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蕭何劉邦的電影(8分電影蕭何月下追韓信)
2023-07-20 14:26:55 3
京劇中的「三國戲」,從京劇誕生之初到現在,一直都是廣受觀眾歡迎,並且常演常新的一個系列。
「蕭何月下追韓信」是京劇鬚生流派——麒派(周信芳大師)的一出經典。2017年6月被上海電影集團拍攝製作成電影,一經上映,好評如潮。某瓣上網友更是為其打出了8分的高評分。
經典劇目一經搬上大銀幕,獲得了劇場演出所不具備的巨大影響力,京劇電影工程,的確是縮短了普通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與傳統戲曲之間的距離。
精彩的戲劇衝突
「蕭何月下追韓信」取材於小說《西漢演義》第三十五、三十八回。
楚漢相爭時期,韓信原本是西楚霸王項羽麾下一員大將,但剛愎自用的項羽並沒有重用他,韓信因此鬱郁不得志。張良得知以後,連夜趕來勸說韓信投奔劉邦,韓信被張良一番懇切所打動,動身去往劉營路上……
戲曲的影視化拍攝,在文本處理上,基本上遵照了戲曲原有的程式和場次。影片開篇場景,就是「張良勸說韓信」一場,通過韓信的個人唱詞念白,交待了故事的緣由,簡單明了。
精彩的戲曲劇目和影視作品一樣,都需要有強烈的戲劇衝突作為打底,通過起承轉合的節奏,調動起觀眾的收視期待。
電影《蕭何月下追韓信》就具備這一特點,情節推進環環相扣,在1小時30分鐘的時間裡,場景之間無縫銜接,絲滑緊湊,懸念設置合理,讓人對於故事的生發進展心生期待。
電影用了大約三分之二的篇幅,來講述「蕭何三次向劉邦舉薦韓信」,這是後續「蕭何追韓信」的重要前提。
男主韓信趕到劉邦處報到,老丞相蕭何前來迎接。蕭何通過與韓信一番交談,認定此人為帥才一枚,於是先後三次在上朝時力薦韓信,說韓信定當是滅楚大業中的重要人才。
只可惜劉邦通過「背調」得知了韓信之前的一些「黑歷史」(母亡不能藏、乞食漂母、胯下之辱等),認為韓信屬於「四無產品」(無能、無恥、無勇、無用),執意不肯重用。而韓信則因個性孤傲,面對劉邦的輕視,不願意拿出張良為自己背書的證據(人才推薦信),事情就此陷入僵局……
在這個部分,蕭何、劉邦、韓信三個人物之間的角色張力是十分飽滿的。
韓信的心態變化是最為複雜的。
逆襲計劃第一彈:原本不得志的他,在張良的賞識之下來到漢營,本以為投奔明主後可以一展才華功成名就,可大BOSS只讓自己當個小頭目;
逆襲計劃第二彈:本以為韜光養晦、兢兢業業一段時間後,是金子總能發光吧?結果大BOSS竟繼續PUA,就是不肯給自己機會;
逆襲計劃第三彈:心高氣傲的韓信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就是不肯拿出張良親筆寫的推薦信,這是他「最後的倔強」!心想老蕭何怕不是給自己「畫大餅」吧?
大BOSS劉邦和CEO蕭何,一個是公司法人,一個是公司高管,這次卻在啟用關鍵人才的問題上,發生了嚴重的分歧。
蕭何一方面頂著「違抗君命」的壓力,力主重用韓信,另一方面還要安撫韓信,讓他再耐心等待時機……周旋於二人之間,心力交瘁。
劉邦一方面用有色眼鏡看人,不肯禮賢下士;一方面還非常固執,不等到HR主管張良的消息決不罷休,差點貽誤了滅楚的大好時機。
三方都在無盡的等待中,經歷著思想的鬥爭和內心的掙扎。人才的去與留?韓信又該何去何從?矛盾疊加至此,一觸即發!
點睛之筆&場景調度
影片的高潮部分,也是點睛之筆,就是最後十幾分鐘的一場戲——「蕭何月下追韓信」。這一場景,之所以成為千古流傳的一段佳話,核心還在於老丞相愛才惜才的一番良苦用心!為漢室的復興大業,他殫精竭慮、不舍晝夜。
對劉邦失望至極的韓信,夜間負氣出走,被蕭何第一時間知悉。老蕭何顧不得身著便服,毅然策馬追趕,夜路迢迢,疾馳百裡,終於追上了韓信。二人見面後互訴衷腸,韓信被蕭何的誠意所打動,拿出了張良的推薦信……
結局當然是HPPY ENDING,劉邦在韓信幫助下,開啟了滅楚計劃的關鍵一招。
電影對於場景的調度,有效彌補了戲曲在劇場演出中,場景單一、換景繁瑣的短板。
在這部影片中,場景的變換豐富有層次的,對於故事的時間、地點的交待,都起到了較好的補充說明作用。比如張良密訪韓信,背景設置就是軍隊營地的帳內;又比如韓信覲見劉邦時,環境是皇家宮殿內。相較於傳統戲曲舞臺的「一桌二椅」,這樣的場景變換,更生動,視覺衝擊力更強。
鏡頭語言的運用,也能讓戲曲演員的深厚功底,得到進一步放大。鏡頭的推、拉、搖、移,跟隨演員的手、眼、身、法、步,將人物的面部表情、細微動作,以及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更立體化展現在觀眾眼前。
傳神的角色塑造
戲曲影視化,其根基還是戲,電影只不過是戲曲的一個載體。
戲迷之所愛看戲,關鍵在於戲曲的「程式化表演」。在電影《蕭何月下追韓信》中,幾位主演的基本功都是十分過硬,無論是身段扮相,還是唱詞念白、表情達意,都精準還原了角色的精氣神,表演功力可說是引人入勝。
雖然這齣戲名字叫《蕭何月下追韓信》,但我更願意稱之為《了不起的老丞相》!因為蕭何這個角色,在這部戲中是最為「吃重」的。
飾演蕭何一角的陳少雲,是上海京劇院著名的麒派老生,是中國戲劇梅花獎、文化部文化表演獎的獲得者。
在影片中,他飾演的老蕭何「進可攻、退可守」。初見韓信,他畢恭畢敬贏得了對方的信任;得知韓信負氣出走,他悲從中來,不由得抖擻起自己的鬍鬚;面對劉邦的再三發難,他表面妥協,推薦韓信的言辭卻很堅定。
陳少雲老師在塑造角色方面,功力相當深厚,可說是文武兼備、讓人身臨其境。
從唱功來說,陳少雲老師也向觀眾全面展示了麒派的特色與功底。麒派屬於「嗓音帶沙但中氣足,唱腔接近口語,酣暢樸直。念白飽滿有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注重做功,表演從人物內心出發調動唱、念、做、打全部予以充分展示,因內外和諧而真實生動。」
影片中另一男主——韓信,是一個懷才不遇、個性孤傲的人,雖才華出眾,卻受不得一點委屈,如果不是蕭何最後力挽狂瀾,恐怕真要回淮陰老家過躬耕的退休生活了,而劉邦由於缺乏對項羽軟肋的掌握,可能無法順利滅楚、實現復興偉業,歷史可能就此改寫!
飾演韓信的傅希如,是優秀的中生代京劇生行演員。韓信才華出眾卻比較傲慢,因此在劇中以「小生」這個行當應工,傅希如的扮相,彰顯出韓信英氣十足、氣度不凡的年輕將領氣質。唱腔方面,他的嗓音清亮圓潤,極富樂感,賦予角色一種灑脫不羈的仙氣,仿佛是山間等待採擷的一枚靈芝,兀自欣賞,願得知己尋訪。
舞美展現古韻風採
最後來說說影片中的舞美。「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最後一幕,既是全劇高潮,也是極具審美體驗的一場。
崇山峻岭間的一條小路,老蕭何策馬揚鞭、心急如焚,月影清輝灑落處,是一副青灰色盡染的蒼茫天地。已經信心盡失的韓信,選擇在這樣清冷的夜裡趕赴家鄉,內心是多麼的悲涼與無助!
在這般色調的映襯下,蕭何對韓信的一段表白,帶著赤誠、熱情與許諾,試問誰會不被這一腔暖意所打動呢?更何況韓信本就想成就一番事業,這也是他最後的機會!冷暖交織與對比,將戲曲中的古韻和唯美,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感謝您完整閱讀全文!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讚、收藏、轉發。也請關注「靈犀的影視筆記」,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