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親子互動手指小遊戲鍛鍊大腦(老小孩小小孩怎麼一起玩出好腦力)

2023-08-01 12:01:49 2

每一個遊戲,背後都是有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理論支撐的,也是我帶著兩個孩子和老人家一起體驗過,確定真的好才分享出來的。下面看看老小孩,小小孩,怎麼一起玩出好腦力?

在上周寫完稿子後和社群、微博媽媽們聊天發現有幾個大家的共同關心的點,就是感覺0-1歲的遊戲似乎都很簡單呢,一點都沒有難度,1-2歲的遊戲會不會也同樣很簡單,這樣子的遊戲到底有沒有作用?

最簡單的教育最美麗

我這幾年陪玩的過程中,有一個很大的感觸是,科學的陪玩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難度很大的活。可能對於天生比較細膩、敏感和強大的學習力媽媽們來說,這些都是平常事,但是對於很多娃爹(抱歉,把娃爹迅速且果斷地歸到了這類裡)和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來說,是一個他們一直不知道如何解決的門檻。

很多時候,陪玩,門道不是在玩,而是在陪。你如何和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在旁邊恰到好處的引導他,恰到好處的啟發他,這些是養育中微妙的門道。

一些媽媽們很善於觀察,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快速地看到孩子的微表情,而且我們是最長時間和孩子一起相處的人,所以當我們再看這些遊戲的時候,我們腦海中浮現起來的,是遊戲的相處細節和分寸,但是對於其他人來說,卻不是這樣子的。

遊戲目的:鍛鍊孩子的平衡和秩序技能;強化孩子的肌肉力量和協調能力

操作要點:

1、如果孩子剛學會走路,平衡感和跨出的步伐還不太穩定。可以試著讓孩子在筆直的線上行走,有助於孩子腦部的發展。

2、等孩子走得不錯了之後,再試著畫一條彎彎曲曲的線來走。

3、除了學走路,也可以學習停下來,還可以多試著換玩法。

我家哥哥Joshua在1歲的時候,那時候剛學會走,我帶他去上了蒙特梭利的早教班。其中有一個固定的環節,就是踩線走。整一年的早教班,每周一次,一個小時的課時,其中有3分鐘是留給踩線走的。

踩線走其實挺難的,理論上說,1歲孩子的大腦發展,很多已經可以維持身體的平衡,固定姿勢,靈活的運用手腳了,但實際上,如果你給孩子劃一條線,或者沿著家裡的磚頭縫之間的線條走,孩子能堅持的時間其實也沒多久。

玩這個遊戲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加入一些活動手腳的動作,比如當時老師會引導我們做很多模擬動作,比如學習小魚S型遊的姿勢,手舉高,倒後退走等等,這些細節的變化看似隨性和隨機,但其實是在刺激孩子的智力發展,會讓孩子的腦神經的發育更加發達。

請你跟我這麼做

遊戲目的:培養孩子的肢體協調性,開拓孩子的創意和想像能力

實操要點:

1、讓孩子觀察老人走路方式,然後跟在後面學他走。

2、再請孩子模仿老人進行各種活動的情境:當他喝水的樣子,他掃地的樣子,他吃東西的樣子……

3、等孩子熟悉規則後,讓孩子來做動作,其他人來模仿

哥哥弟弟學會走路的時間不一樣,但是表現都很相似,左右搖晃像只小企鵝,非常可愛。可能全部小孩子都差不多,但就是這麼個走路還不太穩的小不點,卻非常愛學別人走路。

我家爺爺走路愛把手放在背後,他們學著爺爺的樣子把手放在背後,像個小幹部,特別有趣。這便是孩子的模仿能力的發展。學習模仿他人的行為,讓孩子可以好好觀察,並且開始對重現和調整動作產生認同感。

所以別看「請你跟我這麼做」很容易,其實它是一個玩法細節非常豐富的遊戲。等孩子熟悉了基礎的遊戲規則之後,你要記得刺激孩子的玩法創意。

一種是讓孩子來模仿被模仿者最引人注意的特質,比如我家哥哥模仿爺爺手放在背後的姿勢,延伸開就是模仿老人進行各種活動的情境,喝水、掃地、吃東西等等;另一種是讓孩子自己來設計動作,其他人模仿他。這個時候,你可以放一首音樂,讓孩子來思考和做動作,其實開場很簡單,但是你可能會發現,當你決定這麼做之後,孩子就停不下來了。

「請你跟我這麼做」可以很好地幫助孩子學習精細化運動、身體平衡、甚至還啟發孩子和人的社交交流能力,而對於一些不怎麼會陪玩的家人來說,或許還有一個更大的啟發是,把主導權還給了孩子。

味覺冒險

遊戲目的:通過比較物品之間的相似和不同,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豐富孩子的認知架構,整合五感發育

實操要點:

1、請老人準備各種各樣的食物,分邊放在小盤子裡,例如:1/4顆橘子,幾粒小顆粒堅果、一點麵包、一點蔬菜粒等。

2、請孩子仔細觀察區別和質感,並把每一樣食物都仔細品嘗一小口。難度高一點可以讓孩子閉上眼睛,去抓瞎品嘗

3、讓孩子說出食物的味道,如果孩子不太會表達,也可以只用一個字甜、酸、乾等代替。

4、把食物混合在一起,再讓孩子嘗一嘗,感受一下味道有什麼不同,哪一種吃法更好吃。

這幾年都挺流行一個詞叫做「食育」,其實是自然教育的一個範疇,包括從最簡單的認識食物差異、到廚房烹飪、到複雜的餐桌禮儀等等。國內挺多幼兒園和早教機構都有開展這類型的課。但是在我看來,讓孩子學習食育,享受食物帶來的樂趣,還真的不需要特定去上一個食育早教班。

小嬰兒加輔食後,我們就可以慢慢地通過輔食添加,來引導孩子去感知食物搭配和飲食習慣等。而等孩子一歲後,吃的東西越來越多,食物質地和結構越接近成人,日常生活中多和食物相關的遊戲,比如這個味覺遊戲,其實便是一個很重要的很基礎的入門啟蒙。特別對於一些飲食結構比較單一的孩子來說,這個是很好地對於孩子3、4歲挑食的預防遊戲。

對於兩歲之前的孩子來說,他是通過體驗式的學習過程來掌握和豐富自己的認知架構的,說白了,就是要想讓孩子更聰明,讓孩子自己動動手,準沒錯。

小小指揮家

遊戲目的:培養孩子的節奏感,建立孩子對音樂的初步認知

實操要點:

1、請老人拿一些小盆子小碗拿出來。

2、使用筷子敲擊這些餐具,示範給孩子看。

3、如果孩子指盤子,老人就敲擊盤子;如果孩子指碗,老人就敲擊碗。如果家裡有幾個大人,可以一起玩,或更好玩。

4、孩子如果自己很感興趣,想要嘗試,不妨讓他自己也來玩一下。

音樂啟蒙怎麼玩?很多家長從胎教就開始關心了,但是可能當你給肚子裡的孩子播放了半年的莫扎特之後,會發現孩子出生後似乎也沒有多容易帶啊,還是一樣很難睡覺,夜醒頻繁等等。1歲以上的音樂啟蒙也容易陷入這個誤區。

我在上周的0-1歲的祖孫遊戲中描述的場景,就是我們常見的老人家帶孩子的音樂場景,覺得播放背景音樂就夠了。播放合適孩子狀態的背景音樂,的確是可以培養孩子的情緒和認知能力的,從腦神經科學家的角度來說,孩子對於音頻和音色的分辨和記憶能力天生優於我們,但是僅僅只是播放背景音樂是不夠的。

正因為早期的聽覺刺激是孩子理解能力和語言發展能力的基本要素,所以我們要經常和孩子玩一些音樂遊戲,比如我推薦的這個「小小指揮家」。玩的過程中,要記得注意兩個要點:

跟小孩子玩音樂遊戲,要重視隨機性。可以讓老人把孩子放在膝蓋上,然後跟著兒歌或者童謠的旋律,搖擺晃動,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拿著鍋碗瓢盆,敲敲打打,培養節奏感。除了鍋碗瓢盆可以成為樂器,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也能成為樂器。老人還可以和孩子一起以拍手和拍膝的方式配合兒歌歌詞做肢體節奏,讓孩子不斷地體驗長與短、快與慢的節奏。這些隨機組合,別看好像很沒有章法,卻是能讓孩子體驗音樂的豐富組合性裡,大大增強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跟小孩子玩音樂遊戲,要重視微表情的即興、放鬆和忘形。一個好的鋼琴家在彈奏鋼琴的時候,腦海中所浮現的,一定不會只有技巧和步驟,讓整個旋律動人的,往往是演繹者的內心的豐富程度,這些指尖細微的差別,都會帶來旋律的感染力的高低。投入是必備的心法,但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忘性、即興和放鬆的音樂遊戲,不等於瘋狂的音樂互動。

我也有長輩親戚和我抱怨,為什麼孩子和他不親,很多時候我都只能好委婉地告訴他,「我想孩子是被嚇到了」。當長輩納悶地問著我,祖孫兩好好的玩遊戲,怎麼會嚇到孩子,我還真的挺不好意思去和他解釋的。

我那長輩親戚,在跟孩子音樂互動的時候,其實特別用力,比如敲打鑼鼓的時候發出特別高的、興奮的聲音,然後唱著語速極快的音樂,還為了讓孩子更好地參與進來,不停地拉著孩子的手搖擺,結束的時候還用力地抱著孩子轉圈圈……(瀑布汗)等下一次長輩親戚再邀請孩子玩音樂遊戲的時候,孩子就躲得遠遠的。這些,就是過渡刺激的「後遺症」。

小孩子因為情緒調節能力不夠,對於2歲之前的孩子來說,他更需要安撫式的引導,比如輕柔對話和輕輕晃動等方式。我們要注意和孩子玩的過程中,我們的興奮水平和孩子的興奮水平是一致的,並密切留意孩子會不會被我們的熱情嚇到了,比如出現煩躁、逃避、或者抗拒等狀態。

有時候孩子被嚇到的當下沒有表現,但是過幾天當你想和孩子再玩這個遊戲,發現孩子躲著你了,很多時候都是因為過渡刺激。這個原理適用於我們常見的,為什麼平時孩子和你玩的好好的,突然拒絕和你玩了等等,如果孩子出現這個特徵,不妨多追溯一下看看有沒有給過孩子這樣子的體驗。

看完這2個理論和4個遊戲,大家對1-2歲的祖孫遊戲的玩法,有沒有更高階的理解?說說不會陪玩的人,如何陪玩才是科學的。

0-1歲的孩子,家庭關係是首位,所以基礎是關係,搭建、認知和啟蒙的理解是第一步,但是到了1歲 ,隨著孩子年紀的增加,我們的陪玩上的心思需要匹配更為複雜的應變和調整,才能夠跟得上孩子瞬息萬變的發展狀況。

同樣都是一個遊戲,每個人玩出來的效果不一樣,箇中的差別,恰恰是你怎麼玩,你怎麼陪,你怎麼看。最好的引導,是腦海中有要點有心法,但是現實中還可以看到孩子。孩子在面對你的時候臉上任何一個細微的表情符號,都是他對你的互動的最直觀的反饋。所以跟孩子參與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微表情哦。

,
同类文章
2022年虎年寶寶五行取名(2022年虎年出生的寶寶名字)

2022年虎年寶寶五行取名(2022年虎年出生的寶寶名字)

2022年虎年寶寶五行取名?崢:將「崢」字作為虎寶寶取名用字,可彰顯其大氣豪邁之感,並且寓指男孩可以英勇無畏,有一夫當關的品質且「崢」字帶有「山」字根,是2022屬虎男孩最佳字,寓意虎在山中自由的休息,順應了虎的習性,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2022年虎年寶寶五行取名?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
uff收益怎麼樣(新晉奶爸為寶寶在穹頂之下創造一片淨土)

uff收益怎麼樣(新晉奶爸為寶寶在穹頂之下創造一片淨土)

作者:蛋蛋的淡 樓主2014年3月和老鄉LD結婚後,辛勤耕耘一年無果,壓力山大。終於在15年3月和LD一起去省婦幼檢查不孕不育。沒想到醫生突然告知,樓主晉升爸爸了!喜從天降後就著手為LD保胎。 無奈雙方父母都在老家還沒退休(那時生娃都早),樓主上班又無法照顧,遂讓LD請了長病假回老家休養
寶寶睡覺資勢大全(寶寶睡覺時最常見的8個錯誤做法)

寶寶睡覺資勢大全(寶寶睡覺時最常見的8個錯誤做法)

人的一生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而寶寶的睡眠時間更長,一天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睡覺。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關注孩子的睡眠安全。 我們今天整理了8個孩子睡眠方面家長們最容易犯的錯誤,要注意避開。 問題1:孩子可以和父母睡一張床嗎? 不建議同睡一張床。 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小
異地懷孕的概率(別人懷孕我懷葡萄)

異地懷孕的概率(別人懷孕我懷葡萄)

葡萄胎,就是胚胎的滋養層細胞異常增生,並長成一連串水泡,看起來頗似葡萄。命名是有些隨意,但非常形象。 大部分葡萄胎患者會在停經後8-12周時發生陰道出血,這時,要先去醫院驗血HCG和B超,等待檢查 葡萄胎一經確診,就需要住院清宮,至少等血HCG陰性半年後,才能再次懷孕,這
孩子打呼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小孩打呼嚕是何原因)

孩子打呼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小孩打呼嚕是何原因)

經常有家長說,孩子「打呼嚕」是最近幾天的事,不但睡覺時「打呼嚕」,就是醒後也要張著口喘氣。嬰幼兒時期的孩子睡覺時「打呼嚕」或是醒後張著口喘氣都是不正常的,應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 不論是小孩子還是成人,在未患任何疾病的情況下,呼吸都是通過鼻腔來完成的,是不需要張口的,呼吸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
寶寶哭鬧如何安撫停哭(寶寶哭個不停怎麼辦)

寶寶哭鬧如何安撫停哭(寶寶哭個不停怎麼辦)

寶寶哭個不停怎麼辦?情緒安撫5s法,嬰兒有安全感,自然不哭不鬧 寶寶餓了,哭! 寶寶冷了,哭! 寶寶尿了,哭! 寶寶不舒服,還是哭! 不滿三個月的寶寶好像除了睡和吃之外,就只有哭這件事了。寶寶哭了之後,我們是應該安撫,還是放任不管呢?其實,大多數新生兒的哭鬧和生理需求有關,只有
寶寶需要坐安全座椅嗎(寶寶要坐安全座椅嗎)

寶寶需要坐安全座椅嗎(寶寶要坐安全座椅嗎)

文/徐芳老師 圖/網絡 前兩天看到小視頻,引發了很多人的討論,說的是有個警察在檢查的時候剛好攔下了一輛車,然後副駕駛就有一個孩子乖乖地繫著安全帶。還自己在說要繫上安全帶,警察就覺得很奇怪,一般的孩子都不會這麼乖,孩子說,不系安全帶就會像這個IPAD一樣,說著給警察叔叔看一個裂了一大片的I
寶寶溼疹與寶媽的飲食有關係嗎(寶寶溼疹和遺傳有關係)

寶寶溼疹與寶媽的飲食有關係嗎(寶寶溼疹和遺傳有關係)

導語:每年的9月和到第二年5月,很多家長開始不淡定了,因為孩子的溼疹反反覆覆,搞得家長那是手腳無措。 溼疹是什麼? 溼疹確實是一種病因相對比較複雜的皮膚炎症,甚至有些家長還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得溼疹,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溼疹就自己好了。 5個月的香香臉上這段時間長很多紅色的突出的疹子,而且
什麼辦法能緩解孕期恥骨痛(恥骨痛是怎麼回事)

什麼辦法能緩解孕期恥骨痛(恥骨痛是怎麼回事)

恥骨位於大腿根部和小腹的交界處,是骨盆前方的兩塊骨頭,這兩塊骨頭在日常中少被提及,因而多數人對其了解較少,但女性朋友對其應該並不陌生,特別是懷孕過的女性,對恥骨應該了解不少。因為部分女性在妊娠期間會出現恥骨痛,那麼恥骨痛是怎麼回事?什麼因素能誘發恥骨疼痛? 恥骨痛是什麼原因? 一、妊
孩子怎麼看懂英語字母(幾個容易讀錯的字母)

孩子怎麼看懂英語字母(幾個容易讀錯的字母)

(音頻錄製:CiCi,這期聽音頻更有收穫哦) 字母是學習英語的開始,漫長的歲月中差不多都融進我們的血液了。三歲的小朋友,26個字母眼睛都不眨就能背出來。 正是因為這種熟悉,我們對字母視若當然,絲毫不覺得讀字母會出什麼差錯。但是,由於中英文的發音習慣不同,我們在讀字母的時候,真的會一不小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