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針織橫機的山角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8-05 18:29:21 1
專利名稱:一種針織橫機的山角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針織橫機的山角裝置。
背景技術:
公知的,簡易型針織橫機採用單系統編織山角裝置,其山角裝置由設置有編織區和選針區的山角底板、設置於山角底板編織區前後側的兩組導針山角、對應導針山角設置於山角底板選針區的兩個選針器、設置於每個選針器上下側的上、下護針山角、設置於兩組導針山角之間的編織區內的一組編織山角、設置於兩選針器之間的選針區內的一組選針山角、設置於選針器進針一側的歸位山角,該山角裝置採用織針和提花片來完成編織動作,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等優點,但因其是單系統編織,所以編織效率低,且每組選針山角由接針山角、左、右吊目山角和成圈山角組成,實踐證明,將成圈山角設置於編織區內使整個編織系統存在穩定性差、動作失誤率高、維護成本高等缺點;目前市場上也有採用雙系統編織山角裝置的針織橫機,雖然解決了單系統編織山角裝置編織效率低、穩定性差、動作失誤率高等缺點,但其結構複雜、成本高,另外其採用6英寸山角底板,使山角裝置的動作迴轉距長,從而影響其編織效率。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編織效率高的針織橫機山角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針織橫機的山角裝置,包括設置有編織區和選針區的山角底板,其特徵在於 所述編織區沿山角底板長度方向間隔布置有三組導針山角,對應的所述選針區沿山角底板長度方向間隔布置有三個選針器,每個選針器的上下側對應設置有上、下護針山角,相鄰兩組導針山角之間的所述編織區內設置有一組編織山角,相鄰兩選針器之間的所述選針區內設置有一組選針山角,其中,位於外側的選針器分別配設有一歸位山角,位於中間的選針器的左、右側配設有左、右活動歸位山角,所述左、右活動歸位山角可相對山角底板移動地配設於山角底板上。進一步的,每組編織山角由分別可伸縮設置於山角底板上且成上下緊挨布置的翻針山角和成圈山角、相對設置於翻針山角上側的壓針山角、以及設置於壓針山角兩側的左、 右度目山角組成。進一步的,每組選針山角由接針山角和對稱設置於接針山角上側的左、右吊目山角組成,左、右吊目山角分別可伸縮地設置於山角底板上。進一步的,所述山角底板的長度為4英寸。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山角底板上設置兩組編織山角和兩組選針山角來實現山角裝置的雙系統編織,提高山角裝置的編織效率;雙系統編織通過兩組編織山角之間共一組導針山角、兩組選針山角之間共用一個選針器、及配設於中間選針器兩側的活動歸位山角來實現,共用導針山角、選針器,即可節省成本、簡化裝置的結構,又可實現雙系統編織,提高編織效率,在中間選針器的兩側設置活動歸位山角,活動歸位山角設置成可相對山角底板移動,從而選擇性地對中間選針器進針一側的提花片進行歸位,實現中間選針器的共用,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動作精確等優點;將現有的簡易型針織橫機的成圈山角由選針區轉移到編織區,並可伸縮地設置在山角底板上,這樣即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點,又可保證山角裝置各項動作的準確完成;將山角底板的長度設置為4英寸,與現有技術中雙系統山角裝置的6英寸山角底板相比,可大大縮短山角裝置運轉時候的迴轉距,從而節省了山角裝置在迴轉時浪費的時間,進而提高了生產效率,以滿足客戶對高效率高品質的追求。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走針示意圖,不編織狀態。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走針示意圖,吊目狀態。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走針示意圖,成圈狀態。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走針示意圖,翻針狀態。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走針示意圖,左行接針狀態。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走針示意圖,右行接針狀態。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
圖1所示,一種針織橫機的山角裝置,包括設置有編織區A和選針區B的山角底板1,山角底板1的長度為4英寸,編織區A沿山角底板1長度方向間隔布置有三組導針山角,每組導針山角由上下布置的上、下導針山角21、22組成,對應的選針區B沿山角底板1 長度方向間隔布置有三個選針器61、62、63,每個選針器61、62、63的上下側對應設置有上、 下護針山角51、52,相鄰兩組導針山角之間的編織區A內設置有一組編織山角,每組編織山角由分別可伸縮設置於山角底板1上且成上下緊挨布置的翻針山角43和成圈山角44、相對設置於翻針山角43上側的壓針山角42、以及設置於壓針山角42兩側的左、右度目山角41、 45組成,相鄰兩選針器6之間的選針區B內設置有一組選針山角,每組選針山角由接針山角 82和對稱設置於接針山角82上側的左、右吊目山角81、83組成,左、右吊目山角81、83分別可伸縮地設置於山角底板1上,其中,位於外側的選針器61、63分別配設有一歸位山角7,位於中間的選針器62的左、右側配設有左、右活動歸位山角91、92,左、右活動歸位山角91、92 可相對山角底板1移動地配設於山角底板上。具體工作方式為不編織狀態參照圖2所示,山角裝置左行,成圈山角44縮回,翻針山角43縮回, 左吊目山角81縮回,右吊目山角83縮回,左活動歸位山角91下降參與提花片的歸位,右活動歸位山角92上升不參與提花片的歸位,具體織針的運動軌跡為參照圖2中⑶線,提花片運動軌跡參照圖2中的EF線。吊目狀態參照圖3所示,山角裝置左行,成圈山角44縮回,翻針山角43縮回,左吊目山角81彈出,右吊目山角83彈出,左活動歸位山角91下降參與提花片的歸位,右活動歸位山角92上升不參與提花片的歸位,具體織針的運動軌跡為參照圖3中⑶線,提花片運動軌跡參照圖3中的EF線。成圈狀態參照圖4所示,山角裝置左行,成圈山角44彈出,翻針山角43縮回,左吊目山角81彈出,右吊目山角83彈出,左活動歸位山角91下降參與提花片的歸位,右活動歸位山角92上升不參與提花片的歸位,具體織針的運動軌跡為參照圖4中⑶線,提花片運動軌跡參照圖4中的EF線。翻針狀態參照圖5所示,山角裝置左行,成圈山角44彈出,翻針山角43彈出,左吊目山角81彈出,右吊目山角83彈出,左活動歸位山角91下降參與提花片的歸位,右活動歸位山角92上升不參與提花片的歸位,具體織針的運動軌跡為參照圖5中⑶線,提花片運動軌跡參照圖5中的EF線。左行接針狀態參照圖6所示,山角裝置左行,成圈山角44縮回,翻針山角43縮回,左吊目山角81縮回,右吊目山角83彈出,左活動歸位山角91下降參與提花片的歸位, 右活動歸位山角92上升不參與提花片的歸位,具體織針的運動軌跡為參照圖6中⑶線,提花片運動軌跡參照圖6中的EF線。右行接針狀態參照圖7所示,山角裝置右行,成圈山角44縮回,翻針山角43縮回,左吊目山角81彈出,右吊目山角83縮回,左活動歸位山角91上升不參與提花片的歸位,右活動歸位山角92下降參與提花片的歸位,具體織針的運動軌跡為參照圖7中⑶線, 提花片運動軌跡參照圖7中的EF線。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範圍,即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針織橫機的山角裝置,包括設置有編織區和選針區的山角底板,其特徵在於 所述編織區沿山角底板長度方向間隔布置有三組導針山角,對應的所述選針區沿山角底板長度方向間隔布置有三個選針器,每個選針器的上下側對應設置有上、下護針山角,相鄰兩組導針山角之間的所述編織區內設置有一組編織山角,相鄰兩選針器之間的所述選針區內設置有一組選針山角,其中,位於外側的選針器分別配設有一歸位山角,位於中間的選針器的左、右側配設有左、右活動歸位山角,所述左、右活動歸位山角可相對山角底板移動地配設於山角底板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針織橫機的山角裝置,其特徵在於每組編織山角由分別可伸縮設置於山角底板上且成上下緊挨布置的翻針山角和成圈山角、相對設置於翻針山角上側的壓針山角、以及設置於壓針山角兩側的左、右度目山角組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針織橫機的山角裝置,其特徵在於每組選針山角由接針山角和對稱設置於接針山角上側的左、右吊目山角組成,左、右吊目山角分別可伸縮地設置於山角底板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針織橫機的山角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山角底板的長度為4英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針織橫機的山角裝置,包括設置有編織區和選針區的山角底板,所述編織區沿山角底板長度方向間隔布置有三組導針山角,對應的所述選針區沿山角底板長度方向間隔布置有三個選針器,每個選針器的上下側對應設置有上、下護針山角,相鄰兩組導針山角之間的所述編織區內設置有一組編織山角,相鄰兩選針器之間的所述選針區內設置有一組選針山角,其中,位於外側的選針器分別配設有一歸位山角,位於中間的選針器的左、右側配設有左、右活動歸位山角,所述左、右活動歸位山角可相對山角底板移動地配設於山角底板上,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編織效率高等優點。
文檔編號D04B15/36GK202090146SQ20112015851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18日
發明者王來成 申請人:王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