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影片《焦裕祿》觀後感範文示例

2023-07-31 19:18:24 2

  精選範文:影片《焦裕祿》觀後感(共2篇)

  懷著深切的緬懷和欽敬之情,2月26日上午,在教育局二樓會議室,局先進性教育活動集中學習活動中,我飽含熱淚觀看了電影《焦裕祿》,焦書記那高大的形象依然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1962年,年僅40歲的共產黨員焦裕祿,調任蘭考縣縣委書記。

  焦裕祿是艱苦樸素的典範,常年穿的是打著補丁的衣服,一件舊大衣成了他禦寒的唯一之物。他嚴於律己,克己奉公,吃的是窩窩頭,小鹹菜。在下鄉救災治澇的數月艱苦奔波中,總是自備乾糧,手拿雨傘,和群眾一起戰洪水,探流沙,查風口。他堅持生活在群眾之中,和群眾同甘共苦,哪裡最艱苦,哪裡就有他的身影。他一心為公,一心為民,唯獨沒有自己。

  黃沙嚇不走他,洪水擋不住他,鹽鹼難不住他,焦裕祿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的忠誠,帶領全縣幹部群眾艱苦奮鬥,自強不息,頑強拼搏,治理「三害」;他時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想的仍是麥子的長勢、群眾的生活;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的奮鬥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電影《焦裕祿》深深震撼著觀看者的心靈,一個共產黨人的崇高風範令人肅然起敬。

  在蘭考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忍受著肝病的痛苦,日夜堅持工作,後來病情嚴重惡化,變成肝癌,然而他依然以頑強的意志忍受著劇痛,在狂風、大雨、沙窩、激流裡奔波,蘭考全縣149個生產大隊他走了120多個大隊。為治理蘭考的三害,改變全縣36萬人民的貧困面貌,他帶著重病堅持工作,堅持戰鬥,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年僅42歲的好幹部焦裕祿於1964年5月14日離開了人間,但他永遠活在蘭考和全國人民的心中。

  觀看完電影後,我們進行了討論,有人突然提起,被稱為「縣委書記好榜樣」的焦裕祿的主要政績是什麼?同志們說法不一,有的人說,是他帶領群眾治理風沙鹽鹼,不屈不撓的向自然災害作鬥爭;有的人說,是他牢記黨的號召,時刻關心人民群眾的疾苦;有的人說,是他能堅持原則,向錯誤的思想進行抵制和鬥爭;有的人說,是他嚴於律已,不搞特殊化,等。這都是事實。如果說他搞了多少大樓和市政建設,拓寬了多少條馬路,帶領人民群眾脫貧致富,那都是沒影的事。

  那麼,焦裕祿同志有沒有「政績工程」?是什麼?我認為,焦裕祿同志不但有「政績工程」,而且還十分的壯觀和偉大,那就是:他在廣大人民群眾心目中樹立起了一座高大的精神豐碑。即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關心人民群眾疾苦,與人民群眾患難與共;不怕困難,不怕犧牲,不搞特殊,嚴於律已;公而忘私,抱病工作,以黨和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等。這些「政績工程」與現在所謂的「政績工程」可能有很大的差別,但從價值上來講,從捍衛和樹立黨和政府的形象上來說,要高大的多,有用的多,在人民群眾中的反響要強烈地多。幾十年來,黨和人民群眾始終不忘焦裕祿同志,懷念焦裕祿同志,學習焦裕祿同志,繼承和發揚了焦裕祿同志的精神,對促進和發展我國的經濟建設,尤其是在對加強幹部隊伍建設上發揮了積極的重大的作用。焦裕祿同志的精神永遠放光芒。

  什麼才是真正的「政績工程」?就是像焦裕祿同志那樣,以代表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已任,求真務實,取信於民,從實際出發,事實求是,公而忘私,先人後已,不怕困難,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在人民群眾中樹立起一座無堅不摧的精神豐碑。

  焦裕祿精神是共產黨人先進性的集中體現,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好教材。作為一名黨員,我從焦裕祿同志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中受到深刻教育和啟發,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工作中要始終堅持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堅定不移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鬥,向黨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篇一:影片《焦裕祿》觀後感

  影片《焦裕祿》觀後感

  長春市

  影片《焦裕祿》觀後感

  伴隨

  「紅日照天下,湧現振奇人。儘管病魔纏繞;奮起棒千鈞。甘願粉身碎骨,敢下五洋捉鱉,倒海索奇珍。蘭考焦裕祿,耿耿鐵精神。鹽鹼淨,內澇治,風沙馴。弦歌聲起,楊柳東風萬戶春。借問津梁何處?萬事認真實踐,全意為人民。群眾中來去,天地共翻身。」當時郭沫若寫的一曲《水調歌頭·贊焦裕祿》將焦裕祿短暫而光輝的生命以客觀公正的角度翔實地傳誦了出來。焦裕祿用他的熱血,在蘭考一千多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寫出了最新最美的文字,畫出了最新最美的圖畫。影片中最感人的一段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忘——大雪紛飛,黃沙路上,李雪健扮演的焦書記拉車,幾人推車,車上裝著救濟糧,寒風挾著雪片打在人們的臉上。河南民歌《共產黨是咱好領頭》響起,為這一行人的愛民行為拼命地吼唱著。破土房的門被推開,焦裕祿出現在門口。屋裡的一對老夫婦,老頭躺在炕上,老太婆站在地上,驚詫地看著這位不速之客。焦裕祿來到炕前,坐在老頭身邊:「大爺,您的病咋樣呀?快過年了,我們給您送點糧食和錢來,您們先用著。」躺在破棉絮中的老人強睜開昏花的老眼,看著焦裕祿:「你,你是誰呀?」焦裕祿拉著他的手:「我是您的兒子!是毛主席派我來看望您老人家的。」老人的鬍子顫動著,淚水涔涔下。老太婆伸出手,順著焦裕祿的頭上往下摸索,帽子、圍脖、棉衣:「感謝毛主席??給我們派來了這樣的好兒子!」那粗獷的民歌配合著畫面將電影推上高潮。焦裕祿同志不愧是共產黨的好書記。

  焦裕祿說的「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這句話我深刻的記得。細察其意,就是強調領導者要多動腦筋,重視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掌握該加強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斷熟悉並靈活運用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投身到教學工作中去,切實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為學校教學工作作出應有的貢獻。學習他甘於吃苦奉獻的精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品行。我作為一名黨員教師,要全心全意為學生著想,為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更好的管理好課堂教學的工作,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學習他廉潔自律的作風。作為一名黨員教師,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自覺嚴格要求,堅持以身作則,出色的完成學校的教學工作,繼承和發揚焦裕祿精神,永遠保持共產黨的先進性!

  篇二:電影《焦裕祿》觀後感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電影《焦裕祿》觀後感3月25日晚,我在家中觀看了電影《焦裕祿》,儘管這部電影我已經看過兩次,但電影中焦裕祿那高大的形象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影片再現了一個不朽的共產黨員形象,生動、親切、真實可信地表現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所閃耀的精神的光芒,聚焦成同一個璀璨奪目的閃光點,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全片以情動人。滲透、貫串、充盈著深沉、親切、滾燙的感情;它把國情、災情、民情、鄉情、親情、共產黨幹部與老百姓之情交融一體。幾十年來,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人們對生活的觀念也變化很大,但我們卻依然記著焦裕祿這樣一位共產黨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經深深地烙進了人們的心中,他俯首甘為孺子牛,鞠躬盡瘁為人民,無私奉獻、情操高尚、人格偉大;他帶領群眾抗風沙、戰鹽鹼、堵風口,栽下了泡桐幾百裡,造福蘭考人民;他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所以他人雖死而神不朽,精神逾遠而彌存。他的事跡感動了整整幾代人!

  42歲的共產黨員焦裕祿,在1962年冬天的寒風中調任河南省蘭考縣縣委書記,走進蘭考這片貧瘠的土地,迎接他的不是簇擁著的鮮花,不是經久不息的掌聲,而是衣衫襤褸滿面塵垢的孩子、

  是饑寒交迫逃荒要飯的災民,是大雪、是風沙、是饑荒、是荒蕪的土地,身為縣委書記,身上沒有官氣、闊氣,一件舊大衣是他禦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窩窩頭,小鹹菜,他的兒女和老百姓一樣挨餓受窮。

  為了蘭考人民能擺脫窮困,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祿心甘情願地犧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

  在下鄉救災治澇的數月艱苦奔波中,總是自備乾糧,手拿雨傘,和群眾一起戰洪水,探流沙,查風口。在蘭考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忍受著肝病的痛苦,日夜堅持工作,在狂風、大雨、沙窩、激流裡奔波,走了蘭考大地,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焦裕祿同志堅持生活在群眾之中,和群眾同甘共苦,哪裡最艱苦,哪裡就有他的身影。在那簡陋而又潮溼的辦公室裡,他和同志一起規劃著蘭考縣的宏偉藍圖;在北風呼嘯,飛沙漫天的田間地頭,他和群眾一起揮鍬勞動;在寒冬雪夜,他踏雪百裡把救濟糧食親手送到孤寡老人的手中。在那破舊的寫字檯前,他忍受著肝癌的巨痛,起草著治理風沙鹽鹼的方案。他一心為公,一心為民,從沒有考慮過個人的成敗,從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得失,更沒有為求什麼政績而去弄虛作假。在他身上體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風採和不怕艱難困苦,不畏流血犧牲的,銳意進取,廉潔奉公的高貴品質!

  焦裕祿同志的事跡給與我新的感受,新的啟迪和新的振奮,使我再一次認真思索著人生的真諦,人當怎樣活著?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作為一個基層工作人員,我生活的環境遠比焦裕祿同志優越,但今天我感謝他為我指明了生活的航向,樹立了前進的路標,讓我明白了人生的意義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標。為此,我將義無反顧的以焦裕祿同志為學習的榜樣,勤奮學習,勤奮工作,以實際行動為烏蘭浩特市城鄉建設發展而盡心盡力,為共產主義的實現而添磚加瓦!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學習什麼、弘揚什麼?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17日,視察蘭考時進行了精準概括: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情懷,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凡事探求就裡、?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鬥精神,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雖然以前我曾經迷茫,有過私心,但我的本質是做好人,想幫助別人,想丹心報國,都想為中華民族的進步和騰飛努力奮鬥。我將沿著這條路堅定地走下去,不畏困難,艱苦奮鬥、求真務實、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以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發揚焦裕祿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向困難低頭,不斷開拓進取,在任何環境下,都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用的人。

  最後,讓我們吟讀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時,於1990年7月15日填寫的一詞《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來緬懷焦裕祿同志,抒寫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為民情懷。

  中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是時霽月如銀,文思縈系……

  魂飛萬裡,盼歸來,

  此水此山此地。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

  毋改英雄意氣!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

  肝膽長如洗。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