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線機的繞線模具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8-03 12:29:06 1
專利名稱:繞線機的繞線模具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感線圈繞線機,尤其涉及一種繞線機的繞線模具機構,主要用於大功率三相電機定子線圈的繞制。
背景技術:
三相電機指當電機的三相定子繞組(各相差120度電角度),通入三相交流電後,將產生一個旋轉磁場,該旋轉磁場切割轉子繞組,從而在轉子繞組中產生感應電流(轉子繞組是閉合通路),載流的轉子導體在定子旋轉磁場作用下將產生電磁力,從而在電機轉軸上形成電磁轉矩,驅動電動機旋轉,並且電機旋轉方向與旋轉磁場方向相同。 定子線圈是三相電機生產中重要組成部件之一,傳統的三相電機線圈的繞制方式主要採用手工操作,將線圈繞制在模具上,然後再卸模,但手工效率低,且線圈性能不佳。因此出現各種定子線圈的繞線機,由電機帶去主軸轉動,主軸上設置繞線機構,將線繞制於繞線模具上,再將線圈從模具上卸下,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減輕了勞動強度。繞線模具由上、下兩片模具組成,每一模具外側面上設有繞線槽,兩片模具上對應繞線槽之間的距離即為線圈直徑。然而,如上所述,由於上、下模具之間的距離是固定的(一併安裝於模具底座上,由模具底座與轉盤連接),根據三相電機功率的不同,需要更換不同尺寸的繞線模具,以符合線圈直徑的要求,因此,一方面反覆更換繞線模具不僅降低了生產效率,還提高了勞動強度;另一方面,需要備制不同型號尺寸的繞線模具,以滿足生產需要,尺寸不準將造成①如果尺寸太小則會造成跨距和端部長度不足,使嵌線複雜如果繞線模具尺寸太大則會使得繞組的電阻和端部漏抗增大從而影響電機的性能,同時還浪費導線,造成繞組端部過長從而影響電機裝配和通風;這樣就會給生產廠家增加生產成本,同時需要較大的繞線模具儲存空間,尤其是一些大功率的定子線圈模具。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繞線機的繞線模具機構,通過結構的改進,提高了單個模具的使用範圍,減少模具成本的投入及存放空間,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率。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繞線機的繞線模具機構,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下模具以旋轉主軸中心對稱設置,所述上模具安裝於一上底座上,所述下模具安裝於一下底座上,每一底座的外側分別螺接一調節絲杆,每一所述調節絲杆的外端部經一軸承與位於所述繞線機轉盤上的絲杆安裝座連接,所述上、下底座經導向機構分別滑動連接於所述繞線機轉盤上,所述調節絲杆及導向機構的延伸方向垂直於所述旋轉主軸。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旋轉主軸經平鍵與主軸同步輪連接,主軸同步輪則經同步帶與電機連接,從而實現對旋轉主軸的驅動,旋轉主軸經軸承安裝於主軸箱內,所述繞線機轉盤經轉盤座與旋轉主軸連接,轉盤座經鍵與旋轉主軸固定連接,旋轉主軸的轉動,帶動繞線轉盤的旋轉。本實用新型中,導向機構安裝於繞線機轉盤上,上、下模具底部的底座經導向機構與繞線機轉盤連接,實現模具機構隨繞線機轉盤的轉動,線圈繞制於模具機構上。上、下底座上分別設有調節絲杆,當需要變換繞線模具尺寸時,旋擰上下兩端的調節絲杆,使上、下底座沿著導向機構的延伸方向相向移動(減小模具尺寸)或相背移動(增大模具尺寸),直到符合待繞制線圈直徑大小的要求。從而避免模具的頻繁更換,在一定範圍內(通常是相鄰3 5個單位內)通過調節絲杆便可實現,減少模具成本的投入。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導向機構由導向杆及滑動連接於所述導向杆上的兩塊滑塊構成,所述導向杆外側端部經螺釘固定於所述繞線機轉盤上,並以垂直於所述旋轉主軸方向布置,所述滑塊分別位於所述旋轉主軸的兩側,所述上、下底座經螺釘固定連接於對應側的所述滑塊上。另一種技術方案是,所述導向機構為開設於所述繞線機轉盤上的導向卡槽,所述上、下底座上設有與所述導向卡槽相配合的凸起,分別滑插於對應的導向卡槽內。所述導向 卡槽可以是燕尾槽,一方面進行導向,另一方面也為上、下底座提供定位,限定其垂直於導向卡槽方向上的位移,避免脫離導向卡槽。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調節絲杆外端部滑套有一絲杆蓋板,該絲杆蓋板經螺釘固定於所述絲杆安裝座上。由於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調節絲杆,由調節絲杆與上、下模具底部的上、下底座螺接,上、下底座與導向機構連接,旋擰上下兩端的調節絲杆,使上、下底座沿著導向機構的延伸方向相向移動(減小模具尺寸)或相背移動(增大模具尺寸),直到符合待繞制線圈直徑大小的要求,從而避免模具的頻繁更換,在一定範圍內通過調節絲杆適應多種型號定子線圈生產的需要,一方面減少模具成本的投入,另一方面減輕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局部放大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導向卡槽的截面圖。其中1、上模;2、下模;3、旋轉主軸;4、上底座;5、下底座;6、調節絲杆;7、軸承;8、繞線機轉盤;9、絲杆安裝座;10、導向杆;11、滑塊;12、螺釘;13、螺釘;14、絲杆蓋板;15、螺釘;16、平鍵;17、主軸同步輪;18、同步帶;19、電機;20、軸承;21、主軸箱;22、轉盤座;23、鍵;24、繞線槽;25、導向卡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參見圖I 2所示,一種繞線機的繞線模具機構,包括上模I具和下模2具,所述上模I、下模2具以旋轉主軸3中心對稱設置,所述上模I具安裝於一上底座4上,所述下模2具安裝於一下底座5上,每一底座的外側分別螺接一調節絲杆6,每一所述調節絲杆6的外端部經一軸承7與位於所述繞線機轉盤8上的絲杆安裝座9連接,所述上底座4、下底座5經導向機構分別滑動連接於所述繞線機轉盤8上,所述調節絲杆6及導向機構的延伸方向垂直於所述旋轉主軸3。如圖2所示,所述導向機構由導向杆10及滑動連接於所述導向杆10上的兩塊滑塊11構成,所述導向杆10外側端部經螺釘12固定於所述繞線機轉盤8上,並以垂直於所述旋轉主軸3方向布置,所述滑塊11分別位於所述旋轉主軸3的兩側,所述上底座4、下底座5經螺釘13固定連接於對應側的所述滑塊11上。所述調節絲杆6外端部滑套有一絲杆蓋板14,該絲杆蓋板14經螺釘15固定於所述絲杆安裝座9上。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旋轉主軸3經平鍵16與主軸同步輪17連接,主軸同步輪17則經同步帶18與電機19連接,從而實現對旋轉主軸3的驅動,旋轉主軸3經軸承20安裝於主軸箱21內,所述繞線機轉盤8經轉盤座22與旋轉主軸3連接,轉盤座22經鍵23與旋轉主軸3固定連接,旋轉主軸3的轉動,帶動繞線轉盤8的旋轉。導向機構安裝於繞線轉盤8上,繞線模具機構經收縮連杆機構與導向機構連接,實現繞線模具機構隨繞線轉盤8的轉 動,線圈繞制於繞線模具機構上。繞線模具機構由上模I、下模2具構成,上模I、下模2具上分別設有繞線槽24,當需要變換繞線模具尺寸時,旋擰上下兩端的調節絲杆6,使上底座4、下底座5沿著導向機構的延伸方向相向移動(減小模具尺寸)或相背移動(增大模具尺寸),直到符合待繞制線圈直徑大小的要求。實施例二 參見圖3 4所示,一種繞線機的繞線模具機構,在本實施例中,結構基本與實施例一相同,不同點在於所述導向機構為開設於所述繞線機轉盤8上的導向卡槽25,所述上底座4、下底座5上設有與所述導向卡槽相配合的凸起,分別滑插於對應的導向卡槽25內。所述導向卡槽25為一燕尾槽,一方面進行導向,另一方面也為上底座4、下底座5提供定位,避免脫離導向卡槽25。
權利要求1.一種繞線機的繞線模具機構,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下模具以旋轉主軸中心對稱設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模具安裝於一上底座上,所述下模具安裝於一下底座上,每一底座的外側分別螺接一調節絲杆,每一所述調節絲杆的外端部經一軸承與位於所述繞線機轉盤上的絲杆安裝座連接,所述上、下底座經導向機構分別滑動連接於所述繞線機轉盤上,所述調節絲杆及導向機構的延伸方向垂直於所述旋轉主軸。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繞線機的繞線模具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向機構由導向杆及滑動連接於所述導向杆上的兩塊滑塊構成,所述導向杆外側端部經螺釘固定於所述繞線機轉盤上,並以垂直於所述旋轉主軸方向布置,所述滑塊分別位於所述旋轉主軸的兩側,所述上、下底座經螺釘固定連接於對應側的所述滑塊上。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繞線機的繞線模具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向機構為開設於所述繞線機轉盤上的導向卡槽,所述上、下底座上設有與所述導向卡槽相配合的凸起,分別滑插於對應的導向卡槽內。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繞線機的繞線模具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調節絲杆外端部滑套有一絲杆蓋板,該絲杆蓋板經螺釘固定於所述絲杆安裝座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繞線機的繞線模具機構,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下模具以旋轉主軸中心對稱設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模具安裝於一上底座上,所述下模具安裝於一下底座上,每一底座的外側分別螺接一調節絲杆,每一所述調節絲杆的外端部經一軸承與位於所述繞線機轉盤上的絲杆安裝座連接,所述上、下底座經導向機構分別滑動連接於所述繞線機轉盤上,所述調節絲杆及導向機構的延伸方向垂直於所述旋轉主軸。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調節絲杆,由調節絲杆與上、下模具底部的上、下底座螺接,實現對上、下模具之間距離的調整,適應多種型號定子線圈繞制的需要,擴大設備使用率。
文檔編號H02K15/04GK202634201SQ201220186880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8日
發明者李勝權 申請人:蘇州市聖瑪特電機設備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