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起重機機蓋壓形模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8-01 08:06:06 1
專利名稱:一種起重機機蓋壓形模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起重機機身零件的成形模結構,具體為一種起重機機蓋壓形模結構。
背景技術:
由於起重機機蓋外形的特點,要求成形過程包括壓形和翻邊兩個工序,目前採用的起重機機蓋成形模結構只能單獨完成壓形工序,然後再將壓形後的工件置於下一個模具進行翻邊,致使工件成形周期長,效率低。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提拱了一種起重機機蓋壓形模結構,能夠使工件的成形與翻邊工序一次性完成,無需更換另一套模具,縮短工件成形周期,提高效率。具體技術方案是這樣的,其包括凸模體、凹模體,所述凸模體與所述凹模體通過導柱、導套定位連接,其特徵在於其還包括翻邊模,所述翻邊模的凸模設置在所述凸模體的側部,所述翻邊模的凹模設置於翻轉凸輪,所述的翻轉凸輪通過迴轉銷軸安裝於所述的凹模體,在所述凸模體和凹模體合模後,所述翻邊模的凸模和凹模才完全合模。其進一步特徵在於在所述翻轉凸輪下方設置支撐柱,所述支撐住與所述翻轉凸輪接觸。本發明採用上述結構之後,工件在成形過程中,凸模體下行使工件進入凹模形腔,同時凸模體側部的翻邊凸模壓緊工件、帶動翻邊凹模使翻邊凸輪在迴轉銷軸的作用下向內側轉動,當凸模體與凹模體合模後,翻邊凸模和翻邊凹模才完全合模,完成工件翻邊,因此整個成形過程包括了壓形和翻邊一次完成,縮短了工件成形周期,提高了效率。
圖1為本發明主視圖;圖2為本發明左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見圖1、圖2,本發明包括凸模體1、凹模體2,凸模體1與凹模體2通過導柱9、導套8定位連接,其還包括翻邊模,翻邊模的凸模3設置在凸模體1的側部,翻邊模的凹模4設置於翻轉凸輪5,翻轉凸輪5通過迴轉銷軸6安裝於凹模體2,在凸模體1和凹模體2合模後,翻邊模的凸模3和凹模4才完全合模,翻轉凸輪5下方設置支撐柱7,支撐住7與翻轉凸輪5接觸,圖中10為工件。下面結合圖1、圖2說明本發明的工作過程
在成形過程中,凸模體1沿導柱9下行,工件10隨著凸模體1下行進入凹模體2的凹模形腔,同時凸模體1側部的翻邊凸模3壓緊工件、帶動翻邊凹模4使翻邊凸輪5在迴轉銷軸6的作用下向內側轉動,工件10在被壓形的同時,也進入到翻邊凹模4,當凸模體1與凹模體2合模後,翻邊凸模3和翻邊凹模4才完全合模完成工件翻邊,壓形與翻邊結束後,凸模體1上行,脫離翻邊模,翻邊凸輪5在迴轉銷軸6的作用下向外側轉動,並止於與支撐住7的接觸點,完成脫料。
權利要求
1.一種起重機機蓋壓形模結構,其包括凸模體、凹模體,所述凸模體與所述凹模體通過導柱、導套定位連接,其特徵在於其還包括翻邊模,所述翻邊模的凸模設置在所述凸模體的側部,所述翻邊模的凹模設置於翻轉凸輪,所述的翻轉凸輪通過迴轉銷軸安裝於所述的凹模體,在所述凸模體和凹模體合模後,所述翻邊模的凸模和凹模才完全合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起重機機蓋壓形模結構,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翻轉凸輪下方設置支撐柱,所述支撐住與所述翻轉凸輪接觸。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拱了一種起重機機蓋壓形模結構,能夠使工件的成形與翻邊工序一次性完成,無需更換另一套模具,縮短工件成形周期,提高效率。其包括凸模體、凹模體,所述凸模體與所述凹模體通過導柱、導套定位連接,其特徵在於其還包括翻邊模,所述翻邊模的凸模設置在所述凸模體的側部,所述翻邊模的凹模設置於翻轉凸輪,所述的翻轉凸輪通過迴轉銷軸安裝於所述的凹模體,在所述凸模體和凹模體合模後,所述翻邊模的凸模和凹模才完全合模。
文檔編號B21D37/10GK102389923SQ201110295738
公開日2012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7日
發明者吳堅 申請人:無錫泰立特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