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多相反應器的製作方法
2023-08-06 00:37:11 1

本發明屬於化工設備領域,涉及用於氣液兩相或氣液固三相反應的反應器,如氣液反應器、費託合成工藝的氣液固三相漿態床反應器。
背景技術:
氣液反應器比較簡單,以氣液固三相漿態床反應器作為設計思路。
漿態床是近年來反應器發展的熱點,它的主要優點是:為混合、熱量回收、溫度控制提供了比較大的靈活性,並可應用細顆粒催化劑,使內擴散效應變得極小。漿態床反應器利用合成氣作為反應混合的動力源,將催化劑懸浮在液相中進行反應;由於沒有機械攪拌,因而可以在高壓下無洩漏運行。但是這類反應器存在軸向混合,其原料轉化率較低,液體滯留量大,可能產生明顯的均相擴散,並對氣態反應物,也可能產生明顯的傳質阻力,降低總的反應速率。
在反應器的設計中,應該根據具體的反應過程,綜合考慮反應原料的性質、主要反應的特點、反應器內的流體力學、產品的分離和精製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選擇反應器的型式,優化反應器結構。
有關漿態床反應器的專利並不多,各有特點。現有漿態床設計並不完善,有些過於複雜,有些過於簡單達不到反應匹配的效果。而且在放大方面還存在著較大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通過分析漿態床反應器的原理和流場,設計出了一種新型高效的漿態床反應器,所述反應器由標準設備法蘭筒體構成反應器殼體(5),其中包括:變徑殼體(12)、上下封頭(14、2)、底部進氣管口(1)、頂部氣體出口(15)、漿液進口(16)和漿液出口(4)。高效漿態床反應器設計,在該殼體之內的部件:氣體夾板分布器(3)、內導流筒(6)、升氣管(7)、盤管換熱器(8和10)、再分布器(9)、齒形受液口(11)和旋風分離器(13)。
提出了一種新型分布器的設計,該分布器由上下夾板和防漏小球夾合而成,實現了漿態床防堵防漏和氣體的均勻分布的功能。
設計了一種內導流系統,導流筒低端由封頭型封口,氣泡影響不了內導流,內流漿液從導流筒底端側流出對上升的氣泡影響小。
設計了錐形再分布器,對大氣泡的破碎,氣泡的流動路徑的再分布,內構件的固定。
升氣管與分布器結合,對新鮮原料氣輸送到中上部進行高效的反應。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高效多相反應器的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反應器的分布器的縱截面圖。
圖3是圖2所示反應器的分布器的俯視圖。
圖4是圖1所示反應器的再分布器的橫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當氣體通過分布器的噴嘴進入床層後,形成大量小氣泡,由於氣體流速的帶動作用,床層內的漿液進行劇烈的混合;一部分氣體在反應器的底部與催化劑進行反應,反應後的氣體或沒反應的原料氣在上升過程中,經過設在內套筒中間的二次氣體分布板進行再次分布,對大氣泡進行破碎和流體流動形態的重整後,氣泡直徑變小,反應接觸面積增大,催化反應變得較為劇烈,進一步將未反應完和新鮮的原料氣進行反應,並在換熱器的作用下移走多餘的反應熱;另一部分氣體通過升氣管到達反應器的中部,氣體從升氣管小孔噴出細小的氣泡,使得反應的中部新鮮原料氣的氣含率變大,且氣體橫向與催化劑漿液進行立體傳質和反應,這樣就提高了中部催化劑的利用率和反應器空間的利用率。
當氣體流速較大時,部分催化劑和溶劑被氣體帶到反應器的上部,經過換熱器後到達上部的變徑擴大段,同樣氣體經變徑後流速繼續降低,在自由液面區分離出去,部分與反應器外套筒接觸後,在壓差和重力的作用下,從內套筒集液口處往下回流,到達內套筒底部,從內套筒底部側邊的回流孔流出,與上升的氣體接觸反應,繼續再次上升,循環流動;這樣整個反應器內催化劑和溶劑就實現了內循環,漿液濃度和粘度就能基本保持一致。
當氣體流速繼續增大時,部分催化劑和溶劑經過反應器上部的變徑內套筒仍然得不到分離,將進入反應器上部的固液分離器,經過固液分離器,催化劑和溶劑回流到反應床層。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以漿態床作為設計思路,該漿態床反應器由標準設備法蘭筒體構成反應器殼體,其中包括:變徑殼體、上下封頭、底部進氣管口、頂部氣體出口、漿液進口和漿液出口;在該殼體之內的以下部件:內導流筒、盤管換熱器、氣體夾板分布器、升氣管、再分布器和旋風分離器。氣體經夾板分布器均勻噴出,與反應器殼體內的催化劑漿液進行反應,在反應器上端經氣液分離後從氣體出口流出,自由液面處的漿液從導流筒內往下流,從導流筒底部的側面流出再與氣體反應往上流動進行循環。本發明所述的漿態床反應器通過分析流暢狀態,對漿態床進行匹配設計,達到高效的內循環效果。
技術研發人員:鄺乃強;姜少華;黃嘉誠;張彩霞;錢海文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五邑大學
技術研發日:2017.03.27
技術公布日:2017.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