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帶厭學兒子自駕遊(父親開房車帶厭學兒子旅行54天)
2023-08-05 09:19:46
原標題:[紫牛頭條]父親開房車帶厭學兒子旅行54天,結局令人驚喜
最近,有一對開房車環遊中國的父子火了。40歲的父親不上班,14歲的兒子不上學,爺倆開著一輛拖掛式房車,從遼寧丹東東港出發,途經西安、洛陽等古城,最後到達雲南麗江程海。歷時54天,全程9000多公裡,這趟說走就走的房車之旅,一時引得熱議無數。有網友感嘆這是「有錢人的遊戲」,也有網友擔心「看過外面的世界,孩子更不想上學怎麼辦?」
2月18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聯繫上這位父親,他說,他家只是個普通家庭,與「有錢人」無關,安排這樣一場旅行只為拯救一個厭學的少年。這一路,父子倆有過爭執,也曾促膝長談,每天24小時的陪伴讓父子關係更親近,「我們現在無話不說,這趟旅行收穫很大,結果我很滿意。」
叛逆期兒子不受管束
父親做了一個決定
今年40歲的徐先生來自遼寧丹東東港市,他是一位攝影師,在當地經營一家攝影工作室。徐先生有兩個孩子,大兒子子程(化名)14歲,上初中二年級,小兒子3歲。徐先生告訴紫牛新聞記者,還有一周學校就要開學了,最近子程會主動看看書,也很期待回到學校上課。
徐先生和兒子結束旅行回到家快兩周了,家裡長輩和周圍朋友都感嘆子程變化很大,「確實比以前懂事了,吃完飯會幫著收拾,對待家裡老人也很有禮貌,會主動問好。」徐先生形容父子倆的關係到了無話不說的地步,有些小秘密兒子也不藏著掖著了,會跟他念叨念叨,「沒想到跟孩子的關係能發展這麼快,以前他不願意見我,天天躲著我,到現在成天黏著我,一見面就掛我脖子上,這趟旅行收穫很大,結果我很滿意。」
徐先生和兒子一起攝影
徐先生告訴記者,子程上小學一年級時,他曾經全身心地照顧過一段時間,自認為培養了兒子一些好的學習習慣後,就把兒子交給嶽母照顧了,「他上小學三四年級時,正是我最忙的時候,有時凌晨三四點就要出門,到家幾乎都深夜了,那兩年跟孩子交流很少,確實很愧疚。」
夫妻兩人平時工作忙碌,漸漸疏於對孩子的管束,加上老人的溺愛,孩子一天天長大,也變得任性叛逆,學習態度也越發鬆懈。徐先生說:「我從來沒有因為學習成績不好而批評他,甚至於他的英語測驗考了零分,我都沒有說他一句,我批評他更多是因為頂撞長輩,跟家人對著幹,在學校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會因為作業的事情向我們撒謊,這個是我不能接受的。」孩子到了叛逆期,做錯事不肯認錯。徐先生說,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家庭成員之間多次產生矛盾,已經到了不解決不行的地步。兒子的這種狀態讓他很自責,他覺得是自己疏於管教導致的。但日復一日的嚴肅說教和責備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讓兒子離自己更遠。
帶兒子出行的徐先生
徐先生思考了一些時日,最終決定脫離家庭成員的幹擾,過一段父子倆的單獨生活,以此來改掉兒子的壞習慣,「之前管教孩子,他會逃到爺爺奶奶家,如果自駕出遠門,只有我們兩個人,我可以一天24小時監督他的狀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徐先生原計劃去年9月份就出發,但遭到家庭成員的一致阻攔,「後來孩子的叛逆一天比一天嚴重,家人都管不了了,沒有辦法,他們同意讓我試一試。」
訪遍古都感受中原文化
兒子的改變讓他很驚喜
計劃敲定之後,徐先生立即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給孩子請了假,制定了旅行路線。他花5萬多元買了輛二手的低配房車,安裝了熱水器、取暖器,備了三十幾盒自熱米飯、兩箱方便麵,收拾了簡單衣物和生活用品。
徐先生買的二手房車
2020年12月13日,父子倆出發了,「其實出發時,我心裡也沒底,買了兩份意外險,誰也不知道這趟旅行會怎樣,但我不得不這麼做。」徐先生說。
然而,剛出發一個星期,父子倆就爆發了旅途中最大的一次爭吵,這次爭吵險些讓徐先生終止這趟旅行,「一天早上,他穿了一雙溼的小白鞋,還謊稱幹了,我一摸,明顯就是溼的,不讓他穿,他的叛逆勁來了,非要穿,當時我就生氣了,死倔還撒謊,我們爺倆就吵起來了。」父子倆誰也不讓誰,吵完了開始冷戰,但出門在外,只能彼此依靠,「冷靜下來後,我們聊了聊,他也明白我的用心,畢竟沒有哪個父親會讓自己的孩子在大冬天穿一雙溼的鞋。」
這一路,徐先生沒有帶孩子走東南沿海路線,而是尋訪古都。經過山海關、洛陽、西安,只為了讓孩子感受最渾厚的中原文化,「每到一個地方,我會提前做好功課,給孩子講講歷史,比如到了西安,看到鐘樓,告訴他鐘樓處於西安的正中心,洪武十七年建的,距離現在600多年了……」
房車備有廚具,但凡能買到食材,徐先生就會下廚給兒子做飯,有時也會指導兒子下麵條。每到一個城市,父子倆會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開封的灌湯包、西安的biangbiang面等。徐先生說,有時候他還會教兒子做飯,在家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子程也樂於嘗試。途中,父子倆的衣食住行都要自己解決。父親做飯,兒子洗碗;父親用吸塵器清理地板,兒子就坐在一邊寫旅行日記。偶爾停車休整,父子倆會一起打掃衛生,「以前在家這些事是絕對不會做的。」徐先生很驚喜,兒子在一點點改變。
父子倆沿途品嘗各地美食
徐先生說,他們在途中會時刻關注各地疫情情況,根據政府部門的提示,避開一些有風險的地區。沿途,他們也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到了開封,遇到寒流,凌晨時柴油暖風機停機,早晨醒來發現房車內的溫度是零下6℃,車門被凍住無法打開……但是這些都沒能阻擋住父子倆的腳步。
一次次長談讓爺倆敞開心扉
厭學兒子答應回家讀書
一趟旅行迅速拉近了父子倆的距離,兒子漸漸敞開心扉,在爸爸面前展露出真實的自己,並對未知的事物和古老的歷史文化展現出了強烈的求知慾。
徐先生比較喜歡天文,他在程海拍星軌時,會跟兒子解釋為什麼北極星沒有星軌,其他星星都有星軌,兒子聽了非常感興趣,問了他一大堆問題。徐先生也教兒子攝影,鼓勵孩子寫日記,「 他的日記裡寫著,他知道父母照顧他有多麼不容易。」
沿途,兒子舉起相機拍下美麗風景
旅行到三十幾天時,父子倆有過一次促膝長談,他們聊了聊彼此的小秘密,「從那以後,我們關係就變得親密了,他開始黏我了,一直強調我們是朋友。」
徐先生告訴記者,出發時幫兒子帶了課本,但旅途中兒子一直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他就沒有逼迫,但一直在想辦法開導,怎麼樣能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有一天,我跟他提議把他們學習小組的同學聚集起來,周末我給他們提供一個房間,讓他們在一起學習,我可以參與進去,和他們一起學習,他一聽就非常感興趣,馬上答應回去讀書。」
父子倆一起吃飯,關係變親近
2021年2月4日,他們結束旅行回家過年,「我們在春節前回來也是孩子說想讀書了,如果不是他主動要求,可能我們還會繼續旅行。」
結束旅程時,子程頗有感觸地說:「剛開始覺得父親是個『多餘無用』的攝影師。這段日子是我一生的財富,我還有很多缺點,但請相信我,我會努力克服,聽父母的話,做一個積極、快樂、優秀的人。」
不會拿孩子炒作博關注
希望培養出人格健全、正直的孩子
旅途中,徐先生拍攝視頻發布到短視頻平臺,有網友質疑他這是拿孩子炒作博關注。徐先生回應稱:「出發之前,我沒有料到這件事會得到如此多的關注,當時只覺得是自己家的苦惱,被媒體報導後,我收到了很多家長的求助,我才知道很多家庭面臨同樣的問題,我反倒想讓更多家長知道這件事,並做個參考,想幫助更多孩子和家長搞好關係。至於是否炒作,只能仁者見仁,我覺得用自己孩子的學業當賭注來炒作,這個事挺沒人性的,我不會做。」
父子倆一起欣賞沿途的風景
有人評論他們「有錢任性」。徐先生說,他們是普通家庭,房車本身並不貴,買的二手低配,旅途54天總花費1.6萬,主要支出是交通費,「如果孩子養成了壞習慣,有不好的金錢觀,我不吃不喝攢五十萬也未必夠他揮霍,我寧願花一段時間,讓他走正途。」
孩子旅行結束後更厭學了,怎麼辦?徐先生稱,「我也是第一次學著當父親,如果孩子通過一路上的遊歷開始改變,對學習感興趣了,那就回去學習。如果沒有,他愛攝影,我也可以教他攝影,讓他有一技之長。」對於孩子的未來,徐先生表示沒有過度擔憂和苛責,「希望兒子將一生的興趣建立在喜歡的東西上,我更願意向那個方向努力,幫他實現願望。」
「我希望培養一個人格健全、正直善良的孩子,目前他的變化,我是非常滿意的。至於學習,我會儘量開導,他願意學當然最好,如果像之前那樣應付地學,也學不到什麼,強硬逼迫只會適得其反。」
徐先生每天會收到很多私信,許多青春期孩子的家長向他求助。徐先生表示,自己不是教育專家,談不上建議,只能分享自己的經驗,「改變一下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要逼迫孩子,不要過度關注分數,先搞好親子關係,慢慢引導,孩子如果願意學了,動力會更足。親子關係變好後,再去開導,孩子是願意接受的。」
紫牛新聞記者|萬惠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