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塔雙色機的冷卻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10 07:47:21 1
專利名稱:轉塔雙色機的冷卻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注塑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轉塔雙色機的冷卻裝置。
技術背景近年來,國內部分塑料製品業者在嚴峻的經營環境下,紛紛朝向大型高附加價值產品及特殊雙色製品發展。而從近期中國展會來看,多色成型技術經常是展會亮點,展出雙色製品的廠商成倍數增加,也顯示雙色機在中國的需求日漸蓬勃。現有技術的一種轉塔雙色機,它包括射缸組件、儲料馬達組件、座缸組件、上模板、轉塔裝置、液壓站、電機油泵、油箱、射出系統、下模板、模缸組件、機架、操作箱和電控箱,採用以上結構的轉塔雙色機的一
般工作步驟為一、放入鑲嵌件/轉盤轉;二、合模/注塑;三、開模/轉盤轉;四、合模/注塑;五、開模/轉盤轉;六、頂出/取出鑲嵌件;完成第六步後的轉塔的模芯溫度較高,再加上注塑的原料也是溫度較高,這樣往往會造成溫度過高而不易脫模的情況,不利於生產的順利進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快速冷卻模芯,使注塑機較易脫模的轉塔雙色機的冷卻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這樣一種轉塔雙色機的冷卻裝置它包括固定板、第一導氣管、第二導氣管、第三導氣管、第四導氣管、第一出氣口、第二出氣口、管夾和冷氣源,所述第一導氣管的一端與冷氣源連接,另一端與固定板連接,所述第二導氣管一端與冷氣源連接,另一端與固定板連接,所述第三導氣管一端與固定板連接,另一端為第一出氣口,所述第四導氣管一端與固定板連接,另一端為第二出氣口,所述管夾安裝於第三導氣管和第四導氣管上。它還包括第一螺栓組件、第二螺栓組件、第三螺栓組件和第四螺栓組件,所述第一導氣管的一端與冷氣源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一螺栓組件與固定板連接,所述第二導氣管一端與冷氣源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二螺栓組件與固定板連接,所述第三導氣管一端通過第三螺栓組件與固定板連接,另一端為第一出氣口,所述第四導氣管一端通過第四螺栓組件與固定板連接,另一端為第二出氣口。所述第一導氣管和第二導氣管為軟質材料管,所述第三導氣管為末端設置有第一彎部的硬質材料管,所述第四導氣管為末端設置有第二彎部的硬質材料管。採用以上結構後,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它包括固定板、第一導氣管、第二導氣管、第三導氣管、第四導氣管、第一出氣口、第二出氣口、管夾和冷氣源,所述第一導氣管的一端與冷氣源連接,另一端與固定板連接,所述第二導氣管一端與冷氣源連接,另一端與固定板連接,所述第三導氣管一端與固定板連接,另一端為第一出氣口,所述第四導氣管一端與固定板連接,另一端為第二出氣口,所述管夾安裝於第三導氣管和第四導氣管上,採用以上結構的冷卻裝置的注塑機在完成第六步後,即使轉塔的模芯溫度較高,從冷氣源傳輸的冷氣能迅速將模芯的溫度降低,這樣就能有效地避免因為溫度過高而不易脫模的情形,有利於生產的順利進行。作為優選,它還包括第一螺栓組件、第二螺栓組件、第三螺栓組件和第四螺栓組件,所述第一導氣管的一端與冷氣源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一螺栓組件與固定板連接,所述第二導氣管一端與冷氣源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二螺栓組件與固定板連接,所述第三導氣管一端通過第三螺栓組件與固定板連接,另一端為第一出氣口,所述第四導氣管一端通過第四螺栓組件與固定板連接,另一端為第二出氣口,採用螺紋連接,一方面為可拆卸連接,隨時能拆卸,便於清洗、檢修等,另一方面,螺紋連接操作簡單,穩固。作為又一優選,所述第一導氣管和第二導氣管為軟質材料管,所述第三導氣管為末端設置有第一彎部的硬質材料管,所述第四導氣管為末端設置有第二彎部的硬質材料管,拉近出氣口與轉塔上的模芯之間的距離,使冷卻效果更佳。
圖I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轉塔雙色機的冷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1、固定板,2、第一導氣管,3、第二導氣管,4、第三導氣管,5、第四導氣管,6、第一出氣口,7、第二出氣口,8、管夾,9、第一螺栓組件,10、第二螺栓組件,11、第三螺栓組件,12、第四螺栓組件,13、第一彎部,14、第二彎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轉塔雙色機的冷卻裝置,它包括固定板I、第一導氣管2、第二導氣管3、第三導氣管4、第四導氣管5、第一出氣口 6、第二出氣口 7、管夾8和冷氣源,所述第一導氣管2的一端與冷氣源連接,另一端與固定板I連接,所述第二導氣管3一端與冷氣源連接,另一端與固定板I連接,所述第三導氣管4 一端與固定板I連接,另一端為第一出氣口 6,所述第四導氣管5—端與固定板I連接,另一端為第二出氣口 7,所述管夾8安裝於第三導氣管4和第四導氣管5上,另外,它還包括第一螺栓組件9、第二螺栓組件10、第三螺栓組件11和第四螺栓組件12,所述第一導氣管2的一端與冷氣源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一螺栓組件9與固定板I連接,所述第二導氣管3 —端與冷氣源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二螺栓組件10與固定板I連接,所述第三導氣管4 一端通過第三螺栓組件11與固定板I連接,另一端為第一出氣口 6,所述第四導氣管5 —端通過第四螺栓組件12與固定板I連接,另一端為第二出氣口 7,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導氣管2和第二導氣管3為軟質材料管,所述第三導氣管4為末端設置有第一彎部13的硬質材料管,所述第四導氣管5為末端設置有第二彎部14的硬質材料管,當然,所述第一導氣管2、第二導氣管3、第三導氣管4和第四導氣管5對材質並無嚴格要求,從成本以及安裝位置考慮,只要適用,都可以。以上僅就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最佳方案作了說明,不能理解為是對權利要求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不僅局限於以上實施例,其具體結構允許有多種變化,比如,所述導氣管與固定板之間的連接方式也可以為其他連接方式,比如,粘接等,只要在本權利要求書內的變化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轉塔雙色機的冷卻裝置,其特徵在於,它包括固定板(I)、第一導氣管(2)、第二導氣管(3)、第三導氣管(4)、第四導氣管(5)、第一出氣口 ¢)、第二出氣口(7)、管夾(8)和冷氣源,所述第一導氣管(2)的一端與冷氣源連接,另一端與固定板(I)連接,所述第二導氣管(3) —端與冷氣源連接,另一端與固定板(I)連接,所述第三導氣管(4) 一端與固定板(1)連接,另一端為第一出氣口(6),所述第四導氣管(5)—端與固定板(I)連接,另一端為第二出氣口(7),所述管夾(8)安裝於第三導氣管(4)和第四導氣管(5)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轉塔雙色機的冷卻裝置,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第一螺栓組件(9)、第二螺栓組件(10)、第三螺栓組件(11)和第四螺栓組件(12),所述第一導氣管(2)的一端與冷氣源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一螺栓組件(9)與固定板(I)連接,所述第二導氣管(3) —端與冷氣源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二螺栓組件(10)與固定板(I)連接,所述第三導氣管(4) 一端通過第三螺栓組件(11)與固定板(I)連接,另一端為第一出氣口 ¢),所述第四導氣管(5) —端通過第四螺栓組件(12)與固定板(I)連接,另一端為第二出氣口(7)。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轉塔雙色機的冷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導氣管(2)和第二導氣管(3)為軟質材料管,所述第三導氣管(4)為末端設置有第一彎部(13)的硬質材料管,所述第四導氣管(5)為末端設置有第二彎部(14)的硬質材料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轉塔雙色機的冷卻裝置,它包括固定板(1)、第一導氣管(2)、第二導氣管(3)、第三導氣管(4)、第四導氣管(5)、第一出氣口(6)、第二出氣口(7)、管夾(8)和冷氣源,所述第一導氣管(2)的一端與冷氣源連接,另一端與固定板(1)連接,所述第二導氣管(3)一端與冷氣源連接,另一端與固定板(1)連接,所述第三導氣管(4)一端與固定板(1)連接,另一端為第一出氣口(6),所述第四導氣管(5)一端與固定板(1)連接,另一端為第二出氣口(7),所述管夾(8)安裝於第三導氣管(4)和第四導氣管(5)上。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快速冷卻模芯,使注塑機較易脫模的轉塔雙色機的冷卻裝置。
文檔編號B29C45/16GK202572910SQ20122019392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日
發明者馮延河 申請人:杭州大禹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