示,該底邊331可以為一直線,且該頂邊332可以為二條等長相接的直線,以共同與底邊331圈圍成如圖面所示的一等腰三角形;或者,如圖4f所示,該底邊331可以為一直線,該頂邊332則可以是一彎曲線,以共同與底邊331圈圍成如圖面所示的一半圓形;再者,如圖4g所示,該底邊331可以為一直線,該頂邊332更可以是如圖面所示的一拋物線。
於本實施例,特別形成三角形狹縫33,以藉助該塗布刮刀3使該塗膠2的接觸部21形成點或線的一維樣式。於此,選擇以長寬為20X10釐米的硬板為例,且於該硬板I的欲黏貼表面先行擠上長條狀的塗膠2,較佳的是使該長條狀的塗膠2成形於該硬板I的側邊(如圖2b上方的側邊),且配合該硬板I的寬邊W尺寸及該塗膠2本身的特性,控制該塗膠2的使用量足以於該兩貼合硬板1、1』之間形成13(Γ150微米的塗膠層,以通過該塗布刮刀3帶動該長條狀的塗膠2,於該硬板I表面直線延伸展開(如圖2b由上方的側邊往下延伸),使得該塗膠2可以均勻塗布於該硬板I表面,以藉助該塗布刮刀3與硬板I間的三角形狹縫33成形出具有單一線狀接觸部21的塗膠2 (如圖2a所示)。此時,該線狀接觸部21與該硬板I間的垂直距離H較佳的是維持於25(Γ450微米,藉以確保該另一硬板I』與該線狀接觸部21先行抵接時,於該另一硬板I』與該塗膠2間具有較小的接觸面積,以避免氣泡於面狀接觸時瞬間生成,更可以控制該另一硬板I』與該塗膠2的接觸順序,使得該二硬板間1、1』間留有適當的空間S,以於後續該壓合步驟S2相互壓合該二硬板1、1』時,輕易將多餘的氣體G逐一自該空間S排除而避免氣泡殘留(如圖2c及圖2d所示)。請再參照圖2a至2f所示,該壓合步驟S2以另一硬板I』接觸該塗膠2的接觸部21,逐步將該二硬板1、1』相互壓合,以排出該二硬板1、1』間的氣體G,使得該二硬板1、1』 相互貼合。更詳言之,待該塗膠2經由上述塗布步驟SI沿一方向成形於該硬板I表面後,操作該另一硬板I』抵接於該塗膠2的接觸部21,較佳的,該另一硬板I』以平行於該硬板I的方式抵接於該塗膠2的接觸部21,此時該硬板I位於該塗膠2的下層,且該另一硬板I』位於該塗膠2的上層,再自該上層硬板I』上端相對於該塗膠2的接觸部21處,給予一下壓的力量,使得該上層硬板I』下壓於該下層硬板I時,該塗膠2於該二硬板間1、1』緩慢延展,且由該硬板I的布膠區11移行至該硬板I的擴膠區12,不僅可以均勻覆蓋於該硬板I表面,以增強該二硬板1、1』的貼合強度,更可以同時排除該二硬板1、1』之間所殘留的氣體G。如此,能夠避免貼合後於該二硬板1、1』之間產生氣泡的情形,以達到提升貼合質量且增加產品合格率的功效。特別要說明的是,該壓合步驟S2可於大氣環境下操作,無需使用真空設備及除泡機,可大幅降低貼合設備取得所需耗費的成本,並簡化貼合工序。此外,本發明還可以選擇操作一反轉機構及一貼合機構,該反轉機構及貼合機構各自承載一硬板,以於該反轉機構所承載的硬板I塗布該塗膠2,且通過該塗布刮刀3與硬板I間的三角形狹縫33於該塗膠2成形出一線狀接觸部21後,再將該反轉機構進行180度的翻轉,使得該塗膠2的接觸部21對位於該貼合機構所承載的硬板I』,通過該貼合機構的壓合力量進行該二硬板1、1』間的貼合,以使該塗膠2於該二硬板間1、1』緩慢延展。藉此,不僅可以排除壓合過程該二硬板間1、1』殘留的氣體G,避免氣泡產生於該二硬板1、1』間的塗膠2內,更可以藉助該反轉機構與貼合機構的搭配,使得該塗膠2的接觸部21於該壓合步驟S2中具有較佳的一維樣式效果,以確保硬板貼合後的質量且提升產品的合格率。其中,該反轉機構及貼合機構的細部結構及操作手段,為所屬技術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可輕易思及,且非本發明欲強調的特徵所在,故於此僅作為一實施例說明,不受限於此也不加以贅述。此外,由本發明如上所述的實施例,能夠確實獲得無氣泡的硬板貼合效果,且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以最簡單的方式成形該塗膠2的單一一維接觸部21,因此,若欲貼合較大尺寸的硬板1、1』時,請參照圖5a至5d所示,可視實際操作的情況依照上述方式成形數個塗膠2於該硬板I表面,每一塗膠僅具有一個呈一維樣式的接觸部,特別以並排方式於該硬板I表面成形數個該塗膠2為較佳,且所述各塗膠2於該硬板I表面的覆蓋率為50%以上,較佳的是如上所述為5(Γ70%,且於該壓合步驟S2進行時,任兩相鄰塗膠2位於該硬板I外緣的延展速度Rl小於該兩相鄰塗膠2位於該硬板I內緣的延展速度R2,以確保該二硬板I、I』壓合過程中,任兩相鄰塗膠2位於該硬板I內緣的部份可以先行接觸,使得該硬板I外緣留有適當的排氣空間S(如圖5d所示)。藉此,同樣可以發揮本發明的較佳功效,獲得無氣泡的貼合效果,且達到提升貼合質量及產品合格率的功效。由上述得知,本發明使該塗膠2成形有一維樣式的接觸部21,且不論該接觸部21的一維樣式屬點狀或線狀,僅須於該塗膠2呈現有單一接觸部21,且該接觸部21屬該塗膠2與該硬板I』接觸的最高處且非平面狀。於此,可以供本發明操作該二硬板1、1』壓合時,使該硬板I』與接觸部21先行點狀或線狀接觸,以控制該硬板I』與塗膠2的接觸順序且具有較小的接觸面積,避免該硬板I』與塗膠2直接大面積的接觸而於其中形成無數微氣泡;接著,再於該硬板I』相對該接觸部21處均勻施壓,使得位於該布膠區11的塗膠2由最高
點逐漸向該硬板I四周的擴膠區12延展,於此同時順勢自該二硬板1、1』間的空間S排除殘留的氣體G,以避免該二硬板1、1』貼合後產生氣體G殘留而生成氣泡的情形,藉以提升該二硬板1、1』的貼合質量及產品合格率。再且,本發明的操作過程不受限於外界的大氣壓力,僅須通過簡易的操作手段,限制該塗膠2具有單一點狀或線狀的一維接觸部21,即可輕易解決傳統硬板貼合所產生的種種問題,而相對降低硬板貼合程序所需耗費的時間及成本;甚至,無論選擇何種尺寸的硬板及何種特性的塗膠,僅須控制本發明的塗膠2使用量,以確保該塗膠2可以達該硬板I表面的覆蓋率50%以上,特別的為5(Γ70%,即可使該布膠區11的塗膠2充分移行擴展至該硬板I四周的擴膠區12,而於該二硬板1、1』貼合後達到足膠且不溢膠的功效,不僅具有較佳的貼合強度,更因此避免該塗膠2過度塗布所造成的成本損失,嚴重影響貼合後的產品外觀,而衍生須操作額外清潔處理工序的困擾。以本發明的硬板貼合方法與一般貼合方式針對二玻璃硬板貼合的情形進行實驗比較後,得知以本發明的硬板貼合方法於其一玻璃硬板表面形成具有該線狀接觸部21的塗膠2,再以另一玻璃硬板低接該線狀接觸部21壓合後,該二玻璃硬板間的貼合情形呈現無氣泡且準確對位的均勻貼合樣式。本發明的硬板貼合方法,其能夠避免二剛性板件貼合產生氣泡的情形,以達到提升貼合質量且增加產品合格率的功效。本發明的硬板貼合方法,能夠於大氣環境下進行二剛性板件貼合,以降低二剛性板件貼合相關設備取得所需耗費的成本,並達到簡化二剛性板件貼合工序的功效。本發明的硬板貼合方法,能夠改善二剛性板件貼合產生溢膠或不足膠的情形,以達到提升貼合強度且避免塗膠額外損失的功效。雖然本發明已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之內,相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更動與修改仍屬本發明所保護之技術範疇,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硬板貼合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 塗布步驟,於一塊硬板表面塗覆一層塗膠,該塗膠僅具有一個接觸部,該接觸部為點或線的一維樣式,且該塗膠於該硬板表面的覆蓋率為50%以上;及 壓合步驟,以另一塊硬板接觸該塗膠的接觸部,逐步將該二塊硬板相互壓合,以排出該二塊硬板間的空氣,使得該二塊硬板相互貼合。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硬板貼合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塗膠的截面為具有一個中央厚且二側薄的異型截面,且該異型截面所具有的最高處為該接觸部,使得該接觸部具有點或線的一個維樣式。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硬板貼合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塗膠的截面形成有一個底邊及一個頂邊,該底邊為一條直線,且該頂邊為二條等長相接的直線,以共同與底邊圈圍成一個等腰三角形。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硬板貼合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塗膠的截面形成有一個底邊及一個頂邊,該底邊為一條直線,且該頂邊是一條彎曲線,以共同與底邊圈圍成一個半圓形。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硬板貼合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塗膠的截面形成有一個底邊及一個頂邊,該底邊為一個直線,且該頂邊是一拋物線。
6.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硬板貼合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塗膠於該硬板表面的覆蓋率為50 70%。
7.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硬板貼合方法,其特徵在於,於該塗布步驟中操作一個塗布刮刀,且該塗布刮刀與該硬板表面形成有一個中央厚且二側薄的狹縫,以藉助該塗布刮刀的狹縫成形出具有單一線狀接觸部的塗膠。
8.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硬板貼合方法,其特徵在於,線狀接觸部與該硬板表面間的垂直距離為250 450微米。
9.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硬板貼合方法,其特徵在於,成形於所述各硬板間的塗膠層厚度為130 150微米。
10.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硬板貼合方法,其特徵在於,於該塗布步驟中,於該硬板表面塗覆數個並排的塗膠,該數個塗膠於該硬板表面的覆蓋率為50%以上,每一塗膠僅具有一個呈一維樣式的接觸部,且於該壓合步驟進行時,任兩相鄰塗膠位於該硬板外緣的延展速度小於該兩相鄰塗膠位於該硬板內緣的延展速度。
11.一種塗布模塊,用於權利要求I所述硬板貼合方法,其特徵在於,其包含 一塊硬板;及 一個板體,該板體的一側形成一個刮塗部,且該刮塗部與該硬板表面形成有一個中央厚且二側薄的狹縫,以藉助該狹縫於該硬板表面成形具有單一線狀接觸部的塗膠。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塗布模塊,其特徵在於,該狹縫的截面形成有一個底邊及一個頂邊,該底邊為一條直線,該頂邊為二條等長相接的直線,以共同與底邊圈圍成一個等腰三角形。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塗布模塊,其特徵在於,該狹縫的截面形成有一個底邊及一個頂邊,該底邊為一條直線,該頂邊為一條彎曲線,以共同與底邊圈圍成一個半圓形。
14.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塗布模塊,其特徵在於,該狹縫的截面形成有一個底邊及一個頂邊,該底邊為一條直線,該頂邊則為一條拋物線。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硬板貼合方法,包含一塗布步驟,於一硬板表面塗覆一塗膠,該塗膠僅具有一接觸部,該接觸部為點或線之一維樣式,且該塗膠於該硬板表面的覆蓋率為50%以上;及一壓合步驟,以另一硬板接觸該塗膠之接觸部,逐步將該二硬板相互壓合,以排出該二硬板間的空氣,使得該二硬板相互貼合,其中該塗膠於該硬板表面的較佳覆蓋率為50~70%。本發明的硬板貼合方法,其能夠控制二剛性板件與塗膠的接觸順序,而避免二剛性板件貼合產生氣泡的情形,以提升貼合質量且增加產品合格率。
文檔編號B05C5/02GK102815080SQ201210186570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7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8日
發明者陳進和 申請人: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