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裝置及其連接方法
2023-07-20 19:18:56 1
專利名稱: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裝置及其連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以自動扶梯等的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為主、在現場加工成環狀用的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裝置及其連接方法。
背景技術:
在自動扶梯等的乘客輸送機上,裝備有與連接成環狀的踏板同步而被驅動的環狀的移動扶手,當乘客輸送機長時期工作後,因時效劣化等,需要將損傷的移動扶手調換成新的移動扶手。該場合,傳統的方法是,將預先在工廠中加工成環狀的新移動扶手搬入乘客輸送機設置現場進行安裝。
並且,在乘客輸送機設置現場,在將原先設置的移動扶手撤去後,將環狀的新移動扶手組裝時會成為障礙的乘客輸送機構件取出,然後再進行該新的移動扶手的組裝作業,組裝作業結束之後,再將原先取出的前述乘客輸送機構件分別安裝在原來位置,同時,對這些構件的動作尺寸重新作出調整或進行動作確認試驗,由此結束新、舊移動扶手的更換作業。
所謂環狀的新移動扶手組裝時會成為障礙的乘客輸送機構件,具體是指多快踏板、移動扶手驅動裝置、設置在樓上和樓下的乘降口處的移動扶手進入口、從樓上至樓下的所有的腳踏板罩(デツキカバ一)、側緣安全裝置、兒童的手伸入移動扶手進入口等時使乘客輸送機的運轉停止的安全開關,以及在乘降口附近當異物被牢牢夾入側緣安全裝置與踏板之間等時使乘客輸送機的運轉停止的側緣保護裝置安全開關等。
如上所述,在傳統的移動扶手連接方法中,在將環狀的新的移動扶手組裝時,將多個乘客輸送機構件取出之後,必須再次進行組裝,對動作尺寸重新作出調整和動作確認試驗,因此,在新舊移動扶手更換作業中所附帶的這些多項煩雜的現場作業,必然會降低作業效率以及增加作業時間。
為此,出現了如下一種方法,即在乘降口附近將原先設置的移動扶手切斷,將該切斷的原先設置的移動扶手一端臨時與兩端未連接的新的移動扶手連接,然後將前述原先設置的移動扶手從另一端側引出,將該原先設置的移動扶手從乘客輸送機的架臺內拉出,由此,將前述新的移動扶手不斷地送入前述架臺內,利用該新的移動扶手的前述一端,將與前述原先設置的移動扶手臨時連接的部位通過前述架臺內拉出,再將該臨時性連接解體,然後連接前述新的移動扶手的兩端,使其成為環狀(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2000-86137號公報專利文獻1所述的方法中,如前所述,可以不將多個乘客輸送機構件取出,但在現場需要將移動扶手連接成環狀。為了將移動扶手連接成環狀,在傳統的橡膠製移動扶手中,連接後必須使用加熱加壓裝置使該部位的橡膠硫化。又,即使是使用了尿烷等熱可塑性彈性體的移動扶手,為了熱熔合,也需要具有熱容量大的加熱加壓裝置,在連接結束後的金屬模冷卻時,需要有水等的大體積冷卻設備,並且,需要有較長時間來進行冷卻。
上面對更換原先設置的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的場合作了說明,在新設乘客輸送機時,在現場將移動扶手插入再連接成環狀的場合也是一樣。
在傳統例子中,為了冷卻移動扶手連接用金屬模,需要有數十分鐘~數小時的較長時間,存在著移動扶手連接作業不能縮短時間的問題。並且,因使用大量冷卻水,故需要有水箱等大體積的器具,又會弄溼周邊而造成危險,其過程還要化費大量時間。
鑑於上述傳統技術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如下一種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裝置及其連接方法在更換新舊移動扶手時和插入新的移動扶手時,不需要將多個乘客輸送機構件取出,可提高現場的作業效率和縮短作業時間,不需要有移動扶手連接用的大體積器具。
與橡膠製的移動扶手相比,使用熱可塑性彈性體的移動扶手,在現場容易熔合,本發明是一種對熱可塑性彈性體制移動扶手特別有效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裝置,將移動扶手夾入具有發熱體的金屬模中,再通過加熱將移動扶手連接,可取出被加熱的金屬模的一部。
又,從可取出的金屬模的一部分中,可取出發熱體。
又,由上模、下模和插入移動扶手內側的中模所構成,通過由至少1個金屬模中具有發熱體的金屬模對移動扶手進行加壓,並由發熱體加熱移動扶手,從而將其連接,在確保加壓狀態下,可取出具有發熱體的金屬模的一部分。
又,在上模、中模、下模的至少1個中,設置有可供冷卻用液化氣體通過的冷卻孔。
又,作為冷卻用液化氣體,使用箱型高壓儲氣瓶充氣(カセツトボンベ詰め)的液化氣體。
又,設置有可與上模和下模的至少一方的移動扶手接觸側分離的裝飾面保護部。
本發明的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方法,由上模、下模和插入移動扶手內側的中模所構成,通過由至少1個金屬模中具有發熱體的金屬模對移動扶手進行加壓,並由發熱體加熱移動扶手,從而將其連接,設置有可與上模和下模的至少一方的移動扶手接觸側分離的裝飾面保護部,移動扶手的連接結束之後,在保持原高溫的狀態下,將上模、中模、下模分離,取出裝飾面保護部和移動扶手。
又,移動扶手裝飾面固化後,將裝飾面保護部從移動扶手取出。採用本發明,可在短時間內將連接結束後的移動扶手冷卻,可實現移動扶手的連接時間的縮短化。
附圖的簡單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中的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裝置的結構圖,表示金屬模正在對移動扶手進行加壓·加熱的狀態。
圖2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中的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裝置的結構圖,表示取出發熱體後的狀態。
圖3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中的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裝置的結構圖,表示使加熱部轉動後的狀態。
圖4為本發明的實施例2中的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裝置的結構圖,表示使加熱部轉動後的狀態。
圖5為本發明的實施例3中的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方法的說明圖,表示金屬模正在對移動扶手進行加壓·加熱的狀態。
圖6為本發明的實施例3中的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方法的說明圖,表示將發熱體從金屬模取出後的狀態。
圖7為本發明的實施例3中的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方法的說明圖,表示將裝飾面保護部從移動扶手取出後的狀態。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下面參照圖1~圖3說明本發明實施例1中的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裝置及其連接方法。
圖1~圖3中,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裝置的金屬模1,由上模2、下模3和左右分割成3部分並嵌合於下模3凹部3a內的3個中模4所構成。在上模2的上面設置有加熱裝置,該加熱裝置由一端部通過鉸鏈2a被安裝成可轉動、與上模2的上表面接觸載置的加熱部2b以及可取出地埋設在該加熱部2b中作為發熱體的電熱單元5、5a所構成。金屬模1還具有用於緊固上模2和下模3的多個緊固螺釘6、可供設於上模2內的冷卻用液化氣體通過的冷卻孔7、7a、以及可供設於下模3內的冷卻用液化氣體通過的冷卻孔8、8a。另外,圖中,10是移動扶手。
採用上述結構,當將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10連接時,如圖1所示,只需用上模2、中模4和下模3將移動扶手10夾入,由緊固螺釘6向上模2和下模3施加加壓力即可。
在向上模2和下模3施加了加壓力的狀態下,若使電熱單元5、5a發熱,則通過熱熔合可將移動扶手連接。
下面說明連接結束後的金屬模冷卻方法。
首先,只是停止電熱單元5、5a的發熱,由於在斷電的狀態下電熱單元5、5a本身仍擁有相當大的熱容量,故金屬模1還遠遠沒有冷卻。為此,如圖2所示,將電熱單元5、5a從加熱部2b拔出,取下。為了便於取出,將電熱單元5、5a作成了在加熱部2b上可裝卸的嵌入式結構。
如圖3所示,通過鉸鏈2a轉動加熱部2b,可將其與上模2的連接解除,這樣,當從上模2的上面取出時,短時間內會使上模2、中模4和下模3冷卻。該場合,不必將電熱單元5、5a取出。
上述結構中,中模4做成與下模3的凹部3a內嵌合的構造,但也可採用中模4與上模2嵌合的構造。該場合,移動扶手10上下反向地插入。又,加熱部2b是通過鉸鏈2a被安裝成了可轉動的構造,但也可不使用鉸鏈而是用螺釘等將加熱部2b固定,使其可取出。該場合,若在加熱部2b上安裝把手(未圖示),則可簡單地進行安裝、取出。
其次,向可供設於上模2內的冷卻用液化氣體通過的冷卻孔7、7a和可供設於下模3的冷卻用液化氣體通過的冷卻孔8、8a注入冷卻用液化氣體。為了便於攜帶、搬運,冷卻用液化氣體最好是使用裝填在箱型高壓儲氣瓶(未圖示)中的箱型高壓儲氣瓶充氣的液化氣體。
當難以將箱型高壓儲氣瓶的口承直接插入冷卻孔7、7a和冷卻孔8、8a中的場合,也可預先使用耐熱軟管(未圖示)等將多個箱型高壓儲氣瓶與冷卻孔7、7a及冷卻孔8、8a連接,冷卻時將箱型高壓儲氣瓶的蓋子打開。採用這種構造,比如通過盒式灶具(カセツト式コンロ)所採用的那種方法就可容易實施。
並且,不僅冷卻孔7、7a、8、8a,當手持所述箱型高壓儲氣瓶充氣的冷卻用液化氣體對上模2、下模3表面進行噴霧時,也具有進一步冷卻的效果。
實施例2
圖4是本發明的實施例2中的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裝置,表示使加熱部轉動後的狀態。上模2和下模3具有充分大的加壓用強度,但作為熔合用熱容量,設定成必需的最小限度,故是一種在金屬模1的上模2、下模3中不需要冷卻孔的例子。
以上的說明中,對僅在上模2的上面設置有加熱部2b的例子作了說明,但也可設置在上模2、下模3、中模4中的任1個上,或設置包含全部的多個。
實施例3圖5~圖7為本發明的實施例3中的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方法的說明圖。圖中,20是可從金屬模取出結構的、用特氟隆(註冊商標)等包覆的金屬制扶手裝飾面保護部。另外,與圖1相同的部分標上同一符號。在上模21中,裝入有可直接取出的電熱單元5、5a。
圖5表示正在進行移動扶手連接時的加熱·加壓的狀態。圖5中,移動扶手10與扶手裝飾面保護部20接觸,通過上模21、下模3、中模4被加壓、加熱。當移動扶手10的連接結束後,扶手溫度處於約130℃附近時,如圖6所示,將緊固螺釘6取出,使上模21、中模4、下模3分離,將移動扶手10取出。此時,移動扶手10仍處於較高溫度,扶手裝飾面保護部20附在移動扶手10上。
其後,將移動扶手10冷卻,當扶手裝飾面保護部20固化後,如圖7所示,取出扶手裝飾面保護部20。因扶手裝飾面保護部20的熱容量極小,故在短時間內,移動扶手10被冷卻。
下面對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方法作進一步說明。
首先,對在工廠連接的新移動扶手的兩端部進行端面加工,以儘量減少現場的加工時間。然後,在現場將乘降口附近的原先設置的移動扶手切斷,將該切斷的原先設置的移動扶手的一端,臨時與兩端未連接的新的移動扶手的一端進行連接,然後,將前述原先設置的移動扶手從另一端側引出,將該原先設置的移動扶手從乘客輸送機的架臺內拉出,由此,將前述的新移動扶手不斷地送入前述架臺內,若將由該新的移動扶手的前述一端與前述原先設置的移動扶手臨時連接的部位通過前述架臺內拉出,則在將該臨時連接被解體之後,將前述新的移動扶手的兩端連接,從而將移動扶手作成環狀。
這樣,將新移動扶手的一端與原先設置的移動扶手的一端臨時連接,若將原先設置的移動扶手從架臺內拉出,將新的移動扶手送入架臺內,則只要最小限度地取出乘客輸送機構件,就可更換新舊的移動扶手,故可提高現地作業的效率,在短時間內完成。
在現場將移動扶手加工成環狀用的連接裝置中,必須在高溫下對移動扶手的連接部分進行加熱。移動扶手的材料為熱硬化性橡膠時,在一百幾十℃下進行硫化,但近年來,在使用了熱可塑性彈性體的塑料移動扶手中,為了熱熔合,需要有更高的溫度來進行加熱。
該場合,通過加熱將移動扶手連接成環狀之後,需要將金屬模冷卻。傳統的方法是,將冷卻水通向金屬模中等進行水冷卻,但也可使用充填在攜帶搬運方便的箱型高壓儲氣瓶中的箱型高壓儲氣瓶充氣的冷卻用液化氣體來進行金屬模的冷卻,以取代冷卻水,故可實現現場作業的效率化。
權利要求
1.一種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裝置,將移動扶手夾入具有發熱體的金屬模中,再通過加熱將移動扶手連接,其特徵在於,被加熱的金屬模的一部分可被取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裝置,其特徵在於,從可取出結構的金屬模的一部分中,可取出發熱體。
3.一種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裝置,將移動扶手夾入具有發熱體和加壓機構的金屬模中,再通過加壓、加熱將移動扶手連接,其特徵在於,在保持加壓狀態下,被加熱的金屬模的一部分可被取出。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裝置,其特徵在於,從可取出結構的金屬模的一部分中,可取出發熱體。
5.一種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裝置,由上模、下模和插入移動扶手內側的中模所構成,由至少所述1個金屬模中具有發熱體的金屬模對移動扶手進行加壓,並由所述發熱體加熱移動扶手進行連接,其特徵在於,在保持加壓狀態下,具有所述發熱體的金屬模的一部分可被取出。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裝置,其特徵在於,從可取出結構的金屬模的一部分中,可取出發熱體。
7.一種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裝置,由上模、下模和插入移動扶手內側的中模所構成,由至少所述1個金屬模中具有加熱部的金屬模對移動扶手進行加壓,並由加熱將移動扶手連接,其特徵在於,具有加熱部的金屬模的一部分可被取出。
8.一種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裝置,由上模、下模和插入移動扶手內側的中模所構成,由至少所述1個金屬模中具有發熱體的金屬模對移動扶手進行加壓,並由發熱體加熱移動扶手進行連接,其特徵在於,在所述上模、中模、下模的至少1個中,設置有可供冷卻用液化氣體通過的冷卻孔。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裝置,其特徵在於,作為冷卻用液化氣體,使用箱型高壓儲氣瓶充氣的液化氣體。
10.一種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裝置,由上模、下模和插入移動扶手內側的中模所構成,由至少所述1個金屬模中具有發熱體的金屬模對移動扶手進行加壓,並由所述發熱體加熱移動扶手進行連接,其特徵在於,設置有可與所述上模和下模的至少一方的移動扶手接觸側分離的裝飾面保護部。
11.一種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方法,由上模、下模和插入移動扶手內側的中模所構成,由至少所述1個金屬模中具有發熱體的金屬模對移動扶手進行加壓,並由所述發熱體加熱移動扶手進行連接,其特徵在於,設置有可與所述上模和下模的至少一方的移動扶手接觸側分離的裝飾面保護部,移動扶手的連接結束之後,在保持原高溫的狀態下將上模、中模、下模分離,將裝飾面保護部和移動扶手取出。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方法,其特徵在於,移動扶手裝飾面固化後,將裝飾面保護部從移動扶手取出。
全文摘要
一種乘客輸送機的移動扶手連接裝置及其連接方法,將移動扶手(10)夾入具有發熱體(5)的金屬模(1)中,再通過加熱將移動扶手連接,被加熱的金屬模(1)的一部分可被取出。從可取出結構的金屬模的一部分中,可取出發熱體(5)。採用本發明,可不必取下較多的乘客輸送機構成零件,可提高現場的作業效率和縮短作業時間,不需要移動扶手連接用的大體積器具。
文檔編號B29C65/20GK1706737SQ20051007010
公開日2005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04年6月8日
發明者渡邉英紀, 西山秀樹, 釜池宏, 橫田達 申請人:三菱電機大樓技術服務株式會社, 株式會社託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