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開始復甦了嗎(旅遊業開始復甦)
2023-07-20 15:00:07 2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異觀財經,作者丨炫夜白雪
北京時間3月4日,攜程旅行網(納斯達克股票代碼:CTRP)發布了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財務業績。
2020全年,在全球旅遊業務飽受疫情的衝擊下,雖然攜程的全年業績領跑全球同行,但從財務數據看,攜程的各項業務均受到重創。
突發的新冠疫情「重擊」攜程
2020年去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廣泛採取封鎖措施,被迫居家的人們,旅遊活動受到限制,全球旅遊業受到重創,可謂是「哀鴻遍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國際遊客人數同比下降了98.7%。與此同時,遊客數量的銳減也給相關產業帶來巨大震蕩,酒店、餐館等從業人數也幾乎腰斬。
「全球化」是攜程網的一個重要戰略。2019年10月底,彼時20歲的攜程提出了全球化戰略。這一戰略被稱為賦予攜程「第二增長曲線」的重任。
根據攜程此前公布的2019年Q2的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攜程網的國際業務收入佔集團總收入超35%,其中國際酒店和國際機票業務增速超兩倍於中國出境遊增速。
然而,全球疫情的持續蔓延,讓攜程網的全球化戰略受到嚴重受阻,攜程不得不調轉方向,把國內市場擺在更優先的位置。
從攜程網收入主要來源五個板塊:住宿預訂(Accommodation reservation)、交通票務(Transportation ticketing)、旅遊度假(Packaged Tours)、商旅管理(Corporate travel)和其他(Others)。其中,住宿預訂業務和交通票務是主要收入來源。2020年,住宿預訂和交通票務分別貢獻了38.9%和39%的營收。
財報數據顯示,攜程網2020全年實現183億元人民幣的營收,同比下滑了48.7%。其中,住宿預訂營收71.32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47.2%;交通票務營收71.4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49%。
(數據來源/財報;製圖/異觀財經)
從上圖不難看出,近五年攜程網的營收增速呈現了放緩的趨勢。2020年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營收出現負增長,營收規模幾近腰斬。2016年至2020年,攜程網年度營收增速分別為72.3%、36.3%、15.2%、14.8%和-48.7%。
伴隨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國內旅遊市場也呈現復興的勢頭,得益於國內酒店和機票業務的增長、地面交通和其他國內旅行產品的持續復甦,這也帶動了攜程網國內業績逐漸復甦,營收同比降幅也逐步收窄。
從攜程2020年四個季度的業績表現來看,攜程網業務受到疫情的「重擊」。連續四個季度營收增速負增長,在疫情最為嚴重的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速下降64%。
(數據來源/財報;製圖/異觀財經)
從細分收入來源看,財務數據披露,2020年四季度住宿預訂實現22.44億元人民幣的營收,較上年同期的29.68億元人民幣,減少24.4%,受到國內疫情分散性反彈以及季節性因素影響,較三季度的24.79億元人民幣,減少9%。
從上圖可以看出,住宿預訂營收同比降幅有所收窄,主要受益於中高端國內酒店預訂量的增長。攜程網在財報中披露,中高端國內酒店預訂量同比增長兩位數,但卻公布相關具體數據。
2020年四季度,攜程網交通票務業務實現了16.99億元人民幣的營收,較上年同期的34.70億元人民幣,下滑51%,同樣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較上一季度的19.04億元人民幣,下滑了10.8%。
2020年四季度,攜程網的跟團旅遊業務收入2.62億元人民,較上年同期的8億元人民幣,下滑67.3%,較上一季度的3.26億元,下滑19.6%;全年實現12.41億元人民幣的營收,同比減少了72.6%。
商務旅行業務收入3.07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的3.73億元人民幣,下滑17.7%,較上一季度的2.82億元,增長了8.9%;全年實現8.77億元人民幣的營收,同比減少了30.1%。
淨利潤方面,攜程網全年轉盈為虧。財報顯示,攜程網2020年全年虧損32.69億元人民幣,相比去年全年淨利潤為69.98億元人民幣。
梁建章在財報表示:「在短期內,我們將從供應鏈、產品創新、內容能力、質量和技術等方面專注於國內市場。與此同時,我們仍以全球願景推動我們在大流行後的可持續增長。」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表示,今年年底前結束疫情的想法是不現實的。全球新冠疫情的反彈和持續,或將對攜程的國際業務造成影響,國際旅遊市場還有較長的等待過程,這就意味著攜程的全球化戰略推薦將受到較長時間的制約。
攜程在全球化過程中,將面臨強勢的競爭。背靠阿里的飛豬早幾年前就不斷完善和深化與全球各大旅遊企業、目的地旅遊局的合作。疫情結束後,出境遊或將迎來一個爆發的「窗口期」,想必背靠阿里的飛豬同樣不會錯過那絕佳的機會,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攜程終究避不開與飛豬的競爭。
攜程回港上市,如何應對外部強勢競爭?
攜程多次被傳回港二次上市。儘管攜程官方未給出正面回應,但無論是因為疫情導致自身業務陷入困局,還是美團、阿里旗下飛豬等競對帶來了外部強勢競爭,攜程都需要籌備更多的「糧草」來應對當前的「內憂外患」。
相比攜程回港二次上市,我卻更看好美團。
首先,國內市場,攜程面臨飛豬和美團雙勁敵競爭,下沉市場酒旅業務美團更具優勢。
2020全球疫情持續蔓延,讓眾多企業的全球化受到制約;而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則讓更多的企業聚焦國內市場,無形之中,眾多行業固有的競爭格局被打破,國內OTA領域更「紛爭」四起。
2020面的7月28日美團上線「超級團購」項目,與全國酒店商家聯合提供數億元補貼,主打高星低價酒店。今年1月,又有多家媒體報導稱,美團將投資東呈國際集團,入股20%,若按照東呈國際集團50億元人民幣左右的估值,美團投資的金額在10億元左右。投資線下酒店,有利於美團更快掌握更多酒店資源。
2020年十一黃金周來臨前,阿里與飛豬聯手推出「百億補貼」,同程、攜程宣布10億元補貼計劃,OTA領域「紛爭」四起。
美團點評基於本地生活生活服務的流量優勢,憑藉「高頻打低頻」的邏輯,到店及酒旅業務近年來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從下沉市場對攜程形成圍攻之勢。事實上,近些年,有關美團在酒店預訂方面超越攜程的論調時有出現。
2018年Q2,美團酒店訂的夜間量達7290萬,超過同期攜程、去哪兒、同程藝龍總和;2019年,第三方數據公司Trust data的相關數據顯示,美團當年在線酒店訂單量佔比約為50.9%,成為過第一大在線酒店預訂平臺;2020年Q2,美團財報顯示,其國內酒店夜間量為7800萬,遠超Booking、Expedia。攜程在高星酒店方面比美團有著絕對優勢,但美團在高星酒店的推進也不容忽視。事實上,美團三四年前也在布局高星酒店,去年第二季度,美團通過「酒店 X」計劃增加了高星級酒店的非住宿收入,極大增進了與高星級酒店的合作。
疫情影響下,企業停工、停產,人們收入減少,消費支出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全球疫情影響下,境外遊需求減少,而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有消費能力和旅遊需求的人群會更傾向於周邊遊或人口密度低的下沉城市短途遊。
美團在低價市場市場的滲透和話語權更具優勢,因此伴隨國內旅遊市場復甦,利好美團,這也反應到了美團的業績上。2020年Q2和Q3在,美團到店、酒旅業務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020年Q2,作為煤炭「現金牛」的酒旅業務實現45億元的營收,美團酒店夜間量達7800萬,不僅未因為疫情出現顯著下滑,還實現了82.9%的環比增長。
美團2020年Q3財報顯示,得益於國內疫情的恢復,美團的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出現復甦。當季總收入為65億元,同比增長4.8%,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的經營溢利28億元,經營利潤率升至43%。
相比之下,2020年四個季度,攜程住宿預訂業務收入同比下滑嚴重,一到四季度分別下滑62%、63%、40%和24%。美團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的上漲與攜程主營業務業績下滑形成了鮮明對比。
此外,在低線市場,美團在流量和線下地推能力方面,比攜程更具優勢。
其次,美團金融比攜程金融發展更快。
金融是變現最快的路子。當前,擁有巨大流量的網際網路平臺均有涉足金融業務。OTA陣營中最大的金融玩家非攜程莫屬。
手握流量和消費場景的攜程,用近十年的時間跨界進入金融行業,從消費金融到產業金融,從C端到B端,攜程的金融版圖越來越大,相比攜程在金融領域的投入,其成績卻差之千裡。
2013年攜程推出了預付卡類產品「攜程寶」,並在2014年推出了「程漲寶」理財,與攜程的股價掛鈎。彼時,由於攜程並不擁有與網際網路理財相關的基金銷售牌照、第三方基金支付牌照,上述兩個產品都引發「變相發債」、「非法集資」、「操縱股價」等的質疑。
目前,攜程已獲取的虛擬銀行、小貸、消費金融、保險經紀、第三方支付等金融牌照。值得一提的是,攜程在2020年9月底才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在此之前,攜程金融支付牌照的缺失,無法形成攜程生態體系內的資金閉環,成為攜程金融發展的掣肘。
美團自然也不會放棄金融業務。2017年8月美團成立美團金融,一個月後,攜程正式成立攜程金融。目前,美團擁有民營銀行、第三方支付、小貸、保險和保理等牌照。
雖然目前二者在金融牌照方面勢均力敵,但在金融業務發展方面卻存在差距。美團憑藉高頻的外賣作為切口,其金融業務的發展要快於基於低頻旅遊場景的攜程金融。
僅以信用卡業務為例,根據媒體有關報導,從2006年至今,攜程聯名信用卡發卡量為數百萬張。
在美團的金融版圖裡,信用卡的比重遠大於其他網際網路平臺。
公開報告信息顯示,江蘇銀行2019年發卡量是上年全年發卡量的6倍,其中美團卡發卡量突破百萬張;天津銀行財報亦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天津銀行本年新增發行信用卡13.23萬張,同比增幅1956%,其中美團聯名信用卡發卡佔比達99.2%。
無論攜程還是美團,涉及金融業務都是實現流量變現。美團2020年Q3財報數據顯示,其年交易用戶數達4.8億,同比增加超4000萬,每位交易用戶的年均交易筆數為26.8筆。
攜程20周年發布的用戶報告顯示,攜程集團品牌用戶超4億。美團的用戶規模已超攜程。在用戶的增量上,美團憑藉「Food Platform」這一超級平臺模式,使其業務覆蓋如果買菜、共享單車、電影等更多場景,為其提供更多流量獲取入口。而攜程更多是圍繞旅遊這一個核心延伸,在新增流量上,美團比攜程更具優勢。
攜程也在試圖通過與網際網路平臺合作來獲取更多流量。去年8月,攜程與京東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按照協議約定,攜程核心產品供應鏈將接入京東平臺,雙方將在用戶流量、渠道資源、跨界營銷、商旅拓展、電商合作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
京東與攜程雙方的流量和品牌並非完美的適配關係,京東作為平臺,在攜程產品售賣中的抽成比例如何?同時要提醒的一點是,京東早在2015年便布局旅遊業務,雖然成效並不顯著,但在與攜程的合作中,京東是否會有削弱攜程品牌的意圖?
攜程想要憑藉與京東的合作來或許新流量,以對抗美團的市場流量,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