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旗艦16核 CPU到來 Ryzen ThreadRipper評測
2023-08-08 11:29:15 1
作為今年AMD的兩款旗艦級處理器,一直備受關注的Ryzen Threadripper 1950X與1920X終於現身了,其中Ryzen Threadripper 1950X更是作為全球首顆消費級的16核處理器,從消息一公布就已讓人興奮不已。AMD Ryzen ThreadRipper來自於伺服器EPYC(霄龍)處理器,擁有4094個觸點,所以使用了全新的TR4(Ryzen Threadripper)、SP3(EPYC)插槽。不說性能,光是尺寸就已經很震撼了。
Ryzen ThreadRipper系列不愧為旗艦級處理器,1950X不但擁有16核心32線程、主頻基礎3.4GHz、加速4.0GHz、XFR擴頻4.2GHz,64條PCI-E 3.0、四通道DDR4等優異規格,熱設計功耗也高達180W。而Ryzen Threadripper 1920X則採用了 12 核 / 24 線程設計,默頻 3.5 GHz、動態可達 4.0 GHz,擁有 6MB 二級和 32MB 三級緩存,熱設計功耗同樣180W。而且兩款產品不鎖頻,包括外頻、倍頻和內存頻率都可以讓你盡情發揮。
16核的RYZEN THREADRIPPER 1950X內部擁有4個8核ZEN架構單元,而真正負責運算的只有其中的兩個,另外的兩個只用來支撐電氣功能和平衡散熱,並不提供運算功能,其中每個工作的8核心單元具備16MB三級緩存以及雙通道,所以才擁有了32MB三級緩存以及四通道。
而作為對手的Intel新一代的Core i9系列則是源自伺服器領域的Skylake-SP Xeon Scalable,接口為LGA3647,搭配X299系列主板,最多可達18個核心、36個線程,支持四通道DDR4內存(伺服器上六通道)、40條PCI-E 3.0總線,不過目前已發售的最高只到10核心,今天我們拿來與這兩款產品對比的也是Core i9 7900X。目前1950X售價8499元,12核心的1920X售價6999元。而7900X則是7999元。
雖然是消費級,但作為十核、十六核產品來說,對於絕大多數普通消費者都是沒什麼意義的,因為大家用不到,買來也是資源浪費,但是對於一些特殊人群就顯得尤為重要。那就是對運算能力、多核多線程有著急切需求的人群,科學運算、工程設計、軟體開發、影音與圖像編輯、3D設計、遊戲與視頻串流/編碼同時進行等等。
對著這些工作者來說,日常工作大多是多線程的工作,給PC帶來沉重負載,如果計算力和性能不佳,PC就會頻繁出現響應速度慢、卡頓時間長甚至死機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創作者的工作體驗和工作效率。而多核心處理器正為他們提供了卓越性能、極致大型任務處理能力和廣泛選項,能夠全面滿足創建 2D、3D和VR設計的需求,大大減少了文件的打開時間,保證電腦順暢運行,為影視創作者帶來了高效、穩定的工作體驗。
測試平臺
使用的部分硬體:華碩旗艦級ROG Zenith Extreme主板
與AMD旗艦級CPU相對應的,筆者本次的測試平臺選用的也是華碩旗艦級主板ROG Zenith Extreme主板,這塊主板可以說是專為DIY硬體發燒友,遊戲狂熱者等量身打造,一鍵式智能超頻、精準的散熱控制、超前的疾速連接和全新升級的AURA RGB燈效就不必贅述。ROG Zenith Extreme作為旗艦級主板擁有64個PCI Express 3.0通道,其中60個可用於顯卡、NVMe SSD和其他設備。此外,X399主板還整合了更多的接口,包括8個USB 3.1 Gen 1接口,6個SATA接口和PCIe Gen 2等等。
主板支持Aura Sync神光同步技術,基於RGB燈光的硬體,通過Aura Sync就能實現可控的光效同步效果。最新的Aura Sync不僅具有之前強大的聯動調配功能,它更是細化到平臺上的每一顆燈珠了。玩家現在能夠根據自己的切實想法,通過華碩《Aura》軟體來對每一個燈珠的色彩進行調配了。
華碩X399系列主板配備強大的水冷系統保護措施,無縫集成了用於監測溫度、流量、漏水等多種傳感器,以及常見的水泵,流量計和一體式水冷卻器的標準接頭。FanXpert智能風扇控制系統利用板載熱敏傳感器及硬體級4針腳/3針腳 PWM/DC 模式偵測功能,確保每個風扇都在高散熱性能和低噪音之間取得上佳平衡。
高帶寬是Threadripper的一大亮點。它的PCI Express通道可支持多塊高端顯卡,以滿足大型遊戲和和VR體驗的嚴苛需求。華碩X399系列主板都支持三種方式的SLI或CrossFireX設置,搭配新一代SafeSlot高強度安全插槽,可為顯卡提供優異的支撐和防護能力。尤其是,ROG Zenith Extreme更可以支持四張顯卡組建SLI或CrossFireX,並且它還附帶ROG顯卡支架,可為高端顯卡提供強有力的保護。
針對SSD方面,為了預防M.2接口的NVMe固態硬碟高速運行下過熱而影響性能,華碩X399系列主板特別設計了M.2全覆蓋式散熱片,有效降溫,可獲得更高的性能與穩定性。除此之外,華碩X399系列主板還提供了U.2接口,可連接NVMe SSD使用。
ROG Zenith Extreme主板搭載了旗艦級的S1220音效卡,提供沉浸式音效體驗。ROG Zenith Extreme更設計有炫彩發光音頻接口,即使在昏暗的環境下,也能夠輕鬆插入音頻設備。
使用的部分硬體:其它
Ryzen Threadripper使用的全新的TR4(Ryzen Threadripper)、SP3(EPYC)插槽,扣具尺寸都與以往不同,所以現有的散熱器是很難與之搭配的。所以筆者使用的AMD提供的來自曜越(Thermaltake)的一款優異水冷Floe Riing RGB TT Premium,也是世界上第一個1680萬色的一體式水冷,擁有6個可控制LED導光圈、12顆可單獨控制的LED燈。
芝奇幻光戟DDR4-3200內存,本次測試中為了與以往測試相統一,將其設定為3200MHz。
華碩STRIX-GTX 1080-O8G-11GBPS
新版本的GTX 1080採用了11GBPS版本的GDDR5X顯存,性能上有著一定的提升,而華碩這款產品還使用了與GTX 1080Ti相同的散熱器,散熱效能非常強大。
處理器性能測試
CineBench R15
CineBenchR15是一款非常常見的測試CPU浮點運算能力的軟體,可以比較線性的表示CPU的單線程與多線程性能水平。
憑藉16核心與十二核心的優勢,ThreadRipper 1950X與ThreadRipper 1920X在多線程性能上取得了優勢,有其實ThreadRipper 1950X更是比酷睿i9-7900X高出了近三分之一的巨大性能優勢,不過在單核心性能方面,依然還是i9 7900X更強力一些。
7-Zip
7-Zip是一款高效的壓縮軟體,其內置的基準測試可以通過對處理器的壓縮解壓縮測試得出綜合成績,可以很好的體現CPU的多線程性能。
在7-Zip壓縮解壓縮測試中,憑藉16核心32線程,ThreadRipper 1950X仍然表現強勢,領先酷睿i9-7900X的幅度達27%。而ThreadRipper 1920X也要略高於酷睿i9-7900X。可見多線程下,AMD兩款新CPU的優勢明顯。
AIDA64 內存讀寫測試
在內存讀寫方面,或許是軟體兼容性的問題,舊版的AIDA64讀取成績可以達到84000左右,而最新版則只有75000左右,酷睿i9-7900X則很穩定,寫入方面,ThreadRipper 1950X與ThreadRipper 1920X則都達到了89900以上的高成績。
HandBrake轉碼測試
HandBrake中文版是一款非常實用的視頻轉換軟體,軟體功能非常強大,同時也非常考驗CPU的性能。
視頻轉換方面非常需要處理器的支持,因為軟體設計合理可以輕鬆支持較多的核心同時處理不同的信息,所以更能體現多核心多線程的性能表現。HandBrake轉碼測試中,筆者將一段1080P視頻轉為720P,可以看到三款處理器都在不到1分鐘時間內搞定,不過ThreadRipper 1950X的時間要高於酷睿i9-7900X 8秒之多,而ThreadRipper 1920X也憑藉多出的2核心4線程,在這一環節小勝。
功耗測試
其實對於可以用得起這種CPU的用話來說,功耗相差的那一些電量並不算什麼,不過筆者還是為大家進行了測試,並分別進行了待機與滿載的測試,滿載測試是使用的AIDA64內置的穩定性測試工具進行,並用功耗儀記錄功耗數據。
上面提到過,16核的RYZEN THREADRIPPER 1950X內部是有4個8核ZEN架構單元的,雖然不負責運算,但是也造成了ThreadRipper 1950X與12核心的ThreadRipper 1920X的待機與滿載功耗都高一些,除去不到200W的GTX 1080顯卡和晶片組的功耗,我們可以相信此狀態下兩款CPU的功耗確實達到了標稱了180W。
總結:
可以看到,基準測試中,今天筆者主要的測試都是有關於多核多線程的,這樣才能體現出三款CPU的性能,而遊戲方面,筆者並沒有體驗,相信也很少會有人用這樣的CPU來刷遊戲,畢竟太過浪費了,真正會購買它們的,應該都是上面提到的工作於科學運算、工程設計、軟體開發、影音與圖像編輯、3D設計、遊戲與視頻串流/編碼這類職業的人。
也正因為這樣,其實功耗的高低對於這類人群來說也不是什麼問題,不會像普通消費者一樣如此在意每一瓦功耗的差距,對於搞影視,搞軟體開發和工程設計這類人群,真正需求的是性能,相信只要可以真正的解決讓他們憂心的電腦由於性能不足頻繁出現響應速度慢、卡頓時間長甚至死機的現象,可以真正有效的提升這類人群的工作體驗和工作效率。其它小問題他們是不會在意的。
從測試的結果看,16核心的ThreadRipper 1950X與12核心的ThreadRipper 1920X在多項測試中表現都很搶眼,尤其在影視渲染、視頻轉換這類需求多線程的操作上,優勢更巨大。尤其是售價6999元的ThreadRipper 1920X,在各項測試中都不輸於酷睿i9-7900X,但是價格卻要低於酷睿i9-7900X 1000元,更顯性價比,可以說在狙擊酷睿i9-7900X上,ThreadRipper 1920X的定價和性能簡直完美。而追求更高性能的用戶則可以選擇16核心的ThreadRipper 1950X。
另外在遊戲性能方面,雖然筆者並沒有進行測試,但其實銳龍 ThreadRipper 處理器還是為遊戲玩家設計了專用的「遊戲模式」(Game Mode),通過AMD銳龍Master軟體可以將處理器在遊戲模式和性能模式之間自由切換。其工作原理是運行對多核心優化不好的遊戲時屏蔽8個核心,只留下8核心16線程以更高效率進行遊戲,這樣可以讓遊戲的幀數進一步增加。當然,在進行多線程內容創製的時候則可以關閉這一功能,重新發揮16核心32線程的多線程實力。
Intel近年來的擠牙膏行為,其實早就已經引來消費者的不滿,甚至升級換代只是簡單的升頻就草草了事,而隨著今年AMD Ryzen的逆襲,Intel終於有了壓力。高端領域一口氣推出Skylake-X、Kaby Lake-X更從原來的10核心一下子推薦到18核心,而且會在本月的21號正式揭曉第八代酷睿。有競爭有壓力才有更好的產品,更優的價格,AMD今年推出的多款物美價廉的產品真正受到了好評,在低中高端上,都帶給Intel強大的壓力,也給了消費者真正的實惠,這也是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最喜聞樂見的。
最後還需要提及一點就是銳龍ThreadRipper的超頻性能,從之前洛杉磯TechDay的現場表現來看,在液氮極限超頻的情況下銳龍ThreadRipper可以穩定工作在5.2GHz,並且是全核心達標,相信這一成績一定令不少高端玩家心動。而在更為普遍的風/水冷條件下,銳龍ThreadRipper根據資料也能夠達到全核心4.0-4.1GHz的標準,因此針對銳龍ThreadRipper的超頻性能測試,我們也會在後續為大家持續展開,請繼續關注。■
本文編輯:宋陽
關注泡泡網,暢享科技生活。■