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再現裝置,記錄方法,以及記錄/再現的方法
2023-07-10 09:25:16 1
專利名稱:記錄/再現裝置,記錄方法,以及記錄/再現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記錄/再現裝置,記錄方法,以及記錄/再現的方法,特別是涉及到在執行N倍速再現時能夠再現出高質量圖像的記錄/再現裝置,記錄方法,以及記錄/再現的方法。
在模擬的盒式錄像機中,圖像信號是以場為單位記錄在軌跡上的。在通常的再現模式下,從以場為單位的軌跡中按順序執行再現,從而再現出正常的電影。
另外,在N倍速的再現(變速再現)中,例如雙倍速或是三倍速,在一個場的周期中執行N個軌跡的再現。因此,在執行N倍速的再現時,從軌跡的局部再現的圖像被合成,這樣就會產生許多噪聲,因而不能再現出高質量的圖像。
與此相反,例如在模擬的視盤上,在一轉中記錄一幀(兩場)圖像數據。因此,甚至在從這種視盤上執行N倍速的再現時,通過對指定的場或是幀執行完全再現,仍可以獲得低噪聲的高質量圖像。
因此,如果不是將視頻信號記錄在磁帶上而是記錄在硬碟或光碟一類的盤上,即使是執行N倍速的再現,仍可以獲得低噪聲的圖像,因為可以在盤上的任意位置執行再現(隨機訪問)。
對於硬碟和光碟一類的記錄介質來說,它們的標準不是以按照視頻信號的需要來確定的。作為在介質上記錄或是再現單位的扇區與一個幀或是場不是對應的。因此,這種記錄介質的問題是在執行變速再現時,尋找起始幀地址的計算工作非常複雜並且耗費時間。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記錄/再現裝置,記錄方法,以及記錄/再現的方法,在變速再現時便於執行地址計算,從而便利地實現變速再現。
為了這一目的,按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上述目的可以通過一種記錄/再現裝置來實現,該裝置將數據以扇區為單位記錄在盤形記錄介質上,並且再現記錄的數據,這一記錄/再現裝置包括執行控制的記錄控制裝置,它將編碼視頻信號的預定單位的起點記錄在盤形記錄介質的某個扇區的起點。
記錄控制裝置最好能執行進一步的控制,以將編碼視頻信號的預定單位記錄在作為數據記錄區的m個連續扇區中。
預定單位可以是幀,而記錄控制裝置可以進行控制,以便將編碼視頻信號的幀的起點記錄在盤形記錄介質的某個扇區的起點。
按照本發明的另一方面,上述目的可以通過一種記錄方法來實現,該方法將編碼視頻信號以扇區為單位記錄在盤形記錄介質上,其中將編碼視頻信號的預定單位的起點記錄在盤形記錄介質的扇區起點上。
編碼視頻信號的預定單位最好是記錄在作為數據記錄區的m個連續扇區中,並且在沒有記錄編碼視頻信號的預定數量單位的那部分數據記錄區的扇區中記錄偽數據。
按照本發明的又一方面,上述目的可以通過一種記錄/再現方法來實現,該方法將編碼視頻信號以扇區為單位記錄在盤形記錄介質上,並且再現記錄的編碼視頻信號,其中對記錄進行控制,以將編碼視頻信號的預定單位的起點記錄在盤形記錄介質的扇區起點上,並且將編碼視頻信號的預定單位記錄在m個連續扇區中,這種記錄/再現方法還能控制再現,使得如果用正常速度的N倍速來再現記錄的編碼視頻信號,就在用於再現編碼視頻信號的第L個預定單位的讀出起點扇區號加上m×n,將由此獲得的值作為一個讀出起點扇區號,用來再現編碼視頻信號的第(L+1)個預定單位。
圖1表示一種記錄/再現裝置的框圖,在其中採用了本發明的圖像數據再現裝置。
圖2是一個圖表,表示IEEE1394總線中的一個數據包的結構。
圖3是一個圖表,用於表示記錄在圖1的硬碟上的圖像數據的狀態。
圖4表示圖1中的記錄/再現裝置的操作流程圖。
圖5表示圖4的步驟S2中的讀出扇區計算處理的詳細流程圖。
圖6表示圖4的步驟S3中的更新定時確定處理的詳細流程圖。
圖7是一個定時圖,表示在圖1的裝置執行變速再現時的操作定時。
圖1表示了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記錄/再現裝置。一個數字盒式錄像機(DVCR)2通過一條IEEE(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and Electronics Engineer)1394總線連接到這一記錄/再現裝置1。在DVCR2上還連接有一個監視器3。
記錄/再現裝置1包括硬碟驅動器(HDD)11,通過它記錄或是再現圖像數據。一個集成驅動電子(IDE)控制器12被用來控制硬碟驅動器11的記錄或是再現。一個先進先出單元(FIFO)13被用作一個緩衝器,在其中暫存從IDE控制器12提供並且輸出到LINK 14的數據,同時它還是一個用於暫存LINK14提供並且輸出到IDE控制器12的圖像數據的緩衝器。LINK 14將LINK14提供的圖像數據變換成具有一種同步模式的包,然後將這種包輸出到PHY15,並且對PHY 15提供的圖像數據解包(de-packet),然後將其輸出到FIFO13。
PHY 15執行數據-選通(DS)-編碼調製/解調。換句話說,PHY 15對LINK 14提供的數據包執行DS-編碼,並且將DS-編碼數據輸出到1394端子16上。PHY 15還對1394端子16提供的數據執行DS-編碼解調,並且將解調的數據輸出到LINK 14。
PHY 15將LINK 14提供的具有IEEE 1394同步模式的包通過IEEE1394從1394端子16輸出到DVCR2。CPU17用於控制IDE控制器12,FIFO13,LINK 14,PHY 15等等的操作。一個操作單元18用來對CPU17輸出與用戶的操作相對應的信號。
以下要說明CPU17的操作。例如,通過控制操作單元18發出記錄指令,由CPU1執行記錄處理,將通過IEEE 1394總線從DVCR2上提供的圖像數據記錄在硬碟驅動器11上。
換句話說,在這種情況下,通過IEEE 1394總線從DVCR2上輸入採用IEEE 1394同步模式包形式的圖像數據。圖像數據通過1394端子16輸入到PHY15。PHY15在向LINK14提供解調數據之前對圖像數據執行DS-編碼解調。LINK14對輸入圖像數據包解包,從中提取除標題部分之外的圖像數據,並且將其提供給FIFO13用於暫存。IDE控制器12準確地讀出存儲在FIFO13中的圖像數據,並且將讀出的圖像數據提供給硬碟驅動器11進行記錄。
圖2表示一個IEEE 1394同步數據塊包的結構。如圖2所示,在一個IEEE1394同步數據塊包中,首先設定一個8-字節的1394同步包標題,然後是一個8-字節的公共同步包(CIP)標題。在此後設置按DVCR標準定義的數據塊(SD)。這種數據塊是由六個子塊組成的,一個子塊的長度是80位元組。因此,數據塊的總長度是480位元組。在數據塊後面設置一個作為糾錯碼的4位元組CRC。總共的長度是500位元組。
LINK14僅僅提取包中的DVCR SD數據塊,並且將其提供給硬碟驅動器11用於記錄。
另外,在25個數據塊(在150(=25×6)個子塊當中)當中的一個子塊(80位元組)中沒有設置圖像數據,而是設置了包括時標在內的控制數據。而圖像數據被設置在其餘149個子塊中。在提供給CPU17之前,LINK14提取這種控制數據。
在NTSC方式的情況下,一幀圖像數據是用十個數據塊來發送的。換句話說,如上所述,控制數據是按照1比150子塊的比例來設置的。這樣,一幀圖像數據是用1490(1500-10)個子塊(119200(=1490×80)字節)來發送的。按照1394同步數據塊包本身的數據傳輸量,一幀圖像數據的傳輸量是125000位元組(=500×25×10)。
在硬碟驅動器11上,數據是以扇區為單位進行記錄或是再現的。某個扇區的容量是512位元組。因此,以NTSC方式為例,記錄一幀(119200位元組)圖像數據所需的扇區數就是232.8(=119200/512)。
圖像數據可以按順序記錄在硬碟驅動器11上,將一幀的232.8個扇區作為一個單位。然而,在執行變速再現時,這樣會使計算圖像數據起始扇區的處理變得複雜化。因此,這種記錄/再現裝置是用256個扇區作為一個單位來記錄一幀圖像數據的。
圖3表示按上述方式記錄在硬碟驅動器11上的圖像數據的示意性狀態。如圖3所示,第一幀圖像數據被記錄在從0號扇區到232號扇區的總共233個扇區中。圖像數據在232號扇區中途結束,並且從該位置起到255號扇區記錄偽數據。第二幀圖像數據是從256號扇區開始記錄的。
此後按照相同的方式執行記錄,第三幀圖像數據的起點是512號扇區,第四幀圖像數據的起點是768號扇區。
以下要參照圖4的流程來說明再現操作。在通過操作單元18的操作發出再現指令時,CPU17通過控制IDE控制器12來請求從硬碟驅動器11上再現圖像數據。當IDE控制器12接收到這一請求,並且允許從硬碟驅動器11上讀出時,它就向CPU17輸出一個讀出請求中斷信號。如果CPU17在步驟S1中接收到讀出請求中斷信號,它就進到步驟S2,執行讀出扇區的計算處理。在圖5的流程圖中表示了計算讀出扇區的細節。
具體地說,CPU17首先在步驟S11中確定來自操作單元18的指令是不是單速再現指令(按正常速度再現)。如果確定了該指令不是單速再現,就進到步驟S12,確定該指令是不是雙倍速再現。然後,按照相同的方式,在步驟S13到S16中確定當前指示的再現速度是不是三倍速,1/2倍速,1/3倍速,還是0倍速(靜止圖像再現)。
如果在步驟S11中已經確定的再現速度是單速,處理就進到步驟S17,CPU17將用於計算硬碟11的讀出起始扇區位置的計算計數器的值C增加256×1。計數器值C的初始值被設定為表示第一幀圖像數據記錄起點扇區的值(例如是0)。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計數器值C被設定為數字0。
接著CPU17進行圖4中的步驟S3,確定是否要更新代表實際讀出扇區號的讀出扇區計數器的值RC的定時。在圖6中用流程圖說明了這種更新定時確定處理的細節。
在圖6的流程中,CPU17首先在步驟S31中確定當前設定的再現速度是單速,雙倍速,還是三倍速。由於此時設定的是單速,CPU17就進至步驟S34,執行YES決定(也就是確定要更新定時)。
由於要更新定時,就相應地從圖4的步驟S3進到步驟S4,執行讀出扇區計數器值RC的更新處理。換句話說,在這種情況下,在步驟S2中計算的計算計數器值C是零。因此就讀出這一0值並且將其設定為扇區計數器值RC,也就是RC=0。CPU 17進到步驟S5,請求IDE控制器12從具有讀出扇區計數器中設定的值RC的號數的扇區中讀出一幀(256個扇區)圖像數據。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是請求IDE控制器12讀出0到255號扇區。IDE控制器12響應這一請求,將再現記錄在硬碟驅動器11上0到255號扇區中的數據。
IDE控制器12將從硬碟驅動器11上讀出的一幀圖像數據提供給FIFO13進行存儲。
在按照上述方式完成了一幀圖像數據的再現之後,IDE控制器12再次向CPU17輸出一個讀出請求中斷信號。當CPU17在圖4中的步驟S1接收到這一讀出請求中斷信號時,就再次執行步驟S2的讀出扇區計算處理。
由於CPU17在圖5的步驟S11中確定當前再現速度是單速,處理就進到步驟S17,在其中將計算計數器的值C增加256×1,在這種情況下,C=256(0+256×1)。
接著進到圖4中的步驟S3,在其中確定是否要更新定時。在這種情況下在圖6的步驟S31,S34中執行YES決定(確定要更新定時),與上述情況類似。
與此相應,在圖4的步驟S4中用步驟S2中計算的計算計數器值C來更新再次讀出扇區計數器值RC。換句話說,在這種情況下RC=256。
CPU17接著進到步驟S5,在其中向IDE控制器12輸出一個指令,請求IDE控制器12從扇區號256起再現256個扇區(直到扇區號511)。IDE控制器12響應這一指令,再現出記錄在256到511號扇區內的第二幀圖像數據。
上述被再現出的圖像數據通過IDE控制器12被提供給FIFO13,並且被寫在其中。
然後重複執行相同的操作,按順序再現出各個幀的圖像數據,如圖7中所示的正常再現情況。
如果通過IDE控制器12從硬碟驅動器11提供的圖像數據是按照三個幀被存儲在FIFO13中的,CPU17就命令L1NK14傳送存儲的圖像數據。如果存儲在FIFO13中的圖像數據減少到三幀以下,CPU17就向IDE控制器12發出讀出指令。CPU17按照這種方式進行控制,使存儲在FIFO13中的圖像數據一直保持在三幀。這樣就能避免由於硬碟驅動器11的系統開銷(overhead)而造成圖像中斷。
LINK14將FIFO13提供的圖像數據轉換成IEEE-1394同步模式包,並且將其輸出到PHY15。在從1394端子16通過IEEE 1394總線向DVCR2輸出DS編碼數據之前,PHY15對這種圖像數據執行DS編碼。
DVCR2將提供給它的圖像數據轉換成模擬視頻信號,並且將其輸出到監視器3進行顯示。這樣就能將正常再現模式下從硬碟驅動器11上再現的圖像顯示在監視器3上。
DVCR2實際上忽略通過IEEE 1394總線從1394端子16上提供的圖像數據中包括的偽數據。
另外,如果指令是雙倍速再現指令,就執行以下的操作。CPU17在圖5的步驟S12中確定當前的再現速度是雙倍速,此時就進到步驟S18,將計算計數器的值C增加256×2。在這情況下,初始值C也被設定在零。執行圖4的步驟S2中的計算處理,並且在步驟S3中執行更新定時的確定處理。在更新定時的確定處理中,在圖6的步驟S31中確定當前的再現是雙倍速再現。這樣,CPU17就進到步驟S34,在其中執行YES決定(確定要更新定時)。
與此相應,CPU17從圖4的步驟S3進到步驟S4,將計算計數器值C設定成讀出扇區計數器值RC。接著進到步驟S5,向IDE控制器12輸出一個指令,請求從計數器值RC所設定的扇區號開始讀出256個扇區。
按照這種方式,在雙倍速再現的情況下,扇區計數器值C按順序變化,例如0,512(=0+256×2),和1024(=0+256×2+256×2),並且在執行圖7的雙倍速再現時將該值不變地設定為讀出扇區計數器值RC。換句話說,在0號到255號扇區的第一幀的再現結束之後,跳過256號扇區到511號扇區的第二幀圖像數據,並且再現512號到767號扇區的第三幀圖像數據。跳過768號到1023號扇區的第四幀圖像數據,並且再現從順序號1024到1279號的第五幀圖像數據。
如上所述,為了執行雙倍速再現,在順序再現中跳過了一個幀。
另外,在三倍速再現的情況下,在圖5的步驟S13中執行YES決定,並且在步驟S19中將計算計數器值順次遞增256×3。
另外,在這種情況下,在步驟S31中,由於在圖6的更新定時確定處理中執行的是YES決定(確定當前的再現是三倍速再現),並且在步驟S34中獲得的是YES決定(CPU17要更新定時)。因此,圖4的步驟S2中計算的計數值C每次都被設定在讀出扇區計數器值RC。與此相應,如圖7中所示的三倍速再現情況,在再現完0號到255號的第一幀之後,就跳過第二和第三幀圖像數據,並且再現768(=256×3)號到1023號扇區的第四幀圖像數據。接著再現1536(=256×3×2)號到1791號的第七幀圖像數據。
按照上述方式就可以三幀一次地再現圖像數據,從而實現三倍速再現。
以下要說明執行1/2倍速再現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在圖5的步驟S14中確定當前的再現速度是1/2倍速,處理進到步驟S20,在初始化模式下變成0之後,將計算計數器值C增加256×1/2。
在圖6的更新定時確定處理中,當前的再現速度是1/2倍速,因此,在步驟S31中執行NO決定,並且在步驟S32中執行YES決定。處理接著進行步驟S36,在其中確定是否(n+1)mod 2=0。
CPU17包括一個計數器,其中的變量n代表需要再現的幀數,在CPU17請求IDE控制器12讀出一幀圖像數據,並且IDE控制器12接收對應該請求的中斷信號時,該變量是從1按順序逐一增加的。變量n代表從需要再現的初始幀開始的幀數。因此,當(n+1)除以2時,(n+1)mod 2=0的運算結果就表示餘數是0。因此,如果需要再現的幀數是奇數,(n+1)就是偶數,步驟S36中的決定就是YES;如果該幀數是偶數,(n+1)就是奇數,從而使步驟S36產生NO決定。
其結果是,如果幀數n是奇數,處理就進到步驟S34,在其中執行更新定時決定(YES決定),並且圖4的步驟S4中使用步驟S2中計算的計算計數器值C來執行更新讀出扇區計數器值RC的處理。反之,如果需要再現的幀數n是偶數,處理就進到圖6的步驟S35,在其中執行NO決定(確定CPU17不要更新定時),並且跳過圖4的步驟S4中的更新處理,不執行更新。
其結果是,當n=1時,設置的初始值C=0,此時,(1+1)mod 2=0,執行更新處理。這樣將計數器值C設定成讀出扇區計數器值RC,使得RC=0,以便再現記錄在0號到255號扇區中的第一幀圖像數據。
接著,當n=2時,計算計數器值C被設定為256×1/2的值,並且(2+1)mod 2=1。這樣就在圖6的步驟S35中執行NO決定,跳過圖4的步驟S4中的更新處理。與此相應。儘管已經執行了C=256×1/2的計算,這一值還沒有被設定成讀出扇區計數器值RC,並且該值RC象以前一樣被設定在RC=0。其結果是,在後續的步驟S5中發出讀指令的處理中,在從0號到255號的扇區中再現一幀圖像數據。換句話說,同一幀(第一幀)圖像數據被連續再現了兩次。
接著,當n=3時(第三次執行幀再現時),C=256×1/2+256×1/2=256。另外,(3+1)mod 2=0。這樣就在圖6的步驟S36和S34中執行YES決定,並且在圖4的步驟S4中執行更新處理。其結果使計算計數器值C被設定成讀出扇區計數器值RC,使得RC=256。結果就根據步驟S5中的指令讀出256號到511號的第二幀圖像數據。
此後,按照同樣的方式將每一幀連續再現兩次,這樣就實現了1/2倍速的再現,如圖7所示。
接著如果設定了1/3倍速再現,就在圖5的步驟S15中確定當前的再現速度是1/3倍速。處理在此時進到步驟S21,首先將初始值設定為0,然後將該值C增加256×1/3。
同樣,在這種情況下,由於當前的再現速度是1/3倍速,在圖6的步驟S31和S32中執行NO決定,並且在步驟S33中執行YES決定。處理在此時進到步驟S37,在其中確定是否(n+2)mod 3=0。若(n+2)除以3的餘數是0,在步驟S34中執行YES決定(確定CPU17要更新定時),如果餘數不是0(1或是2),處理就進到步驟S35,在其中執行NO決定(確定不執行更新)。
其結果是,當n=1時,C=0並且(1+2)mod 3=0,此時執行更新處理,將計算計數器值C設定成讀出扇區計數器值RC,使得RC=0,與此相應,按照圖示的1/3倍速再現方式首先再現第一幀圖像數據。
接著,當n=2時,C=0+256×1/3。因此,(2+2)mod 3=1,此時不執行更新,因此,數值RC的0不變。與此相應,0號到255號的第一幀圖像數據被再次讀出。
接著,當n=3時,C=0+256×1/3+256×1/3=256×1/3×2。並且(3+2)mod 3=2。與此相應,在這種情況下仍然不執行更新,因此,RC=0不變。其結果是,0號到255號的第一幀圖像數據被再次再現。
接著,當n=4時,C=256×1/3×3=256。而(4+2)mod 3=0。其結果是,在這種情況下執行更新處理,從而將計數器值C=256設定為讀出扇區計數器值RC。與此相應,從256號到511號扇區中讀出並且再現第二幀圖像數據。
然後重複執行相同的處理,並且將同一幀連續再現三次,這樣就實現了圖示的1/3倍速再現。
在0倍速再現的情況下,處理從步驟S16進到步驟S22,將數值C增加256×0。換句話說,在這種情況下,數值C根本沒有增加。此外,在這種情況下,在圖6的更新定時處理中,YES決定(確定當前的再現速度是0倍速)是在步驟S38中執行的,而NO決定(確定CPU17沒有更新定時)一直是在步驟S35中執行的。與此相應,在這種情況下每次均不執行更新處理。因此就能再現出靜止圖像。
在上文中說明了諸如雙倍速,三倍速,1/2倍速,1/3倍速以及0倍速等等N倍速再現的情況。然而,也可以執行除了上述速度之外的其他N倍速再現。儘管在硬碟驅動器11中記錄一幀圖像數據的扇區數m被設定在256,也可以設定其他的值。在此類情況下,圖5的步驟S17到S22的計算處理可以用以下方式實現C=C+m×N
另外,對於基於PAL制式的圖像數據來說,一幀圖像數據可以用143040位元組(1788子塊)來發送。
本發明可以應用在記錄在記錄介質上的圖像數據是幀內壓縮的場合,即為了執行變速再現,圖像數據應是幀內壓縮的圖像數據。這樣才有可能從任意一幀執行再現,從而實現變速再現。換句話說,不可使用按照運動圖像專家小組(MPEG)方式的幀差分壓縮數據。使用幀差分壓縮數據產生的不是I圖像,而是P圖像或是B圖像數據,另外,如果不存在前一幀或是後一幀的圖像數據,當前一幀的圖像數據就不能再現。這樣就很難執行變速再現。
上述的情況採用了硬碟作為記錄介質。然而,除此之外,如果要使用光碟或是磁光碟一類的隨機訪問型記錄介質,本發明也可以實現。
權利要求
1.一種記錄/再現裝置,用於以扇區為單位在盤形記錄介質上記錄並且再現數據,上述記錄/再現裝置包括用於執行控制的記錄控制裝置,將編碼視頻信號的預定單位的起點記錄在上述盤形記錄介質的某個扇區的起點。
2.按照權利要求1的記錄/再現裝置,其中,上述記錄控制裝置執行進一步的控制,將預定單位的編碼信號記錄在作為數據記錄區的m個連續扇區中。
3.按照權利要求2的記錄/再現裝置,其中,上述記錄控制裝置執行進一步的控制,將偽數據記錄在上述數據記錄區內沒有記錄預定單位編碼視頻信號的部分中。
4.按照權利要求3的記錄/再現裝置,其中,上述記錄/再現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個數字接口,用於從外部設備接收編碼視頻信號。
5.按照權利要求1的記錄/再現裝置,其中,上述預定單位是幀,並且用上述記錄控制裝置執行控制,將上述各幀編碼視頻信號的起點記錄在上述盤形記錄介質的某個扇區的起點。
6.按照權利要求5的記錄/再現裝置,其中,編碼視頻信號是經過幀內編碼處理的視頻信號。
7.按照權利要求6的記錄/再現裝置,其中,上述記錄/再現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個數字接口,用於從外部設備接收編碼視頻信號。
8.按照權利要求3的記錄/再現裝置,其中,上述記錄/再現裝置進一步包括再現控制裝置,如果用正常速度的N倍速來再現記錄的編碼視頻信號,就使用在用於再現第L個預定單位的編碼視頻信號的讀出起始扇區號上加m×N而獲得的一個值,作為用於再現第(L+1)個預定單位的編碼視頻信號的讀出起始扇區號。
9.一種記錄方法,用於將編碼視頻信號以扇區為單位記錄在盤形記錄介質上,其中,將編碼視頻信號的預定單位的起點記錄在上述盤形記錄介質的某個扇區的起點上。
10.按照權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編碼視頻信號的預定單位被記錄在作為數據記錄區的m個連續扇區中,並且在沒有記錄預定單位的編碼視頻信號的那部分數據記錄區中記錄偽數據。
11.按照權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預定單位是幀。
12.按照權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編碼視頻信號是經過幀內編碼處理的視頻信號。
13.按照權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編碼視頻信號是從一個外部設備接收的數據。
14.一種記錄/再現方法,用於以扇區為單位在盤形記錄介質上記錄並且再現編碼視頻信號,其中,用上述記錄/再現方法對記錄進行控制,將編碼視頻信號的預定單位的起點記錄在上述盤形記錄介質的扇區起點上,並且將編碼視頻信號的預定單位記錄在m個連續扇區中,以及用上述記錄/再現方法控制再現,如果用正常速度的N倍速來再現記錄的編碼視頻信號,就在用於再現編碼視頻信號的第L個預定單位的讀出起始扇區號中加上m×N,將由此獲得的值作為一個讀出起點扇區號,用來再現編碼視頻信號的第(L+1)個預定單位。
全文摘要
一種記錄/再現裝置及其方法,其中,對記錄進行控制,以將編碼視頻信號的預定單位的起點記錄在盤形記錄介質的扇區起點上,並且將編碼視頻信號的預定單位記錄在m個連續扇區中;以及這樣控制再現,如果用正常速度的N倍速來再現記錄的編碼視頻信號,就在用於再現編碼視頻信號的第L個預定單位的讀出起始扇區號中加上m×N,將由此獲得的值作為一個讀出起始扇區號,用來再現編碼視頻信號的第(L+1)個預定單位。
文檔編號G11B27/32GK1203420SQ9810879
公開日1998年12月30日 申請日期1998年3月17日 優先權日1997年3月17日
發明者三浦猛志, 末永信一, 青木幸彥 申請人:索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