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密封閘閥的製作方法
2023-08-03 14:17:31 1
專利名稱:油密封閘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密封閘閥。
CN2069510U公開了一種密封油槽設置在閥座上的油密封閘閥,該密封油槽中的密封油是依靠安裝在閥體內的油缸和活塞並在關閥後在活塞上、下形成差壓的條件下來注入的,油缸中的密封油則由固定在閥體外壁上的手動注油器補償,且必須在關閥後進行,因此,這種油密封閘閥建立油密封的自動化程度不高,此外,開閥後因為密封油槽處在介質的流道中,因此,密封油槽中的密封油的流失比較多。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全自動實現油密封且密封油不易流失的油密封閘閥。
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閥板同閥座相對的密封表面上設有一圈同設置在閥板下端的注油單向閥連通的密封油槽,注油單向閥的上方設有柱塞泵的泵腔,內裝柱塞復位彈簧,中間設有油吸管的柱塞的下端插入泵腔,上端同中間也設有油吸管的閥杆連接,且柱塞上還設有限位環,油吸管內還設有吸油單向閥,油吸管的上端則同安裝在閥杆上的內設活塞和活塞推進彈簧的儲油器連接,一套裝在閥杆上的限位套同閥板連接,並同限位環相抵限定柱塞行程的上止點。
上述閥杆在提升或下降的過程中均包括兩個階段,提升的第一階段是柱塞的吸油行程,此時,注油單向閥關閉以防止密封油槽中的密封油回流,吸油單向閥開啟,讓儲油器中的密封油通過油吸管進入泵腔;提升的第二階段是閥杆提升閥板開閥。閥杆下降的第一階段是閥板隨閥杆下降關閥;第二階段是柱塞的注油行程,此時,吸油單向閥關閉以防止泵腔中的密封油回流,注油單向閥開啟,泵腔中的密封油即進入密封油槽並在閥板同閥座之間建立起油密封。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通過閥杆的運動即可在閥板同閥座之間全自動地建立或解除油密封,此外,關閥時,密封油槽隨閥板進入閥體的上腔室,離開了介質流道,因此,密封油也就不易流失。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來闡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內容。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如圖所示,油密封閘閥具有閥體1、閥座2、閥板3和閥杆4,在閥板3同閥座2相對的密封表面上設有一圈同設置在閥板3下端的注油單向閥5連通的密封油槽6,注油單向閥5的上方設有柱塞泵的泵腔7,內裝柱塞復位彈簧8,中間設有油吸管9的柱塞10的下端插入泵腔7,上端同中間也設有油吸管9的閥杆4連接,且柱塞10上還設有限位環11,油吸管9內還設有吸油單向閥12,油吸管9的上端則同安裝在閥杆4上的內設活塞13和活塞推進彈簧14的儲油器15連接,一套裝在閥杆4上的限位套16同閥板3連接,並同限位環11相抵限定柱塞10行程的上止點。閘閥有左、右兩個閥座2,設在閥板3上的密封油槽6也就有左、右兩個;柱塞10同閥杆4和限位套16同閥板3的連接本實施例均採用螺紋連接,注油單向閥5和吸油單向閥12採用最簡單的鋼珠彈簧單向閥結構,為了製造方便,本實施例還將吸油單向閥12設置在柱塞10的上方,並置於閥杆4內的油吸管9中;因為在閥杆4上要安裝儲油器15,本實施例將閥杆4設計成上、下兩段,並通過連接頭17將上、下兩段閥杆4連接,儲油器15則安裝在連接頭17上;上述技術解決方案既適用於手動閘閥,也適用於氣動、液動和電動的閘閥;此外,除了適用於平板閘閥外,還適用於楔式閘閥;閥杆4是往復運動件,為了減少閥杆4同閥杆孔之間的摩擦力,特別是閥杆4同閥杆密封裝置之間的摩擦力,可以在閥體1上設置注油器18,其注油孔對準閥杆4;儲油器15中的活塞13的活塞杆19可作為油量標尺來使用,這樣既可監視儲油器15中的密封油的儲量,也可測得柱塞泵的每次注油量。
權利要求1.一種油密封閘閥,具有閥體、閥座、閥板和閥杆,其特徵是閥板(3)同閥座(2)相對的密封表面上設有一圈同設置在閥板(3)下端的注油單向閥(5)連通的密封油槽(6),注油單向閥(5)的上方設有柱塞泵的泵腔(7),內裝柱塞復位彈簧(8),中間設有油吸管(9)的柱塞(10)的下端插入泵腔(7),上端同中間也設有油吸管(9)的閥杆(4)連接,且柱塞(10)上還設有限位環(11),油吸管(9)內還設有吸油單向閥(12),油吸管(9)的上端則同安裝在閥杆(4)上的內設活塞(13)和活塞推進彈簧(14)的儲油器(15)連接,一套裝在閥杆(4)上的限位套(16)同閥板(3)連接,並同限位環(11)相抵限定柱塞(10)行程的上止點。
專利摘要本油密封閘閥的主要特徵是閥板的密封表面上設有同置於閥板下端的注油單向閥連通的密封油槽,注油單向閥的上方設有柱塞泵,設有油吸管和限位環的柱塞同設有吸油管的閥杆連接,且油吸管中設有吸油單向閥,油吸管上端則同安裝在閥杆上的儲油器連接,一套裝在閥杆上的限位套同閥板連接,並同限位環相抵限定柱塞行程上止點,上述閘閥通過閥杆的運動即可在閥板同閥座之間全自動地建立或解除油密封,此外,密封油槽中的密封油也不易流失。
文檔編號F16K1/00GK2366617SQ9920716
公開日2000年3月1日 申請日期1999年4月8日 優先權日1999年4月8日
發明者施林奎 申請人:施林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