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推拉窗滑輪的改進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10 07:52:06 2
專利名稱:新型推拉窗滑輪的改進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推拉式鋁合金窗移動的滑輪,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推拉窗滑輪的
改進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的推拉門窗滑輪主要包括固定支架、內支架及設在內支架上的滑輪, 內支架固定在固定支架內,安裝施工時,因內支架是固定在固定支架內,所以滑輪的位置是 不能上下移動的,如需改變其位置,使其與窗框更好的配合,只有改變窗框上安裝螺孔的位 置,安裝施工比較麻煩。本申請人為解決上述缺點,早期改進並申請了 99236796. 4號實用 新型專利,名稱為推拉門窗滑輪,其結構包括固定支架,設在固定支架內的活動支架及設 在活動支架上的滑輪,在固定支架上設有安裝孔;活動支架通過軸與固定支架連接且可相 對轉動,在固定支架上設有1個以上的長形孔,在活動支架上也設有1個以上的長形孔,固 定支架上的長形孔與活動支架上的長形孔互相對應,在兩長形孔內設有使活動支架定位在 固定支架的螺栓,在螺栓上設有螺母,在固定支架及活動支架上均設有1個長形孔,上述兩 長形孔均為腰形孔。 上述結構雖然具有安裝施工方便、結構簡單,價格便易的優點,但通過多年的應用 實踐,發現仍然存在以下的不足1、只用一根軸,不牢固;2、輪子支架與外殼接觸,使用壽 命短;3、不容易維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於改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耐用、牢靠、維修方便的新 型推拉窗滑輪的改進結構。 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新型推拉窗滑輪的改進結構,包括外殼、輪子
支架、輪子、調節螺絲組成,外殼的裡面設有一個內殼,內殼的兩側設有導槽,內殼內腔設有
輪子支架,固定支撐軸穿過輪子支架上端通孔與外殼固定,在固定支撐軸的下端還設有一
個活動支撐軸,活動支撐軸穿過輪子支架下端通孔置於內殼的導槽內,輪軸穿過輪子,固定
在輪子支架另一端的通孔內。 所述的調節螺絲穿過外殼螺旋於內殼。 所述輪子支架上的固定支撐軸、活動支撐軸和輪軸呈三角形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將一根軸改為用兩根軸,使滑輪的整體結構變得更牢
固;2、在輪子支架與外殼之間增加了內殼,延長以使用壽命短;3、通過調節螺絲可使輪子
伸出外殼,方便維修。
圖1為本實用新型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0011]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右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仰視圖。 圖中1為外殼,2為內殼,3為輪子支架,4為輪子,5為調節螺絲,6為固定支承撐 軸,7為活動支撐軸,8為輪軸,9為導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新型推拉窗滑輪的改進結構,包括外殼1、輪子支架3、輪 子4、調節螺絲5組成,外殼1的裡面設有一個內殼2,內殼2的兩側設有導槽9,內殼2內腔 設有輪子支架3,固定支撐軸6穿過輪子支架3上端通孔與外殼1固定,在固定支撐軸6的 下端還設有一個活動支撐軸7,活動支撐軸7穿過輪子支架3下端通孔置於內殼2的導槽9 內,輪軸8穿過輪子4,固定在輪子支架3另一端的通孔內。相比現有技術,增加了一根軸為 用兩根軸,使滑輪的整體結構變得更牢固;在輪子支架與外殼之間增加了內殼,使結構更合 理,受力更平均,延長了使用壽命。 所述的調節螺絲5穿過外殼1螺旋於內殼2。輪子支架3上的固定支撐軸6、活動 支撐軸7和輪軸8呈三角形設置。通過調節螺絲可使輪子伸出外殼,方便維修。
權利要求一種新型推拉窗滑輪的改進結構,包括外殼(1)、輪子支架(3)、輪子(4)、調節螺絲(5)組成,其特徵在於外殼(1)的裡面設有一個內殼(2),內殼(2)的兩側設有導槽(9),內殼(2)內腔設有輪子支架(3),固定支撐軸(6)穿過輪子支架(3)上端通孔與外殼(1)固定,在固定支撐軸(6)的下端還設有一個活動支撐軸(7),活動支撐軸(7)穿過輪子支架(3)下端通孔置於內殼(2)的導槽(9)內,輪軸(8)穿過輪子(4),固定在輪子支架(3)另一端的通孔內。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推拉窗滑輪的改進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調節螺絲 (5)穿過外殼(1)螺旋於內殼(2)。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推拉窗滑輪的改進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輪子支架(3) 上的固定支撐軸(6)、活動支撐軸(7)和輪軸(8)呈三角形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推拉式鋁合金窗移動的滑輪,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推拉窗滑輪的改進結構,由外殼、輪子、調節螺絲組成,外殼的裡面設有一個內殼,內殼的兩側設有導槽,內殼內設有輪子支架,固定支撐軸穿過輪子支架上端通孔與外殼固定,在固定支撐軸的下端還設有一個活動支撐軸,活動支撐軸穿過輪子支架下端通孔置於內殼導槽內,輪軸穿過輪子固定在輪子支架另一端的通孔內,本實用新型具有調節方便、耐用等優點。
文檔編號E06B3/46GK201507193SQ200920194539
公開日2010年6月16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11日
發明者林建祥 申請人:林建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