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夏天拉肚子怎麼辦(夏天寶寶突然拉肚子怎麼辦)
2023-07-31 23:03:46 1
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1916篇文章
在夏季細菌容易繁殖,嬰幼兒胃腸道疾病也較為高發。如果孩子吃了不衛生的食物,或者奶瓶被汙染了,就容易發生急性腹瀉。家長們看著孩子反覆的拉肚子,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幫助孩子?什麼原因引起了腹瀉?怎麼判斷脫水症狀?什麼情況下去醫院?腹瀉的治療方法有哪些?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小兒急性腹瀉的事。
1.什麼是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是以大便次數增加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兒科常見疾病。
發病高峰
每年有兩個發病季節高峰,一個高峰為6~ 8月,主要病原為細菌等,另一高峰為10~12月,主要病原為輪狀病毒等。
高發年齡
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兒童,其中6月齡~2歲的嬰幼兒發病率高。
大便頻率
大便頻率增加到小嬰兒每天通常數量的2倍或大年齡兒童每天≥3次。
大便性質和顏色
如果多次的大便呈糊狀便、水樣便或黏液膿血便,需要引起注意。尤其可見血液或黑便是絕不正常的,需要就醫。
2.小兒腹瀉的病因
引起兒童腹瀉的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原因。
(一)感染性原因: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我國目前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因,在冬季最為常見;
病原體為輪狀病毒、腸道腺病毒、諾如病毒、星狀病毒等;
病毒感染的症狀包括發熱、水樣腹瀉、嘔吐、腹部痛、食欲不振、頭痛和肌肉酸痛等,一般為非血性腹瀉。
細菌感染
在飲用水不衛生或食物汙染情況下,細菌感染更常見,主要在夏季發生;
病原體有大腸埃希菌、志賀菌、沙門菌、艱難梭菌、傷寒桿菌等;
持續高熱和血性或含有黏液的腹瀉更常見於細菌性腹瀉。
真菌感染
主要致腹瀉的真菌有念珠菌、麴黴菌、毛黴菌等。
寄生蟲感染
臨床已少見,病原有阿米巴蟲、隱孢子蟲等。
(二)非感染性原因
症狀性腹瀉
由於其他疾病並發了腹瀉,例如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均可引起腹瀉;
過敏性腹瀉
例如牛奶等過敏可引起腹瀉;
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通常在兒童使用抗生素期間發生腹瀉;
其他
乳糖酶缺乏導致的腹瀉,或者天氣變化、腹部受涼導致的腹瀉等。
3.腹瀉警惕脫水症狀
急性腹瀉的病程可能會有1~2周,反覆的腹瀉會導致患兒脫水,脫水情況加重後,會造成下列症狀:
感覺口渴,或唇裂
排尿減少,尿液顏色深黃或棕色
孩子哭的時候沒有眼淚
孩子疲倦或意識模糊
孩子感覺頭暈目眩
孩子眼窩開始凹陷
嬰兒的囟門(位於頭頂)下陷
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出現了脫水症狀,或者出現了以下情況之一,應該立即就醫!
腹瀉持續數日以上;開始嘔吐,嘔吐持續1天以上;無法下咽補水液體,或喝下後立即嘔吐;有血樣腹瀉;已有多小時沒有喝水或任何液體;持續6-8小時不排尿,或小年齡嬰幼兒4-6小時未尿溼尿布。
醫生會進行血液和尿液檢查,評估脫水症狀以及嚴重程度,找到腹瀉的原因,綜合判斷是否需要住院治療,或是回家中繼續密切監護,同時會給您的孩子進行相應的藥物治療。
4.急性腹瀉的藥物治療
腹瀉是多種疾病的一個臨床症狀,病因治療是根本,但在病因未明之前,對症治療也是必需的。
治療方案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預防和糾正脫水、補鋅治療、對症治療(止瀉治療、微生態療法等)。
(一)合理使用抗生素
只有醫生診斷了細菌性感染,才需要合理、足量、規範的使用抗生素。《中國兒童急性感染性腹瀉病臨床實踐指南》指出,不同的病原菌要用不同的抗生素,需要醫生綜合診斷後才能開具。目前常用的口服抗生素有頭孢克洛幹混懸劑、頭孢克肟顆粒、頭孢地尼分散片等。
頭孢克洛
兒童劑量為20-40mg/kg/d,分3次,一日總量不超過1g;
頭孢克肟
兒童劑量為3-6mg/kg/d,分2次;重症可12mg/kg/d,分2次;
頭孢地尼
兒童劑量為:9-18mg/kg/d,分3次。
(二)預防和治療脫水
預防脫水
從患兒開始腹瀉,就應該給予足夠的口服補液鹽Ⅲ(ORS)以預防脫水!將一袋補液鹽一次性倒入量杯中,加入250ml溫開水中,攪拌均勻。建議在每次稀便後就補充一定量的液體。
劑量:<6個月,50ml;6個月~2歲,100ml;2歲~10歲,150ml;10歲以上的患兒,能喝多少給多少,直到腹瀉停止。
保存:配好的溶液可保存24小時。
治療輕中度脫水
兒童出現了上文中的一部分脫水症狀,但還不嚴重,就應該及時應用口服補液。
用量(mL)=體重(kg)*(50~70mL),可分次服用。
治療重度脫水
需要靜脈輸液,需到醫院進行。
(三)補鋅治療
鋅是小兒重要的微量元素。研究發現,腹瀉患兒補鋅治療後,腹瀉病程、病癒後腹瀉再發生率、大便排出總量均明顯降低。腹瀉患兒在腹瀉開始時均應補鋅。
不同鋅製劑的劑量尚未確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
補鋅劑量為:>6個月的患兒,每天補充含元素鋅20mg;<6個月的患兒,每天補充元素鋅10mg,共10-14天。
元素鋅20mg相當於硫酸鋅100mg,葡萄糖酸鋅140mg。目前WHO推薦的補鋅劑量多於上述藥品說明書推薦的劑量。
(四)對症治療
止瀉治療
如蒙脫石散;
能夠覆蓋胃腸黏膜表明,修復發炎或潰瘍的腸黏膜而不影響對營養物質的正常吸收;同時可以抑制、吸附引起腹瀉的細菌、細菌毒素、病毒等一系列病原體,而不傷害寄居腸道的正常有益菌群。
微生態療法
給予益生菌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布拉氏酵母菌等;調節胃腸道微生態有利於增強腸黏膜屏障作用,改善腹瀉症狀。
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小培菲康):與抗生素應錯開時間服用,以免影響益生菌療效,一般間隔2小時以上服用;並且該藥需要放置到2-10℃的冰箱保存。
布拉氏酵母菌散(億活):抗細菌藥物不影響其作用,可以與抗細菌藥物同時使用。
最後,關於飲食還要提醒下家長,患兒腹瀉期間,年齡小於6個月的患兒應該繼續母乳餵養;年齡大於6個月的患兒,應該繼續日常習慣的飲食,如稀飯、麵條、蛋、魚末、肉末等,鼓勵患兒進食,千萬不可不吃東西。
本期小兒腹瀉的話題就講到這裡啦,有疑問可以諮詢醫生或藥師,我們下期見啦。
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浙江省中醫院
翁婭韻 王建平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